《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xué)習(xí)和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1
文言文閱讀。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子奇治縣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載皆白首頁。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③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病,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儆蛎癫灰苑饨纾 )
、谧氛叻丛唬 )
2、下列句中加粗的“以”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屬予作文以記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使“阿縣大治”?(用自己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印證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的道理。
參考答案:
1、①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②通“返”,返回。
2、C
3、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biāo)?/p>
4、把兵庫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農(nóng)具,給百姓使用;打開糧倉救濟貧苦的人。(意對即可)
5、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2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的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景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ㄟx自課文《(孟子)兩章》)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委而去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4)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2.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委而去之
B.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譯文:
4.文中體現(xiàn)了孟子怎樣的治國主張?
答:
參考答案:
1.(1)放棄
。2)限制(限止)
。3)震懾(威懾)
(4)極點
2.D
3.憑借天下人都歸順?biāo)臈l件,攻打被內(nèi)外親屬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巳,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4.要施行“王道”(“仁政”),實現(xiàn)“人和”,使天下歸順。(或:“要體恤百姓,凝聚人心!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3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子奇治縣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載皆白首頁。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③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病,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追者反曰
7.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屬予作文以記之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譯文:
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使“阿縣大治”?(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答:
10.乙文中“ ”一句,形象地印證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的道理。(2分)
【答案】6、①這里是限制的意思②通“返”(返回)7、C8、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biāo)?、把兵庫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農(nóng)具,給百姓使用;打開糧倉救濟貧苦的人10、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4
【原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問題】
15.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義。(4分)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2)【池】非不深也(▲)
。3)【委】而去之(▲)
(4)攻親戚之所【畔】(▲)
16.翻譯下列句子(2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7.孟子“仁政”思想有何現(xiàn)實意義,請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目捶。?分)
【參考答案】
15.(1)包圍
。2)護城河
(3)丟下
。4)通“叛”,背叛
16.有道德的人就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沒有道德就很少有人幫助他。
17.言之成理即可。
評分標(biāo)準:第15題4分,每空1分。第16題2分,第17題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5
。祝┨鞎r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ㄒ遥┦甏海R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曹劌輪戰(zhàn)》
11.下面句中加點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親戚畔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又何間焉 池非不深也
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小大之獄 D.天時不如地利 衣食所安
12.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
1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谥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
14.兩文對取得戰(zhàn)爭勝利前提條件的認識,共同點是什么?分別怎樣做才能擁有這樣的前提條件?(4分)
參考答案:
11.答案:D
評分:選對得2分。
12.答案:固:鞏固,使堅固。 加:虛夸,以少報多。 畔:通叛,背叛。 徧:通遍,遍及,普遍。
評分:答對兩個詞語解釋得1分,共2分。
13.答案:①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②這才是盡本質(zhì)的事?梢詰{這一點去打仗。
評分:按照信達雅三方面要求。每小題2分,共4分。
14.答案:共同點,爭取民眾的支持。做法:甲文認為要施以仁政,得民心。乙文認為要清正從政,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評分:答對共同點和做法各2分,共4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6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文中“域民”、“固國”、“威天下”的解釋全錯的一組是( )
A.領(lǐng)域里的百姓、牢固的國家、威風(fēng)的天子
B.限制百姓、牢固的國家、威風(fēng)的天子
C.領(lǐng)域里的百姓、鞏固國防、威風(fēng)的天子
D.領(lǐng)域里的百姓、牢固的國家、威震天下
2.將“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戰(zhàn)必勝”根本原因是(用原文的詞語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2.失去道義到了極點,所有的人都會背叛他。(意對即可)
3.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4分)
。1)夫環(huán)而攻之
環(huán):
(2)兵革非不堅利也
兵:
。3)委而去之
委:
。4)寡助之至
至: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委而去之
B、然而不勝者
得道者多助
C、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以天下之所順
D、寡助之至
天下順之
19、請將文中畫線句子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20、作者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主要條件是什么?你認為文中哪個句子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ǘ┯诹顑x不責(zé)盜
曹州于令儀者,市井①人也,長厚不忤物,晚年家頗富裕。一夕,盜入其家,諸子禽之,乃鄰舍人子也。令儀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為盜耶?曰:迫于貧耳!問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儀如其所言與之。既去,復(fù)呼之,盜大恐。謂曰:爾貧甚,夜負十千③以歸,恐為人所詰。留之,至明使去。盜大感慚,卒為良民。
。ㄕ浴稘扑嗾勪洝罚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對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貫銅錢。
21、下列各句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諸子禽之
禽:通擒,抓獲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時
C、問其所欲
欲:欲望
D、卒 為良民
卒:最終
22、請將文中畫線句子爾貧甚,夜負十千③以歸,恐為人所詰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23、請簡要概括于令儀的性格特點。(2分)
[參考答案]
17、(1)包圍(2)武器(3)放棄(4)極點
18、C
19、譯文:用天下百姓都歸順于你的這一條件,去攻打連內(nèi)外親屬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說實施仁政的國君不打戰(zhàn)則已,如果打戰(zhàn),就一定能取勝。
20、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C
22、譯文:你太窮了,晚上背著十貫銅錢回家,恐怕會被人責(zé)難的。
23、寬厚大方,處處為別人著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選自課文《孟子兩章》)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4分)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 (4)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小題2: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委而去之
B.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問:“何以戰(zhàn)?”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小題4:文中體現(xiàn)了孟子怎樣的治國主張?(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4分)(1)舍去 (2)限制(限止) (3)國防(4)極點
小題1:(2分)D
小題1:(2分)憑借天下人都歸順?biāo)臈l件,攻打被內(nèi)外親戚背叛的人,
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作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小題1:(2分)要施行“王道”(“仁政”),實現(xiàn)“人和”,使天下歸順。
。ɑ颉耙w恤百姓,凝聚人心”)
小題1:學(xué)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D中二者都是“憑借”。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xué)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xué)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nèi)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9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4分)
、傥ブ甠__________
、谟H戚畔之_______________
、郾锓遣粓岳瞋______________
、芏嘀 _______________
小題2:下面“以”字的意思不同于其它的一項是( ) (3分)
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B.以天下之所順
C.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D.屬予作文以記之。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4分)
、偻煜虏灰员镏
、诠示佑胁粦(zhàn),戰(zhàn)必勝矣。
小題4:“人和”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請你結(jié)合歷史或現(xiàn)實,再舉出一個相關(guān)的事例。(3分)
答: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題1:(4分)①委:放棄 ②畔:通“叛”,背叛③兵:兵器④至:極點
小題2:(3分)D
小題3:(4分)(1)、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2)、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小題4:(3分)含義: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相關(guān)事例如: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國人民緊密團結(jié),經(jīng)過八年的艱苦奮戰(zhàn),終于取得抗戰(zhàn)勝利。②1998年我國軍民團結(jié),取得抗洪救災(zāi)的勝利。③2003年,我們?nèi)f眾一心,戰(zhàn)勝“非典”。④2008年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冰凍災(zāi)害。⑤汶川大地震,13億中國人手牽手,心連心,共克時艱。(能舉類似一例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委”是古今異義字,應(yīng)譯為“放棄”。 “畔”是通假字!氨痹谖难晕闹懈鶕(jù)語境應(yīng)譯為“武器”,“至”文言文中的意思較為固定,與今義不同,應(yīng)譯為“極點”。
小題2:試題分析:“屬予作文以記之”中的“以”表目的,譯為“來”。其它三項應(yīng)譯為“憑借”。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guān)鍵詞有 “兵革之利”等。“兵革之利”中的“兵革”指“武器裝備”。了解了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然后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4:試題分析:“人和”是文中所談?wù)摰膽?zhàn)爭取勝的三因素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即“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我們舉例時,只要舉眾人一心,取得最終勝利的例子即可,如歷史上有名的“長勺之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等。當(dāng)然現(xiàn)實中的眾志成城,取得成果和勝利的例子也可以,如抗洪救災(zāi)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2分)
、俪胤遣簧钜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字與例句加點字用法不同的是( )。(2分)
例句:親戚畔之 A.同舍生皆被綺繡B.欲信大義于天下 C.故人不獨親其親 D.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原文: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譯文:
【小題4】作者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主要條件是什么?你認為文中哪個句子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答案
【小題1】①護城河。②限制。
【小題2】C
【小題3】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內(nèi)外親屬都會背叛他。
【小題4】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①“池”是古今異義字,應(yīng)譯為“護城河”,在現(xiàn)代漢語中常作為“水塘”講,如“池魚之殃”。 “域”在文言文中根據(jù)語境應(yīng)譯為“限制”,在現(xiàn)代漢語中常理解為“在一定疆界內(nèi)的地方”,如:域外、地域、領(lǐng)域等。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jù)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dāng)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例句中“畔”是通假字,通“叛”,“背叛”的意思。A項中“被”是通假字,通“披”,“穿上”的意思;B項中“信”是通假字,通“伸”,“伸張”的意思;C項中第一個“親”是指“當(dāng)作親人(一樣關(guān)愛)”,第二個“親”是指“自己的親人”;D項中“得”是通假字,通“德”,“感激”的意思。只有選項C中的“親”不是通假字,與例句劃線字的用法不同,所以選C項。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字詞用法的能力。
點評:平時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的常規(guī)用法是必須知道的。文下注解里面的詞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熟記于心。并在此基礎(chǔ)上,學(xué)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另外根據(jù)語境去推斷也是一種極佳的方法。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把“之至”(到達極點)、“親戚”(古意:直系親屬,今意:旁系親屬);“畔”(通假字,通“叛”,“背叛”的意思)、“之”(他指失道之人,不得民心的人)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
點評:句子翻譯也是文言文閱讀的一個?碱}型,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guān)鍵詞句,把關(guān)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翻譯,盡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
【小題4】試題分析:選文從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因素這一角度出發(fā),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zhàn)爭勝利的決定性作用。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要素中?孟子認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贏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這個“道”就是他一貫主張的“仁政”。所以孟子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說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實際上就是在說明他的“仁政”主張。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點評:文言文閱讀與現(xiàn)代文閱讀的相通之處在于都要讀懂文章,準確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善于表達自己的理解。這就要求學(xué)習(xí)里加強閱讀能力的訓(xùn)練,主要是思考表達問題的能力。做此類題,一要通曉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受其啟發(fā),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簡要表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11
【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龔自珍)
小題1:下列加線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朝服衣冠/皆朝于齊
C.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D.宮婦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小題2:下面句子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
例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B.菊,花之隱逸者也。
C.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D.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小題4:【甲】【乙】兩文在寫作手法上都運用了類比,運用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小題5:解釋【丙】文中加線詞的意思。
、僖鞅迻|指即天涯 ② 落紅不是無情物
、谫p析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參考答案:
小題1:A
小題2:.B
小題3:①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②使人民安定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關(guān)鍵詞“域”“國”各1分)
小題4:【甲】文以自身切身感受設(shè)喻把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之間相似處進行類比,巧妙地諷喻齊王,收到很好的說服效果;【乙】文以戰(zhàn)爭為例,強調(diào)“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類推出治國的道理,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小題5:①吟鞭-馬鞭落紅-落花②“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用形象的比喻, 表明作者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試題分析:
小題1:A-憑借、依靠,B-早晨/朝見,C-護城河/池塘,D-偏愛/私情。
小題2:例句是判斷句,A句是倒裝句,賓語前置,C句是倒裝句,定語后置,D句是被動句。
小題3: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兩個句子中的的關(guān)鍵詞有“孰”“以”“界”,都是課本注解中的重點字,分別譯為“誰”“憑借”“界限”。了解了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4:【甲】文把自己的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進行類比,由己及王,使齊王認識到積弊之深,從而愉快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議。這種類比,收到很好的諷諫效果;【乙】文把戰(zhàn)爭與治國類比,由戰(zhàn)爭推論到治國,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使君王認識到治理國家中人和的重要性。這種類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小題5:“吟鞭”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根據(jù)語境可譯為“馬鞭”。賞析句子可以選擇比喻的角度,當(dāng)然也可從象征的角度出發(fā)。表明作者雖然辭官還鄉(xiāng)但仍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愛國情懷和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奉獻精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12
比較閱讀下邊兩篇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戰(zhàn)于長勺:( )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故克之三里之城B.何以戰(zhàn)以天下之所順
C.大王加惠弗敢加也D.小信未孚必以信
小題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題4:甲文記載了莊公與曹劌的對話,最終莊公在曹劌的啟發(fā)下認識到要想打勝仗只能依靠“ ___,____ ,____ !钡淖龇。這種做法所體現(xiàn)的`思想恰好與乙文中強調(diào)的戰(zhàn)爭三要素之一“____”思想是一致的。
小題5:兩篇文章都不約而同的體現(xiàn)了“民貴君輕”的思想,請寫一句能體現(xiàn)這一思想的詩文。
參考答案:
小題1:鄙:目光短淺; 于: 在。
小題2:B
小題3: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小題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人和
小題5:示例:民猶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考題分析:
小題1:學(xué)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2:B中二者都是“憑借”。
小題3: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guān)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diào)整。
小題4:學(xué)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xué)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nèi)容。
小題5:能結(jié)合觀點進行積累,合理即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13
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小題1】解釋下列詞語。( 4分)
夫環(huán)而攻之 環(huán): 兵革非不堅利也 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攻親戚之所畔 畔 :
【小題2】翻譯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題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3分)
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D.道路
【小題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談?wù)勀銓Ρ菊滤嵊^點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題1】 圍 武器裝備 限制 通“叛”,背叛(4分)
【小題2】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2分)
【小題3】.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小題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略(3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環(huán)、域、兵革”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有相通之處,其中“域”要解釋為動詞用法,應(yīng)譯為“限制”。 “畔”是典型的通假字,要先指出通哪個字,再加以解釋。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jù)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dāng)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guān)鍵詞有 “以” “國”等。三個“以”字都應(yīng)譯為“依靠,憑借”。 “國”是文言文中的多義詞,此句中應(yīng)譯為“國防”。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dāng)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3】試題分析:首先要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句意,即“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因此,句中的“道”應(yīng)是指“仁政”“施行仁政”。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對于文言文中的關(guān)鍵詞,同樣要放到具體的句子中加以理解?梢栽谧g出句子意思的基礎(chǔ)上,理解句中字的意思。另外,根據(jù)全文的觀點,也可幫助我們正確理解。
【小題4】試題分析:“中心論點”即作者在文中對于所議論問題的觀點。本文是從談?wù)搼?zhàn)爭開篇的,對于戰(zhàn)爭,作者所持的觀點是,在三個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因素中,“人和”最為重要。即“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們的看法,一般應(yīng)與作者的觀點一致。即,“人和”不僅是戰(zhàn)爭取勝的關(guān)鍵因素,它也是小到集體生活,大到國家生活中的最為關(guān)鍵的因素,只有上下團結(jié)、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大家齊心合力,才會取得個人的成功、事業(yè)的勝利、國家的強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1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ㄒ唬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 孟子曰:“桀、紂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②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③。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④也!
【注釋】① 指夏桀、商紂,古代的暴君。② 與:同“為”,替的意思。③ 爾也:而已。④ 壙(kuàng):原野。
18.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具體含義。(4分)
、殴阎粒 ) ⑵親戚畔之( )
⑶所惡勿施爾也( ) ⑷獸之走壙( )
19. 甲文認為“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的結(jié)果是怎樣的,將這個句子寫在下面,并加以翻譯。(3分)
句子:
翻譯:
20. 甲文說的“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繪。乙文中的這個句子是: 。(2分)
21. 乙文中說到的“桀、紂”,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來解釋就是: 。(2分)
22. 甲文說“得道者多助”,乙文說“得天下有道”。這兩個“道”的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理解。(4分)
答:
【答案】18.(4分)(1)至:極點(2)畔:同“叛”,背叛。(3)所惡:所厭惡的東西(事情)。(4)走:跑。(每詞1分)19.(3分)句子: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翻譯: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句子1分,翻譯2分)20.(2分)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第二句和第三句,每句1分,只寫第一句不給分)21.(2分)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給1分)22.(4分)不一樣。甲文所說的“道”,指的是統(tǒng)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說的“道”,指的是統(tǒng)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徑。(每層意思2分,意思對即可)
。ㄈ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選自《論語》)
6.解釋文中加點的字。(2分)
、俦锓遣患饫 兵(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圩惚 兵( ) ④民信之矣 信( )
7.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俟示佑胁粦(zhàn),戰(zhàn)必勝矣。譯文:
、谧怨沤杂兴,民無信不立。 譯文:
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乙]文重點強調(diào)的觀點是什么?(3分)
答:
9.你認為[甲] [乙]兩文重點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有什么關(guān)系?(3分)
答:
【答案】6.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對) ③軍備(軍隊) ④信任,信用7. ①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②從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國家就無以立足。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無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9. [甲] 文重點強調(diào)的“人和”(“得道”)與[乙]文重點強調(diào)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關(guān)性!懊裥拧保ā叭⌒庞诿瘛保┦恰叭撕汀保ā暗玫馈保┑闹匾獥l件(或“內(nèi)容”)之一。 (20xx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語文試題)
。ㄋ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ㄟx自《義務(wù)教育課程標(biāo)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下)
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庞H戚畔之 畔: ⑵攻親戚之所畔 親戚:
⑶委而去之 去: ⑷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9.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盘鞎r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
、频玫勒叨嘀,失道者寡助。
譯文:
10. 為了證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點,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11. 本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觀點與《曹劌論戰(zhàn)》中“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蘊含的觀點有相同之處。其相同之處是什么?你從中獲得的最大啟示是什么?
【答案】8.(2分)⑴通“叛”,背叛 ⑵內(nèi)外親屬 ⑶離開 ⑷限制 說明:每小題0.5分。 9.(2分)⑴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⑵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說明:每小題1分,意近即可。 10.(2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類比論證(道理論證)。說明:答對兩種即可得滿分。 11.(2分)相同之處:兩句話都強調(diào)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啟示只要圍繞人心向背來談。說明:每問1分,符合題意即可。 (20xx年湖北恩施中考語文試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15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保ü(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 又何間焉 __________________
② 犧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
、 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
、 親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孟子論述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個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決定長勺之戰(zhàn)勝負的要素是“人和”,請你從甲文中找出體現(xiàn)這一觀點的句子,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曹劌認為此次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來,長勺之戰(zhàn)中的魯莊公被人認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現(xiàn)在哪里?根據(jù)甲文概括總結(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兩千年前就發(fā)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請舉一個事例談?wù)勀愕恼J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① 又何間焉 (參與)
、 犧牲玉帛 (祭祀用的豬、牛、羊等)(必須解釋完整)
、 池非不深也(護城河)
④ 親戚畔之(通“叛”,背叛)
2、 ①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們)目光(見識)短淺,不能長遠謀劃(打算)
②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條件,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條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內(nèi)部團結(jié))。
3、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取信于民
4、從兩個方面表現(xiàn)魯莊公的不“鄙”:廣開言路,禮賢下士;盡職盡責(zé),取信于民。 (意思對即可)
5、例 1:二戰(zhàn)初期,法西斯橫掃歐洲大陸,涂炭生靈。歐洲人民團結(jié)一致,奮起反抗,最終正 義戰(zhàn)勝了邪惡。 例2:八年抗日戰(zhàn)爭,日寇踐踏我國土,山河破碎。國共兩黨合作,同仇敵愾,浴血奮戰(zhàn),以弱勝強,最終將日寇趕出中國。(意對即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譯文04-0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譯賞析02-2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孟子及其弟子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4
求婚閱讀答案 求婚閱讀理解答案12-10
相認閱讀理解答案 相認閱讀答案12-10
賬單閱讀答案12-14
榆樹閱讀答案12-14
石榴 閱讀答案12-14
微波閱讀答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