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禮儀科普知識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yuǎn)的影響,民族語言為羌語,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羌族禮儀科普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動中,重情義,講友好,注重禮尚往來。且在羌人的一生中,有生育禮儀、成年禮儀、婚禮和葬禮等習(xí)俗。在禮儀民俗中的色彩運用上,同樣沒有離開羌族的代表色。
1、掛羌紅,亦稱“掛紅”,是羌族的一種傳統(tǒng)禮俗。
羌族人民在重大節(jié)慶活動和各種典禮中,都喜用紅色,以示喜慶和吉祥,由此衍生了掛紅的習(xí)俗。掛羌紅是羌族傳統(tǒng)的最高禮儀,亦是最具羌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化。凡應(yīng)邀做客的貴賓、喜結(jié)連理的新人、凱旋歸來的英雄、管轄一方的頭領(lǐng)以及人民敬信的神祇都要掛羌紅。給老人生日祝壽時,賀者也要給壽星掛羌紅。羌紅為6尺(有的為9尺)長、1尺寬的紅布或紅綢條。掛法是男左女右,即男從左肩斜掛于右脅下方并挽一小結(jié),余下的順垂在右下方,女的則相反。給神祇不是掛紅而是獻紅,即將羌紅平放在白石神的前下方。掛羌紅表達了羌人對對方的尊敬、熱愛和歡迎。
2、婚禮,羌語稱為“舌得布”。
在羌族的`人生禮儀中,婚姻被視為十分重要。其婚俗從說媒到結(jié)婚須經(jīng)一系列復(fù)雜的程序。結(jié)婚是特別喜慶的大事,處處呈現(xiàn)出熱烈、歡快、吉祥的氣氛,都與紅色有極大的關(guān)聯(lián)。現(xiàn)從涉及色彩的角度作些介紹:
媒人通稱為“紅爺”。有的地方,紅爺?shù)脚姨嵊H時,要拿一對三角形的小白旗,如果女家答應(yīng)這門親事,就收下小白旗。
報期,即通報擬定的婚期。紅爺和男家人到女家報期時,禮品中黑、白帕子,繡花圍腰必須要有。
婚禮前,男女兩家都要在神龕上掛神衣,即掛用木刻板印刷的紅、藍(lán)兩色紙蓮花等圖案,意為辦喜事了,為家神換新衣,以祈納結(jié)納祿(吉祥如意)。
婚禮前一晚,吃過晚飯后男方家舉行掛紅儀式,稱“開掛”,即給新郎掛羌紅,由老少母舅先掛,然后老少姑孃、家門親戚依次再掛。掛羌紅時要吹奏嗩吶(吹喇叭),有的還要吹奏羌笛。
新娘離家前夜,要舉行“花夜”,女家擺干盤子,寨子中的姑娘們(姊妹會成員)到新娘家給新娘送上自己挑繡的圍腰,或衣裳,或衣料等,親戚族房也要送禮。姑娘和婦女們喝酒、吃干盤、唱《花爾納吉》,并給新娘梳頭結(jié)發(fā)戴銀簪子。母舅帶來一斗青稞、一塊紅布、開一壇咂酒,為新娘祝福。母舅將紅布交給接親的人,撒些青稞,接親的人用紅布接住,表示發(fā)旺。
新娘穿一身紅衣裳。新娘坐的轎子用紅色包裝,條件好的人家用全紅色的,一般的也要用紅布搭在轎身上。接親送親的姑娘、婦女也是紅衣紅裹腳打扮,形成了紅色的送親迎親隊伍。新娘出門時,放禮炮(土鐵炮)三響,鞭炮齊鳴,嗩吶齊奏。釋比站在大門口舉著一個插有三角小白旗的麥面饃饃,讓新娘在饃饃下面走出大門,意為保住了金銀財寶、五谷六畜。
到了男家大門,新娘下轎止步,由男家娘舅或長輩給新娘頭上搭一塊紅蓋頭。門口兩側(cè)有兩人分別端著插有三角形白紙小旗的饃饃和用紅紙裝飾了的酒壺。釋比作法事、誦經(jīng),向新娘頭上撒青稞或豌豆,在禮炮和嗩吶聲中進大門至堂屋。
拜堂,一些地方叫“周堂”,是婚禮中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和形式。新郎身著黑色或藍(lán)色長衫,頭戴博士帽,帽兩側(cè)插雉羽,身掛羌紅,新娘著紅衣搭紅蓋頭,在司儀(叫禮先生)的唱誦中拜天地、拜父母,最后夫妻對拜,新郎揭去新娘的紅蓋頭。之后,入洞房,洞房也用紅色裝點,紅的被面、紅的枕套、紅的臘燭……
最后,要謝紅爺,送給紅爺?shù)亩Y品有臘豬肉、點心、瓶酒等,還要送7尺紅布。
3、成年禮儀。
羌族男子在成年之際要行冠禮,這標(biāo)志著行冠禮者已經(jīng)成年,因此,冠禮是羌族男子人生的一個新起點。釋比主持冠禮儀式。釋比先對受冠禮人的房屋進行打掃,以禳除不祥。親屬圍火塘(鍋莊)而坐,受禮者著新衣。釋比宰羊殺雞作為犧牲(7)向天神還其曾許之愿,然后手持杉桿(其杉桿頂端有紙制人類始祖像)向白石跪下,拜祭天神、山神等神靈。受冠禮者亦向人類始祖像跪下,釋比將始祖的贈禮——白公羊毛和紅、白、藍(lán)、黃、綠五色布條圍系在受冠禮者的頸部,以示始祖關(guān)懷與命根有系。釋比唱誦經(jīng)典,敘述羌族歷史與史詩,以祭祀家神,并灌輸本民族的精神與情感。
當(dāng)晚,受冠禮者還要在自家屋頂祭倉神等神靈,由受禮者的母親主祭。在屋頂?shù)陌资袂埃冒籽蛞谛,將其獻給神靈,而黑羊則要宰殺。
4、葬禮,羌語稱為“勒伊補”。
羌人對于死,有客觀的認(rèn)識,明白“死”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規(guī)律。所以,他們對年老死亡并不恐懼,而把年滿六十歲后死認(rèn)為是喜事,即有白喜事之說。
從死者停止呼吸、報喪、入殮、出行(殯)、入土(或火化)有一系列的過程。死者一停止呼吸,,兒女們一邊派人向母舅、家門和親戚報喪,一邊立即扯白布制孝衣,馬上披麻戴孝,從頭到腳一身白。除了突發(fā)的死亡外,年老的人在世時就備制有枋子(棺材),并涂刷成黑色,如用土漆漆刷,則忌用桐油,認(rèn)為桐油會斷子絕孫。入殮,即將死者穿戴衣服,伸直仰臥于枋子內(nèi),蓋棺后停放在靈堂中,枋子前置白底黑字靈牌。入殮后根據(jù)釋比擇祘的日子,需停棺三至七天。這期間,母舅、姑孃、家門和親戚前來墊紙(奔喪悼念),母舅、姑孃們要各牽羊一只。釋比做法事,殺羊為死者引路,稱為“引路羊子”。殺的羊必須是純白或純黑的。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扯孝帕,孝帕是生者對逝者的永久的祭奠,所以茂縣黑虎鄉(xiāng)的白頭帕有“萬年孝”之說。孝帕是死者家為孝子、老母舅、少母舅、老姑孃、少姑孃、家門和親戚所扯,計劃必須周密無誤。正孝的孝帕長1丈2尺,意為長孝,其他的一般為6尺,均為白色棉布。在理縣桃坪鄉(xiāng)一帶,親人去世后,家屬、家門和親戚中的婦女要戴白線做的線耳墜,叫“孝耳墜”,羌語稱為“雪尼瑪爾”。這種孝耳墜是用白線扎的,約1寸長,小手指粗,下垂一方散開,似流蘇狀。有的只戴幾天,下葬后的第三天在墳前與錢紙一起燒掉。有的則要戴三個多月,在百期繞紙時一并在墳前燒之。喪期中,鄰居、親友都來幫助料理喪事,每戶要送白面大饃饃,一對臘、三柱香,有的還送糧食、白酒和白布。
下葬前一夜叫“大夜”,母舅摸黑將枋子蓋蓋好后,舉行悼念死者的活動,釋比念經(jīng)擊鼓做法事,祈求亡魂保佑家人和寨子安寧,眾人跳喪事莎朗,唱喪歌,跳羊皮鼓舞等。
出行(殯)在剛天亮?xí)r,母舅在房頂上為死者開路,眾釋比在持神杖的釋比的指揮下,一邊敲擊羊皮鼓,一邊舞蹈;青年男子們肩抬枋子,在“嗨殺、嗨殺”呼聲中出行,孝子舉著長6尺寬1尺的白布墳標(biāo),家門族房打著白紙旗跟在后面。
入墓穴前,釋比殺雞宰羊,以其血繞墓穴淋撒一圈。枋子入穴后填土堆墓,釋比做法事,羊皮鼓隊(8至12人)跳皮鼓舞為死者送行。一切完畢,男人們髙呼三聲:“哎——茍啊!茍啊!茍啊!”此時嗚槍放炮,燒紙敬酒,大家也在墓邊喝轉(zhuǎn)轉(zhuǎn)酒。之后大家回寨在死者家吃宴席。
從整個喪葬習(xí)俗中,色彩主要體現(xiàn)在白、黑、紅三色:白孝服、白孝帕、白麻布衣裳、白線孝耳墜、白靈牌、白墳標(biāo)、白紙旗、白面饃饃、白羊和黑羊、黑色枋子以及鮮紅的雞血和羊血?梢,在羌族的喪葬習(xí)俗中所運用的色彩均離不開羌族的代表色。
【羌族禮儀科普知識】相關(guān)文章:
科普知識作文09-03
鴻蒙科普知識06-23
氬氣科普知識03-18
銀杏科普知識06-23
守株待兔的科普知識06-23
紅色月亮科普知識06-23
塔黃科普知識06-23
鉀元素科普知識06-23
沙漠玫瑰科普知識06-23
遙控蟑螂科普知識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