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作文(通用2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吹阶魑牡纳碛鞍,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德綁架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道德綁架作文 篇1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并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在當今社會,這種現象層出不窮,竟有愈演愈烈的傾向。利用他人善良為非作歹的行為應堅決抵制,否則危及你我!
曾人一人因其女的病向六位富豪索要錢財治病救人。卻只有兩位表示愿意捐助。旁觀者迅速殂成兩在陣容,一邊指責此人“道德綁架”,一邊譴責富豪一毛不拔。明理人都十分清楚其中的是非對錯。不捐助的富豪有錯嗎?擁有巨額財務的人一定要回報社會嗎?依我所見,富豪沒有錯,幫助他人只是一種義務,幫與不幫是自己的選擇。而此人利用他人的善良無理取鬧,卻是不對的。如若真的危機當頭,也應通過正確的渠道籌集錢財,而不是通過道德綁架逼迫他人就范。這樣于已不義,于他人不利。
更為離譜的是,一位老人因坐公交車沒被讓坐,竟堂而皇之的坐在一名乘客腿上破口大罵。這樣情景讓人心寒,年過花甲的老人無人讓坐,以道德的名義逼迫他人讓座。這個社會是怎么了?我們應該深深的反思這種現象,難道“道德綁架”會讓你披荊斬棘,心想事成嗎?其實并不會,只會讓我們的心逐漸變冷,不再有愛,不敢再愛!
我們必須要向“道德綁架”說不!
道德綁架作文 篇2
前幾天,樓下的超市搞活動,人比較多。所有人都排著隊,耐心地等著。等到快要到我了,一個阿姨突然插隊到我前面。“小朋友,我就買一袋鹽!薄安缓靡馑及⒁蹋埬灰尻。”“我就買一袋鹽,別讓我等那么久!薄百I多少東西,后邊所有人也都在排隊!蹦前⒁恬R上擺臭臉,開始喋喋不休起來的說起我來:“你這小女生怎么這樣。课叶歼@么大歲數了,尊老愛幼懂不懂?站久了腰椎間盤突出你管我啊?再說我東西也不多,這學校老師都怎么教育你們的?這社會我看都壞了!薄拔覀兝蠋熃逃覀冏鹄蠍塾祝哺嬖V我們老人不能倚老賣老。另外,壞的不是這個社會,是這個社會里的某些人!
所謂道德綁架,“道德”從來都沒有問題,重要的是“綁架”,任何強加的善意都是一種綁架。任何一種美德都是用來弘揚的,而不是用來強迫的,一但用道德去強迫別人,就變了味道。道德只是約束人們行為的利器,卻不是我們用來綁架別人的砝碼。你年紀大,你身體不好,你家窮,你家孩子不懂事,你們的面子很重要…但都不代表你就是某個環(huán)境下的弱勢群體。我們可以妥協,只是表達我們應有的尊重,但不是你們用道德搶奪別人資源的理由!
我們并不是自私,如果你真的需要幫助,請你擺出一個真的需要幫助的態(tài)度,我們可以為你讓座,可以讓你插隊,可以為你提供各種方便。但請你,不要“綁架”我。
道德綁架作文 篇3
隨著成長過程的不斷推進,生活中出現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可是由于價值觀的不同,出現了許多難以抉擇的事情,常常讓我感到不知所措。
但這次,我實在不知如何表態(tài)了,因為我現在已經思維碰撞很久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就是我在一個烤紅薯攤位,向攤主——一位老奶奶——買了個紅薯,卻是花了我一頓半的飯錢!我的心很痛,因為這個紅薯對于我來說是“天價”了。
本來,老奶奶這么大年紀了,頭發(fā)花白,體現了其主人的飽經風霜,更由于是冬天,這兒風又很大,做小本生意的大家都很不容易,何況是這位老奶奶,以及她身邊的一位應該是她的老伴的老爺爺。
餓的慌,我迅速來到這個攤位前,挑了個比較小的紅薯,老奶奶拿起稱了稱,報了價,可是卻讓正在從書包拿出錢包往外掏錢的我感到不可思議,我的動作一瞬間靜止了……竟然如此之昂貴!比別人的攤位那兒足足貴了一倍多!但是看見老人家也不容易,老奶奶忙著幫下一位顧客稱重,老爺爺已經打包好遞給我了。
我是不太想要了現在,但是,想到做生意的艱難,以及老人家還在冷天里出來賣烤紅薯實在是——不買似乎對不起自己。于是,我狠狠心,買下了這個“天價”紅薯。
但是,走回來的路上心里不是滋味。因為買了又覺得對不起爸媽。爸媽賺錢也不容易,都是無產階級,他們要是知道我花了這么高的價錢買了家里四處都能見到的紅薯不知做何感想?
我不懂,我只知道,不得不買。
道德綁架作文 篇4
談到道德綁架,在這個信息技術飛快發(fā)展的時代,可謂隨處可見,避之不及。在我看來,那些正義的綁架都實質上實際上是在綁架自己。
綁架都事出何因綁架?網絡世界給予了使用者太多的言論自由,以致于使用都所需承擔的后果幾乎為零。而這種“大義”的成就感與虛榮,所以這種無需擔負什么而能收獲什么的行為被這種低能者所推崇,也就是為什么總能在微博留言下方看到應該捐款。
互聯網是一種工具,現在被錯誤的方式使用著,說到底,是使用者素質差的問題,別人擁有的多,所以應該兼濟天下。這是一種荒謬的思維,但這些綁架者大多都是知道道理卻依然不放他們的鍵盤,我想,這應該就是他們一直作為評論者而不是表演者的原因吧。就算有一天達到了那個高度,可能還不如一個平凡人所做的道德。
道德不是工具,而是修養(yǎng)。這是世間最高明的學問。那些綁架者還未觸及道德的門就以道德評點世事,其真不怕誤導世人的價值觀。窮者應獨善其身,而抱著鍵盤他們一無所有。
時代在發(fā)展,思想在進步,身為新時代的青年,思想的深度與知識的廣度同樣的重要,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同樣需要文化的快速發(fā)展。別讓道德綁架了時代迅捷的步伐。
當代在發(fā)評論時,為何不將“應該”,“你要”刪掉?
道德綁架作文 篇5
道德綁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見,很多人打著道德的名義,去要求,脅迫或者攻擊別人。采用著圣人或者超人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我們周圍幾乎時刻都發(fā)生著道德綁架的事情,不論是電視上播報的新聞,還是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都讓人感到不舒服。
運動會上有項目沒人報,便強制讓誰去,不去就說是沒有集體意識。把自己感動的事情分享給朋友,別人沒什么反應就說是冷血。動車上給老人讓座原本是一種美德,但現在卻形成了一種捆綁。這些事情屢見不鮮,給我們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運動會原本就是讓人開心放松的時間,每個項目都是自愿去參加,有能力的人也不會故意不報。所以為什么一定要強制別人去參加他們并不擅長的項目?并且并不是沒有報名就是沒有集體意識,他們也會在其他方面為班級做出貢獻。分享感動原本是增進友誼的好方法,但卻經常結束一段友誼。不論感動與否都應該尊重別人的觀點,你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如果朋友被感動了只能說明你們很投緣,不感動也不代表連朋友都不能當了。而對于地鐵讓座這個富有爭議的話題,引用網絡上的一句話“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辈灰驹诘赖碌母叨热ブ肛焺e人,每個人都有讓或者不讓的選擇。讓了給別人一句“謝謝”,不讓也不用去指責別人。
每個人都不容易,不綁架別人,不被別人綁架。道德綁架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幫助人們擁有的道德意識,但同時也會寒了很多人心。因為總是有很多自以為熱血,實際上只是在湊熱鬧的人在“真情實感”的實施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作文 篇6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道德也是我國流轉至今的美好品德,有時候也會被當作評判一個人的標準。追求道德,本是一種良好品質,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漸漸衍生出一個新詞: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在公交車上時“現在的年輕人啊,越來越不懂事了,看到老人都不會讓座了”,親戚帶著孩子來家里玩時“不就是一塊表嗎?摔壞就算了,他只是個孩子,不懂事,你和他較什么勁”,路邊看到乞丐給了點零錢時“看你穿得那么好,怎么只給這么點啊,我那么窮,你不應該多給點嗎”,在明星微博下的評論“這么有錢還不如捐給山區(qū),只會貪圖享樂”
他們自以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一旦不一致就會出言諷刺,仿佛別人做了什么罪大惡極的事。道德綁架便是以道德作利刃,當為人提倡的道德變成了束縛人的枷鎖,它便也成了導火索,只需一個火花就能將這個社會引爆。
道德應該是人們對自己行為的約束,是一種良好的意識形態(tài)。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師重道……這些都是優(yōu)良的美德,為整個社會都增添幾分溫暖人心的色調。可是,道德綁架讓原本的美德變了味,當禮讓從美德變成義務,當行善從主動變成被動,這個時代也像被顛倒過來一樣。這樣的綁架實在可怕,麻痹了人們的善良之心,挾持著大眾的選擇權利,這樣的行善早已成為壓在心中的負擔。當人們已經害怕厭倦了,道德也就隨之瓦解。
而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道德,理性反對道德綁架,讓道德綁架不再是行善的絆腳石,讓社會被善意和溫暖擁簇著,這才是它該有的樣子。
道德綁架作文 篇7
什么是道德,就是你知識不全卻可以用它去彌補;但是如果你沒有它卻無法用知識去彌補的一種修養(yǎng)。但是如果你強行讓別人有道德的話,那你同樣遭人唾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fā)送在我和我的家人在深圳坐地鐵的時候。一個老爺爺上了地鐵,見沒有人給他讓座,竟破口大罵起來:“你們這些年輕人,太沒素質了,見到老人也不知道讓座嗎?”車廂里并沒有人回答。沒想到老人更加變本加厲,直接用拐杖指著一個年輕人就是一頓罵:“你這么健壯的小伙子,站一會又不會礙著你,難道你的父母沒有教過你要尊老愛幼嗎?”
那個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對老人說:“大爺,現在都是下班高峰期,大家都很累,不讓座也情有可原,要不您先等一等,看看下一站有沒有人下車,若有,您便坐,若沒有,您也不能強求別人給您讓座。畢竟幫您是情分,不幫您是本分。”大爺聽到這話,氣得不行,但其他年輕人似乎很贊成這種說法,一時間,誰也沒有站起來讓座,而那老人也氣氛的往其他車廂走去。
其實,在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這類人,他們強求別人要有道德,如:公交車上強行讓座,強行捐款,發(fā)獎學金時強行讓別人請客等等。他們要求別人要有道德,可我覺得他們才是最沒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可這也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上。舉個例子:《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但如果孔融不愿意讓出梨,而是被家人強行讓出的話,那他的內心會怎樣?肯定不好受。
道德,固然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修養(yǎng),但如果建立在強行的基礎上,那么這個讓人強行讓人講道德的人最沒有道德。
道德綁架作文 篇8
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道德這個詞。不過,最近出現了這樣的一個詞,名叫“道德綁架”。
道德這個詞的意思無非就是人們的善良和遵守。而綁架呢就是一種迫害他人的形式。道德綁架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用善良來危害他人。但大家肯定問,善良怎么會危害他人呢?不要著急,聽我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2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得了白血病,但她很幸運,她的爸爸媽媽有著足夠的積蓄,而這個女孩收入也很高,因此女孩的母親治療費還是夠用的。
但女孩的反應并不是立即給母親治療,而是在各大交友網站上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求助捐款。有人因為同情創(chuàng)建了捐款群,并把女孩最好的朋友拉了進去,還私聊讓她給女孩捐款。但她沒有這么做,而是在群里發(fā)了一句“深表同情,無能為力”。隨后女孩立刻怒斥道“你也是有父母的人,怎么能這么冷血”。
故事到這就結束了。母親生病,第一想到的不是給母親治病,而是用他人的善良而博取同情心和錢財。而他人沒有能力幫助她時,就在別人的身上貼上“冷血”“無情”的標簽。
大家現在能大概知道道德綁架是怎么回事了吧。這種利用善良而危害他人的人是令人可恥的。上海交大教授竇令成說過一句話:“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是來源于那么一撥人,慣于用圣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壞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甚至以‘道德’‘善良’的名氣去強迫別人,來達成自己的私欲”。
這就是道德綁架,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可是我們真的懂得道德么?
道德綁架令我們深思。也值得讓那些懂得“道德”的人反省。
道德綁架作文 篇9
這是一個普通的周二。
身為一個初三的學生,真的是睡得比豬晚起得比雞早。這可不是夸張。我十萬火急地吃完飯,提起書包掄起猶如千斤重的袋子,直奔公交車站。
一路上,天都還沒亮,寒冷的風猶如尖刀向我飛來。我耷拉著沉重的眼皮,頂著大大的黑眼圈,來到了一堆早起趕車的人群中。
一分鐘一分鐘過去了,身邊的人顯得有些不耐煩了。我那時候只覺得手掌心被那沉重的袋子束縛得疼痛不已,心里開始莫名羨慕那些書包輕得如鴻毛一樣的人。
時間不停流逝,“最早的不是六點半嗎,怎么40分了,還沒有一輛車?”旁邊的人不滿地嘟囔著。不一會兒終于來了一輛,大家紛紛擠上了車。我坐在離司機后面最近的地方。一路上乘客多的不行,一剎那車上便擠滿了人。
車緩緩地穿梭在幽暗的黎明中,我靠著椅背上昏昏欲睡。司機一直在咳嗽,并且直接打開窗吐了好幾口痰。在一個紅綠燈暫停時,碰巧隔壁停著另一班的公交車。
好笑的是,我們的這位司機打開車燈用手往后面一揮,那邊的司機便驚訝地說道:“哇,這么多人啊!”我們的這位司機便驕傲得意地笑了起來,露出他滿嘴渾黃的牙齒。
他帶著一頂鴨舌帽,時不時拿下來,用帽尖摳一摳他的頭發(fā)。我突然想起來,前天坐公交車去買東西就是他載我們回來的。我跟他說到了要停車,他硬是裝作沒聽見,任憑車上的人怎么喊,他直奔終點站,害得我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從終點站走了回家。想到這,我對眼前的不負責任的家伙不禁產生了一種厭惡感!
不一會兒,到了某個站點,一位老奶奶上了車。她把東西放在司機旁邊的隔板上,掏出她的老人卡。刷卡后,便和司機攀談起來。原來他們認識!
可在旁的我心里開始糾結了:要不我站起來讓座吧?墒俏矣植桓艺f出口,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拉住似的。想起來又沒勇氣。
突然耳邊的播音響起了:“請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謝謝!”、“請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謝謝!”……差不多響了個五六遍。我剛想鼓起勇氣站起來,那司機倒是先停下了車,轉過頭用他那“正義”的語氣“挖苦”的態(tài)度對我吼到:“小妹,我都播了好多遍了,你怎么還不起來給人家讓座,你怎么還好意思坐這!?”頓時,我感覺五雷轟頂,心里裝滿各種委屈!那司機還毫不客氣地對我指指點點的。我連忙站起身來,給那老人家讓座。她笑著說,她站著沒關系。
那司機白了我一眼繼續(xù)開車。我偷偷轉過頭看著車上的其他乘客,同情、憐憫、冷漠、鄙夷的目光交織在我的臉上,我滿臉通紅,尷尬的只想找個地洞鉆了進去。
那個司機依舊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要不是我曾經見過他拒載某些年紀大的老人,對搭錯車的人惡意諷刺,開車的時候接聽電話……我真心是認不出來這個充滿“正義感”的人會是他。難道不是因為他和那位乘客認識才會這么強出頭嗎?
不一會兒,他居然在紅綠燈前停車,讓我們下車。猛地發(fā)現,我對他的'厭惡上升到一種鄙視。
下了車后,我的心情一片黯然——從此在給老人讓座問題上產生了陰影,一種無法磨滅的帶著濃濃市井氣息的陰影。
像這位司機這樣的充滿“正義感”的人數不勝數,比比皆是。若要與他們作對,必受到“道德譴責”與輿論謾罵。
難道我也淪為“道德綁架”的犧牲品嗎?哎,這片陰霾,究竟何時才能煙消云散?!
道德綁架作文 篇10
“你這女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怎么好意思看著我這樣一個老人家站在這,自己坐在那!別人沒教過你要給老人讓座嗎,?你這樣怎么行呢!趕緊起來,讓我坐,趕緊的!”一位老爺爺對著坐在旁邊的一位女孩子吼道。
女孩漲紅了臉,低著頭坐在座位上,旁邊不知情的乘客也指著女孩七嘴八舌的議論著,指著女孩沒有素質。女孩羞愧極了,車還沒到自己的站就匆忙跑下車……
這是我偶然看到的一則新聞,事后我們了解到,當天是因為這位女孩子身體不舒服,所以不能讓座。這則新聞讓我很不明白,我為女孩的遭遇感到不平,我覺得這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雖然給老人讓座確實是我們社會大力提倡的美德,但是我覺得這并不是他人指責我們不給老人讓座的依據!我們每個人有時候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的理由,也會有不得以的時候,并且我覺得我們不能打著“道德”的名號為自己的私利去“綁架”她人,那樣對她們是不公平的。
現在社會上,諸如此類的情況和事件還有很多很多,以至于現在我們都有一種害怕心理,使得幫助他人添了一點不得已的感情色彩,道德幫助變了味,人們之間的關系有了隔閡。
就像有一次和姐姐一起坐公交車,還帶著兩個小孩子,因為不方便,我本想著坐在前面,但是當我坐下的時候,姐姐扯了下我的衣服,叫我坐到后面去,我很不解。后來姐姐說,如果你坐在前面的話,你帶著孩子不方便,以至于不能給那些老人家讓座,那些老人家會說你的,還是坐后面最好。
我聽了以后心一涼,想著是什么讓人們之間的關系變的如此尷尬,我不敢說熟對熟錯,但是我一直認為道德綁架是現在社會上存在著普遍現象,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必須整治好。我們在生活中都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是否對別人進行了道德綁架,同時也要用正確的心理去面對它。
別讓道德綁架了一顆顆真心,讓這一顆顆的心越來越遠,越來越陌生!
道德綁架作文 篇11
受不了別人說什么為你付出了多少,你必須如何怎樣,如此這般的道德綁架只能讓人厭煩罷了。
別人多辛苦多累,就是讓我聽從的借口?
對不起,別人的這些付出不是我求來的。
我寧可不要這些付出,寧可自己再累也要保持著獨立。
人要想活著足夠瀟灑,就別去欠什么人情債,別和任何人來往深交。
你以為的這些相談甚歡,總有一天全都是代價。
別把人情當成資本,否則所有的羈絆都只能成為束縛。英語里那就是一個詞吧。
有朋友,三三兩兩,快快樂樂,吃喝玩樂,別扯到什么利益關系。友誼不是互相利用,愛情更不是。
有些人就一直在打感情牌。以為自己多菜多可憐狀的怎么樣,于是根本沒有別人去在乎。因為痛苦就能換來別人的同情,在那同情上作為要挾的資本。不得不說有一些人根本就沒有感覺的。
最怕有些人沒有任何的邊界感,只知道無限制的向別人索取,認為別人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上就有一。義務方方面面對他負責的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極端討厭被道德綁架就是如此。心境惡劣。前所未有的痛苦嗎?不,痛苦一直都有,一直都在,根本不可能停下來。
但愿我可以遠離道德綁架啊。
道德綁架作文 篇12
近日,一則關于女大學生在乘坐動車時,因拒絕與老人合坐的請求,而受到責備的新聞,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討論。我認為女大學生沒有接受請求的行為是正確的。
我們從小就接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尊老愛幼的觀念盡人皆知。不知不覺,道德已然成為了衡量我們一切行為的準繩。但是,這并不能成為道德綁架的理由。
不是每一個請求,都會得到回應,更不是所有的索求,都會贏的無償的給予。幫助是一種情分,但是不幫助是一種本分。
正如材料中的那位女大學生,她坐著的是自己花錢買的的座位。坐,是理所應當地行使自己的權利,根本沒有絲毫的不合理之處。反觀那位老人的女兒,為父盡孝之心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要用如此粗魯的言行。有人讓座是好事,但是沒人讓座也不應怨恨,更沒有權利去逼迫他人讓座。
講到這,我想起來幾個月前的一個新聞:一位女童和同學結伴出去玩耍,結果不小心雙雙墜入河中。幸運的是,這位女童的父親恰巧經過此處。在當時的危急時刻,這位父親的體力只能搶救一個孩子,這位父親選擇了救距離岸邊稍遠的自己的孩子,另一位孩子卻因為未能及時搶救,不幸離開了人世。
事后,這位父親受到了強烈的譴責,諸如“為何沒有先救那個離岸較近的女孩,這樣或許她們都能存活”,“你太自私了”之類的言論鋪天蓋地。好像這位父親親手殺了那個孩子一樣,所有的矛頭紛紛指向了他。
但是,我想說的是“請別道德綁架”。作為一個父親,他為什么不能先救自己的孩子呢?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到這樣一副場面:他救了同墜入水中的另一位女孩,得到了無數的鮮花與掌聲?墒,他卻因此終生都沉浸在親眼看著自己孩子溺死,自己卻沒有去救的痛苦之中。
作為一名父親,他選擇了拯救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本能,當然沒有錯。
而那位女大學生,乘坐自己購買的座位,這也是一種本分,自然也無錯可言。
擁有道德,并不意味著他要舍棄自己女兒的性命,去換取所謂榮耀;擁有道德,也不意味著她要讓出自己購買的座位,去換取老人女兒的贊揚。
誠然,社會需要道德,但是社會并不需要“道德綁架”。所以請別再“道德綁架”,權利同樣需要尊重。
道德綁架作文 篇13
范瑋琪和趙薇的遭遇無非是受到了偏激的網絡輿論的“道德綁架”。說到道德綁架,不禁又讓人想起半個多月前網民逼迫內地首富馬云為天津災區(qū)捐款的事情,究竟為何會發(fā)生道德綁架的事件呢?
所謂的“道德綁架”,是在用圣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一旦別人沒有達到所謂的“道德標準”,就會被冠以“缺德”的惡名。那些“逼捐”和“逼愛國”的道德綁架者曲解了道德和愛國的本質,將自己臆想的道德準則強加在別人身上,別人達不到便施壓、指責,甚至謾罵。
雖然范瑋琪、趙薇和馬云都是名人,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都相對較高,但他們本質上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公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圣人,他們所得到的財富和美譽是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而被社會認可的,但他們未必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身先士卒。
當我們在評判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的時候,需要公平的對待,多一分理性、少一分感性,不要拿著圣人的標準去衡量他人,不能用美德的標準去求全每個人的品德,更不能戴著有色眼鏡以某種偏激的觀點對他人橫加指責。
欲判他人,應先三省吾身。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原毀》中言:“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也!痹S多人喜歡用道德捆綁他人,卻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這種行為既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奉勸那些道德綁架者在開口指責他人言行之前,先反省一下自身,若自己的言行都不符合道德標準,如何能夠以德服人?
其實寬容包容本身也是一種美德。我國自古以來都主張“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在網絡時代我們也應該繼承發(fā)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寬容友善地對待他人,這才是真正愛國的表現。但愿日后網絡上能夠多一些以德感人的事跡,少一些道德綁架的現象,讓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準、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wèi)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么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于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于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與精神發(fā)展,并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guī)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并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準”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準(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
本身并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自愿是慈善的前提,再合理的訴求也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高調公開的慈善策劃,與道德捆綁的求助活動,也許在短時間能起到放大愛心、擴大關注的效果,成功于一時,但是傷害的卻是慈善事業(yè)的基礎。試想,哪位董事長如果不借款,是否就貼上了“為富不仁”的標簽如果借了款,其他需要幫助的人群起效仿,是否會給公司正常運作秩序帶來影響不理性的“尋善”活動,終將阻礙行善的步伐。
如今,慈善觀念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yè)都投入到了慈善事業(yè)之中,健康的慈善環(huán)境對慈善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愈加重要,F代慈善理念、行善積德的氛圍、大批慈善家、慈善捐贈平臺是慈善事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軌道的堅強支撐。這既需要慈善方的責任、熱情,也需要受助者的真誠、冷靜,還需要社會的寬容與理性。
此外,還應該明確:慈善只是社會救助體系的一部分。既要促進慈善事業(yè)發(fā)展,更要完善醫(yī)療保障制度。
道德綁架作文 篇14
8月5日播出的《中國夢想秀》中,來自貴州的“追夢人”楊成燕,夢想是讓失散多年的妹妹認回雙親,一起拍張全家福。楊成燕的妹妹張懿小時候被父母送給別人,知道真相后不愿接受生父生母。張懿在現場一直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料,節(jié)目主持人周立波當場指責女孩心胸狹隘,說她應學會原諒,否則永遠不會幸福,還說出了“在你兒子眼里你是個尖酸狹隘的女人”的言論。(8月10日《東南早報》)
張懿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有兩個原因,一是怕養(yǎng)父母傷心;二是與親生父母并無感情,她信奉“養(yǎng)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認還是不認,張懿已成人,她有權利作出判斷。而周立波一再詰問,甚至逼迫,出言不遜,哪怕初衷良好,也有道德綁架之嫌。
從法律上說,如果當初張懿的親生父母遺棄了她,已涉嫌違法;如果將其送養(yǎng)給別人,自收養(yǎng)關系成立之日起,她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yǎng)關系的成立而消除。換言之,張懿可以不認親生父母,也不必贍養(yǎng)親生父母。本來一件很純粹的事,卻因周立波的“好心”而變得復雜。
據楊成燕稱,其妹妹張懿屬于超生,要上交罰款。無奈家里條件太差,楊成燕的父母實在拿不出罰款,只能將僅有1個多月大的女兒送走。更接近真相的細節(jié)應該是,楊成燕的父母重男輕女,因為在生了張懿之后,又生了一女一子,即包括張懿在內,楊家共有四個孩子,直到生了兒子才罷休。在筆者老家,有太多類似的情況,一些家庭連生了幾個女兒,直到生了兒子才滿足,孩子多養(yǎng)不起就把女兒送人。
不認親生父母,總有原因。作為旁觀者,我們自然不能勉強,更不能道德綁架。他們與養(yǎng)父母建立良好感情,不愿讓養(yǎng)父母難受,已盡孝道。他們認親有時也容易受到阻力,比如被養(yǎng)父母勸阻,張懿就遇到了這種情況。養(yǎng)父母的做法,同樣值得理解。
毋庸諱言,現實生活中我們最愛拿道德說事。道德是砝碼,道德是武器,揮舞道德大棒,習慣于道德綁架,這種做法明顯不合適,可能遮蔽真相,傷害法律,掩藏了社會問題。少一些泛道德化,回歸到法律命題,并深思道德泛化背后的社會問題,也許強過動輒上綱上線,拿道德說事。
道德綁架作文 篇15
今天,在很多公共場所,都有著大片的綠茵茵的草坪。這些草坪雖然綠得可愛,綠得憐人,但對于一個有著強烈公德意識的人來說,卻不敢漫步其上,更不敢心安理得、自由愜意地躺著,與小草親密接觸。因為,大多數草坪上,都立著牌子,寫有“小草有生命,腳下請留情”之類的話語,意為散步的人們要講究一點公德,不要踩壞了草坪。原來,小草占領的大片場地,僅是供人們欣賞的。但是,小草的領地是擴大了,可人們的活動范圍卻縮小了,雖然美其名曰“綠化環(huán)境、造福人類”,但如此一來,為了那些綠色的視野沖擊,人們失去的卻是更多的可以放松的活動空間,真不知是草地在為民眾服務,還是民眾在為草地服務,正如“不知是狗在搖尾巴,還是尾巴在搖狗”。如此,那些有著道德修養(yǎng)的人們,也就因著道德而失去了本不該失去的空間。
公共汽車上,尊老愛幼是傳統的美德,給年老體弱者讓座是一種閃光的社會行為,勿庸置疑。但凡事都不能絕對,公共汽車上也常常有為工作、為事業(yè)、為生活奔波勞累抑或體力不支的年青人,一天的勞頓常使得他們更需要一個座位去靠一靠,歇一歇,較之一些尚有體力的老者,他們或許更迫切需要一個位置。但顯而易見的是,不會有人為其讓座,這還其次,關鍵是倘若他們占得先機,得了一個座位,但身邊又站著一位精神癯爍的年老者,這一刻的他,是讓座還是不讓呢?在公眾的眼里,沖著德行,他自然要讓;但沖著“救急不救老”的實際需求,他可以不讓。不過,公眾的德行觀,使得再需要位置的有德行的人們,還是情不自禁地會站起來,給老者讓座。這一刻的他,無疑是被道德“梆架”了。這種道德的行為,似乎浸潤了很多的無奈與辛酸。
道德,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優(yōu)良品質,作為人類社會一種無形的穩(wěn)定調和劑,在光芒四射的正義外衣下,涌動的是一種本真的善良、誠摯的友愛和人性化的寬容。那些脫離了道德本真的一些“德行”,其實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道德”,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種“偽道德”,甚或是一種道德的虛無陰影。這猶如喝酒,不勝酒力者硬是梆架于“感情深一口悶”的“真理”,吃下許多感情并不深、不得不逆著性子而為之的酒,于人于己其實都脫不了一個“偽”字。
人植草坪,綠純純的,一覽無余,這是賞心悅目的“美景”,是為了服務大眾而催生的“尤物”,既然是為大眾服務的,就應當讓人們可以自由地踱步于草坪之上。問題不在于草地的開辟之爭,而在于草坪品種的適宜選取。既是大眾的場所,就該選取那些可以踩踏、耐得踏行的品種,那些個將“公德”與嬌嫩小草的保護梆架在一起的行為,本身就存在著設計上的“不道德”。公交車上,屢次疲倦不堪而又遭受“罰站”的年青人,自然會在心底里感受到“道德”的艱辛,對著“道德”大唱“想說愛你不容易”。但是,在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之后,這些身被“德行”的人們,在往后的公交車上,可能會不自覺地講究起座位的選擇來,他們首選的已不是靠前的優(yōu)等座位,取而代之的是靠后的不看好的位置,因為這些位置可能更保險,更容易逃避“公德”的是非之嫌。這樣的一種心理歷程,算不算是另一種德行的缺失呢?
其實,這都是道德梆架惹的禍,我們該給那些被綁架了的道德松梆,讓那些本真的、純正的德行之光灑布于公眾的心靈之上,使其大放異彩,無拘無束,真正惠澤出人間的真愛。
道德綁架作文 篇16
想必各位都經歷過類似的場景:一個乞丐向你乞討,你給他一塊錢,他卻抱怨你吝嗇;你的車成了熊孩子的畫板,你去找家長索賠,對方卻鄙視你跟小孩一般見識;你辛苦了一天,好不容易在公交車上找到一個座位,卻被逼你讓座的大爺大媽指責為不尊敬老人。
“我這么窮,你忍心給這么點兒?”“大人不該讓著孩子嗎?”“年輕人不該敬老嗎?”這些以道德為名義的詰難便是道德綁架。這些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其實無理取鬧,戴震說:“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钡赖陆壖鼙闶且缘赖職⑷,當為人提倡的道德變成了束縛人的繩索,它便也成了引線,只需一個火花就能將這個社會引爆,那么面對道德綁架,我們應該做什么呢?
各位義憤填膺的朋友,請先放下拳頭,閉上眼睛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道德綁架的一份子呢?你有沒有在微博上逼馬云、馬化騰為災區(qū)捐款呢?你有沒有以要懂事為借口,將你孩子的玩具換做人情呢?如果有的話,希望你在下一次要這樣做時遲疑一下,將心比心地想想,如果你是對方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卑炎约旱囊庠笍娂咏o別人,無論理由多么高尚,也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道德應是人們對自己進行約束,從而在社會層面上達成一種默契。道德應使人與人之間更加溫暖,而不應成為束縛人的枷鎖,使社會充滿火藥味兒,要知道再好的山珍海味也不用被人強灌下去,金子做的鐐銬也終究是鐐銬,卓別林在詩中寫道:“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知道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人是多么的無禮!
或許有的朋友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沒有道德綁架過任何人,而且我痛恨這種行為,那么也請你想一下,你是否將“讓座是高尚,不讓座是自由”奉為圭臬呢?你是否將對綁架方的厭惡遷怒于道德本身了呢?當我們痛斥某些事物時,很容易不知不覺走向極端,道德綁架固然不可取,偏激的反道德綁架也不正確!袄先瞬惑w諒我們,不配被讓座”“貪婪的乞丐不應被施舍”“熊孩子就得揍”,嗯,這就是你不做好事的理由;茨献佑醒裕骸疤m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痪有辛x,不為莫知而止休!睙o人知曉,而繼續(xù)做好事,是值得尊敬的,但更可貴的是在被攻擊“綁架”后仍不失其本心,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對待道德綁架,不要讓它阻礙你行善的腳步。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在濟南公交車上,青年能夠體諒老人的腿腳不便,老人能夠理解青年的辛苦;我夢想,有一天在成都的商業(yè)街上乞丐能夠對一角錢的饋贈心存感激;我夢想有一天在上海的地鐵站里,女孩兒不會因為蹲著等地鐵而被路人拍照指責。
只要我們將心比心,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對別人的善意心存感激,我們就能避免道德綁架的沖突,我的夢想也不再遙遠。
道德綁架作文 篇17
他旁邊有一個站著的老人,公交車人滿為患。辛苦一天的他很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旁邊的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我。
他知道他們在鄙夷他一個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但他真的很累很累。低血糖又犯了。翻遍背包也沒翻到半點吃的。就在他好不容易忍著頭疼找到一顆糖時。后背的大嬸在他身上碰了一下。
糖咕嚕嚕地掉了下去。他回頭!皢,小伙子真沒公德心,就不能讓個座嗎?!彼念^已經快疼的裂開了。那個沾滿灰塵的糖還在翻滾,他閉上眼。周圍的人一個接一個討論著他。幾分鐘后甚至大聲地喊。老人無措地站在,連忙沖人群說“沒關系,沒關系。”
聲音更大了!皣K嘖嘖!薄罢婧衲樒。”“他居然能巋然不動?”
他無法爭論,他站起身,向老人笑。身體卻如化了的雪糕,在人群中轟然倒下。老人終究沒有坐上那個椅子。他的糖也終究碎在了眾人慌亂的腳步聲中。
他應該讓座嗎?他必須讓座嗎?他沒有公德嗎?他是厚臉皮嗎?他只是很累,他想休息,他是個人。老人是人,青年是人,孩子是人,男人是人,女人是人,乞丐是人,富豪是人。
這個社會里,每個人都是弱勢者。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當你拿著“孝親敬長”的口吻去逼迫別人“行善”時。你就是道德綁架。請不要站在三觀的制高點去鄙夷別人。讓座是,畫墻是,扶過馬路是,學生因為老師罰而自殺也是。你不是當事人,你只是看客。你自以為是的“社會公德心”并不能代表一切。這很垃圾。
網絡與現實世界,每個鍵盤俠都是殺人犯。
道德綁架作文 篇18
天津港爆炸事故牽動人心。爆炸事故發(fā)生后,不少網友開始到@大自然保護協會——馬云的微博評論“逼捐”。部分網友言辭激烈,直指馬云為何不捐款,甚至還有人一邊喊著“爸爸”,一邊指責馬云。
歸納一下,要求馬云捐款的理由大致有三:你有錢,你應該捐款;人家娛樂明星都捐款了,你更應該捐款;如果不捐錢,遲早你會身敗名裂。如果說,前兩種觀點還帶有一點勸告的口吻,那么最后一種觀點就帶有一些警告的口氣了。這種對馬云捐款的焦急,可以理解為公眾對慈善事業(yè)的迫切期待,但顯然,無論哪一個理由,在邏輯上都是站不住的:有錢人就一定要捐款?捐款可不是有錢人的法定義務。娛樂明星捐款了,馬云就要捐款?娛樂明星又不是馬云一定要效仿的榜樣。至于最后一條,更是缺少邏輯,馬云當然不會在意。其實,馬云在怎么想,接下來會怎么做,網友不得而知,是焦慮的心情讓他們等不及馬云作出清晰表態(tài)。 有人會把網友的這種情緒化反應,總結為道德綁架。如此說,有一定道理。慈善事業(yè)本來就是基于道德愿望的事業(yè),人們可以期待一個人成為慈善家,尤其是那些身價驚人的富人們,但是,人們沒有權力要求一個人一定要從事慈善事業(yè),即便這個人很有錢。因為財富并不是慈善與否的憑證,有錢人可以不慈善,沒錢的人也可以慈善。如果,認為自己的意圖是善良的,就強迫別人做非強制性義務的事情,則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好心辦壞事,個體的權利得不到應有保證。所以,即便人們再心急,也應該清楚義務和權利的關系,不能以自己認為正確的目的,綁架了別人的行為,剝奪了別人的自由和權利。
甚至,有人會反問一句,那些要求馬云捐款的人自己捐了嗎?如此一問,很多質問者可能就會自感理虧,因為他們在理解慈善時,首先想到的是有錢人而不是自己。當然,很多人還會振振有詞:我又沒有錢,我捐一點錢有什么意義?馬云可不一樣,馬云可是首富。這反映了人們在道德綁架時,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混邏輯”:把責任加給別人,談及自己時,總提及特殊性。所以,馬云是必須捐款的,因為他是首富;而我是不必捐款的,因為我是窮人。于是,慈善在悄然之間已經被認定為有錢人的事業(yè)。這是一種責任的推卸,也是一種對有錢人和慈善事業(yè)的扭曲理解。
當然,有一點也應該看到,馬云遭逼捐背后還有人們的道德焦慮,慈善焦慮。
一個社會難免有貧富差距,一個社會也難免存在風險。如何去緩和不同群體之間的緊張關系,如何去一同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風險?慈善無疑是最有效的潤滑劑。當群體矛盾加大時,慈善會讓人感覺到共同體的存在;當風險突如其來時,慈善會讓社會形成共同擔當的凝聚力。所以,當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后,人們期待慈善事業(yè)可以啟動,可以賑災,這都沒有問題,這是人們在面對災難時,信心的來源之一,保障的來源之一。問題是,慈善行為似乎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蓬勃而出,至少人們想看到的富人帶頭的慈善生態(tài)并沒有出現。于是,人們開始變得焦慮,開始不惜以輿論壓力逼捐。這無疑是一種道德焦慮和慈善焦慮的表現。如何緩解這兩種焦慮?放大、任由輿論煽風點火、道德綁架當然不對,而且也不會有明顯效果——即便馬云承受不了輿論的壓力,出來表態(tài),其他的富人也未必會跟風而動。輿論總不能對照著富翁榜,一個一個指名道姓地逼捐吧?而且,這也會讓人覺得慈善只是富人的事情,慈善有些殺富濟貧的味道。公眾應該期待的是正確的慈善文化和良性的慈善生態(tài):一方面,個體自覺地意識到個人的社會責任,不遺余力地為慈善事業(yè)付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社會對慈善形成穩(wěn)定的獎勵機制,讓那些投身慈善的個體不僅有榮譽嘉獎,也有功利層面的回饋。如此,慈善才能成為事業(yè),成為文化,人們不需逼捐,慈善事業(yè)也可以蓬勃發(fā)展。
道德綁架作文 篇19
社會上屢次發(fā)生因年輕人沒讓座,被人辱罵、打耳光。有目擊者稱,這樣倚老賣老強行讓座,不是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
每次類似的事件發(fā)生,都會引起大家新一輪的討論。給“老、幼、病、殘、孕”主動讓座的美德,在道德、公德的美其名曰下被牢牢捆綁,苗頭直指年輕人、看似很健康的人,似乎這一人群只要不讓座就是道德有問題、素質不夠高。用一根理性的、彈性的道德之繩取代固有的“麻繩”,似乎比急于讓座更重要。道德不是規(guī)定和必須,因此可以有彈性。公共出行,乘坐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乘客花錢買票、對號入座,并在旅途享受相應的服務,既是作為消費者買到的產品,又是作為乘客應當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在某種意義上講,乘車時間內,乘客就是所購車票對應座號的“主人”,無座的乘客則是“客”,當需要他人為自己讓座時,不應覺得理所應當或理直氣壯。讓座屢屢成為群眾熱議話題,與輿論導向有關。不論是在對號入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還是在自己找座的公交、地鐵上,LED顯示屏、廣播中顯示、播放的永遠是給弱勢群體讓座,而不是引導他們謙和的與先上車、有座位的乘客溝通。
這樣的提醒暗示了弱勢群體就應受到特殊的照顧和保護,才導致他們“反弱為強”,以至于大動干戈、惡語傷人的“要”座。衡量讓座事件前,別忘了它前面還有一個“請”字。有座位的乘客不是超人,也不具備“肉眼B超功能”,往往很難一眼看出“隱形弱勢群體”,例如,一些不痛不癢,但卻不適合長期站立的慢性病患者。因此,需要他人讓個座給自己還需說聲:“請讓座”,并客氣、和氣地向對方說明自己的不便之處。文明禮讓不是單方面的付出,還需要雙方的理解和肯定,萬一有座位的乘客也是“隱形弱勢群體”呢?提出請求者,是不是應該換位思考后,再嘗試請求其他人讓座呢?給社會公德、傳統美德松松綁,拆掉刻板、僵硬的“麻繩”,換上一根具有彈性的“皮筋”,留點空間包容,留點時間“緩存”,別用道德綁架給別人“下套”。
道德綁架作文 篇20
日前發(fā)生在廣州地鐵4號線里的一起老少打斗事件,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作為當事人,67歲的陳某和28歲的吳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均對自己的不理智行為深表后悔,并希望事件能盡快平息。不過,事情真相依然是迷霧重重,不同的是兩人對事件的細節(jié)還原,相同的是兩人對打斗的責任認定——“主要責任在對方,無故被打很委屈”。在缺少直接證據的支撐下,在趨利避害的本性驅使下,這起“老少斗”很可能會成羅生門,真相只留存在當事雙方的內心深處。
我們不苛求媒體能夠最終還原事情真相,即使最后得出了真相,其實意義也不是很大。我們更應該從中找到共識,即什么是必須倡導的,什么是必須鞭撻的,并在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中忠實踐行。無論真相如何,自覺排隊是必須倡導的,悍然插隊是必須鞭撻的,制止插隊更是值得贊揚的;文明禮讓是值得倡導的,強逼讓座是需要批評的,蠻橫挑釁是必須抨擊的;見義勇為是必須倡導的,暴戾打架是必須批判的。
雖然雙方都表示后悔,但并沒有合力為公眾提供一個真相,缺乏基于對方立場的理解與寬容,更多的是在渲染自己的弱者或“正義”角色,這樣的“后悔”更多是應付媒體和警方的托辭,只是希望盡快平息這起不光彩的事件。其實,類似的不光彩事件還有許多,公交車上打司機、飛機上群毆,其原因都是當事人只圖一己方便,不顧公眾或他人利益;只顧個人面子好受,不顧公共文明禮儀;只信奉暴力分輸贏,不追求公道在人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引發(fā)“血案”,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文明社會的恥辱,亟需引起全社會的警醒。培育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既要提升公眾的文明素養(yǎng),也要從制度層面上消解社會戾氣。當人們的內心缺乏一種寬容,甚至更多充斥著不滿與憤懣時,心態(tài)往往容易失衡,“低燃點”暴力行為常常隨之發(fā)生。
對待這樣一起打斗事件,除了譴責批評之外,我們都需要養(yǎng)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多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多一些理解、寬容、禮讓、自省,少一些蠻橫、爭斗、戾氣、固執(zhí)。在某種意義上說,老人更應該成為社會道德的楷模,作為一個成熟的個體,早已對這個社會有了深刻的認識,早已感悟到了是非觀念和文明意識,甚至早已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年輕人也習慣于把長者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領悟、踐行。因此,年輕人既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為年輕人樹立榜樣。
這起打斗事件之所以會引發(fā)輿論關注,更多的是借助了網絡視頻和微博傳播,“血淋淋”的畫面不僅讓公眾深感震驚,同時也讓當事人、社會集體進行了一次反思。因此說這并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打斗傳遞出來的是“負能量”,但反思卻能帶來警醒的“正能量”。有網絡媒體適時推出了“隨手拍廣州文明行為”的全民參與活動,無疑更能傳遞社會“正能量”,有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養(yǎng)。其實,既要“隨手拍廣州文明行為”,也要“隨手拍廣州不文明行為”,通過正反兩個方面來塑造社會的文明風氣,有時候“不文明”更能警醒公眾,反面典型往往更有力度。
少些蠻橫戾氣,多些謙讓和氣。作為文明社會的一員,讓我們齊心協力來營造一個充滿陽光、充滿關愛、和諧溫馨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一起向社會傳遞文明“正能量”。
道德綁架作文 篇21
清伯發(fā)來微信說:“今天火車買的硬臥下鋪,一個中年人帶著父親說用中鋪的軟臥給換,我沒同意,我覺得來來去去不方便。剛才一個中年人帶著孩子很理直氣壯的要用旁邊的中鋪和我換方便他照顧孩子,我也沒換。從中國傳統美德的角度來說我應該換給他們,但是我跑了半天到火車站去專門買的下鋪為什么要換給你們直接網購票的呢?要照顧老人和小孩就得提前做好準備,花點心思去買票,不是到了車上因為你帶著老人或者小孩我就理所應當的要給予你方便!
我立即回復了四個字:你是對的!
而這很自然的讓我想起了前不久不太愉快的一次經歷。
和伙伴們去樂山,站點上車后,定好的座位有幾個已被霸占,部分人很主動的讓了,當然也有毫無自覺的人,比如,小妹的座位被一對中年夫婦中的男人坐了,而當我們核實的時候,中年婦女卻頤指氣使的說:“我們的座位就在前排靠窗,你坐我們的位置!”話說誰同意要交換了?
OK,我們都是知書達理的孩子,與人方便嘛,讓她得了!可是劇情一般都不太按腳本走,小妹換座的時候,坐了靠近過道的座位,成都站,這個座位的新主人來了,于是大家又要開始一輪換座大挪移。然而該名中年婦女卻又用一種譴責的口吻說:“我說了我們的座位在前面靠窗,你坐我們的座位!”我們一群姑娘那叫一個七竅生煙,這句話在我們聽來就是:我告訴你了我的位置在那兒,你不坐,看吧,搞得這么麻煩都是你的問題,因為你沒按我說的做。結果當然就是所有的人都不太高興,小妹說:“不管你的位置是哪里,我現在就要坐我的位置,我買的哪兒就坐哪兒!”
最后,各歸各位,可以說是一個不歡而散的結局!
事實上,換座好歹也是有求于人,征求一下對方的意見也是起碼的尊重。當然,也許今天換座未遂的兩人心里也正腹誹著:現在的人真是自私,只是換一下座位而已,太不通情理了!
然而,誰又來保證我們原本就應該享有的權利呢?僅僅因為你帶著老人又或者小孩,我就不得不犧牲自我權利來滿足你?我驚訝于人們竟如此習以為常的去犧牲別人享有的權利,只為自己小小的方便。
也許,從中華傳統美德來講,尊老愛幼、重德貴義、助人為樂、禮貌謙讓……一切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但是施予人的公平又應該由誰來保障呢?正如清伯所說,如果是真的愛自己的老人和小孩,那么,在出行之初就應該好好計劃和安排,以保證他們有一個相對舒適的出行,而不是寄希望于現場向他人索取善意。把自己原本應該付出的時間成本,亦或其他什么成本轉嫁無辜的他人。
同樣買票上車,為什么你就可以優(yōu)于我的權利呢?所以我特別不能理解那些因為對方沒有讓座就打人的老人?不過倚老賣老。可以讓座,前提是我愿意放棄自己享有的權利,傳達了我的善意,那么,你可以選擇接受,當然也可以選擇不接受。
而關于此,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電影《搜索》中,葉藍秋因為沒有讓坐,被人肉而導致整個生活的ben盤,事實上卻根本沒有人關心過她當時在生命線上孤寂的掙扎。雖然都說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唯獨在這部電影上,我認為他并沒有一絲一毫的夸張,互聯網世界就是這樣的赤裸裸。再比如,時?吹降囊驗闆]有讓座被老人打的各類新聞,正如所見,也許有些片面,但這個社會,為自我而隨意犧牲他人權利的人其實比比皆是!
當我們對老人的關愛,對小孩的照顧,或者其他一切善意的表達,被道德綁架后,變成必須要或者應該要做的事情,就意味著所有的善意都將成為單向付出,所有傳達善意的人都必須要背負這樣轉嫁而來的成本,否則就將面對被譴責或被詬病的局面,誰來為善意的成本買單?善意者嗎?
而接受善意的人們,似乎總習慣忘記,善意是來源于別人的自我犧牲。無論什么樣的善意一定都有某種程度的犧牲,只是或大或小,或輕或重的區(qū)分而已,并不是毫無成本。而當我們接受別人善意的時候,就是把原本應該支付的成本轉嫁他人,而接受善意的人若還如此理所當然,支付的人當作何想?
我們其實都害怕冷漠,也不愿被別人漠視。所以,如果你希望的善意并沒有得到,不要譴責別人,因為別人付出了你沒有付出的成本,那是別人的權利,請你尊重!如果你得到了別人的善意,請知道別人為你做出的犧牲,心存感激就好,不要理所當然!
道德綁架作文 篇22
我一個七年的閨蜜拉黑了我,原因是我拒絕參與她組織的“救助流浪狗”活動。
閨蜜是個不折不扣的愛狗人士,這些年我看著她為一個又一個動;顒訐u旗吶喊,“攔車救狗”有她,“反對狗肉節(jié)”有她,“給流浪狗一個家”也有她。我并不是沒有同情心,看到虐狗棄狗的新聞會心痛氣憤,對于閨蜜在愛狗道路上的滿腔熱情也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我從小怕狗,遇到大狗會自動保持安全距離,就算是小狗朝我跑來都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在幾番推辭后,她很生氣的說:狗狗那么可愛,有什么好怕的?你不要找借口,你就是冷血。
我想不通我怎么就冷血了,在微信上發(fā)了條消息找閨蜜理論,卻發(fā)現她已經把我拉到了黑名單。女明星因為在閱兵日發(fā)兒子照片,瞬間被罵上熱門。
微博里過十萬的評論里充斥著匪夷所思的愛國情懷:“你居然不發(fā)閱兵的照片,真是對國家沒有感情”;“都不表達下自豪, 你不配做中國人”;“這么重要的日子你還要秀小孩,趕快滾出中國”.......
大商人這些年慈善做的不少,卻因為一場災難沒有做出表率被逼捐,一大波人用著逼債般的口氣指責他有錢不捐款就是為富不仁。曬娃就不愛國,有錢就該捐款,這是哪門子的強盜邏輯。
如果是個人行為實屬可恨,如果是群體行為,那就只能說是可悲了。說到“道德綁架”,就不得不提歷史上“阮籍喪母”的典故。
魏晉時期的大名士阮籍秉性孝順,但聽聞母親去世臉上卻沒有悲戚之情,靈堂上其他兄弟都痛苦流涕,他連一滴淚都沒有掉。阮籍的冷漠遭到了眾人的不滿,紛紛指責他薄情寡義。到了母親快要下葬的時候,他卻因為悲慟過度吐血數升,幾乎死去。
中國自古以來講求禮法,悲傷有很多種形式,淚水往往是最直接的演繹。
但內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只是表情,不是表演,
道德綁架作文 篇23
今天去拿了幾個快遞。有蘋果、襪子、除螨包、抽紙、手套……
快遞員看我一次拿這么多塊遞,便調侃我是個有錢人家的孩子。我只是禮貌地牽動了一下嘴角,說:“這怎么可能呢?”轉身離開,沒有再多解釋什么。
其實,網購的背后更有苦衷,是我不會輕易向旁人傾訴的隱痛。這些快遞也沒有花多少錢,里面最貴的就是花2元9角買來的抽紙。幾個快遞加起來也不到10塊錢。去買這些價格非常低的商品并不容易,要經常去留意低價,還要去積攢購物券。
我追求低價購物不僅是為了節(jié)約,更是為了能夠早日擺脫束縛。在自己這個家里,我是唯一沒有經濟來源的人。明明是自己的家,卻給我一種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感覺,這就是因為,父母總是用金錢來道德綁架我。
“從小到大我們給你出了那么多錢,這件事情上你有什么資格不聽我們的?”這樣的話我已經聽了無數次。仿佛只要出了錢,他們便可以為所欲為,把我當成一個被擺布的工具人。只要有養(yǎng)育之恩的名號,就可以盡一切辦法讓我按照他們的規(guī)劃來行事。
我不過是想要一份小小的自由。不是離開學校輟學去社會上闖蕩,不是吸煙、喝酒、紋身、去舞廳里面游玩,僅僅就是讀自己喜歡的書、追求自己愛好、不被每天責罵的自由。
可是在親情面前,道德綁架也來得那么堅固,似乎永遠也無法掙脫束縛。他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是家人都是為我好的,卻永遠無法聽到我內心里的哭聲,F在的我只能盡一切辦法拼命地去掙錢和節(jié)約,只求向他們伸手要的錢少一點,再少一點。
我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在網絡上讀書,我讀小說、詩歌、散文、傳記等等一些我感興趣卻被他們嗤之以鼻,說毫無用處的書籍。我讀弗蘭克,一個曾經在集中營里度過暗無天日歲月的人,卻發(fā)現即使在慘無人道的折磨下,他仍可以選擇如何作出反應。在無邊的恐怖之下,在嚴刑拷打折磨下,弗蘭克學會了心理調控,告訴人們要用尊嚴來承受苦難,用這種方式來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
與弗蘭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難的時刻相比,我此刻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現實無法改變,我也總有一天能夠實現獨立和自由。
道德綁架作文 篇24
道歉不是形式,而是發(fā)自內心的愧疚與悔改。
——題記
在生活中磕磕絆絆無法避免,自然道歉也無法避免。但你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當道歉泛濫成災時,它是否會失去本質,而成為一種形式化的產物?”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打到別人要道歉,別人道歉要原諒!庇谑牵@種思想便深深刻在腦中,幾乎成為了條件反射。當我們傷到別人,首先想到的不是關心和問候,而是來自大人“為什么不道歉”的責問。這時,道歉成了我們的心病,我們開始變得畏懼,灑脫全無。
那我們該如何擺脫這種困境,讓道歉真正成為發(fā)自內心的反思呢?這值得我們好好斟酌一番。首先,我們要觀察是否需要“大動干戈”去道歉,如果別人已經寬恕了你,那還何必一聲接一聲、祈求般地去道歉?那樣只會讓你顯得無趣與畏縮。其次,我們要真心的道歉。道歉,不是目標而是過程。真誠,則是這個過程中的助推器。有了真誠,一切皆有可能。最后,道歉并不尷尬,反而是一種放下擔子、重新開始的舒暢。放下了一個罪惡的負擔,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嗎?
我們或許都認為,道歉和原諒是一對必然的因果關系。如果別人道歉自己沒有原諒,那就是無理。我們必須清楚:道歉不是強求別人原諒自己的理由。你向別人道歉,別人完全可以不原諒。如果連一個殺人犯都能用“對不起來”贖罪時,那么法律還有什么價值?原諒你是情分,不原諒你是本分。但如果你足夠真誠,情分就會略占上風。
一年一度的“道歉日”來了,你是否真誠的道了歉?
道德綁架作文 篇25
某八旬老人坐動車看病,女兒只買了半程的坐票,半程后被女大學生請了起來,其女兒要求一起坐被拒絕而爭執(zhí),后來一名中年男子給老人讓座,其女兒留下一句一味深長的話:“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女大學生為此感到委屈,做自己的位置錯了嗎?我認為讓座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當的權利,真正的孝順不能依靠道德綁架。
關愛老人是中國道德的核心,是“忠孝”。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讓座老人天經地義,但是要做老人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當的權利。人們的合法權利是法律授予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老人的女兒也一樣,其女兒沒有為了孝順父母而侵犯他人正當權利的特權。女大學生既然付出了全程車票的車錢,就應當享有全程坐座位的權利。讓座只是中國人思想觀念中的倫理道德,法律是中國長治久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是國之根本。當道德觀念與法律觀念相沖突時,我們應選擇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因為與道德倫理相比,法律才是規(guī)范人們社會行為最重要的原則,最根本的底線。一旦法律的權威被踐踏,那么國之根本就會被動搖,國將不存。所以孝順的倫理道德與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相沖時,請選擇尊重他人合法權利,他人正當權利神圣不可侵犯。
真正的美德讓座不能依靠道德綁架,讓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尊老愛幼的體現,但是老人女兒的行為實質上打著“要尊老愛幼要讓座”的名義進行道德綁架。
真正的美德是內心自發(fā)的,讓座也應是個人自愿的,而不是外界進行道德綁架強行逼迫的。如果縱容這種尊老愛幼的口號而強行逼迫讓座的行為,只會給社會帶來不良的風氣。
真正的美德在人們心間,大家自有一把衡量是非對錯的尺子,真正的樣子應是自愿不是被逼,真正的孝順是給老人要一張全程車票。
道德綁架作文 篇26
從海邊回來的公交車上,心,還像霧氣的天空。坐在座椅上,望著車窗外緩緩后移的風景,才發(fā)現霧氣而清冷的城市,今天是這般江南的夢幻。
也許是自己沉浸于車窗外,我不關心車上上下下的人。不知什么時候,身邊多了兩個人,聽聲音是兩位中年婦人。她們的振振有詞打亂了我的思緒。其中一位有些陰陽怪氣的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嬌貴的可多了,見了年紀大的也不讓座,裝看不見我一聽,火就大了,本來我就一天水米沒打牙,又吹了海風,頭暈暈的,我說:抱歉,我整容了,實際我七十歲了。
那一刻,我很想說我討厭被道德綁架。
尊老愛幼是美德,給老人孩子,給抱小孩的人讓座并無厚非。但那些都是自覺自愿的,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時刻身體棒棒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大俠一樣仗義相助,況且,讓座是自愿的美德,不是道德綁架,不應該如是說。如此刻薄言語之人,即便上了年紀也不是什么善類。那些老者不仁慈,難道天底下老人都要一概而論,而奉為神明嗎?到哪里都有優(yōu)越感嗎?尊老,來源于:中華傳統美德;尊老,來自于:您,值得我們尊重!
最后我想說:社會道德綁架了我們,卻不能改變我客觀的是非觀念,我是我,不是別人怎么說。
道德綁架作文 篇27
還記得前幾天在微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羅一笑事件嗎?且不論該事件的真假,單就轉發(fā)該事件的朋友圈來看,就足以讓筆者感慨萬千。
我是在上體育課的間隙玩手機刷朋友圈時看到眾朋友同學都在瘋狂轉發(fā)羅一笑的募捐文章的。說實話,我一直是不喜歡發(fā)朋友圈的,除了剛玩微信時興致勃勃地發(fā)了幾條朋友圈外,就一直處于潛水狀態(tài),但每當我看到朋友圈大肆轉發(fā)同一條募捐信息時,都會在指間猶豫,要不要跟風轉發(fā),可是我真的不喜歡發(fā)朋友圈,而且覺得轉發(fā)的信息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于是之前我一直堅持堅決不發(fā)朋友圈的原則,可是,這次我卻妥協了,也許是因為同為文人,對賣文章募捐這一新形式有種深深的同情,也許是因為這次太多人轉發(fā),特別是微信里的同學全都轉發(fā)了,自己如果不轉發(fā),會不會給同學留下冷血的印象,我覺得是后者的原因為主,于是,我在道德綁架中無奈地點擊了轉發(fā),轉發(fā)后,覺得自己的良心得到了釋然,但又覺得自己像個被強權打倒的士兵,狼狽不已,只不過,這次的強權變成了人們高尚的道德。
道德綁架,是指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我覺得道德綁架現如今已沴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連自由的微信,都受到了束縛。
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道德綁架,或許就在公交車上,公車的讓座問題,本來是種自發(fā)的美德,現在卻成了年輕人的道德綁架,老年人一上車,年輕人就必須讓座,若有不讓座者,輕則被指責,重則被毆打,年輕人不讓座反被老人掌捆的事件已不少見,讓座本來是為了讓年老體弱者提供更舒服的條件,可現在有些老年人每天退休生活過得舒適,精神飽滿,有些身體素質比年輕人還好,站一會可能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相比之下,每天忙忙碌碌的年輕人疲于生活,勞累了一天,剛想在公車上瞇一會,卻被不分青紅皂白的所謂道德給要求讓座,如果只是勞累還好,還能強撐下,讓就讓吧,站會也沒什么,可若年輕人遇到身體不適時,是否也要強行站起給健壯的老年人讓座?我的朋友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天她正好身體不適,頭暈的很,本想去醫(yī)院看病,可就在公交車上,遇到一位老人,一上車看到她沒有主動讓座,就在她身邊喋喋不休地指責她,說她沒有禮貌,不懂得尊老,最后我朋友無法,只好撐著站起來給老人讓座,而她自己卻差點暈倒。我聽了她的講述后不禁唏噓,如果不讓座就被視為道德敗壞,那么這種衡量實在是太偏頗了。
而在虛擬生活中,如微信中的道德綁架,也讓人頭疼不已,就像前文中提到的,當朋友們都轉發(fā)了募捐信息,或轉發(fā)尋物啟事,這時,你是不是也要必須轉發(fā)諸如此類的信息,方能顯得你有愛心,不冷血,有人情?這樣或那樣的道德綁架,不管是在現實生活還是在虛擬網絡中,都如蜘蛛絲般纏繞著我們,讓我們逃脫不得,感到厭惡的窒息。
道德如法律般,本是起著促進規(guī)范作用,讓人們有更良好的行為,但美德的形成應是人人發(fā)自內心的實踐,從而傳播開來,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道德綁架卻讓這種美德成為了個人的作秀,人們做得不情不愿,每每在道德的高壓下做出所謂的善行,都會感到一種惡心與反感,這樣的善行,在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會不會引起人們的逆反心理,從而索性不做了,如此這般,又怎么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而善行,本來是人們發(fā)自內心做出的,人們之所以做善行,是為了獲得內心的愉悅,可是被道德綁架的人,是在不自愿的情況下做出的,他們無法在踐行美德后獲得內心的愉悅,也就無法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樣的美德,在下次沒有道德的監(jiān)控下,會不會變成一種可怕的冷漠?
我們尊重道德,但拒絕道德綁架,讓道德在空氣中自由的呼吸,比將它強行加壓到人的身上,會更讓人喜愛。
道德綁架作文 篇28
中華民族亙有華夏民族、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源遠流長。在千百年前,《世說新語箋疏》中就早有記載:“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于是在中國幾千年來的發(fā)展過程中,謙讓的意識也漸入人心,仿若每一個人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但是如今,謙讓似乎成為了我們的一種負擔。
在兒時的記憶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媽媽,表弟翻我的玩具,弄壞了小汽車,我搶回來它還打我!”面對弟弟的胡鬧,滿地的狼藉,心中難免充斥著委屈。我們渴望著公平的對待,期待著有個人能站出來說出我們作為長者的心聲。而等來的卻是家長口中“你比他大…他弄壞就弄壞…你應該讓著他”這樣類似的言語,于是,“謙讓”便衍生成為我們肩上不得不擔負起的使命。其實,在我們在嚴格死守道德底線的同時,已然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我們做了正確的事情,卻遭到了那些以道德為名的約束或阻擋,最后被顛倒了黑白。于是我們大膽發(fā)問,何錯之有?真相便是我們都盲目于“道德”的旗號,而被進行了行為上的“綁架”!
像是去年的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在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組織天津重建之時,馬云的微博卻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蓋。不少網友指責馬云“你不捐款,我也不淘寶了”“首富就應該捐1個億”……好在逼捐的網友聲勢浩大,反對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數,“你有錢就得多捐”,在邏輯上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
慈善的首要原則就是自愿,哪怕他是中國的首富,他也有權力決定捐與不捐、捐多少,無人可以強迫,更沒必要揮舞道德的“兇器”,去脅迫其他人要怎么樣去做。就像韓愈在《原毀》中言:“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也!钡赖率且环N修養(yǎng),不是一種義務,我們應該去呼吁人們去做,而不是由此化為了利器,去責備他們?yōu)槭裁床蛔;我們做好事,也不應該勉強別人也照著我們的樣子去做。道德最適合來約束自己,而不適合拿來壓制別人。
人們推崇道德大抵也是因為它的無害,能夠逐漸增進社會的安寧和諧,平息糾紛與風波。可如果道德成為人人手中強制他人的利器,就必然會成為每個人氈上的針、背上的刺,設法拔去。
毋庸諱言,在五千年地域文化的光輝下,道德已然深入人心,F實中我們最愛拿道德說事,道德是砝碼,道德是武器,揮舞道德的“利器”,習慣于道德綁架,這種做法顯然不合適,反而會煽起群眾的躁動,輿論下的風波;反而違背了遵守道德的初衷。莫不如理性的面對,去還原事情的本真,也是時候將道德放回它原本的位置,在運用中以事論事,這樣在許多問題上也會少些偏頗。
道德綁架作文 篇29
坐車遇到老人該不該讓座,這是一個很小的問題?墒墙諄戆l(fā)生在動車上的事引發(fā)了人們對該事的思考。
在我看來,老人固然需要座位,但是你得買票啊,硬要和人家擠擠算什么事。當然這是就事論事啦,平日里,我可是一個看見老弱病殘孕就會讓座的好少年。不過,我真的不認為那位大學生做錯了呀。那可是動車啊,多么貴的車票,讓個座成本得多高。想想看吧,平時一個三塊錢的公交座位人們都急著去搶,更何況這是長途動車票啊。我們怎么只能從道德角度看問題,卻忽視了女大學生的權利呢?
首先,這個座位是人家自己花錢買的,人家就有對這個座位的使用權。是啊,你是考慮老人感受,想讓老人坐座位,你可以補票,可以與其他乘客協商。這是動車啊,人家花大錢買老貴的車票不就是求個快捷舒服嗎?你倒好,硬要擠一擠,人家不答應你絕對沒錯。你憑什么對人家提要求啊?
其次,這個女人明顯有點道德綁架,票是人家買的,座位是人家的,你的票到站了,給人家“請”起來再正常不過了。人家給不給你讓座是人家自己的事情,這不是義務,絕不能強制履行。最搞不懂的居然是還要人家多學學,我想那個女大學生心里絕對是幾十句“關卿底事”閃過。
看到這種事,很容易想到近年來老人的一些類似的事例。老人們似乎越來越倚老賣老,為老不尊。他們動不動就對年輕人搞道德綁架,如不給讓座就當眾辱罵,打耳光,坐大腿等等。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老人們固然需要幫助,但也不能如此老不要臉吧!讓座本就是自發(fā)的行為,需量力而行,絕不能強求。
最后,我想說給老人讓座的的確確是一件好事,值得鼓勵提倡。但花錢坐自己的座位,也絕不該受到譏諷。在我們當今的這個社會,一定要分清道德和權利的界限。道德是自愿的,權利是不可侵犯的。除非人家自愿,否則任何人無權損害他人權利。
別用道德綁架了權利。
【道德綁架作文】相關文章:
道德綁架作文09-18
道德綁架的作文10-18
道德綁架作文09-13
拒絕道德綁架作文04-15
拒絕道德綁架作文08-10
寫道德綁架的作文11-24
關于道德綁架作文11-25
道德綁架小作文09-17
拒絕道德綁架作文11-23
道德綁架話題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