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拾金不昧的故事
導(dǎo)語:顏回是孔子的弟子,他家里很窮,常常連買筆墨紙硯的錢都沒有。就這樣,顏回還是堅持用功讀書,從不懈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顏回的相關(guān)材料,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顏回拾金不昧的故事
顏回是孔子的弟子,他家里很窮,常常連買筆墨紙硯的錢都沒有。就這樣,顏回還是堅持用功讀書,從不懈怠?墒且驗樗F,同學(xué)們丟了東西總疑心是他偷的,后來也就有人把自己的懷疑告訴了孔子。
孔子聽說顏回偷東西,心里半信半疑。為了弄個明白,一天他就帶了幾個學(xué)生到顏回家去,明著說是去拜望老人,實際上他‘是查看去了。
顏回的母親和妻子都是忠厚老實的婦女,妻子十分賢慧,人長得也很俊氣,見丈夫的老師和同學(xué)來了,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老師和同學(xué)難得來家,愁的是家里什么也拿不出來,可怎么待客呢!俗話說“急中生智”,她心眼一轉(zhuǎn),提個筐子出門去了。一出門,就狠了狠心,忍痛把烏黑油亮的頭發(fā)剪下來一大綹,到了街上把頭發(fā)賣了,用賣得的錢買了一點酒肉,就回家來啦。
晌午,顏回給老師和同學(xué)端飯吃,忽然見到又有酒又有肉,他一陣高興,心想這回可對得起老師和同學(xué)了?墒撬晦D(zhuǎn)念,心里可就疑惑了:自家窮得沒有隔夜糧,又無親朋可以借貸,哪里有錢買這酒肉呢?越想越覺得解不開,莫不是妻子不規(guī)矩嗎?越想他越難受,有心馬上問問,又怕問起來引起爭吵,叫老師聽著不好。他只得先把酒肉端給老師和同學(xué)們?nèi)コ裕幻鎱s小聲對妻子說了句氣話:“等客人走了,咱們再算賬吧!”妻子摸不著頭腦,只是覺得丈夫話中有話,她心里很不好過。
孔子和他的幾個弟子,見顏回端出酒肉來,都你看我,我看你,互相遞著眼色,意思是說:“你看,顏回果不其然是偷東西了,要不,哪兒來的錢買酒肉呢!”顏回見這光景,心里一陣難受。
孔子是一個很講“禮”的人,據(jù)說誰家請他吃飯,不把桌子放正,他不入坐;肉不切成四方塊,他不吃。顏回家里的日子那么窮,他的母親和妻子哪里知道那么多的“禮”呀,就沒有把肉切成四方塊,只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鬃右娏诉@碗肉,認為這是顏回對他不尊重,又加上他這次來就是為了查看顏回的,正好顏回家買了酒肉,他認為這是被他抓住“破綻”,就馬上生起氣來,大聲質(zhì)問顏回:“你買酒肉的錢是從哪里來的?”顏回正為酒肉的事心里不痛快,經(jīng)孔子這一問,更是什么話也說不出來了。孔子見顏回這個樣子,越發(fā)懷疑了,一迭連聲地責(zé)怪顏回,而且說:“今后你再不要叫我老師,我也不要你這樣的弟子了!碑(dāng)時連飯也不吃,氣沖沖地領(lǐng)著幾個學(xué)生就走了。
顏回忍住氣把老師和同學(xué)送走,轉(zhuǎn)回屋就追問他妻子,那買酒肉的錢是怎么來的?他妻子氣得說不上話來,眼淚像脫了線的瑪瑙一樣簌簌地往下掉。她又慢慢地打開了頭發(fā)讓顏回看,顏回一看,她妻子少了一大綹頭發(fā),心下一愣,才覺得自己太冤枉妻子了。他母親見到這般光景也氣極了,就指著顏回罵起來,還要顏回跪下賠禮。顏回跪下,對他妻子把好話說了一大堆,他妻子才打開笑臉,讓他快去對老師和同學(xué)說個明白。顏回也想到是老師沒弄清楚,就急忙起身出門追趕孔子去了。
孔子和他的幾個學(xué)生,一肚子不高興,正走得不起勁,聽后面老遠有人喊,一聽,原來是顏回。孔子也沒叫學(xué)生停下來,只從懷中掏出一串錢扔在地上,又折了根樹椏枝在地面上劃了幾個字:“天賜顏回一串錢。”那幾個學(xué)生問:“師傅,這是為了什么呀?”孔子說:“我還要試試顏回的心哩!我們回頭看看,他見到這串錢怎么辦吧。”
顏回只顧往前看,沒留神讓那串錢給絆了一跤,他爬起來,看到是一串錢,又看到一行字,認得那是老師寫的,心里就全明白了。平日間他不愛掉眼淚,可現(xiàn)在忍不住流淚了,他心想:“唉,我顏回再窮也不撿這不明不白的錢啊!”想著,擦了擦眼淚水,順手抹去了孔子劃的字,又在旁邊劃了幾個字:“顏回雖窮有志氣,非禮不取半分文!睂懥T,又往前趕去了。
孔子和他的幾個學(xué)生把眼前的事看得一清二楚,那幾個學(xué)生要去接顏回,孔子說:“等等,得問問他買酒的.錢是從哪里來的?”
等顏回氣喘噓噓地追上了孔子,孔子還是帶答不理,直到顏回把妻子為了款待老師和同學(xué)剪了頭發(fā)賣掉買酒的事一五一十告訴了孔子,孔子才感到自己的確太冤枉顏回了,覺得實在對不起弟子顏回,也有負于顏回的妻子和母親的一片好心。他上前拉著顏回的手說:“你還是跟我去讀書吧!”
顏回仍然跟著孔子讀書去了。
人物簡介
顏回,字子淵,春秋時期魯國人,生于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卒于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享年僅32歲(據(jù)熊賜履:《學(xué)統(tǒng)》)。他十四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后終生師事之。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贊其“好學(xué)”,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歷代文人學(xué)士對他也無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尋孔、顏樂處”。自漢高帝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國魏正始年間將此舉定為制度以來,歷代統(tǒng)冶者封贈有加,無不尊奉顏子。
生平概述
顏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亦顏淵, 孔子最得意弟子!队阂病氛f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fù)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fù)圣”。山東曲阜還有“復(fù)圣廟”。
顏回跟隨孔子周游列國,過匡地遇亂及在陳、蔡間遇險時,子路等人對孔子的學(xué)說都 產(chǎn)生了懷疑,而顏回始終不渝,并解釋道;“老師的理想很高,學(xué)問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這正是他們的恥辱。”孔子聽生很高興。
顏回素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guān)于“仁”“禮”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稱贊顏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他終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現(xiàn)一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寧”的無戰(zhàn)爭、無饑餓的理想社會。
公元前481年,顏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魯城東防山前?鬃訉λ脑缡鸥械綐O為悲痛,不禁哀嘆說;“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語,收集在《論語》等書中,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為“復(fù)圣”。
政治志向
政冶志向上,顏回以舜為志!睹献印る墓稀酚浧湔Z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顯然,孟子以顏回與舜、稷“同道”。顏回很贊賞舜“無為而治”,即后來儒家所倡導(dǎo)的以“民”為本的“王道”政治思想。他嘗曰:“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馬。舜不窮其民,造父不窮其馬;是舜無失民,造父無失馬也!保ā盾髯印ぐЧ罚╊伝丶扰c舜“同道”、“所追同一”,所以,當(dāng)孔子要他和子路“各言爾志”時,子路答以:“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撼!倍伝貏t以“愿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相答。朱熹釋“伐無善、無施勞”曰:“伐,誇也,善謂有能。施亦張大之意,勞謂有功。”(《論語集注》)以不夸己能、不揚己功為其意。但此說不確。元人所著《四書辯疑》駁朱說云:“伐善之善,乃其己所長之總稱,伐忠、伐直、伐力、伐功、伐才、伐藝,通謂之伐善。又言伐無巧,止是不伐之一事。分而為二,顏子之志,豈別無可道焉?……該‘無施勞’者,不以勞苦之事加于民也。夫勞而不恤,乃古今之通患!佔又,于世厚矣。”此說極是。所以,顏回這里所言之己志,乃是欲內(nèi)修己德、外施愛民之政。這與舜之“無為而治”正相仿佛。在顏回看來,唯以此志施行于天下,方能實現(xiàn)孔子所謂“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論語·公冶》)的社會理想。由此可見,顏回在政治志向上不僅有淑世濟人的入世情懷,而且頗具早期儒家的民本主義精神。
考顏回一生,大多為追隨孔子奔走于六國,歸魯后亦未入仕,而是窮居陋巷。他生活于天下大亂、禮崩樂壞,儒家的仁義之志、王者之政常被斥為愚儒、譏為矯飾,“世以混濁莫能用”(《史記·儒林列傳》)的社會環(huán)境中,絲毫不愿改其志,仍“尚三教(即夏教忠、殷教敬、周教文)”,期于“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白虎通·三教》)。王符稱贊他:“困饉于郊野,守志篤固,秉節(jié)不虧。寵祿不能固,威武不能屈。雖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義有殆,禮義不班,撓志如芷,負心若芬,固弗為也!保ā稘摲蛘摗罚┤粽髦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匪涱伝卣Z:“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之醜也;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可知王氏所言非虛。這樣,顏回就只能終生不仕,惟以“愿貧如富、賤如貴,無勇而威,與士交通,終身無患難”(《韓詩外傳》卷十)自勉?鬃淤澠洌骸坝弥畡t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同上《雍也》)。顏回這種注重志氣、追求真理并以之為樂的精神,與孔子本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同上)實同一旨趣。
陋巷簡居
顏回所處的時代,已是中國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權(quán)繼續(xù)衰落,而且各諸侯國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進而變?yōu)椤岸Y樂征伐自大夫出”、“陪臣執(zhí)國命”。
“陪臣” 即臣之臣。如諸侯國的卿大夫?qū)χT侯稱臣,對天子則自稱“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對諸侯而言也稱“陪臣”。春秋時魯國為“三桓”執(zhí)政(即魯桓公后裔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把持國政),至魯昭公、定公、哀公時,家臣勢力興起,家臣叛亂屢有發(fā)生。魯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孫氏家臣豎牛軟禁并餓死了叔孫豹,設(shè)計殺害了叔孫豹的兩個嫡子,擁立庶子叔孫諾。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對家臣南蒯未加禮遇,南蒯便密謀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歸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費為公臣。” ( 《左傳·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費叛歸齊。魯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陽虎專政,并把持了魯國國政。
陽虎之亂是魯國家臣叛亂中持續(xù)最長、影響最大的一次叛亂。陽虎的權(quán)勢凌駕于“三桓”之上長達三、四年。陽虎原本為孟孫氏庶支,后為季孫氏家臣,季平子時很受重用。季平子死,季孫斯(桓子)立,陽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在處理季平子葬禮上,陽虎與季孫氏另一家臣仲梁懷發(fā)生爭執(zhí)。陽虎要求以魯國之寶玉“玙璠”為季平子斂尸,仲梁懷卻認為那是季平子在昭公遜國時,代國君行祭時所配,今定公已立,不能再用。陽虎便勾結(jié)費宰公山不狃,想聯(lián)合驅(qū)逐仲梁懷。公山不狃初時并不以為意,后因仲梁懷對其不敬重,才對陽虎說:“子行之乎!”陽虎起事,并囚季桓子與公父文伯(季桓子從父昆弟),驅(qū)逐了仲梁懷。冬十月,陽虎殺公何藐(季孫氏族人),與季桓子在稷門內(nèi)設(shè)立盟誓,舉行大規(guī)模詛咒,驅(qū)逐公父文伯與秦遄(季平子姑婿),徹底清除異己勢力,完全控制了季氏家族。魯定公八年(公元前 502 年),陽虎想滅掉“三桓”,讓季寤代替季氏,讓叔孫輒代替叔孫氏,自己代替孟孫氏。陽虎借冬祭的機會起事,事敗,逃灌(今山東寧陽縣北稍西)、陽關(guān),據(jù)兩地反叛。
魯國經(jīng)“三桓專權(quán)”、“陪臣執(zhí)國命”兩個時期后,不僅使宮室衰敗,魯國舊日的貴族世家也大都衰落。魯國的顏氏家族到顏路、顏回父子時,除了保有祖?zhèn)鞯馁F族身份及顏路的魯卿大夫頭銜外,便只有陋巷簡樸的住宅及五十畝郭外之田,十畝郭內(nèi)之圃了。在生產(chǎn)力極為低下的春秋時期,些許田產(chǎn)難以維持一個貴族家庭的生計,顏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為貴族家庭的一般性開支,簡居于陋巷。
【顏回拾金不昧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名人故事:顏回做飯01-14
孔子和顏回的故事:三八二十三05-07
孔子為何喜歡顏回歷史名人故事02-22
拾金不昧成語故事04-12
拾金不昧的媽媽01-09
拾金不昧的快樂作文08-19
“拾金不昧”_小學(xué)作文09-06
拾金不昧的同學(xué)作文08-05
小學(xué)作文拾金不昧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