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通用1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靵韰⒖荚u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1
x老師教的《解決問題》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99頁例1的內容。通過與x老師的交流了解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兩步乘法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x老師這節(jié)課以解決問題為主線,重視培養(yǎng)學生用臉部計算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具體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1、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本節(jié)課中,x老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在立體中的團體操隊形問題、聯系中的晨跑問題、家庭中的購買雞蛋和購買水果問題、照片問題以及作文本字數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的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的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學生變的更加主動,而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筑起來一座暢通的橋梁,使學生切實的`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2、教學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jié)課的例題學習中,x老師首先提了兩個一步計算的問題,運動會方陣每行10人,8行共多少人;每個方陣80人,3個方陣多少人。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很快能說出計算過程及答案。將這兩個問題合并成一個問題時很自然引出了兩步計算的題,學生這時再進行計算思路也很清楚。在后面的練習中,x老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作文紙每頁有20行,每行可以寫16個字,請學生添上一個條件和問題,使之成為兩步才能完成的應用題。在做這道題時學生很自然會在腦中過一遍解題思路再提問,更加深了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
3、多樣化的解決策略
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x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服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這樣學生增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了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把時空有限的課堂變成人人參與,人人思考的無限空間。
4、注重引導學生交流思維過程,讓學生表述解題思路
小學數學教學,解決問題無疑是教學難點之一,而解決問題又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最好驗證。因此引導學生表述自己所理解的數量關系,結合具體情境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過程。x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始終注重學生說說每一步應用題的依據,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既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之間和老師之間進行交流和評價的基礎。只有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呈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得到暫時,其他學生或老師才能作出相應的反應,或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或提出不同的策略。
總之,x老師結合學生實際與教材內容,遵循新授教學策略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x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鑒。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2
10月29日上午,受學校領導指派參加“四校教學研修共同體”的第二次教學研討活動,一上午學習了兩節(jié)三年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課,一因為是新教材,二因為我是任六年級的數學課,對教材的把握可能不夠準確到位,所以說對兩位上課教師的課,談不上是評課,只是向大家匯報一下自己的收獲吧。
這兩節(jié)課各有所長,各有特點,王xx老師的課側重于學生對問題的解決,王老師的課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王xx老師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隱含的規(guī)律,掌握一些找規(guī)律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將掌握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規(guī)律以及由此而引申出來的.數量關系,為以后學習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知識打下基礎。課堂中教師注重讓學生動起來,以學生為中心,如: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正方形和圓片,要做到一一間隔等),動筆圈一圈(一只小兔和一朵蘑菇圈成一組等),動手畫一畫、數一數等這些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能力,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學習,我平時在這方面做得就不夠好。但是我覺得這節(jié)課中教師講的有點多,學生說的太少了,低年級的學生愛表現,學會了一點知識他們就愛炫耀,練習時就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把學到的內容向老師、學生好好顯擺顯擺,這樣不就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了嗎?
王老師上的是“從條件出發(fā),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段內容并不是給學生建空中樓閣,學生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關于“從條件出發(fā)”的知識,而且在一年級的第八單元10以內的加減法的第一課時中,已經滲透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例題是圖中有2個小朋友在澆花,又走來3個小朋友,問一共有幾個小朋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條件出發(fā)(又走來),只不過那時學生的思考還處于經驗階段,并不知道解決問題時隱藏在“背后”但又支撐著問題解決所應用的策略。而王老師在處理這段內容時,他把例題的條件一個一個的出示,每出示一個條件,就在下面劃上紅線做上標記并且寫上條件一,給學生以適當的暗示,而且教師沒有直接出示問題,而是問學生從這些條件當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教師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引領學生走向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個地方不論是對教材的處理,還是對學生的引領,都值得我學習,也許對于一些老師來說還不知道該怎么向學生講明這是“從條件出發(fā),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內容,王老師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地抓住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多么精彩的一次學習大餐哪!
學習完這兩節(jié)課我的最大感觸是:教師怎么教可能只是一種形式,如何能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內化吸收才是根本。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共同活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課堂上我們對學生的參與度究竟關注了多少?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3
第八周星期三上午第二節(jié),在黃岡鎮(zhèn)第二小學聽了黃玉玲老師上的一年級上冊《解決問題》。這一次上的課比前一次更流暢一些,主要原因是課堂教學容量小了,教學思路更清晰了。
縱觀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肯定的。一是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投身學習活動中!锻趵舷壬袎K地》這首歌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學生樂于學習。二是教師能圍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黃老師在出示情境圖后,依次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從圖上找到有關的數學信息,并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問題。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并不懂得什么是數學問題,直接把答案就給說出來了;但是黃老師并不著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通過模仿,提出數學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用符號在圖上表現出來,并讓學生列式解答、檢查、口答。學生經歷了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即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是教師的教學語言有較強的激勵性和啟發(f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敢于思考、樂于思考。教師又善于啟發(fā)學生表達,比如,根據圖意列出算式之后,教師要學生說說算式里每個符號所表示的意思,溝通了算式與情境圖的聯系,同時也訓練了兒童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有序思考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練習環(huán)節(jié)雖然采用小圖片作為獎品激勵學生,但是似乎看不出學生的興奮點,因此練習時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課堂中個別學生并沒有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二是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看圖列式之后,全班交流,大多數學生回答:4+2=6,這時有一個學生回答,還可以2+4=6,這時,黃老師表示肯定,并說:“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得數是不變的。”顯然,黃老師在這里說這句話是不對了。不應該把“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得數是不變的!边@一個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說出他為什么要那樣列式,也許會更精彩。此外,在練習的環(huán)節(jié),黃老師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用加法解決問題的例子,學生所舉的幾個例子都是1+1=2的,聽到學生的回答后,教師也沒有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想一想有沒有其他算式。
總的來說,黃老師這節(jié)課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鑒的。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4
xx月xx日,聽了常老師執(zhí)教的《用數學解決問題》。常老師聯系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動手操作,舉例等方法,順利地為學生建立了表象,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確式子的由來,教學效果良好。
一、常老師能夠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形象認知占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首先應用課件的`直觀性,讓學生觀察問題情境,明白怎么列出式子,然后利用學生動手擺學具,舉例等方法,更加讓學生明白加法是把兩個數量合并在一起,減法是去掉一部分,以建立表象為基礎,學生掌握很好。
二、作為一年級學生,能夠小組合作探究,通過合作擺學具,明白題意,列出正確算式,確實令人吃驚,這可以反應出常老師的平時的引導有方。
三、獎勵有效,有價值。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利用獎勵星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她的激勵不是學生輕而易舉就能獲得,要通過學生的動腦思考,正確解答才能得到,顯出星星的價值,更激發(fā)學生積極動腦的興趣。
四、常老師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低段學生習慣的形成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從細微的習慣培養(yǎng)抓起,注意傾聽的習慣,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正確的坐姿等等,常老師善于運用兒童化語言,以和藹的語氣提示學生的習慣,如沐春風,感覺特別親切,學生的表現當然令人咂舌。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5
懷著興奮的心情聽了謝老師和徐老師分別執(zhí)教的《解決問題》,受益匪淺。特別是沈百軍老師的講座,讓我對解決問題如何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
首先談談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閃光點。謝老師的教學語言親切,自然,很受學生的歡迎。在課堂教學中,謝老師始終貫徹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服務于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其次謝老師的課堂練習注重層次性,一層層的深入,學生的知識隨著老師的練習不斷提升,真正體現了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第二堂徐賓老師的課,從學生的舊知入手,先讓學生猜測兩張紙條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即鞏固了學生的舊知,又為后面學生的新知學習埋下了鋪墊。學生的興趣也在猜測中提升,以較好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之中。而后,在徐老師的練習中,徐老師的練習始終從細小處關心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徐老師讓學生每次做題目前讀題;當有多個數學信息時,讓學生學會有選擇地選取自己需要的數學知識等等。不僅如此,徐賓老師的練習也是層層深入,從基礎知識到拔高練習,學習的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大程度上的提升,有效地實現了人人學有效的數學。
其次談談我對這兩堂課的一些粗淺的,不成熟的想法。我覺得在謝老師的課堂中謝老師對于比多比少兩者的聯系講得還可以再深入些,是否可以在導入情節(jié)中讓學生明了A比B多2個,也就是B比A少2個,也即一個比多比少的數量關系可以有兩種表述方式。再講解完后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小練習以加強鞏固這個知識點。其次再教學比多比少的知識時,讓學生明確求A比B多多少?就是A里面去掉與B相同的部分,即從A里面減去與B一樣的數據就是A比B多多少?也即讓學生明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多多少用大數減小數這個數學模型。再根據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讓學生順氣自然得明白求B比A少多少就是求A比B多多少?也即用大數減去小數。
而徐賓老師的課堂上,我覺得在教學新知,讓學生明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就是這個數去乘幾分之幾后,先不出現去掉一個單位“1”,讓學生猜測什么時候第一張紙幣比第二張紙長,什么時候第一張紙幣比第二張紙短,什么時候第一張紙幣和第二張紙一樣長。而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后直接讓學生觀察,你覺得在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時應該怎么做?學生應該很快得回答用一個數去乘幾分之幾,此后教師把這個模型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有個比較深刻的印象。我想這樣可能在后來徐賓老師在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時學生會順其自然得講到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數學模型,而不會像在徐賓老師的課堂中學生提到的就是計算時的注意點而已。其次在教學用線段圖理解時,我覺得在這里徐賓老師應該一步一步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會自己用畫線段圖來解決數學問題,而不是直接把完整形式展示給學生。
在聽完了沈百軍老師的講座后,讓我對解決問題的教學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一直都知道建立數學模型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但是有時也感覺這與算法多樣化有沖突,把學生的思維定在了一個方面。可是從數學的本質角度講就是為了讓學生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模型的學習是有效的。但是數學模型的建立是需要不斷的數學學習為基礎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多滲透或者是教給學生數學思考的方法與思維,讓學生在扎實的數學基礎中學會建立模型。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6
“解決問題”一課是二年級下冊第2~5頁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學生初次接觸用兩步計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的教材,兩步應用題是用文字敘述的,新教材中的“解決問題”在呈現形式上較以往有很大的改變。教材選用了貼近學生生活且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快樂的游樂園,提供了小朋友在游樂園里看木偶戲、丟沙包等豐富活動的信息資源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如何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掌握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呢?我在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對教材呈現的形式做了適當的補充和調整,具體設計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圍繞“喜歡什么活動”的話題,從與學生交談周六、周日喜歡到哪兒玩,喜歡玩什么,到引導學生主動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在“玩”什么的情境,調動了學生認真觀察的積極性。教師說的“這里面還藏著許多數學知識呢!”這句話激發(fā)了學生自主發(fā)現數學問題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為學生探究新知做準備。
2、提出問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并能大致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是本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觀察圖,理解圖意,并根據圖意和有關數量關系,提出問題,并解答解答問題。
(1)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激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出解答問題的方法,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
(2)教師幫助學生總結發(fā)現同學們是用兩步計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主動獲得知識。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在探究活動中,不但鼓勵學生解決自己提出的數學問題,而且鼓勵學生大膽講一講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你是怎樣想的?”。激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出解答問題的方法,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從有的學生會運用小括號來解決問題的例子說明,現在社會已初步進入信息時代,學生獲取信息資源、接受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豐富的,而不是只從學校、教師那兒獲得。因此,教師不能低估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充分利用這些信息,指導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同時也說明只要教師提供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索及展示的平臺,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過程可能就是生動的、有血有肉的,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基礎”扎實,能力也會得到發(fā)展。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7
聽了靳老師講的這節(jié)解決問題的課,我感覺最大的亮點是給我們展示了一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
首先,在課堂設計上,以練習為主,在練習中提升知識的運用。教學中,靳老師從剛開始的溫故互查環(huán)節(jié),就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6個步驟,然后讓學生以這6個步驟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從出示的例題,以至于后面的練習題,都是圍繞這一思路完成。每道題都分析了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里可以看出?它們成什么關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以下兩個問題討論,并嘗試列示。解答完后提出還需要檢驗。通過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熟練運用解題步驟: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貫穿在這一環(huán)境中,這種聯系實際的方式,學生倍感親切,興趣盎然;同時能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其次,靳老師緊緊圍繞教研主題主題“重點導學、疑點導練”,教學目標明確,在導學時言簡意賅。例如:每一道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里可以看出?它們成什么關系?”這些問題作為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關鍵去共同交流,然后讓學生在練習中發(fā)現問題,在疑惑中解決問題,成就了高效的課堂。
最后,我覺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較好。課上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很快掌握了本節(jié)課知識。在教學中力求通過知識的遷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實際教學中,將課堂的主動權放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獨立嘗試、同桌交流、概括小結、拓展延伸中輕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建議:1、引導學生說出檢驗的方法。2、有些題可以適當的計算一下。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8
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了解替換的策略不僅能解決數學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讓他們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發(fā)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價值。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發(fā)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愿望與信心。教學例1時,出示問題后,讓學生“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或大杯”與“720毫升果汁倒入1個大杯和6個小杯”進行對比,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從而感受到假設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接著讓學生根據提供給他們提綱進行合作探究,在學生充分交流后,讓學生上臺用“大杯”替換成“小杯”或“小杯”替換“大杯”的過程,同時說說怎樣求各種杯子的容量并獨立完成解題過程。這樣,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經歷了整個問題解決的全過程,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也增加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我在教學例1后增加了如下練習:課件出示學生經常看到的達能餅干的廣告,在廣告中得到了8塊達能餅干的鈣含量相當于1杯牛奶的鈣含量這一數學信息,由此引入練習題,小明早晨吃了12塊餅干和一杯牛奶的鈣含量是500毫克,求每塊餅干的鈣含量和每杯牛奶的鈣含量大約是多少毫克?這樣,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內容,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思維頓時也活躍了起來,再加上有例1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很快地想到用“一杯牛奶”替換“8塊餅干”的`解題策略,這樣,成功地解決了問題,提高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層次內容之間有效的聯系與綜合,將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個整體的認識。在教學設計時,對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成功處理后,我深深感受到最大的難題是處理好各個板塊之間的銜接。板書也非常的清晰,并且把幾種替換的問題進行了比較,讓學生看的更清晰,因為本節(jié)課內容比較多,所以學生獨立解決的問題不多,如果練習多些的話,會更好。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9
本課內容主要認識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是學生在第一學段,判斷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通過各種活動,討論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并親身試驗,驗證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能自己嘗試設計使雙方都公平的游戲。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直觀感受,從而體會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游戲規(guī)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學生在二、三年級學習可能性時已經對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確定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已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也有了一定的概率觀念,但有些是錯誤的。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到底積累了哪些經驗?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已經達到的學習起點在哪里?是我要了解的主要內容。
從課前調查可以看出,判斷簡單游戲的規(guī)則是否公平的方法并不難,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已經能正確判斷,但是一旦游戲的規(guī)則比較復雜,判斷起來就有點困難。同時,對于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相等,所以游戲規(guī)則公平這一因果關系只有模糊的直覺,但體驗不深,沒有清晰的認識。
針對這種情況,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親身試驗,幫助學生建立“可能性相等和游戲公平”的`理解,進一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掌握判斷游戲是否公平的方法。
2、會自己設計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分析、理解能力。
3、通過對游戲活動中的數據分析滲透概率思想。會判斷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應是本課重點。其難點是會設計簡單的公平游戲的規(guī)則。
在知識的獲得上,學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因此通過熟悉而感興趣的實際問題或游戲,讓學生親臨隨機環(huán)境,親自試驗和收集數據,幫助他們在活動中逐步豐富對游戲公平性的認識。所以,動手試驗、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主要方法。正是因為可能性在生活中很常見,判斷簡單游戲的公平性的方法并不難。因此,應該讓學生首先產生玩游戲需要公平的需求,經歷可能性相等的產生過程,加深對概率意義的理解,同時設計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也就在學生理解可能性相等意義的過程中發(fā)現并學會。
教學中,我設計了“創(chuàng)設情境,產生需求——活動體驗,理解“等可能性和游戲公平”!卣箲茫贫ê唵蔚墓接螒蛞(guī)則”這樣一個教學結構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探索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學效果良好。
最后,我要感謝我們組的所有老師對我這節(jié)課的大力支持,也希望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10
這次優(yōu)質課活動中,我聽了麻曉菊老師設計的《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復習課》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受益匪淺。
這節(jié)《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復習課》是一堂實效性強的、結構完整的復習課。體現了復習課的特點,以練為主。練習的設計具有啟發(fā)性和思維的價值。練習題也非常具有層次性,從基礎練習到拔高練習,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性,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這節(jié)課中,麻老師結合已學知識內容設計練習題,選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數學教學的本質特征。練習內容包括: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知道單位“1”求對應量,以及求單位“1”的量等等。讓學生根據兩條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說出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后,得出解題方法;知識讓學生自己疏理;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尋找;錯誤讓學生自己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突出了解題思路的開放性,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數學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時也包括師生關系的變革。在課堂教學中,著力實現師生的民主與平等關系,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v觀整個教學過程,讓同學們以小組提出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為學生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使他們真正成為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fā)現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這課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活動時間與思維空間;給學生提問題及質疑問難的時間與機會。學生在復習中動手、動口、動腦、多實踐、多思考。引導學生自己檢查、自測、自評、查漏補缺、質疑問難,針對各自的學習缺陷,進行溫習補救,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3、體現了以練為主。
整節(jié)課練習形式多樣,題型設計科學性,知識對比訓練扎實,以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進行練習,體會數學知識的前后聯系。麻老師設計的這些練習題都是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基本訓練,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同時,還適當增加優(yōu)化訓練,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復習效率。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11
今天聽了陳老師的《用乘法兩步解決問題》一課,體會如下: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在本節(jié)課課中,陳老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筑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梁。
2、多樣化的解決策略。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陳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jié)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由淺入深,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選擇、去優(yōu)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給學生萌發(fā)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4、注意開展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主體,創(chuàng)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后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12
今天上午聽了一節(jié)二年級數學上冊用加減混合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課,受益匪淺。我認為這節(jié)課是成功的,有待我們學習和借鑒。雷老師雖已年過五旬,但他不服老的敬業(yè)精神,以及課堂上獨特的教學風格為所有的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還注意研究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體現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從整體上看,他們都完成了教學任務,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我認為本節(jié)課以下幾方面處理得好:
一、課前復習練習。
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非常有必要,而且要長抓不懈。
二、用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美術興趣小組作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整節(jié)課始終使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三、教師注重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例5時,教師注重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1、在“知道了什么?”環(huán)節(jié)教師重在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男生有多少人?”第二個問題是“美術數興趣小組(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同時明確兩個數學信息:女生有14名,男生比女生少5人”。
2、在“怎樣解答?”環(huán)節(jié)中,第一個問題是舊知,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數量關系的分析解決問題較為容易。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是教學的重點,關鍵要教學兩點:一是引導學生理解“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的含義,即就是求美術小組男生和女生合在一起是多少人;二是要通過分析,會將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或結論作為解決第二個問題的信息。同時還應注意,學生用“14—5+14=23(人)”解決第二個問題,也予以肯定。
3、在“解答正確嗎?”環(huán)節(jié),教師重在梳理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再解決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的結論是解決第二個問題的信息等。
在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情境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對解決問題的過程、策略與方法進行相應的梳理,引導學生學會連貫地思考,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同時使學生充分感受加、減法計算和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四、注重知識的拓展。
通過4道鞏固練習,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勵他們大膽的講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時給予肯定或鼓勵,并在鼓勵學生想法、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又不忘教給學生一般的優(yōu)化的計算方法,讓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都得到了共同的發(fā)展。
總之,雷老師這節(jié)課思路清晰,數學語言簡練,很具有感染力,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同時,他教態(tài)親切自然,注重課堂中的評價語,師生關系融洽,老師上得輕松,學生學得專注,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 13
1、本課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設計逐步推進的教學進程,層層推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完整地遞進地經歷了:體驗、探索、綜合應用、課后拓展延伸,讓學生經歷了感悟解決問題的策略的過程。
2、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者在教學例題1和例題2及相應的練習中做到有目的、有層次地設置疑問,耐心地引導學生分析、探究、解疑,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直到掌握能夠獨立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你認為適合用“倒推”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及時小結反思,學生討論、交流后,達成共識,進一步深化了策略。
4、課堂結束時主學生自己小結,給每個人提供了總結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的機會,并引入我國古代數學家編寫的數學問題,既富有情趣,又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思考本節(jié)課的解決策略,繼續(xù)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5、教學過程中注重激勵性評價,有效關注了板書設計。
建議
1、對課中關于“一半還多一張”這一題可再深入地研究,可以和“一半還少一張”進行對比,進一步來突破這一難點的。
2、課始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引入,例1果汁容量教學也可采用實物,增強具體形象的感知。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解決問題》】相關文章: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12-07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熱門)08-17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15篇12-07
《解決問題》評課稿09-04
《解決問題》評課稿(精選13篇)06-22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評課稿06-04
《解決問題》評課稿15篇(推薦)10-17
解決問題評課稿(通用23篇)09-13
解決問題評課稿(通用22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