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季氏篇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季氏原文及翻譯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論語季氏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1)。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2)于顓臾?鬃釉唬呵螅o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鬃釉唬呵螅≈苋(4)有言曰:‘陳力就列(5),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6)矣?且爾言過矣,虎兕(7)出于柙(8),龜玉毀于櫝(9)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10)。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11)。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12)之內(nèi)也。
【注釋】
(1)顓臾:音zhu。 yú,魯國的附屬國,在今山東省費縣西。
(2)有事:指有軍事行動,用兵作戰(zhàn)。
(3)東蒙主:東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陳力就列:陳力,發(fā)揮能力,按才力擔(dān)任適當?shù)穆殑?wù)。
(6)相:攙扶盲人的人叫相,這里是輔助的意思。
(7)兕:音sì。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關(guān)押野獸的木籠。
(9)櫝:音dú,匣子。
(10)費:季氏的采邑。
(11)貧、寡:可能有錯誤,應(yīng)為寡、貧。
(12)蕭墻:照壁屏風(fēng)。指宮廷之內(nèi)。
【翻譯】
季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子路去見孔子說:季氏快要攻打顓臾了?鬃诱f:冉求,這不就是你的過錯嗎?顓臾從前是周天子讓它主持東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經(jīng)在魯國的疆域之內(nèi),是國家的臣屬啊,為什么要討伐它呢?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個人都不愿意?鬃诱f:冉求,周任有句話說:‘盡自己的力量去負擔(dān)你的職務(wù),實在做不好就辭職。’有了危險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攙扶,那還用輔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說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玉器在匣子里毀壞了,這是誰的過錯呢?冉有說:現(xiàn)在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離費邑很近。現(xiàn)在不把它奪取過來,將來一定會成為子孫的憂患?鬃诱f:冉求,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我聽說,對于諸侯和大夫,不怕貧窮,而怕財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財富均了,也就沒有所謂貧窮;大家和睦,就不會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沒有傾覆的危險了。因為這樣,所以如果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用仁、義、禮、樂招徠他們;已經(jīng)來了,就讓他們安心住下去。現(xiàn)在,仲由和冉求你們兩個人輔助季氏,遠方的人不歸服,而不能招徠他們;國內(nèi)民心離散,你們不能保全,反而策劃在國內(nèi)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而是在自己的內(nèi)部呢!
鑒賞
季氏伐顓臾一事,是在“陪臣執(zhí)國政”的魯國的特殊背景下發(fā)生的!芭愠肌敝傅氖敲蠈O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他們的先祖即慶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魯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兒子、魯莊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號稱“三桓”。到孔子這時,“三桓”執(zhí)魯國國政已達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這一百多年間,公室(魯君)和私室(三桓)之間的主要斗爭有:①前594(魯宣公十五年)針對三家分地擴展頒布了“稅畝”制度;②前562(魯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軍,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517(魯昭公二十五年)欲誅季,三桓聯(lián)合進攻,昭公被迫逃亡。這斗爭一直繼續(xù)到戰(zhàn)國初年,《史記·魯周公世家》說:“悼公之時,三桓勝,魯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季氏將伐顓臾一事,不見經(jīng)傳。后世注家以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轉(zhuǎn)達了孔子的意見,季氏懼禍而止!妒酚洝た鬃邮兰摇份d:“仲由為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魯哀公三年),其時子路隨孔子在陳。至于二人何時同為季氏家臣,則不得而知。《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有季康子向孔子詢問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據(jù)推測當在魯哀公初年。
孔子一貫反對“陪臣執(zhí)國政”,對三桓的指責(zé)在《論語》中就有許多記載。
文章主要記錄了孔子就季氏將伐顓臾這件事發(fā)表的三段議論。第一段話說明了他反對季氏攻打顓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即顓臾在魯國一向有名正言順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顓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魯國境內(nèi),對魯國一向不構(gòu)成威脅;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顓臾素來謹守君臣關(guān)系,沒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話體現(xiàn)了他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反對強行霸道,訴諸武力。 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評冉有、季路推卸責(zé)任的態(tài)度。第三段話孔子正面闡述他的政治主張。
此文是篇駁論,借對話形式展開批駁,破中有力,運用了歷史材料,“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現(xiàn)實事例,顓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比N論據(jù),立論堅實可靠,駁斥也有理有據(jù)。
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達孔子的觀點!拔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攙扶者的失職來比喻冉有、季路作為季氏家臣而沒有盡到責(zé)任!盎①畛鲇阼裕斢駳в跈持小钡谋扔饔须p重喻義:一是將季氏比作虎兕,將顓臾比作龜玉。季氏攻打顓臾,好比虎兕跑出籠子傷人;顓臾如被攻滅,好比龜甲、玉石毀于盒中,二是將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龜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傷人,龜玉毀于櫝中,是看守者的失職。冉有、季路作為季氏家臣若不能勸諫季氏放棄武力,致使顓臾被滅,也是他們的失職。
文中有三處用了反詰句,“何以伐為?”“則將焉用彼相矣?”“是誰之過與?”反詰句的運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強烈,批駁力較強;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問當中,使肯定更為有力,語氣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論語季氏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論語季氏篇原文及翻譯11-07
季氏將伐顓臾原文翻譯11-30
《季氏將伐顓臾》原文和翻譯07-26
季氏將伐顓臾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論語》原文及翻譯03-16
論語原文及翻譯03-03
劉氏善舉的原文翻譯10-21
《劉氏善舉》原文翻譯11-12
趙氏孤兒的原文及翻譯11-03
趙氏孤兒原文及翻譯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