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禮記禮運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1-06-10 12:17:36 古籍 我要投稿

禮記禮運原文及翻譯

  《禮運》,是《禮記》中的一篇,小編收集了禮記禮運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勾蟮乐幸玻煜聻楣。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对姟吩唬骸合嗍笥畜w,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達于喪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寡再葟蛦栐唬骸阜蜃又畼O言禮也,可得而聞與?」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干焉。坤干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狗蚨Y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谷缓箫埿榷谑。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xiāng),皆從其初。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yǎng)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作其祝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與其越席,疏布以冪,衣其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是謂合莫。然后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此禮之大成也。

  孔子曰:「于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矣!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棺X拍乙灼涑9牛侵^大假。祝嘏辭說,藏于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醆斝及尸君,非禮也,是謂僭君。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禮也,是謂亂國。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喪,與新有昏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與家仆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君與臣同國。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朝,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諸侯非問疾吊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為謔。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法無常,而禮無列;禮無列,則士不事也。刑肅而俗敝,則民弗歸也,是謂疵國。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謂殽地,降于祖廟之謂仁義,降于山川之謂興作,降于五祀之謂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參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之序也;玩其所樂,民之治也。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無過之地也。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養(yǎng)也,非養(yǎng)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則有過,養(yǎng)人則不足,事人則失位。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yǎng)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顯也。故禮達而分定,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故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義,明于其利,達于其患,然后能為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時,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zhì)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zhì)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故圣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zhì),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也;以陰陽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時為柄,故事可勸也;以日星為紀,故事可列也;月以為量,故功有藝也;鬼神以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為質(zhì),故事可復也;禮義以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

  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鳳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為畜,故人情不失。故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制度,故國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故先王患禮之不達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國,所以列地利也;祖廟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儐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故禮行于郊,而百神受職焉,禮行于社,而百貨可極焉,禮行于祖廟而孝慈服焉,禮行于五祀而正法則焉。故自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義之修而禮之藏也。是故夫禮,必本于大一,分而為天地,轉(zhuǎn)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夫禮必本于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xié)于分藝,其居人也曰養(yǎng),其行之以貨力、辭讓:飲食、冠昏、喪祭、射御、朝聘。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yǎng)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故唯圣人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故禮之于人也,猶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故禮也者,義之實也。協(xié)諸義而協(xié),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義者藝之分、仁之節(jié)也,協(xié)于藝,講于仁,得之者強。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禮不本于義,猶耕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也;講之于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獲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大順者,所以養(yǎng)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繆,細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故明于順,然后能守危也。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年德。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兇饑妖孽之疾。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余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譯文:

  從前,孔子曾作為來賓參與蠟祭,祭畢,孔子出來到宮門外的高臺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嘆?鬃拥母袊@,當是感嘆魯君的失禮。言堰在一旁問道:“老師為什么嘆氣呢?”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主在位的時代,我沒有趕得上,而內(nèi)心深懷向往。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選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為領導,彼此之間講究信譽,相處和睦。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壯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矜寡孤獨和殘廢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會的照顧。男子都有職業(yè),女子都適時而嫁。對于財物,人們只是不愿讓它白白地扔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對于氣力,人們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為了自己。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沒有市場,明搶暗偷作亂害人的現(xiàn)象絕跡。所以,門戶只須從外面帶上而不須用門上鎖。這就叫大同。現(xiàn)在,大同社會的準則已經(jīng)被破壞了,天下成為一家所有,人們各自親其雙親,各自愛其子女,財物生怕不歸自己所有,、氣力則唯恐出于己身。天子、諸侯的寶座,時興父傳于子,兄傳于弟。內(nèi)城外城加上護城河,這被當作防御設施。把禮義作為根本大法,用來規(guī)范君臣關系,用來使父子關系親密,用來使兄弟和睦,用來使夫婦和諧,用來設立制度,用來確立田地和住宅,用來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來把功勞寫到自己的賬本上。因此,勾心斗角的事就隨之而生卜,兵戎相見的事也因此而起。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佼佼者。這六位君子,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guī)可循。如有不按禮辦事的,當官的要被撤職,民眾都把他看作禍害。這就是小康!

  言僵又間道:“禮果真就是這樣的緊要嗎?”孔子說:“禮,是先主用來遵循天的旨意,用來潔理人間萬象的,所以誰失掉了禮誰就會死亡,誰得到了禮誰就能生存!对娊(jīng)》上說:‘你看那老鼠還有個形體,做人怎能無禮。如果做人而無禮,還不如早點死掉為好廣因此,禮這個東西,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參驗于鬼神,貫徹于喪禮、祭禮、射禮、鄉(xiāng)飲酒禮、冠禮、婚禮、覷禮、聘禮之中。所以圣人用禮來昭示天下,而天下國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軌。”

  言堰又問道:“老師把禮講得這般要緊,可以講得更詳細點嗎?”孔子曰:“我曾想研究一下夏代的禮,所以特地跑到祀國考察,但因年代久遠,留下的文獻太少,只得到了一種叫《夏時》的書。我又想研究一下殷代的禮,所以特地跑到宋國去考察,留下的文獻也很少,只得到了一種叫《坤乾》的書。我就根據(jù)這兩種書談談吧。上古禮的產(chǎn)生,是從飲食開始的,那時的人們尚未發(fā)明陶器,他們把谷物、小豬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焙烤,挖個小坑當酒杯,雙手捧起來喝,用土拎成的鼓褪,壘個小土臺子就當鼓,在他們看來,用自己的這種生活方式來表達對于鬼神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這便有了最原始的祭禮。等到他們死的時候,其家屬就上到屋頂向北方高喊:‘喂―,親人某某你回來吧!’招魂之后,就把生稻生米含在死者口中,到了送葬的時候,又用草葉包著熟食作為祭品送他上路。就這樣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肉體入之子地,靈魂升之于天。所以死人頭皆朝北,北向是陰;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陽,F(xiàn)在實行的這些禮儀都是古代傳下來的。在上古先王之時,沒有宮室一類建筑,冬天就住在土壘的洞穴里,夏天就住在棍棒搭成的巢案里;那時候還不懂得熟食,生吃草木之實和鳥獸之肉,喝鳥獸的血,連肉帶毛的生吞;那時候還不知道麻絲可以織布作衣,就披上鳥羽獸皮當衣服。后來有圣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種種作用,于是用模型鑄造金屬器皿,和合泥土燒制磚瓦,用來建造臺榭宮室門窗;又用火來焙、來燒、來煮、來烤,釀造甜酒和醋漿。又利用絲麻,織成布帛,用來供養(yǎng)活人,料理死者,用來祭祀鬼神和上帝。凡此種種,也都是沿襲上古的作法。因為重視上古老祖宗的習見習聞,所以在祭祀的時候,玄酒擺在室內(nèi),醛和酸擺在門旁,粱醒擺在堂上,澄酒擺在堂下,同時要陳列犧牲,備齊鼎姐,安排各種樂器,精心擬制饗神之辭和神佑之辭,用以迎接天神和祖宗的降臨。通過祭祀中的種種禮儀,或表示規(guī)范君臣的關系,或表示加深父子的感情,或表示和睦兄弟,或表示上下均可得到神惠,或表示夫婦各有自己應處的地位。這樣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賜福。擬定祝辭中的種種美稱,設置玄酒以祭神,先將牲的血毛獻進,再將生肉載于姐上進獻,再將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獻上。主人主婦親踐蒲席,用粗布蒙上酒蹲,身穿祭服,獻過酸酒,又獻酸酒,獻過烤肉,又獻烤肝。國君與夫人向神交替進獻,使祖先的靈魂感到快慰,這就叫子孫的精神和祖先的靈魂在冥冥之中相會。祭祀進行到向今人獻食時,就把方才獻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鑊里合煮,直到煮熟,然后區(qū)別犬采牛羊的不同部位,放到該放的容器里,以招待來賓和自家兄弟。祝的祝辭要表達主人對神的孝敬之意,神的保佑之辭也充溢著對子孫的愛護之心,這就叫大吉大利。這就是禮的大致情況!

  孔子說:“真是可悲。∥铱疾熘艽亩Y,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幽、厲之亂,已被破壞得差不多了,就目前來說,只有魯國還差強人意。但是,魯國舉行的郊天諦祖,也不合乎禮的規(guī)定,魯是周公的封國,竟然也如此數(shù)典忘祖,說明周禮真是衰敗了。祀國國君郊天諦禹,宋國國君郊夭諦契,因為他們是天子的嫡系后裔,一所以才可以奉行郊啼。所以只有天子才可以祭天地,諸侯只能祭祀自己國土內(nèi)的社神與傻神。

  “祝辭和暇辭不敢改變其傳統(tǒng)格式,這就叫大福大祥。祝辭和報辭,本當藏于宗廟,而今卻藏于宗伯太祝和巫官史官之家,這是不合禮的,這說明其中有鬼,這就叫陰謀之國。酸翠是天子用以獻尸的酒器,而今竟然一般諸侯也用,這不合禮,這叫作僧越之君。冕棄是國君的禮服,兵器甲青是國君的武備,而今卻藏于大夫之家,這就叫威脅國君。大夫竟然也百官具備,祭器不用外借,八音齊備,這不合禮,這叫混亂之國。在國君那里任職叫做臣,在大夫家里任職叫做仆。臣仆如果遇到父母之喪,或者是剛結過婚,至少應該一年不派差使。在居喪期間帶孝上班,或是仍和家仆雜居一起,沒上沒下,也不合禮,這就叫做君臣共有國家。天子有土地可以封其子孫為諸侯,諸侯有國家可以封其子孫為大夫,大夫有采地可以養(yǎng)活其子孫。這就叫制度。所以天子到諸侯之國去,一定要下榻在諸侯的祖廟,但如果住進時無視禮簿上所載諸侯國的忌諱,那就叫做夫子違法亂紀。諸侯如果不是由于探病吊喪而隨便進入諸臣之家,那就叫君臣互相戲謔。所以說,禮是國君治理國家的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才好區(qū)別嫌疑,明察幽隱,敬事鬼神,訂立制度,賞罰得當,總而言之,有了它才好治理國家,維護君權。所以,國政如果不以禮為準繩就會導致君權動搖,君權動搖就會導致大臣背叛,小臣偷竊。這時候盡管用嚴刑峻罰來挽救,但因風俗凋弊,由此而引起法令無常,法令無常自然又引發(fā)禮儀亂套,禮儀亂套就讓士人無法做事。刑罰嚴峻加上風俗敗壞,老百姓就不會歸心了。這就叫有疵病之國。

  “所以,禮實在是國君借以安身立命的法寶。所以禮一定源出于天,依據(jù)天道而頒降政令。有的禮是源出于地,依據(jù)地道而頒降社祭的政令。有的禮是源出于鬼神―列祖列宗、山川之神、五祀之神,因此而產(chǎn)生了體現(xiàn)仁義的宗廟之禮,祭祀提供建設資料的山川之祭,祭祀據(jù)以建立制度的五祀之祭。所以圣人是上參于天,下驗于地,又考察了鬼神,以此來制訂政令。圣王能處理好天地鬼神的存在次第,禮的次序也就有了;能玩味天地鬼神的愛好所在,民眾的治理也就好辦了。天生四時,地生財貨,人,父母生他,老師教他,這四條,如果國君能夠正確利用,就能夠立于不出過錯之地。

  “所以,作為國君,應是人們效法的榜樣,而不是效法他人的;應是人們樂于供養(yǎng),而不是供養(yǎng)他人的;應是人們服侍的對象,而不是服侍他人的。所以,如果國君效法他人就說明國君犯有過錯,國君一身而供養(yǎng)全體國民肯定其力不足,國君如果服侍他人就意味著丟掉了國君的寶座。所以,百姓都是效法國君以達到自我管理,供養(yǎng)國君以達到自我安定,服侍國君以達到抬高自己。舉國上下都明白了這個禮,上下名分確定,就會人人都樂于為國犧牲而恥于茍且偷生。國君要重用有智、有勇、有仁的人,但要注意取其長而避其短。對于有智的人要謹防其詐偽,對于有勇的人要避免其感情沖動,對于有仁的人要警惕其貪婪。國家有了外患,國君與國共存亡,這是理所當然的;大夫為保衛(wèi)國君宗廟而死,這是職責所在,也是正當?shù)。所以圣人能夠使整個天下像是一個家庭,全體國民像是一個人,并不是憑著主觀臆想,而是憑著了解人情,洞曉人義,明白人利,熟知人患,然后才能做到。

  “什么叫做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不學就會的感情就是人情。什么叫做人義?父親慈愛,兒子孝敬,兄長友愛,幼弟恭順,丈夫守寒,妻子聽從,長者惠下,幼者順上,君主仁慈,臣子忠誠,這十種人際關系準則就叫人義。講究信用,維持和睦,這叫做人利。你爭我奪,互相殘殺,這叫做人患。圣人要想疏導人的七情,維護十種人際關系準則,崇尚謙讓,避免爭奪,除了禮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飲食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所在。死亡貧苦,是人的最大厭惡所在。這最大欲望和最大厭惡,構成了人心日夜思慮的兩件大事。每人都把心思藏在肚子里,深不可測。美好或丑惡的念頭都深藏在心,從外表來看誰也看不出來,要想徹底搞清楚,除了禮之外恐怕也沒有別的辦法。

  “人是感于天覆地載之德、陰陽二氣交合、形體和精靈結合、吸收五行的精華而生。所以天持陽氣,垂示日月星辰的光芒;地持陰氣,借山河為孔穴而吞吐呼吸。分布五行于四季,四季順序分明,日行循軌,月亮才會按時出現(xiàn)。所以每月的前十五天,月亮由月牙變成滿月,后十五天,又由滿月變成月牙。五行的運轉(zhuǎn),此去彼來,輪流作主。五行四季十二月,依次交替為本始。五聲六律十二管,依次交替為宮聲‘五味六和十二食,依次交替為主味。五色六章十二衣,依次交替為主色。所以說,人是天地的心靈,是由五行構成的萬物之首,是懂得何時應吃何味為好、何時應聽何聲為好、何時應穿何種顏色之衣為好的一種精靈。

  “所以圣人制作法則,一定要取法天地以為根本,取法陰陽以為大端,取法四時以為關鍵,取法日星以為綱紀,取法月之圓缺以為區(qū)分,取法大地以山川為徒屬,取法五行以為主體,把禮義當作耕地的工具,把人情當作田地,連‘四靈’也成了家畜。因為以天地為根本,所以萬物都能包羅;以陰陽為大端,所以人情可以察覺;以四時為關鍵,所以農(nóng)時不失,事功易成;以日星為綱紀,所以做事的順序便于安排;以月之圓缺為區(qū)限,所以每月干啥都有‘條不紊;以山川為徒屬,所以人人皆有職守;以五行為主體,所以事事皆可終而復始;把禮義作為耕具,所以事事才能辦得成功;把人情當作田地,所以圣人就是田地的主人;把‘四靈’作為家畜,所以飲食有所取材。

  “什么叫做四靈?麟、鳳、龜、龍,它們是四類動物之王,被叫做四靈。所以,如果龍已成為家畜,那么它的鱗族部下也就尾隨而來;如果鳳已成為家畜,那么它的羽族部下也就紛然而至;如果麟已成為家畜,那么它的毛族部下也就乖乖歸順;如果龜已成為家畜,那就可用以占卜,預先察知人情。所以先王秉持菩草和龜甲,安排祭祀,座增降神,宣讀祝辭和鍛辭,設立種種制度。于是國人皆彬彬有禮,百官各治其事,百事都有規(guī)章,凡所行禮,皆有次序。

  。“先王擔心禮教不能普及于下民,所以在南郊祭上帝,借以昭示天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又祭土神于國內(nèi),借以昭示大地為人類生存提供的種種便利;又祭祖于廟,借以昭示凡我族人均應相愛;又祭祀山川,借以昭示要禮敬冥冥之中的'鬼神;又舉行五祀之祭,借以昭示各種制度來源于此。所以,一天子在宗廟中,有宗祝相助;在朝中,有三公輔佐;在太學中,有三老給提建議;在天子的身邊,前有掌理神事的巫,后有負責記錄言行的史,負責占卜的官員、負責奏樂、負責規(guī)諫的官員,尸都在天子的左右,天子居中,心里沒有任何雜念,只須惜守至正之道就行了。所以,祭天于南郊,天上的眾神就會各司其職;祭地于國,地上的種種資源就都可利用;祭祖于廟,孝慈之道就會得到推行;舉行五祀之祭,各種法則制度就會得到遵守。由此看來,祭天、祭地、祭祖、祭山川、祭五祀,都是借助于禮而昭示其含義的。

  “因此,禮必定源出于太一,太一一分為二,在上者為天,在下者為地’,天又轉(zhuǎn)變?yōu)殛枺赜洲D(zhuǎn)變?yōu)殛,陽氣變(yōu)榇合,陰氣變(yōu)榍锒谑怯辛怂募,于是有了鬼神。圣人制禮,皆據(jù)此而頒降政令,這是取法于天的。禮一定是源出于太一和天,其次效法于地,其次效法五祀,其次效法四時,而且合乎每月行令的準則。禮在人事上也叫做義,具體表現(xiàn)為財貨、精力、辭讓、飲食、冠婚、喪祭、射鄉(xiāng)、朝聘等項禮儀。所以說,禮義這個東西,是做人的頭等大事。人們用禮來講究信用,維持和睦,使彼此團結得就像肌膚相接、筋骨相連一樣。人們把禮作為養(yǎng)生送死和敬事鬼神的頭等大事,把禮作為貫徹天理、理順人情的重要渠道。所以只有圣人才知道禮是須臾不可或缺的,因此,凡是國亡家破身敗的人,一定是由于他先拋開了禮,才落得如此下場。

  “所以,禮對于人來說,好比是釀酒要用的曲,君子德厚,釀成的酒也便醇厚,小人德薄,釀成的酒也便寡味。所以圣王牢持禮、義這兩件工具,用來治理人情。打比方來講,人情好比田地,圣王好比田主,圣王用禮來耕耘,用陳說義理當作下種,用講解教導當作除草,用施行仁愛當作收獲,用備樂置酒當作農(nóng)夫的搞勞?梢赃@樣說,禮是義的制度化。有些禮的條文,拿義的標準去衡量無一不合,但先王并無明文規(guī)定,這也不妨因時制宜而自我作古。義是區(qū)分是非的標準,衡量仁愛的尺度。符合標準,符合仁愛,誰做到這兩條誰就強大。仁是義的基礎,又是貫通天理人情的具體表現(xiàn),誰能做到仁誰就會被人尊敬。所以,治國而不用禮,就好比耕田而不用農(nóng)具夢制禮而不源本于義,就好比耕地而不卞種;有了義而不進行講解教育,就好比下種而不除草;有了講解教育而不和仁愛結合,就好比雖然除草而不去收獲;和仁愛結合了而不備樂置酒搞勞農(nóng)夫,就好比雖然顆粒歸倉而不讓食用;備樂置酒搞勞農(nóng)夫了而沒有達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就好比飯也吃了但身體卻不強健。四肢健全,肌膚豐滿,這是一個人的身體強健。父子情篤,兄弟和睦,夫婦和諧,這是一個家庭的身體強健。大臣守法,小臣廉潔,百官各守其職而同心協(xié)力,君臣互相勉勵匡正,這可以看作是一個國家的身體強健。天子把道德當作車輛,把音樂當作駕車者,諸侯禮尚往來,大夫按照法度排列次序,士人根據(jù)信用互相考察,百姓根據(jù)睦鄰的原則維持關系,這可以看作是整個天下的身體強健。一個人的身體強健,一個家庭的身體強健,一個國家的身體強健,整個天下的身體強健,這些合在一起就叫做大順。大順,它是用來養(yǎng)生、送死、敬事鬼神的永恒法則。達到了大順,即令是日理萬機也不會有一事耽擱,兩件事一齊進行也不會互相妨礙,行為雖然細小也不至于有什么閃失,盡管深奧卻可以理解,盡管嚴密卻不乏通道,既互相關連而又彼此獨立,循規(guī)運動而不互相排斥,這便是順的最高境界。由此看來,明白了順的重要性,才能時時警惕,守住高位。禮的最大特點就是講究區(qū)別,禮數(shù)該少的就不能增加,禮數(shù)該多的也不能減少,只有這樣,才能維系人情,和合上下而各安其位。

  “所以圣王順著天時、地利、人情而制禮,不使慣于山居者徙居水旁,不使慣于居住河洲者遷居平原,這樣,人們就會安居樂業(yè)。使用水、火、金、木和飲食,都要因時制宜。男婚女嫁,應當及時;頒爵晉級,應當依據(jù)德行。使用百姓要趁農(nóng)閑,不奪農(nóng)時,所以就沒有水旱蝗螟之災,也沒有兇荒妖孽作祟。這就造成天不吝惜其道,地不吝惜其寶,人不吝惜其情的太平盛世。于是天降甘露,地涌甘泉,山中出現(xiàn)現(xiàn)成的器皿和車輛,大河中出現(xiàn)龍馬負圖,鳳凰、麒麟、神龜、蛟龍四靈畢至,或棲息在郊外的草澤,或畜養(yǎng)在宮中的水池,至于尾隨四靈而來的其他鳥獸更是遍地作巢,與人類友好相處,它們產(chǎn)的卵,人們低頭就可以看到,它們懷的胎,人們伸手就可以摸到。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由于先王能夠通過制禮而把種種天理人情加以制度化,又通過誠信以達到順應天理人情的緣故。而太平盛世也不過是順應天理人情的結果罷了。”

【禮記禮運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禮記·禮運》原文及翻譯12-16

禮記禮運的原文及翻譯03-21

《禮記·禮運第九》原文12-15

禮記翻譯及原文07-20

禮記禮運讀后感03-16

文言文:禮記·禮運06-11

禮記禮運得讀后感03-16

禮記禮運大同讀后感03-16

誠意禮記原文及翻譯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