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鄘風墻有茨全詩翻譯的賞析
國風·鄘風·墻有茨
墻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墻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
墻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注釋
鄘(yōng):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茨(cí):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有刺。
埽(sǎo):同‘’掃‘’。
中冓(gòu):內室,宮中齷齪之事。
道:說。
所:若。
襄:除去,掃除。
詳:借作“揚”,傳揚。
束:捆走。這里是打掃干凈的意思。
讀:宣揚。
參考譯文
墻上長滿了蒺藜,無論如何掃不掉。你們宮中私房話,實在沒法說出口。如果真要說出來,那話就難聽死啦。
墻上長滿了蒺藜,無論如何除不掉。你們宮中私房話,實在沒法詳細說。如果真要說詳細,那話說來可長啦。
墻上長滿了蒺藜,沒有辦法打捆走。你們宮中私房話,實在不能對人說。如果真的傳開來,簡直就是羞辱啊。
賞析
《國風·鄘風·墻有茨》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首詩主要意思是諷刺宣姜不守婦道,和庶子私通,其事丑不可言。全詩三章,每章六句,一唱三嘆,在結構上體現出一種遞進關系,有效地增強著詩歌的諷刺力量。
這首詩內容與《邶風·新臺》相承接,主要意思是諷刺宣姜(齊女)不守婦道,和庶子通奸,其事丑不可言。詩以墻上長滿蒺藜起興,給人的感覺,衛(wèi)公子頑與其父妻宣姜的私通,就像蒺藜一樣痛刺著衛(wèi)國的國體以及衛(wèi)國人民的顏面與心靈。
全詩一唱三嘆,在反復重復的數落中,一層層加深著對這一宮廷丑事的批判。在結構上,疊詠而意義遞進,無論在內容、思想感情上都是一層深過一層,有效地增強著詩歌的諷刺力量。詩中之“不可!、“不可襄”、“不可束”,表面上寫墻茨之延伸愈來愈長,幾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實際上是比興衛(wèi)公子頑與其父妻私通已經到了無恥糜爛、昭然無忌的程度。詩中之“所可道也”、“所可詳也”、“所可讀也”,表明人們對這種宮廷丑事的議論,在一步一步的升級,幾乎已經盡人皆知了。詩中之“言之丑也”、“言之長也”、“言之辱也”,寫人們對于這種宮廷丑聞的感情態(tài)度,由丟臉、氣憤到感到恥辱,真有一人之禍,禍及國體的感覺。
此詩三章重疊,頭兩句起興含有比意,以巴緊宮墻的蒺藜清掃不掉,暗示宮闈中亂的丑事是掩蓋不住、抹煞不了的`。接著詩人便故弄玄虛,大賣關子,宣稱宮中的秘聞“不可道”。至于為何不可道,詩人絕對保密,卻又微露口風,以便吊讀者口味。丑、長、辱三字妙在藏頭露尾,欲言還止,的確起到了欲蓋而彌彰的特殊效果。本來,當時衛(wèi)國宮闈丑聞是婦孺皆知的,用不著明說,詩人特意點到為止,以不言為言,調侃中露譏刺,幽默中見辛辣,比直露敘說更有情趣。全詩皆為俗言俚語,六十九個字中居然有十二個“也”字,相當今語“呀”,讀來節(jié)奏綿延舒緩,意味俏皮而不油滑,與詩的內容相統(tǒng)一。三章詩排列整齊,韻腳都在“也”字前一個字,且每章四、五句韻腳同字,這種押韻形式在《詩經》中少見。
【國風鄘風墻有茨全詩翻譯的賞析】相關文章:
國風·鄘風·柏舟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6
詩經·國風·墉風·墻有茨11-20
《國風·邶風·凱風》全詩及翻譯賞析04-14
《國風·鄭風·羔裘》全詩翻譯賞析08-27
《國風·唐風·蟋蟀》全詩翻譯賞析08-26
《國風鄭風緇衣》的全詩翻譯及賞析08-27
國風·鄘風08-24
《國風·唐風·采苓》全詩翻譯和賞析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