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

時間:2021-02-09 14:01:12 古籍 我要投稿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1

  今日云景好,水綠秋山明。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譯文

  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參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與山色交相輝映。

  手攜一壺流霞酒,采取這寒冷天氣開放的菊花,細細欣賞。

  這里地處偏僻,怪石嶙峋,松樹古遠,微風吹來,響起松濤聲有如弦管齊鳴奏出的悅耳的樂聲。

  酒杯中倒映著我歡樂容顏,獨自一個人喝酒,自得其樂。

  望著山月獨自起舞高歌,任帽兒被舞風吹落,卻不知道讓我懷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注釋

  九日:農(nóng)歷九月九日,俗稱重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shù),所以這天又叫重陽節(jié)。

  云景好:景物好。

  流霞:美酒名。

  搴(qiān)菊:采取菊花。

  寒榮:寒冷天氣開放的菊花,指菊花。

  觴(shāng):古時的酒杯。

  落帽:典出《晉書》,據(jù)載:大司馬桓溫曾和他的參軍孟嘉登高于龍山,孟嘉醉后,風吹落帽,自己卻沒有發(fā)覺,此舉在講究風度的魏晉時期,有傷大雅,孫盛作文嘲笑,孟嘉即興作答:“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蔽霓o優(yōu)美,語驚四座。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節(jié),風度瀟灑之態(tài)。

  空:徒然。

  友生:朋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于公元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的九月九日在廬山登高飲酒時所作。重陽佳節(jié)秋高氣爽,在這登高飲菊花酒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詩人一個人自娛自樂,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屢屢受挫的情景,于是作下此詩。

  賞析

  這是一首重陽節(jié)登高抒懷之詩。

  一二句寫秋高氣爽,開篇寫令人賞心悅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遼闊高遠,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藍天中飄浮,它們時而分開,時而連成一片,時而像一團團的棉球,時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濤,變幻不定,千姿百態(tài);秋日的大地,明麗清爽。只見層疊的山峰松柏參天,波平浪靜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與山色交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三四句寫飲菊花酒,在這天高氣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陽佳節(jié),詩人攜壺登山,開懷暢飲,而且邊飲酒邊賞菊!胺汉畼s”,一方面表現(xiàn)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詩人懷才不遇的傷感。

  “地遠松石古”四句,生動地刻畫了詩人賞秋時的見聞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處,松柏蔥蘢,怪石嶙峋,陣陣微風吹來,響起松濤清越高雅的音韻,有如弦管齊鳴奏出的悅耳的樂聲。佳節(jié)美景令詩人陶醉,禁不住舉杯照歡顏,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斑自傾”三字表現(xiàn)了詩人悠然自樂,興趣盎然的神態(tài)。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尾句由寫景轉(zhuǎn)為抒情。詩人獨自一人飲酒賞秋,眼前的景色雖然美不勝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獨感無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滿了思念故交之情。

  詩人獨自一人重陽登高,通過對自己所見和所感的描寫,表達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獨酌,抒發(fā)怡情自然的曠迭的襟懷。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2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腸斷裂,搔首一長嗟。

  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

  和淚捻琵琶。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官方館舍里十分靜悄,夜晚難眠一直坐到明自西斜。漫漫長夜里陣陣角里,凄厲悲涼好像是在自語;這亡國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膽正在日夜思家?墒悄戏奖狈礁髯允翘煅。

  愁苦的肝腸斷裂,心中煩亂不禁搔首一里長嘆。想那舊日宮殿里綺麗的席子、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陽何處與臣下醉飲黃花下。只好和著淚水彈琵琶。

  注釋

  望江南:詞牌名,此體雙調(diào)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幽州:古九州之一,轄境在今河北、遼寧一帶。這里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九日:重陽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官舍:官方的館舍。作者初到燕京時,被拘留于會同館內(nèi)。

  自西斜:指拂曉時分自將落。

  永夜:長夜。角里:軍中號角里。

  搔首:用手撓頭。嗟(jiē):嘆息。

  綺(qǐ)席:華麗的臥具。象床:鑲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稱。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頭。

  黃花:指菊花。

  捻(niǎn):彈奏琵琶的一種指法。

  賞析

  每逢重陽節(jié),人們都要懷念遠出在外的游子,異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中國古代詩人也屢屢在詩中表達重陽節(jié)思親的情懷。如杜甫《九日》:“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膾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陽節(jié)感發(fā)的就不僅僅是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更為深情的,是對故國的無限眷戀。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對思念故國的情緒和氣氛的渲染。開頭:“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币股钊遂o,萬籟俱寂,而作者心緒如麻,不能成寐,面對一彎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汪元量舉頭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僅僅是故鄉(xiāng),而要廣泛、深沉得多。“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這兩句緊承上面,進一步表達一種悲痛的情懷。長夜漫漫,角聲時起,給人一種絕域蒼茫的肅殺氣氛,在這陰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憤地喃喃自語,聊以排遣內(nèi)心的痛苦于萬一。這種悲痛的來源就是對“家”的無限思念。這個“家”主要是指已經(jīng)淪喪于鐵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個大“家”,當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澳媳备魈煅摹薄哪纤闻R安到元大都,重山疊水,遙距數(shù)千里,真可謂天各一方。即作者對故國、對家鄉(xiāng)的懷念,正是在這樣的近乎絕望的境地中,才顯得更加悲壯,更加沉重。

  詞入下片,作者對故國、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緒變?yōu)榫呦蟮男袨!澳c斷裂,搔首一長嗟!弊髡唠m有回天之愿,卻無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國家、以至肝腸寸斷,卻只能以搔首長嘆作結(jié)!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這只是一種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的舉動!熬_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边@兩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體內(nèi)容。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宮中那些擁金枕玉的美女們,在重陽節(jié)總是開懷暢飲,醉賞菊花,盡情歡笑。而今國破家亡,她們就不能象往年那樣了。即使她們陪著征服者飲酒賞花,強顏歡笑,但由于物是人非,她們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淚捻琵琶”再次把內(nèi)在感情化為具體行動。悲憤交集,熱淚長流,但又不能躍馬揚鞭,奮戰(zhàn)沙場,只能捻動琵琶。彈上一曲曲悲歌。在這如泣如訴的琵琶曲中,會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情感。

  后人在評價汪元量的詩詞時說:“唐之事記于草堂,后以‘詩史’目之,水云之詩,亦宋亡之詩史也,其詩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郁,又可復(fù)伸,則又有甚于草堂者也!保ɡ瞰k《書汪水云詩后》)確實,汪元量詩詞中對國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南宋滅亡這段歷史,比起安史之亂來更為沉痛。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3

  掃花游·九日懷歸

  江蘺怨碧,早過了霜花,錦空洲渚。孤蛩暗語。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塵染秋衣,誰念西風倦旅。恨無據(jù)。悵望極歸舟,天際煙樹。

  心事曾細數(shù)。怕水葉沉紅,夢云離去。情絲恨縷。倩回文為織,那時愁句。雁字無多,寫得相思幾許。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

  翻譯

  早過了經(jīng)霜開花時候,洲渚邊已沒有一片花如錦的江蘺了。孤零零的蟋蟀暗自嗚叫。正是長安木葉飄零,萬戶夜晚搗衣的時候。在京都很長久,衣裳塵污黑了,卻沒有遇到知己,沒有人顧念倦于行旅的天涯游子。想回去,但又未能,只有惆悵地極目望江上遠遠歸去的船只和天邊煙樹。

  心事縈繞,無可排遣,只怕美好的往事將如沉紅夢云,一逝難返。所有的情事總結(jié)成一縷。請你像晉代蘇蕙織成錦字回文詩一樣,將當時的離愁別緒,寫成詩章或書信。即使書信也講不了多少相思情,裝不下許多愁。暗自凝眸佇立看重陽景象,一到近重陽節(jié),只是滿城風雨。

  注釋

  掃花游:詞牌名。雙調(diào),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韻,下片十句七仄韻。

  孤蛩暗語:孤零零的蟋蟀暗自嗚叫。

  長安:代指杭州。

  亂葉:形容秋風一起,霜葉紛飛。

  砧杵:搗衣(即洗衣或縫制衣服)的器具。

  砧:搗衣石。

  杵:棒槌。

  倦旅:倦于行旅的天涯游子。

  數(shù):計算。

  倩:請。

  回文:即織成錦字回文。

  雁字無多:是說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沒有多少字。

  幾許:多少。

  賞析

  頭三句“江蘺怨碧,早過了霜花,錦空洲渚”,描寫重陽時節(jié)的典型景物江蘺,一種香草,出自屈原《離騷》:“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崩钌屉[《九日》詩用過這個典故:“空教楚客詠江蘺”,這里也用為九月九日景物,開江蘺因幽怨而呈現(xiàn)碧色,早過了經(jīng)霜開花時候,水邊已沒有一片花如錦的江蘺了。下面接“孤蛩暗語”句,轉(zhuǎn)而寫聽到的聲音蟋蟀正在孤單地暗自鳴叫。姜夔《齊天樂》詠蟋蟀:“凄凄更聞私語”這里是指九月蟋蟀初鳴。下面兩句:“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長安這里指杭州,南宋的都城。長安亂葉句本賈島送別詩“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和周美成《齊天樂》“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zhuǎn)”,形容落葉隨風飛舞,飄落滿地!叭f家砧杵”本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扌壽衣聲”,家家用砧杵為將要遠服兵役的人制征衣。姜夔《齊天樂》也描寫蟋蟀叫聲“相和砧杵”。

  這兩句點明了作者當時的時間、地點和氛圍。

  “塵染秋衣,誰念西風倦旅!鞭D(zhuǎn)入寫客況凄涼。塵染秋衣一句,脫于西晉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币馑际钦f:在京城呆得很久了,衣裳已經(jīng)被塵土染黑,卻沒有人來關(guān)心我這個滿懷疲憊的異鄉(xiāng)旅客。北宋晁端禮《水龍吟》“倦游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也是這個意思上闋結(jié)尾三句:“恨無據(jù)。悵望極歸舟,天際煙樹!泵鑼懶闹械泥l(xiāng)愁無以依托,只有惆悵地眺望江上遠去的歸船和天邊如煙的樹木。詞用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語,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遙望江上舟樹以寄托鄉(xiāng)思《古詩》“遠望可以當歸”即是這種心情下闋起首一句“心事曾細數(shù)”,統(tǒng)領(lǐng)以下各句,表明作者由寫景寄情轉(zhuǎn)入全寫內(nèi)心世界。“怕水葉沉紅,夢云離去”“怕水葉沉紅”,是寫紅荷凋落。翁元龍《隔浦蓮近》“沉紅入水,漸做小蓮離藕”,語意相近。“夢云離去”,語出楚王夢遇神女,及朝為行云的故事。這三句是說,作者心事重重,無法輕松,只擔心美好的往事象荷花凋謝、夢云離去一樣,再也不能重視了。下句“情絲恨縷”稍停頓一下。一語概括所有的心事,再細說“倩回紋為織,那時愁句”,是說像晉代蘇蕙織錦字回文詩一樣,將當時的離愁別緒,寫成詞章或書信。

  “雁字無多,寫得相思幾許”,接著上面兩句的意思,轉(zhuǎn)折了一下,說即使書信也裝不了多少相思情雁只排成人字、一字,沒有多少字,怎能寫出多少相思,言外意是思無限。人們又常用鴻雁指書信。秦觀《減字木蘭花》有“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句,雖都用鴻雁作比,卻用法相反,各從不同角度作出恰當?shù)谋扔。下闋結(jié)尾三句:“暗凝佇。近重、滿城風雨!弊髡咝某逼鸱、思緒難平之后,又回到重陽節(jié)和那時景色上,首尾呼應(yīng)。自己一個人佇立凝望重陽景象,卻只見到滿城風雨。這正同上闋“錦空洲渚”、“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等句同樣凄清。“近重陽、滿城風雨”一句來自潘大臨“滿城風雨近重陽”,但只顛倒詞序,例由豪放變凄涼。

  這首詞凄而不慘,哀而不傷,很好地把握了重陽節(jié)的景象與作者自己的心情。詞人鋪陳上的抑揚頓挫也恰到好處,令讀者心有戚戚焉。這首詞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用典頗多,句多出處,雖見研習前人之功,但亦略多了些。

  創(chuàng)作背景

  周密身處南宋末年,憑他詞人的敏感,他自然感受到北元興起而南朝衰敗的景象。又加上作者京城失意,思念故鄉(xiāng),這時偏逢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便有了這首《掃花游·九日懷歸》。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4

  疾風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暮鴉。

  九日清尊欺白發(fā),十年為客負黃花。

  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無地落烏紗。

  翻譯

  一陣疾風把雨云吹垮,明凈的江面上飄著絢麗的晚霞。我舟泊岸邊,系好了船纜,只見樹叢中的祠廟周圍,飛旋著一群群求棲的烏鴉。

  唉,今天是九九重陽節(jié),我舉杯想暢飲可又不堪酒力,自己早已愁白了頭發(fā)!

  我曾十年飄泊,寄人籬下,佳節(jié)里哪有心思賞花觀景,真是白白辜負了故鄉(xiāng)的菊花。登高望遠,我的心與你同在,永難忘卻年輕的風流,年輕的瀟灑。今天,我雖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懷想你的綿綿情意越發(fā)增加。

  呵,像你秦覯這樣的少年豪俊之士步此時豈能不結(jié)伴登高、飲酒戲耍?狂寫風吹落帽那樣的詩篇,定能勝過那孫盛、孟嘉!

  注釋

  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秦覯(gòu):作者的年輕朋友,著名詞人秦觀的弟弟。

  明:明凈。

  沙步:水邊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

  叢祠:草木叢生處的祠廟。

  清尊:酒杯。

  欺白發(fā):指年老易醉。

  負:辜負。

  心如在:一顆心如同在你身邊。

  意有加:感慨更多。

  淮海少年:指秦覯。

  烏紗:指帽子。“九日落帽”是重陽登高的典故(見賞析部分)。

  賞析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詩人由蘇軾、傅堯俞等人推薦,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詩人的家鄉(xiāng)。還鄉(xiāng)赴任道中,恰逢重陽佳節(jié),想到那數(shù)載“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流離生活即將結(jié)束,詩人心中充滿欣慰。但同時又想到那與他“潦倒略相同”(《除夜對酒贈少章》)的好友秦覯仍旅寓京師,心中又感到惆悵。于是他以詩寄友,抒發(fā)自己的萬千感慨,并勉勵朋友奮發(fā)有為。

  作者首先從所見的景物下筆。“疾風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暮鴉”,兩句描繪的是詩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時的景色。傍晚時分,一陣急風將雨吹散,晚霞映照的水面泛著粼粼波光。從系在水邊的船上,可以看到茂盛草木包圍著的土地廟中,已有暮鴉來集。見到祠廟,才使詩人想起這一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人逢佳節(jié),不能少了吟詩喝酒賞菊花,何況詩人此刻心情頗佳,是“一杯一杯復(fù)一杯”,大有不喝到酒酣耳熱、頹然醉倒而不罷休之勢。但他“九日清尊欺白發(fā)”,尚未盡興卻已不堪酒力。這年詩人才三十五歲,卻說“白發(fā)”,這是因為“發(fā)短愁催白”(《除夜對酒贈少章》),在“十年為客負黃花”的窘迫潦倒生涯之中,詩人為前途渺茫而發(fā)愁,為生活無著而發(fā)愁,早就愁白了頭。眼前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使他回憶起不久前的流離生活。那時,為了生計而奔走他鄉(xiāng),寄人籬下,重陽佳節(jié)沒有心思賞花喝酒,白白辜負了黃花。這一聯(lián),“九日”句寫他眼前所見,“十年”句憶往事。詩人眼前略有興致,開懷暢飲;而往事卻不堪回首。一喜一怨,感情復(fù)雜,往復(fù)百折,極其沉郁。

  接著,詩人抒發(fā)自己對秦覯的懷念之情和慰勉之意。九日登高是當時的風俗,一般寫重陽節(jié)的詩中都要提到,并非一定是實指!暗歉邞堰h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兩句是寫對秦覯的懷念。垂老之年,逢此佳辰,多所感慨,因此更加懷念在遠方的朋友,他的心仿佛仍然留在朋友身邊。這樣一位天下聞名的“淮海少年”,逢此佳節(jié)不可能無所創(chuàng)作。方回以為,“無地落烏紗刀”,用典極佳。這一句是用東晉孟嘉事,孟嘉是大將軍桓溫的參軍,重陽節(jié)與桓溫同游龍山,風吹落帽,桓溫命孫盛寫文章嘲弄他,孟嘉又寫一文回敬,都寫得很好。從比,“九日脫帽”就成了重陽登高的典故。作者巧妙地用此典故,說明自己雖已漸向老境,然而逢此佳節(jié),仍興致勃勃,何況有秦覯這樣的少年豪俊之士;他要結(jié)伴登高,寫出優(yōu)秀的詩篇來。對朋友的贊美之情、慰勉之意、期望之心,全都凝聚在此聯(lián)之中了。

  這首詩頗有特色。既是“九日”,那么吟詩、飲酒、賞花、登高皆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作者巧妙地將它們?nèi)嗪显谠娭,既有實景,又有虛?gòu)。既然是寄友,那么他當時的處境、心情和對朋友的問候、祝愿等也有所交代。作者用精煉的筆觸,巧妙剪裁安排。全詩風格沉郁含蓄,意蘊深長,令人回味。

  創(chuàng)作背景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詩人由蘇軾、傅堯俞等人推薦,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詩人的家鄉(xiāng)。還鄉(xiāng)赴任道中,恰逢重陽佳節(jié),想到好友秦覯仍旅寓京師,心中又感到惆悵。于是他以詩寄友,抒發(fā)自己的萬千感慨,并勉勵朋友奮發(fā)有為。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5

  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翻譯

  原野空曠,平林漠漠,戲馬臺一片荒涼;深山古寺,夕陽返照,鐘聲報告已是黃昏時光。

  人事變幻,每逢重陽,便有萬千思緒;年年歲歲,菊花開放,依舊陣陣寒香。

  頭巾傾斜,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發(fā);語言佳妙,并不礙詩人的鐵石心腸。

  放眼望,落木蕭蕭,長江滾滾流淌;誰知道,今日里,為政務(wù)還得繁忙!

  注釋

  平林:平原上的樹林。

  廣野:廣闊的原野。

  騎臺:指戲馬臺。

  山寺:即云龍山上的臺頭寺。

  人事:人世上各種事情。

  自生:自然生發(fā)出。

  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懷遠執(zhí)意。

  寒花:指菊花。

  巾欹:頭巾傾斜。

  石作腸:鐵石心腸。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此日:重九節(jié)這一日。

  更須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詩人在重九這一日,更是攜朋邀侶登高賦詩忙個正歡。這是一種很風趣的說法。

  賞析

  這首詩是重陽登高即景抒懷之作,作者從戲馬臺的荒廢,夕陽晚照聯(lián)想到老境將至,好景不常,自警應(yīng)該抓緊時間玩賞風光,多作好詩,不須汲汲于世俗之事。

  詩的開頭兩句寫景:“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痹娋渲悬c明了季節(jié)、地點和時間,語意閑雅。戲馬臺有典故。東晉末年劉裕北伐歸來為宋公,駐守彭城,曾因餞送孔令辭官還鄉(xiāng),大會賓僚于戲馬臺,一時文士如謝靈運、謝宣遠都有詩詠;厥走^往,往日的熱鬧更顯現(xiàn)今的荒涼,首句的重點就在“荒”字上,有詠懷古跡之意,見出人事代謝之感。這一聯(lián),寫景敘事不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見人事代謝之感,“山寺’’句則寓時節(jié)相催之意,這種象外之意,直透三、四兩句,加強了詩句之間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兩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睍r節(jié)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陽。每逢佳節(jié),人們便有思親之感;而菊花卻依舊開放,還是和去年一樣,送來陣陣的寒香。詩句中含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的感慨。自然的規(guī)律,總是如此。

  五六兩句,記節(jié)日清游的情況:頭巾被風吹得歪斜了,詩人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發(fā)!敖盱ジX霜侵鬢”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謂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是一個清空無礙的敘事句,寫的都像是當下即刻的事,但實際上已經(jīng)暗用了某個典故。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陳師道學(xué)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這個方法。這里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從原典中翻出一種新意,別具一種風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覺,是其通脫忘懷之處,陳師道這里卻“巾欹更覺霜侵鬢”,頭巾從頭上滑下一半,更覺霜發(fā)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強了,也更深切地感覺到時節(jié)相催。從孟嘉的帽落不覺到陳師道的“巾欹更覺”,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轉(zhuǎn)過來。下句又用了“石作腸”的典故,詩歌的語言佳妙,也有“清便富麗”的高致,就像宋廣平寫《梅花賦》,措詞婉媚,并不礙其鐵石心腸一樣。另外,此聯(lián)用兩個典故來暗寫登高賦詩,妙在隱而不露。

  結(jié)尾兩句:“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性!笔惆l(fā)游賞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匯滾滾來”句意,寫傍晚登覽所見的遠近景象!按松怼本涓袊@節(jié)物如此可念,登臨清賞的機會正不應(yīng)放棄,而此日此身,還須忙于世務(wù),很難得有時間,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陳師道作詩多學(xué)杜甫,這首也是學(xué)杜甫有得之作,瘦勁渾厚、清淡高致、內(nèi)涵深蘊。

  應(yīng)酬節(jié)物之意,從宋人的創(chuàng)作觀念來看,是一種比較成熟和時俗的題材,所以歐、梅、蘇、黃等大詩人多不經(jīng)意于此,這大概也是宋詩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陳師道的重陽詩,掃除陳言熟語,著力翻新。于前賢未到之處立意取象,卻能軋軋獨出,于平淡中見奇峻,可以與王維、杜甫等大家的重陽節(jié)詩詠爭一日之長,此亦江西詩派“以故為新”的一種表現(xiàn)。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6

  《后廿九日復(fù)上宰相書》

  作者: 韓愈

  三月十六日,前鄉(xiāng)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1),方一沐三握其發(fā)。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2)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3),九夷八蠻(4)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5)貢,天災(zāi)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6)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7)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8)、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9),其所輔理承化(10)之功又盡章章(11)如是。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fù)有賢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fù)有賢于時百執(zhí)事者哉?豈復(fù)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設(shè)使(12)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無叔父之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豈特(13)吐哺握發(fā)為勤而止哉?維其(14)如是,故于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不衰。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盡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zāi)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其所求進見之士,雖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執(zhí)事,豈盡出其下(15)哉?其所稱說,豈盡無所補哉?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發(fā),亦宜引(16)而進(17)之,察其所以而去就(18)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19),四十馀日矣。書再(20)上,而志不得通(21)。足三及門,而閽人(22)辭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復(fù)有周公之說焉。閣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故出疆必載質(zhì)(23)。然所以重于自進者,以其于周不可則去(24)之(25)魯,于魯不可則去之齊,于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舍乎此則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則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yǎng),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書亟(26)上,足數(shù)(shuò)及門,而不知止焉。寧獨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亦惟(27)少(28)垂(29)察焉。瀆冒威尊,惶恐無已。愈再拜。

  【注釋】

  (1)哺:指口中所含的食物

  (2)欺負:欺詐違背。古今異義。

  (3)虞:擔憂

  (4)九夷八蠻:九、八為虛數(shù)。指蠻荒的各個部落

  (5)賓:服從,歸順

  (6)具:制度

  (7)沾被:沾濕,滋潤

  (8)休征嘉瑞:休征、嘉瑞都是指吉兆

  (9)叔父之親:指周公與成王的至親關(guān)系

  (10)輔理承化:輔佐、治理、承繼、教化

  (11)章章:顯著的樣子

  (12)設(shè)使:設(shè)、使都是“假設(shè)”的意思

  (13)特:只是

  (14)維其:正因為,現(xiàn)在通常寫做“唯其”

  (15)出其下:比他們差

  (16)引:牽引,引見

  (17)進:使……進

  (18)去就:或去或就。去,使……離開,指不任用;就,就近,指任用

  (19)待命:等待回音

  (20)再:兩次

  (21)通:通達

  (22)閽(音昏)人:守門人

  (23)質(zhì):通“贄”,禮物,信物

  (24)去:離開(周)

  (25)之:往……去

  (26)亟:多次,屢次。此處讀音為qì

  (27)惟:希望

  (28)少:稍微

  (29)垂:敬辭,用于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愛!珣z!。

  翻譯

  三月十六日,前鄉(xiāng)貢進士韓愈恭謹?shù)卦侔葸M言給相公閣下:韓愈聽說周公作宰輔時,他是多么急于接見賢才啊,正當吃一頓飯,卻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出來迎賓;正當洗一次頭發(fā),即三次握著頭發(fā)出來見客.這時候,天下的賢才都已經(jīng)提拔重用了,邪惡兇頑、圖謀不軌、諂媚逢迎、虛偽欺詐的一流壞人,都已經(jīng)清除;整個天下都已經(jīng)無須擔心;處在極邊遠地方的許多蠻夷部族,都已經(jīng)歸順進貢;天時的災(zāi)害變化,昆蟲草木的反,F(xiàn)象,都已經(jīng)銷聲匿跡;國家的禮樂、刑政這些教化的制度都已建立;社會的風俗都已淳厚樸實;動物、植物,凡屬風雨霜露所浸潤滋養(yǎng)的一切,都已各得其所;麟、鳳、龜、龍之類的美好吉祥的跡象,都已經(jīng)一一出現(xiàn)。而周公憑著圣人的才能,借助于成王叔父這樣至親的關(guān)系,他所輔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績,又都這樣顯著,那些請求進見的人,難道再有比周公更賢能的嗎?不只不會比周公賢能而已,難道再有比當時的百官更賢能的嗎?哪里還能有什么計策、議論能夠?qū)χ芄慕袒兴a益呢?可是周公訪求他們是這樣的急切,只擔心自己的耳朵有什么聽不見、眼睛有什么看不到之處,自己的思索考慮有什么不周全之處,以致辜負成王托政給周公的深意,得不到天下人心。象周公這樣的用心,假使那時輔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績沒有那樣顯著,又不是圣人的大才,又沒有叔父的至親關(guān)系,那么周公將沒有時間去吃飯和洗頭了,難道只是止于辛勤地“吐哺握發(fā)”嗎?正因為他的用心能夠這樣,所以到現(xiàn)在,人們還念念不忘地歌頌成王的大德,稱贊周公的功績。

  現(xiàn)在閣下作為宰相,身份與周公也相近了。天下的賢才,難道都已經(jīng)提拔重用了?邪惡兇頑、圖謀不軌、諂媚逢迎、虛偽欺詐的一流壞人,難道都已經(jīng)清除?整個天下都已經(jīng)無須擔心?處在極邊遠地方的蠻夷部族,難道都已經(jīng)歸順進貢?國家的禮樂、刑政這些教化的制度難道都已建立?動物、植物,凡屬風雨霜露所浸潤滋養(yǎng)的一切,難道都已經(jīng)各得其所了?麟、鳳、龜、龍之類的美好吉祥的跡象,難道都已經(jīng)一一出現(xiàn)?那些請求進見的人,雖則不能夠期待他有您那樣的大德,至于同您手下那些官吏相比,難道全都不如嗎?他們所提所說的意見,難道全都對政事毫無補益嗎?現(xiàn)在您卻使不能象周公那樣吐哺握發(fā),也總應(yīng)該引進、接見他們,考察他們究竟如何而決定用誰不用誰,不應(yīng)該默不作聲地了事啊!

  韓愈等候回音已四十多天了。上了兩次書而心愿不能夠表達,三次登門,卻被守門人攔住。只因為我糊涂愚頑,不知道逃隱山林,所以又有上述關(guān)于周公的一番議論。希望閣下明察!古代的讀書人,只要有三個月不作官任職,相互之間就要慰問,所以他們只要走出本國疆界,車子上就一定載著準備隨時進見用的禮品。然而他們?yōu)槭裁从植豢陷p易自己主動要求作官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周不被任用,就可以離開到魯國去;在魯不被任用,就離開到齊國去;在齊國不被任用,就離開到宋國去,到鄭國去,到秦國去,到楚國去,F(xiàn)在天下只有一個君主,四海之內(nèi)統(tǒng)一為一個國家,舍棄這里,那就是夷狄了,就離開自己的父母之邦了。所以讀書人中間那些想實行自己主張的人,不被朝廷用,就只有入山林當隱士了。隱居山林,只是讀書人中那些獨善其身、自己顧自己而不憂慮天下的才能安居,如果他有憂天下的心思,就不能了。因此韓愈每次自求進見而不知羞愧,頻頻上書、多次上門而不知道止步啊。豈只如此而已,心里經(jīng);炭植话,唯恐不能夠出在您這樣的大賢人門下,也望您稍加體察。冒犯了您的威嚴,內(nèi)心惶恐不已。韓愈再拜。

  【賞析】

  這是韓愈上宰相書的第三封。這封信與第二封信(后十九日復(fù)上宰相書)的自訴困窮、苦求哀憐有了很大的不同。信中把對待他的上書的態(tài)度,提到是否重視人才的高度。信的第一段,連用一系列長短錯落的句式排比成文,極力夸張周公的治績,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周公“吐哺握發(fā)”的難能可貴,肯定了求賢若渴的正面典范。

  第二段只在第一段的基礎(chǔ)上稍加變化,用基本相同的詞語,構(gòu)成了一連串的反問句式,使今之宰相與古之周公,兩種用心,處處形成尖銳的對照,有力地提示了宰相的錯誤態(tài)度,也反映了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信的后一部分從當時的情況與古代的情況、自己的行為與隱士的作風兩相比較中,說明自己反復(fù)上書是為了一片報國憂天下之心所驅(qū)使。

  全文將周公對待人才的熱忱與當時宰相對待人才的冷漠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韓愈對當時不重視人才的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憤慨,也表達了他為“兼濟天下”而要求得到任用的迫切心情。

  全文有感而發(fā),有的放矢,據(jù)理直言,言而無忌,情詞激烈。從周公“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fā)”起筆,排比中有變化,整齊中見錯落,頗能反映韓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zhuǎn)”的一貫風格。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7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譯文

  心追逐南去的白云飄逝,身體跟隨者北飛的大雁回來。

  家鄉(xiāng)籬笆下的菊花,如今又有多少株盛開?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注釋

  揚州:這里指陳京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九月九日:是指重陽節(jié)。

  薇山亭:亭名,所在不詳。

  薇山:一作“微山,山名。在今山東微山縣,山下有微山湖。

  賦韻:猶言賦詩。

  逐:追趕;追隨。南云:南去之云。

  逝:往,去。

  形:身。

  北雁:北來的大雁。

  籬:籬笆。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晚年回歸故鄉(xiāng)時路過薇山亭時所作。該詩主要通過南云、北雁寄托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思戀,通過單獨詢問故鄉(xiāng)籬笆下菊花抒發(fā)了詩人思鄉(xiāng)欲歸的急迫心情。全詩即景抒情,感情比較含蓄。

  詩的首句就云“心逐南云近”,在這一句當中,寄寓了豐富的含義。首先是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然而思念卻不得歸還,于是仰天長嘆,奇情于南去的白云,就是陸機所說的“指南云以寄款”。但是只云去而未去,思鄉(xiāng)之悄愈苦,只得心追逐南去的白云飄逝。江總在思鄉(xiāng)情濃時,總是仰望那南去的白云,在《遇長安使寄裴尚書》中亦云“去云目徒送,離琴手自揮”,表達的仍然是這種思鄉(xiāng)的感情。如果說在《寄裝尚書》中表達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感情的話,那么,在這里,作者著重表現(xiàn)的就是一種歸還家鄉(xiāng)的焦急心情。因為此時詩人已經(jīng)行走在回家的路途之上了。

  第二句是“形隨北雁來”,在上句表達思鄉(xiāng)之苦和歸鄉(xiāng)之焦急之后,這一句流露了一種來到南方的欣喜。伴隨那從北而來的輕快的大雁,詩人來到了南方。因為歸家鄉(xiāng)的感望就要實現(xiàn)了,所以欣喜;因為心中欣喜,因而腳步也就輕快!靶坞S北雁來”五字顯得自自在而飄逸。

  前二句加在一起,就產(chǎn)生了第一個波折,從對比中表現(xiàn)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深的思念。從格律和用詞上看,這二句對仗工整,表現(xiàn)出詩人語言技巧的高妙;在語勢上,語句輕快急促如行云流水很好地表現(xiàn)了詩人歸家的心情。

  后二句是“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作者通過這個問題,把思鄉(xiāng)的感情變得深沉了。在回故鄉(xiāng)的途中,在思鄉(xiāng)之情急切的時候,也是在家鄉(xiāng)就快要出現(xiàn)在眼前的時候,詩人突然想到了故鄉(xiāng)籬墻下的菊花,這種思維過程非常符合感情發(fā)展的邏輯。籬墻下的菊花是一個具體的物像,而且是詩人在故鄉(xiāng)時常常能見到的東西,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埋藏在詩人的潛意識當中,所以在歸鄉(xiāng)的感望就要實現(xiàn)的時候,它就突然從潛意識里跳了出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印象也清晰起來。詩人這時想到了籬下菊,但并不是只想到了籬下菊,從前常常見到的物像必然附著著許多其他的事件、感情,所以想起了籬下菊,那些籬下菊上的附著物也自然就聯(lián)想起來了。因此,詩人通過對一個單一而具體的物件的回憶下子喚起了對家鄉(xiāng)的整個的印象?梢娺@兩句詩使全詩的感情得到了深化。而此二句的語勢變得緩慢,也正好村托了這種深化的感情。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只知是江總晚年歸鄉(xiāng),從長安南歸到達江都(揚州治所)以后,路過薇山亭時,正值重陽節(jié),由感而發(fā)寫下的。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8

  原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①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②,

  每逢佳節(jié)倍③思親。

  遙知④兄弟登高⑤處,

  遍插茱萸⑥少一人。

  ——唐·王維

  注釋

 、倬旁戮湃眨褐皋r(nóng)歷九月初九,即重陽節(jié)。憶:想念。山東:指華山以東一帶。寫這首詩時王維客居在長安,他的家在華山以東的山西永濟。

 、诋惪停涸谕獾厣畹娜。

 、郾叮杭颖叮。

  ④遙知:遙遠地料想到。

 、莸歉撸汗庞兄仃柟(jié)登高的風俗。

 、捃镙牵▃hūyú):一種有濃香的植物,即草決明。古代風俗,重陽節(jié)時在身上佩戴這種草,可以驅(qū)邪避惡。

  解讀翻譯

  獨自一人在外地生活,

  每到歡慶佳節(jié)就更加思念親人。

  我在遙遠的異鄉(xiāng)想象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

  大家都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17歲時寫的,表達了他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感情!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一個“獨”字和兩個“異”字寫出自己舉目無親、孤獨寂寞的感受。第二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了節(jié)日這種思念就更加深沉!氨丁弊謱懗隽怂寄钪、思念之重。詩的后兩句是詩人的想象,遠在故鄉(xiāng)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卻唯獨少了我一個人。這兩句是全詩感情的最高潮,詩人想象著親人們歡聚重陽節(jié)時,一定會想起他這個游子,實際是寫他一直在思念家鄉(xiāng),一直在想象著家里的.情況。全詩語言樸實,非常感人。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9

  龍山行樂。何如今日登黃鶴。風光政要人酬酢。欲賦歸來,莫是淵明錯。

  江山登覽長如昨。飛鴻影里秋光薄。此懷祗有黃花覽。牢裹烏紗,一任西風作。

  鑒賞

  吳勝之為人方嚴,不茍言笑,而素以“豪情壯采”稱的戴復(fù)古,卻偏偏寫了這樣一篇類乎諧謔的詞為之餞行,寓諫于譎,詞寫得很有味道。

  第一句:“龍山行樂,何如今日登黃鶴?”一開頭既交代了時間、地點,更表白了自己的意見——對他此行的反感。龍山在安徽的當途,地處武昌之東,時已淪陷于金。但作為“重九”的典故,“龍山”正是當年孟嘉重九登高,落帽之處。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就有了“一石二鳥”的用意,是很見技巧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有去向敵國祝賀叛亂的功夫,還不如就在這黃鶴山上陪我喝喝酒;祖國的“風光正要人酬酢”哩,何必要跑到那么遠去獻什么殷勤呢?這當然是借他來諷刺朝廷的。詞語帶了幾分的酒意,然而詞意卻極冷雋。他醉眼蒙朧,直是把吳勝之當了寧宗趙擴。

  吳勝之和戴復(fù)古雖屬同一戰(zhàn)線,但看來觀點又不盡一致。吳勝之積極出仕,而戴復(fù)古卻堅決不出仕。他們之間可能就這事曾有過爭論。所以他說“欲賦歸歟,莫是淵明錯?”在戴復(fù)古看來,在投降派占統(tǒng)治地位的朝廷里,是不會有愛國志士的地位的。岳飛、辛棄疾就是極好的例子。所以他不愿降心屈志地與之委蛇,寧可歸隱以申其志。這話似反問,實則是對于自己的肯定。至少酬酢江山,比媚敵為好。它與上句一正一反,把自己看似俏皮而其實是苦于無法積極的愛國之情表露無遺了。

  換頭“江山登覽長如昨。飛鴻影里秋光薄!币还P宕了開去,詞斷而意未斷,從人事而跳到了自然。上句屬宏觀,作總體的概括;下句屬微觀,點明眼前的風光。“長如昨”,是祖國之可愛,亙古如斯;“秋光薄”,是眼下意緒之悲涼,縱是登高作樂,其奈山河破碎,興味蜩螗何!所以他緊接著說:“此懷只有黃花覺”,正是感慨晏安的人太多,是以只有黃花知己,則對于吳勝之此行的惋惜之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至于怎么辦,他說:“牢裹烏紗,一任西風作”吧。這句可以是指自己,也可以是指人,將幾層意味混合在了一起,讀來韻味無窮。它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在技巧上是借用了“烏紗”的雙重性,而又只寫出形象,并不加以詮釋之故。烏紗帽在隋唐時原為達官貴人所用的,以后才上下通用。所以它既可意味著指那些投降派,則“牢裹烏紗”這一形象就是深刻地揭露了他們那種“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為之”的卑鄙咀臉。也可以是借孟嘉落帽的典故反襯之,以表示自己政治立場的堅貞:我偏要緊裹紗帽,不讓西風吹落!拔黠L”正是金風。在當時,這金風不僅可以吹落烏紗,還可以掉腦袋的。然而這句的氣概卻是壯可吞牛,大有你其奈我何的英雄氣概。如果這烏紗是下人都可以戴的話,那么,他終于看到了西風所無法吹落的力量之所在了。故這一結(jié),實在是結(jié)得馀音繞梁,妙趣橫生。有那樣多的側(cè)面閃著思想光芒,讓人玩味無窮,這就使它無比豐富起來。是以它在詞意上可謂做到了“一箭雙雕”,在章法上又做到了與首句之“龍山”相照應(yīng),在技巧上復(fù)顯得氣勢渾成。以這樣波俏精致的筆墨,將一股無可發(fā)泄的愛國之氣,于嬉笑怒罵之中發(fā)出,讀來直是一種美的享受。不僅解氣,亦且感到鼓舞。使金本是一種屈辱的差事,吳勝之懷著這樣的一紙贈詞,當一定會感到胸中會有一團火。則他對這種屈辱,此時雖會忍受下來,但也決不會永遠忍受下去。因為戴復(fù)古的這闋詞就是不屈的精靈。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213年(宋寧宗嘉定六年),吳勝之為湖北運判兼知鄂州。十月,宋遣真德秀使金,可能吳為副使。所以他的好友戴復(fù)古在他出發(fā)前的重九登高的這天,在武昌黃鶴山(宋時黃鶴樓已毀)設(shè)宴為吳勝之送行,酒筵上戴復(fù)古寫了這樣一闋詞。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10

  原文: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guān)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譯文

  漢文帝筑有一座高高的望仙臺,這天登臨時曙色正要散開。三晉的云山都向著北方,二陵的風雨從東邊過來。當年守關(guān)的令尹誰認識?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來。不如就近尋找彭澤宰,一起暢飲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注釋

 、俅嗽娸d于《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五。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望仙臺:據(jù)說漢河上公授漢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后來文帝筑臺以望河上公,臺即望仙臺,在今河南陜縣西南。

 、诟吲_:指望仙臺。

 、凼锷_:朝日初出、陽光四照的樣子。

 、苋龝x:今山西、河南一帶。北向:形容山勢向北偏去。

  ⑤此句一作“二陵風雨自西來”。二陵:指肴山南北的二座山。在今河南洛寧、陜縣附近。

 、揸P(guān)門令君:守函谷關(guān)的官員尹喜,相傳他忽見紫氣東來,知有圣人至。不一會果然老子騎青牛過關(guān)。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寫《道德經(jīng)》一書。尹喜后隨老子而去。誰能識:誰還能遇到關(guān)門令尹呢?

 、吆由舷晌蹋杭春由瞎

 、嗯頋稍祝簳x陶淵明曾為彭澤令。淵明嗜酒而愛菊。有一次重陽節(jié)無酒喝,久坐于菊叢中,剛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歸。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澤宰借指劉明府。

 、岽司湟蛔鳌疤杖灰蛔砭栈ū。陶然:歡樂酣暢的樣子。菊花杯:意謂對菊舉杯飲酒。

  賞析:

  詩人重陽節(jié)登臨仙臺,描寫了仙臺雄偉壯麗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暢飲要比尋訪神仙暢快舒適。這首詩寫景氣勢雄渾,酣暢淋漓,轉(zhuǎn)承流暢自然。

  望仙臺,漢文帝所建。三晉,泛指山西。二陵,漢代皇帝的陵墓。關(guān)門,望仙臺所在地城關(guān),令尹,地方長官,縣稱令,府稱尹。

  此詩格律為平起式首句入韻格,韻合十灰。中二聯(lián)對仗半工,風雨對云山,河上對關(guān)門,都不很工。對仗微有不工,可見靈活,不拘泥,唐詩多如此。

  此詩主題表達富貴榮華轉(zhuǎn)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勞無功,不如歸隱。首聯(lián)言事:在這個早上,作者登上漢文帝修造的望仙臺。憑高望遠,看到朝陽,心情頓覺開朗。頷聯(lián)字面寫四季變換,“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風雨自東來”是春天。從漢文帝修筑此臺到作者登臺時,經(jīng)歷了近千個春夏秋冬。戰(zhàn)國時的三晉,經(jīng)過秦漢、魏晉、北朝,幾經(jīng)分合,此時成了一統(tǒng)天下的一個部分。漢代的皇帝,當時多么顯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憑風雨侵襲了。實際上是感嘆;歷史變遷,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頸聯(lián)繼續(xù)抒發(fā)歷史感慨:望仙臺所在地的地方長官,經(jīng)過多次改朝換代,誰能記住他們一個個的名字呢?當年磻溪垂釣、后來被周文王聘請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來了。真有“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聯(lián)言志。有了前面的鋪墊,既然功名利祿都是過眼云煙,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著陶淵明的道路,采菊東籬下,飲酒自娛。

  崔曙只有這一首七律,但卻是名作,可見詩貴精不貴多。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11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譯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xiāng)作客,每逢節(jié)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釋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

  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

  茱萸: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jié)插戴茱萸可以避災(zāi)克邪。

  賞析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xué)研究會常務(wù)理事劉學(xué)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chuàng)作了不少優(yōu)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后來那些富于畫意、構(gòu)圖設(shè)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xiāng)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zhì)、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xiāng)的孤獨之感。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一個“獨”、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強烈的異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在當時封建社會里,交通閉塞,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xiāng)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單。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xiāng),但是其中卻包含著詩人質(zhì)樸的思想感情。

  如果說平日里思鄉(xiāng)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強烈,那么,詩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凹压(jié)”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暢談歡笑,而現(xiàn)在呢,詩人只身客居異地,在代表團圓的節(jié)日里不禁想到了家鄉(xiāng)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詩人在家鄉(xiāng)時的美好回憶,種種回憶觸發(fā)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發(fā)不可收拾。這句寫得自然質(zhì)樸,如娓娓道來,也寫出了許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jīng)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xiàn)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后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后勁不足。這首詩的后兩句,如果順著“佳節(jié)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zhuǎn)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xiàn)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遙知兄弟登高處”,詩人從直抒胸臆,轉(zhuǎn)筆寫到自己對親人團聚的聯(lián)想,遙想兄弟們在重陽佳節(jié)登上高山,身上插著茱萸,該是多么的快樂。如果詩人單單是想到親人們的歡樂,倒可以緩解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是,詩人在最后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來詩人想到的不是歡樂,而是自己沒有在家鄉(xiāng)和親人們歡度佳節(jié),所以親人在插茱萸時也會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人,這樣親人們肯定會思念我的。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寫下。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xiāng)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12

  原文:

  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譯文

  原野空曠,平林漠漠,戲馬臺一片荒涼;深山古寺,夕陽返照,鐘聲報告已是黃昏時光。

  人事變幻,每逢重陽,便有萬千思緒;年年歲歲,菊花開放,依舊陣陣寒香。

  頭巾傾斜,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發(fā);語言佳妙,并不礙詩人的鐵石心腸。

  放眼望,落木蕭蕭,長江滾滾流淌;誰知道,今日里,為政務(wù)還得繁忙!

  注釋

  ①次韻:用所和詩的韻作詩叫次韻。李節(jié)推:疑為李泌,時任節(jié)度推判官。南山:據(jù)《太平寰宇記》載,南山在徐州城南三里,又名云龍山。

  ②平林:平原上的樹林。廣野:廣闊的原野。騎臺:指戲馬臺。蕭子顯《齊書》:“宋武帝初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項羽戲馬臺,至今相承,以為舊準!

 、凵剿拢杭丛讫埳缴系呐_頭寺。

  ④人事:人世上各種事情。自生:自然生發(fā)出。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懷遠執(zhí)意。

 、莺ǎ褐妇栈。李煜詩:“鬢從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舊黃。”杜甫詩:“寒花只暫香!

 、藿盱ィ╭ī):頭巾傾斜。

 、哒Z妙:《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 妙天下!笔髂c:鐵石心腸。這是用皮日休《桃花賦序》中評宋廣平語。宋廣平即唐玄宗時名相宋璟,他為人耿介剛毅,而其《梅花賦》卻極婉約嫵媚之致,所以皮日休說他“疑其鐵腸與石心,不解吐婉媚辭。然觀其文而有《梅花賦》,清便富麗,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為人!

  ⑧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岽巳眨褐鼐殴(jié)這一日。更須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詩人在重九這一日,更是攜朋邀侶登高賦詩忙個正歡。這是一種很風趣的說法。

  賞析:

  這首詩是重陽登高即景抒懷之作。1089年(元祐四年),作者在徐州任州學(xué)教授,詩即作于此時。

  詩的開頭兩句寫景:“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睆V闊的原野上,遠處平林漠漠,戲馬臺一帶已經(jīng)荒涼了。山寺里送來晚鐘的聲音,仿佛報知人們,已到夕陽快要下山的時候。詩句中點明了季節(jié)、地點和時間,語意閑雅。第三四兩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睍r節(jié)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陽。每逢佳節(jié),人們便有思親之感;而菊花卻依舊開放,還是和去年一樣,送來陣陣的寒香。寒花,指菊花。詩句中含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的感慨。自然的規(guī)律,總是如此。

  五六兩句,記節(jié)日清游的情況:“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鳖^巾被風吹得歪斜了,詩人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發(fā)。詩歌的語言佳妙,也有“清便富麗”的高致,就像宋廣平寫《梅花賦》,措詞婉媚,并不礙其鐵石心腸一樣。這兩句寫的是登高賦詩,妙在隱而不露。結(jié)尾兩句:“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性!笔惆l(fā)游賞以后的感想!奥淠尽本溆枚鸥Α兜歉摺吩姟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匯滾滾來”句意,寫傍晚登覽所見的遠近景象!按松怼本涓袊@節(jié)物如此可念,登臨清賞的機會正不應(yīng)放棄,而此日此身,還須忙于世務(wù),很難得有時間,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陳師道作詩多學(xué)杜甫,這首也是學(xué)杜甫有得之作,瘦勁渾厚。三四兩句語淡而有高致。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13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翻譯

  重陽節(jié)登高眺望家鄉(xiāng),異鄉(xiāng)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只感無限煩愁。

  心中已經(jīng)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無法歸去,鴻雁又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注釋

  九月九日:指重陽節(jié)。

  望鄉(xiāng)臺: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鄉(xiāng)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臺,眺望家鄉(xiāng),這種臺稱為望鄉(xiāng)臺。

  他席:別人的酒席。這里指為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鄉(xiāng):異鄉(xiāng)。

  南中:南方,這里指四川一帶。

  那:為何。

  北地:北方。

  賞析

  這首詩前二句以“望鄉(xiāng)臺”、“送客杯”作對仗,用他鄉(xiāng)送客來襯托詩中人思鄉(xiāng)的情懷;后二句用呼告語作詠嘆,從北雁南飛著想,反襯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鄉(xiāng)的苦悶。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xiāng)思,卻將鄉(xiāng)愁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干進之意的小格局。

  詩歌開頭就承題,“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點明了時間是重陽節(jié),地點是玄武山,此處將玄武山比作望鄉(xiāng)臺,以此來表達鄉(xiāng)愁,思鄉(xiāng)之情倍增!八l(xiāng)送客杯”,點明了詩人當時是在異鄉(xiāng)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倍感凄涼。詩歌的前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個易讓人傷感的環(huán)境,正逢重陽佳節(jié),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濃郁的鄉(xiāng)愁。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北毖隳巷w本是自然現(xiàn)象,而王勃偏將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鴻雁,我想北歸不得,你卻奈何非要從北方飛來,平添我北歸不能的愁思。這一問雖然毫無道理,卻在強烈的對比中烘托了真摯的感情,將思鄉(xiāng)的情緒推向了高潮。這兩句是這首詩中的名句,前人在評價這兩句詩時說:“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的確,這一問雖貌似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實際上卻是詩人用心良苦、匠心獨具之處。詩人將其懷鄉(xiāng)之情融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借無情之景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沉的情感,開啟了唐人絕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這首詩的抒情手法亦變化多端,語言簡潔亦是這首詩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語,如“他席他鄉(xiāng)”,“那從北地來”,顯得淺近親切,這也是這首詩流傳廣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時絕句發(fā)展緩慢,其表現(xiàn)方式大體上沿襲漢魏和南朝傳統(tǒng)。而王勃的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xiāng)思,卻將鄉(xiāng)愁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干進之意的小格局;詩人在詩中還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調(diào),以虛詞遞進的句式做結(jié)語,對絕句的發(fā)展起著重大作用。

  創(chuàng)作背景

  王勃一生遭遇坎坷,經(jīng)常離家為宦漫游,因此懷鄉(xiāng)送別詩是王勃詩中最常見的一類題材。公元670年(咸亨元年)重陽節(jié),客居西蜀的王勃與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遙望故鄉(xiāng)。時逢重陽佳節(jié),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詩人濃郁的鄉(xiāng)愁,于是作了這首詩。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14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朝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譯文

  勉強地想要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惜再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把酒送來。

  憐惜遠方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yīng)正寂寞地在戰(zhàn)場旁邊盛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注釋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強:勉強。

  登高:重陽節(jié)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zāi)禍的風俗。

  憐:可憐。

  傍:靠近、接近。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鑒賞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登高為題材的好詩不少,并且各有特點。岑參的這首五絕,表現(xiàn)的不是一般的節(jié)日思鄉(xiāng),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zhàn)亂中人民疾苦的關(guān)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gòu)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首句“登高”二字就緊扣題目中的“九日”,點明了詩文寫作的時間。劈頭一個“強”字,是不愿為之而又不得不為之的心態(tài)體現(xiàn),表現(xiàn)了詩人在戰(zhàn)亂中的凄清景況。“登高去”,還見出逢場作戲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強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現(xiàn)出強烈的無可奈何的情緒。重陽節(jié)大家都喜歡登高,而詩人卻說勉強想去登高,透著些凄涼之意,不知這是為何。結(jié)合題目“思長安故園”來看,詩人是流露出濃郁的思鄉(xiāng)情緒。岑參是南陽人,但久居長安,故稱長安為“故園”。但長安不僅是故園,更是國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亂軍所占領(lǐng)。在這種特定情境之下,詩人就很難有心思去過重陽節(jié),去登高勝賞了。典型的環(huán)境,使詩人登高時的心情愈趨復(fù)雜:既思故園,更思帝都,既傷心,更感慨,兩種感情交匯撞擊著他的心房。

  “遙憐故園菊”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詩人自然聯(lián)想到飲酒、賞菊。據(jù)《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jié),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了很久。后來正好王弘送酒來了,才醉飲而歸。此句承前句而來,銜接自然,寫得明白如話,雖然巧用典故,卻無矯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覺是用典,達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邢邵語),所以能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和猜測:不知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么。其實這里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zhàn)亂中,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共度佳節(jié)。所以,“無人送酒來”句,實際上是在寫旅況的凄涼蕭瑟,無酒可飲,更無菊可賞,暗寓著題中“行軍”的特定環(huán)境。

  “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句開頭一個“遙”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而更見思鄉(xiāng)之切。作者寫思鄉(xiāng),沒有泛泛地籠統(tǒng)地寫,而是特別強調(diào)思念、憐惜長安故園的菊花。這樣寫,不僅以個別代表一般,以“故園菊”代表整個故園長安,顯得形象鮮明,具體可感;而且這是由登高飲酒的敘寫自然發(fā)展而來的,是由上述陶淵明因無酒而悶坐菊花叢中的典故引出的聯(lián)想,具有重陽節(jié)的節(jié)日特色,仍貼題目中的“九日”,又點出“長安故園”,可以說是切時切地,緊扣詩題。

  詩寫到這里為止,還顯得比較平淡,然而這樣寫,卻是為了逼出關(guān)鍵的最后一句。這句承接前句,是一種想象之辭。本來,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象,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shè)想它“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這樣的想象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jié)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zhàn)亂圖:長安城中戰(zhàn)火紛飛,血染天街,斷墻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象之辭已經(jīng)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xiāng),而寄托著詩人對飽經(jīng)戰(zhàn)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這一結(jié)句用的是敘述語言,樸實無華,但是寓巧于樸,余意深長,耐人咀嚼,頓使全詩的思想和藝術(shù)境界出現(xiàn)了一個飛躍。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鑒賞二

  重陽節(jié)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風俗。王維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因登高而引發(fā)出深沉的鄉(xiāng)思,寫得誠摯感人,但這單純的思親情緒畢竟圍繞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寬闊。岑參這首詩則不然。首句便說"強欲登高去","登高去",還見出逢場作戲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強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兩個字表現(xiàn)出強烈的無可奈何的情緒。強,是勉強,是不愿為之而又不得不為之的心態(tài)體現(xiàn)。"強欲登高",結(jié)合題目"思長安故園"來看,是流露出濃郁的思鄉(xiāng)情緒,但"長安"不僅是故園,更是詩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亂軍所占領(lǐng)。在這種特定情境之下,詩人又怎能有心思去過重陽節(jié),去登高勝賞呢?這首詩原有小注說:"時未收長安"。長安被安、史攻陷,在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其收復(fù)在肅宗至德二年(757)九月。詩題言"行軍九日",當是指他在至德元年(756)隨軍扈從肅宗自靈武至彭原的行軍途中過重陽節(jié)。典型的環(huán)境,使詩人登高時的心情愈趨復(fù)雜,既思故園,更思帝都,既傷心,更感慨,兩種感情交匯撞擊著他的心房。

  既是"登高",詩人自然聯(lián)想到飲酒、賞菊。據(jù)說陶淵明"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逢弘(指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歸"。陶潛居宅,有人送酒。詩人行軍在外,自然沒有這個福分。所以,“無人送酒來”句,實際上是在寫旅況的凄涼蕭瑟,無酒可飲,更無菊可賞。他想到故園今日黃花堆積的情景,只能遙遙寄去一片深沉的鄉(xiāng)情!斑b”字,渲染出詩人與長安的相距之遠。“憐”字,不僅寫出詩人對故鄉(xiāng)之菊的眷戀,更寫出詩人對故園之菊開在戰(zhàn)場上的長長嘆息,百般憐惜!皯(yīng)傍戰(zhàn)場開”,沈德潛說可悲在“戰(zhàn)場二字”。殘垣斷壁,戰(zhàn)血涂地,黃花開在被亂軍糟踏得不成樣子的帝都長安豈不可悲可嘆!結(jié)句把惜花、思鄉(xiāng)、感時傷亂的情緒包容在一起加以抒發(fā),所以最為“可悲”。

  這首詩由欲登高而引出無人送酒的聯(lián)想,又由無人送酒遙想故園之菊,復(fù)由故園之菊而慨嘆故園為戰(zhàn)場,蟬聯(lián)而下,猶如彈丸脫手,圓美流轉(zhuǎn)。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二月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這首詩原有小注說:“時未收長安”。九月唐軍收復(fù)長安,此詩可能是當年重陽節(jié)在鳳翔寫的。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15

  宿池州齊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處

  我來秋浦正逢秋,夢里重來似舊游。

  風月不供詩酒債,江山長管古今愁。

  謫仙狂飲顛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樓。

  問著州民渾不識,齊山依舊俯寒流。

  翻譯

  我來到秋浦(池州)正是秋季,初游池州,卻宛如夢中重來,游歷故地;

  自然風景不能償付詩酒之債,古今的詩人總是借山水來抒發(fā)他們的憂愁;

  謫仙李白曾在顛吟寺賦詩狂飲,小杜杜牧曾在冶思樓怡情自樂;

  問附近的州民是否知道李白和杜牧,他們?nèi)徊徽J識,齊山依舊籠罩在寒流之中。

  注釋

  秋浦:秋浦,地名,唐天寶年間改州為郡,池州改名為秋浦郡。另有縣名,河名。今安徽省池州市。

  小杜:杜牧。

  賞析

  這首詩編在《江東集》,是作者在建康任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期間出行今皖南一帶時所作。池州,今安徽貴池縣,唐代詩人杜牧曾于其地任刺史,作《九日齊山登高》詩,詩題中“齊山寺”,當即后世為紀念杜枚而建。

  “我來秋浦正逢秋,夢里重來似舊游!逼鹇(lián)點明來秋浦(即池州)的時間和自己對這里的向往。首句疊用“秋”字,格調(diào)清爽流利,表現(xiàn)出輕松喜悅的心情;次句說自己早就向往秋浦,魂夢中曾到此地;這次來到池州,宛如夢中重來,游歷故地了。以實為夢,以新游為舊游,寫出對此地的親切感情。

  “風月不供詩酒債,江山長管古今愁!憋L月,指自然風景,與下句“江山”對文義近。頷聯(lián)就池州美好的江山風月抒發(fā)感慨。出句說這里的自然勝景老是不能償付詩酒之債,言下之意是,詩人們?yōu)檫@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經(jīng)常把它作為靈感的源泉和詩材的淵藪,以致供不應(yīng)求。本來是平常的意思,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便倍覺新穎而雋永。對句說,此間壯美的江山,古往今來,長久地牽系著詩人有感于國運盛衰、人事代謝的愁懷。說“長管”,正見盛衰代謝的古今相續(xù)。這一聯(lián)將江山風月與古今人事相聯(lián)系,有風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于是引出下一聯(lián)。

  “謫仙狂飲顏顛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樓!鳖i聯(lián)承上“詩酒”,分詠李白、杜收在池州活動的兩處遺跡。被稱為謫仙人的李白以豪飲著稱,他曾到過池州,作有《秋浦歌十七首》諸作;杜枚作過池州刺史,他的生活放蕩不羈,多有抒寫艷情之作,故說“倡情”。兩句是說,李謫仙往年狂飲之處,后來建造了顛吟寺,杜牧之昔日冶游之處,后來建造了冶思樓。這一聯(lián)概括池州勝跡,造語工巧而自然。

  “問著州民渾不識,齊山依舊俯寒流。”兩位大詩人當日的文采風流,如今問起當?shù)刂菝,竟渾然不曉,只有那詩人登臨過的齊山,依舊俯視著寒流。春秋時,齊景公曾登牛山,北望臨淄,想到人生難免一死,不由泣下沾襟。杜牧生性曠達,反其意而作《九日齊山登高》,說:“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而今,登齊山的古人固然長已矣,即便是他們身后之名,也已寂然。可見,不僅“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而且死后之名是否能“千秋萬歲”,也大為靠不住。此聯(lián)暗用杜牧詩意,翻進一層,一結(jié)蒼茫悠遠。

【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白】相關(guān)文章:

瑤池原文、翻譯及賞析03-19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江漢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北門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清人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天地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關(guān)雎原文翻譯及賞析03-15

大明原文翻譯及賞析03-15

羔羊原文、翻譯及賞析03-13

牡丹原文翻譯及賞析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