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題稚川山水》原文及翻譯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題稚川山水》原文及翻譯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題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
翻譯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卻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遠處的繁茂樹林融入了暮色,呈現(xiàn)出一片蒼蒼茫茫。
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鄉(xiāng)了。
注釋
松下茅亭:放眼亭外。
涼:傳達了給人以舒暢之感汀沙:指靠近水邊的沙洲。
云樹:高大的樹木.
蒼蒼:深青色,幽暗。
思:指的是思鄉(xiāng)的感情。
創(chuàng)作背景
詩歌具體寫于何年尚待考證,從內(nèi)容看,在仲夏暑熱的“五月”,詩人宦游途中經(jīng)日跋涉,向晚來到稚川,憩息于松下茅亭,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山水風光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詩,作于詩人宦游途中,寫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詩中熱情贊頌了稚川山水風光的優(yōu)美,并巧妙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
一二句,描畫“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見,也是對稚JII山水的點染。作為一個趕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熱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松下茅亭”,豈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涼意陣陣拂來,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縱目遠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煙繚繞的綠樹,在暮色映照下顯得一片蒼茫。上句從小處下筆,工筆描畫;下句從大處著眼,潑墨涂染。前后相映,構(gòu)成一幅意境淡遠的松亭晚眺圖,含蘊著稚川山水給予異鄉(xiāng)“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兩句,抒發(fā)“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喚起的一種油然而生的鄉(xiāng)情,實際也在表達對于稚川山水的盛贊!靶腥藷o限秋風思”,是稚川山水給予“行人”的一種無可名狀的感發(fā)!靶腥恕倍郑诖它c出,補明上兩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見;“秋風思”代指鄉(xiāng)愁歸思,喚起詩人對故鄉(xiāng)一切熟悉親愛的事物的深切憶念。
此詩的妙處不在于它寫出一種較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寫出了這種思想感情獨特的發(fā)生過程,從而傳達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況味,耐人含詠。
名家點評
周嘯天《唐詩鑒賞辭典》:此詩的妙處不在于它寫出一種較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寫出了這種思想感情獨特的發(fā)生過程,從而傳達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況味,耐人含詠。
作者簡介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縣)人。唐德宗貞元(785-805)年間登進士第。他的詩名很大,寫過一些揭露社會矛盾、反映人民疾苦的樂府詩,如《女耕田行》、《屯田詞》等。也寫過一些委婉清新的寫景寄懷詩。他主張“詩家之景,如蘭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有《述藁》已佚。明人輯有《戴叔倫集體》。
【《題稚川山水》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題稚川山水原文及賞析05-10
《題稚川山水》詩詞賞析04-06
題菊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題君山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題柳》原文及翻譯賞析01-30
題紅葉原文翻譯及賞析04-29
《題紅葉》原文、翻譯及賞析07-18
題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6-06
陶淵明《游斜川》原文翻譯及賞析03-29
題烏江亭原文翻譯及賞析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