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十七首原文、翻譯、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浦歌十七首原文、翻譯、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秋浦歌十七首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fā),長短盡成絲。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鷴,結(jié)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云。
譯文
秋浦水像秋一樣的長,景色蕭條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樣不可量度,我樂行至大樓山以散心憂。站在山頂西望伏安,直見長江之水正滾滾東流。我問江水:你還記得我詩千年猶在,其在綠字之上長滿了美麗的苔蘚。
秋浦河岸的兩旁,長著千千萬萬棵石楠樹和女貞林。各個山頭上都落滿了白鬢,各個山澗里都有白猿在哀吟。勸君千萬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聲會攪碎你這位他鄉(xiāng)游子的客心。
邏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飛鳥才能飛過。江祖石上有漁人筑起了捕魚的小堤壩。急流使得客舟飛快地行駛,山花挨著人面,散著陣陣香氣。
水如一匹靜靜的白練,此地之水即與天平。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覽明月,一邊看賞兩岸的鮮花,一邊在艙中飲酒呢?
透明的綠水中映著一輪素凈的明月,一行白鷺在日光下飛行。種田郎荷鋤聽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著山歌踏月而歸。
爐火隔徹天地,柴煙中紅星亂閃。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
白發(fā)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秋浦的田舍老翁,為捕魚而睡在水上的船中。他的妻子在竹林深處張結(jié)鳥網(wǎng),捕捉林中的白鷴。
桃波離這里只有一步地之遙,那里的人說話這里都聽得清清楚楚。我在這里暗與山僧告別,遙向白云作揖而去。
注釋
⑴秋浦:唐時屬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
、粕焦褐干胶啞
、菍幤荩捍呵飼r衛(wèi)國人。
、劝资癄:寧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之句。
、珊邗豸茫骸稇(zhàn)國策·秦策》載,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車嶺:《貴池志》載,貴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車嶺。
⑺寄生:一種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樹、楊樹等枝杈上,靠吸取這些樹的養(yǎng)分而存活。
、探嬉黄骸兑唤y(tǒng)志》載,江祖山,在貴池西南二十五里處,一石突出水際,高數(shù)丈,名曰江祖石。
⑼邏人:今稱邏人磯,乃江邊一巨石。人:一作“叉”。
、昔~梁:地名,在邏人磯附近。
、现郏阂蛔鳌靶小
、衅教欤汉f址在貴池西南的齊山腳下。
、阳觯╪ǎn):原指因害羞而臉紅。這里是指爐火映紅人臉。
、覀:如此,這般。
、忧锼盒稳蓊^發(fā)白如秋霜。
、园挘▁ián):大型鳥類,也叫“白雉“。
⒄罝(jū):捕捉兔子的網(wǎng),泛指捕鳥獸的網(wǎng)。
、植ǎ阂蛔鳌摆椤薄
賞析
秋浦:唐代屬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qū)!对涂たh志》卷二八江南道池州秋浦縣:“秋浦水,在縣西八十里!鼻锲炙,一名秋浦河。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二、三載)間詩人游秋浦欲達揚州,而又留戀長安的愁悶心情。全詩可分為兩段。前六句寫詩人見秋浦而生愁,因愁而登大樓山。在大樓山上遠望長安,而愁又添一層,如長江之水,滔滔東流。后六句以擬人的手法,以欲下?lián)P州之意寄言長江水。
第二首寫詩人久游之愁!俺睢睘槿娭。前四句寫因己之愁,便覺猿愁,山愁,水也愁。后四句寫愁因:久游無歸日,獨泛孤舟,故淚流如雨。
第三首寫秋浦特產(chǎn)“鴕鳥”。前二句言其珍稀,后二句言其美麗。全用虛筆。
第四首寫詩人照秋浦而悲白發(fā)。前二句言望秋浦,見白發(fā)。后二句聞猿聲而添愁。
第五首寫秋浦白猿。白猿多,潔白鮮明;引兒樹條,飲水弄月,活潑可愛,如在目前。
第六首表達山水之美,可以解愁。
第七首抒懷才不遇之情。醉似山簡,歌如寧戚,但不遇明君見用,故曰“空吟”,并為之下淚。
第八首寫秋浦水車嶺之奇!捌妗睘槿娭。奇在石、在水、在草木。
第九首寫江祖石。其石一片突出,似以青天為背景的屏風,上有古人題詩,石面遍布莓苔,如同織錦。
第十首寫秋浦眾多的動植物。石楠、女貞,四季常青;白鷺遍山,白猿滿澗。如此美景,而聽猿聲,令人心碎,蓋詩人心自碎。是為緣情寫物。
第十一首寫秋浦的山水形勝。邏叉磯險如鳥道,江祖山直橫江中,水流湍急,客舟似箭,山花芳香。
第十二首寫江水之美。水波不興,平靜如練。故希望乘明月,泛孤舟,賞花飲酒。
第十三首寫秋浦夜晚景色。水清月明,白鷺飛翔,采菱女回家,一路歌唱,引得青年男子平息傾聽。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第十四首寫秋浦夜晚冶煉的勞動場面。黑夜冶煉,火照天地,紅星迸濺,紫煙騰空,場面壯觀。冶煉工人邊勞動邊唱歌,使得寒川變得火熱。據(jù)《新唐書·地理志五》:池州秋浦縣有銀、有銅。
第十五首詩人寫自己因愁而頭發(fā)變白!俺睢笔侨娭。一二句與三四句倒裝。正常的語序應(yīng)是:“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苯(jīng)過倒裝,使得形象突出鮮明。修辭上還用了夸張、設(shè)問、借喻。
第十六首寫秋浦農(nóng)家田園生活。恬靜、悠閑、遠離塵囂。
第十七首寫詩人在秋浦的桃胡陂與山僧作別的場景。表現(xiàn)出恬靜的心境。這與王維的寫景詩極其相似。
第十五首滿頭白發(fā)呀有三千丈,只因為我的憂愁有如此之長。不明白(照鏡時)在明亮的鏡子里,是什么憂愁使自己白發(fā)如秋霜一般。
這是一首抒憤詩。詩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郁宣泄出來,發(fā)揮了強烈感人的藝術(shù)力量。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箇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發(fā),駭人心目。單看“白發(fā)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發(fā)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箇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發(fā),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嘆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古典詩歌里寫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白獨辟蹊徑,以“白發(fā)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同上)。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贊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發(fā)以及白發(fā)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fā),似重復又非重復,它并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fā)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fā)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發(fā),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奮其志能,愿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盡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xiàn),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fā)生“白發(fā)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識其悲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
秋浦歌十七首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翻譯:
爐火照徹天地,紫煙中紅星亂閃。
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
注釋:
、徘锲郑嚎h名,唐時先屬宣州,后屬池州,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秋浦因流經(jīng)縣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爐火:唐代,秋浦乃產(chǎn)銅之地。此指煉銅之爐火
、囚隼桑杭t臉漢。此指煉銅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臉紅,此指臉被爐火所映紅。
賞析:
秋浦,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是唐代銀和銅的產(chǎn)地之一。大約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李白漫游到此,寫了組詩《秋浦歌》。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這是一首正面描寫和歌頌冶煉工人的詩歌,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較為罕見,因而極為可貴。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詩一開頭,便呈現(xiàn)出一幅色調(diào)明亮、氣氛熱烈的冶煉場景:爐火熊熊燃燒,紅星四濺,紫煙蒸騰,廣袤的天地被紅彤彤的爐火照得通明。詩人用了“照”、“亂”兩個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經(jīng)煉入詩句,便使冶煉的場面卓然生輝。透過這生動景象,不難感受到詩人那種新奇、興奮、驚嘆之情。
接著兩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轉(zhuǎn)入對冶煉工人形象的描繪。詩人以粗獷的線條,略加勾勒,冶煉工人雄偉健壯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棒隼伞倍钟迷~新穎,頗耐尋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臉紅;這里是指爐火映紅人臉。從“赧郎”二字,可以聯(lián)想到他們健美強壯的體魄和勤勞、樸實、熱情、豪爽、樂觀的性格。結(jié)句“歌曲動寒川”,關(guān)合了上句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煉工人一邊勞動,一邊歌唱,那嘹亮的歌聲使寒冷的河水都蕩漾起來了。他們唱的什么歌,詩人未加明點,讀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樣的補充和聯(lián)想。歌聲把寒川激蕩了,當然不會,這只是詩人的獨特感受,是夸張之筆,卻極為傳神。如果說,“赧郎”句只是描繪了明月、爐火交映下冶煉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這一句則揭示出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豐富的情感和優(yōu)美的情操,字里行間飽含著詩人的贊美歌頌之情。
這是一幅瑰瑋壯觀的秋夜冶煉圖。在詩人神奇的畫筆下,光、熱、聲、色交織輝映,明與暗、冷與熱、動與靜烘托映襯,鮮明、生動地表現(xiàn)了火熱的勞動場景,酣暢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煉工人的形象,確是古代詩歌寶庫中放射異彩的藝術(shù)珍品。
在這首詩里,詩人飽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勞動者的頌歌,這在唐詩中是不多見的,因而彌足珍貴。
爐火,舊注有的解釋為煉丹之火,有的說是漁人之火,這些說法都不妥當。清人王琦認為是冶鑄之火,這個看法得到普遍的認同。因為據(jù)《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秋浦多礦,尤產(chǎn)銀產(chǎn)銅。冶煉之爐火,紅光沖天,故能照耀天地。紫煙獨具色彩的美感。李白喜用此詞。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煙去”,“素手掏青靄,羅衣曳紫煙”,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爐生紫煙”等等。前二例的“紫煙”,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謂紫氣祥云。后一類則是自然景象。本詩的“紫煙”句,則是對爐火的紅星在紫色煙霧四射飛進的描寫。用“紫煙”而不用“濃煙”,既淡化了冶鑄工匠的艱辛,給這種勞動場景賦予了一層美麗多姿的色彩,又體現(xiàn)了詩人對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詞,舊時有人認為這是吳語,是“歌者助語之詞”,即是象聲詞,是工匠們歌唱的某一音節(jié)。此說難以確證。赧,本指羞紅的臉色,郎是對男子的尊稱!棒觥贝颂幰隇椤凹t”義,“赧郎”指被熊熊爐火照紅的冶煉工匠。這種解釋是通達的。工匠們在寒夜里,在月光下,仍然辛勤地忙碌著,喊著嘹亮的號子,唱著粗獷的山歌,歌聲在寒夜傳得很遠很遠,在河面上飄飛,在山谷里回蕩,不但使曠野的氛圍變得熱烈,也驅(qū)走了他們自身的疲乏和勞頓,寒夜也似乎不那么漫長了。
全詩只有二十個字,但傳神寫照,將冶煉工匠的生活與形象刻劃得維妙維肖,動人心弦,詩人對冶煉工人的敬愛與頌揚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爐火照天地”,通過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冶鑄工場的熱烈氣氛,給全詩定下了熱烈歡快的基調(diào)。從畫面上看,形成一個亮點,處于中心位置。這映照天地的爐火,既是工人們勞動的反映,也和他們豪邁爽朗的心情相映襯!凹t星”一句則是對上句的補足,從細節(jié)對爐火進行刻畫。著重從色調(diào)的紅與紫的對比、星與煙的排比入手,抓住了最富代表性的特征。而一個“亂”字,更是巧妙而逼真地將火花四濺,紫煙升騰的冶煉場面再現(xiàn)出來。以如此十字便準確生動地概括出一個熱烈喧騰、生機勃勃的場景,不能不嘆服詩人的如椽大筆。最后二句,順勢進入對人的描寫。先用“明月夜”照應(yīng)上文的“爐火”,寫工匠們深夜勞作的艱辛。農(nóng)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冶煉工人們卻不能如此運作。鐵水未化,便不能下崗,夜以繼日才是他們的特點,這不經(jīng)意的一句,恰到好處地寫出了他們與農(nóng)民的生活規(guī)律及勞動方式的差異來。盡管如此,工人們還是喜歡自己的職業(yè)的,當鐵水出爐之時,他們會為自己的杰作而自豪,而歌唱。那聲震寒川的歌曲,就是他們此刻心境的最好說明。這就把勞動者勤勞善良的性格特征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
創(chuàng)作背景
明嘉靖、萬歷等《池州府志》、《貴池縣志》記載了李白游秋浦的過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貴池縣(今池州市貴池區(qū)),唐時名秋浦縣,因境內(nèi)秋浦河而得名。李白一生,酷愛名山秀川,曾于天寶、上元年間,先后五次到秋浦,足跡踏遍九華山和秋浦河、清溪河兩岸,留下了幾十首詩篇,其中名篇頗多!肚锲指枋呤住肥抢畎子吻锲謺r寫下的代表作,組詩的寫作時間約在唐天寶八年至十四年(749~755)李白三次游秋浦期間。一說此詩大約天寶十二年(753年)。
著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著
[先秦]佚名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cè)A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譯文
我的郎恭謹?shù)群蛟谟氨谇,冠上潔白絲絳垂在兩耳邊,綴飾的美玉懸蕩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謹?shù)氐群蛟谕ピ,冠上青綠絲絳垂在兩耳邊,晶瑩的美玉懸蕩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謹?shù)群蛟谡们,冠上明黃絲絳垂在兩耳邊,精美的玉石懸蕩在我眼前。
注釋
著(zhù):通“寧(zhù)”。古代富貴人家正門內(nèi)有屏風,正門與屏風之間叫著。古代婚娶在此處親迎。
俟(sì):等待,迎候。乎而:齊方言。作語尾助詞。
充耳:又叫“塞耳”,飾物,懸在冠之兩側(cè)!睹珎鳌罚骸俺涠^之瑱(tiàn)!惫糯凶庸诿眱蓚(cè)各系一條絲帶,在耳邊打個圓結(jié),圓結(jié)中穿上一塊玉飾,絲帶稱紞(dǎn),飾玉稱瑱,因紞上圓結(jié)與瑱正好塞著兩耳,故稱“充耳”。素:白色,這里指懸充耳的絲色。
尚:加上。瓊: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叭A”與下文的“瑩”“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協(xié)韻而換字。
庭:中庭。在大門之內(nèi),寢門之外。
青:與上文的“素”、下文的“黃”指各色絲線,代指紞。
堂:庭堂。
賞析:
此詩寫男女結(jié)婚儀式,寫新婦到男方家看到丈夫形象的情景。全詩寫的只是一個小剪影,但有步驟,有層次,有色彩,有新婦微妙的心理狀態(tài),把華夏古老的結(jié)婚儀式寫得饒有情趣,
全詩三章九句,皆從新娘眼中所見來寫,新進門的妻子在憧憬與期待中慌亂而羞澀地抬起美麗的雙眸,卻只看見丈夫的一個背影,他在迎接她,引導著她一步步走近他們的洞房。吳闿生《詩義會通》引舊評稱其“句法奇蛸”。奇峭就在于九句詩中全不用主語,而且突如其來。這一獨特的句法,恰切而傳神地表現(xiàn)了新娘此時的心理活動。當她緊隨著迎親車輛踏進婆家大門的那一刻,其熱鬧的場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場的左鄰右舍,親朋好友,誰不想一睹新娘的風采,然而新娘對著這稠密涌動的人叢,似乎漠不關(guān)心,視而不見,映進她眼簾的唯有恭候在屏風前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靦觍,使她羞于說出“他”字,但從“俟我”二字卻能品味出她對他的綿綿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兩句更妙在見物不見人。從新娘的心理揣測,她的注意力本來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詳一番,然而在這眾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頭仔細瞧。實際上,她只是低頭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沒看清他的臉龐,所見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發(fā)光的玉瑱。這兩句極普通的敘述語,放在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這特殊的時刻和環(huán)境中,便覺得妙趣橫生、余味無窮了,給人以豐富聯(lián)想和審美的愉悅。“乎而”二字甚妙,就好像后世民歌中“唿而嗨呦”類的襯詞。
這首詩風格與《齊風·還》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賦體,句句用韻,六言、七言交錯,但每句用“乎而”雙語氣詞收句,又與《還》每句用常見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詩音節(jié)輕緩,讀來有余音裊裊的感覺。在章法上它與《詩經(jīng)》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樣,而又別具韻味。全詩每章只在三處換了三個字,就表現(xiàn)出新娘出嫁的喜悅和對新郎的滿意與贊許。
【秋浦歌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秋浦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2-09
秋浦歌原文及賞析10-18
《秋浦途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5-19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原文翻譯及賞析06-12
秋浦途中原文、翻譯、賞析03-19
秋浦寄內(nèi)原文翻譯及賞析05-07
秋浦歌兩鬢入秋浦翻譯賞析05-30
《秋浦歌》李白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4
秋浦歌李白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