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5-19 09:17:49 古籍 我要投稿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5篇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1

  東還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采華芝。

  秋風(fēng)動地黃云暮,歸去嵩陽尋舊師。

  古詩簡介

  《東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作者自己具備成仙的資質(zhì),仕途不順,迄無成就,實自誤仙才,次句寫久有入道之志,長夢仙藥華芝,真有仙緣。三四句寫當(dāng)此秋風(fēng)陣陣、日暮途窮之時,應(yīng)歸向嵩山之陽,尋舊師而人道求仙。這首詩語言平易,感情低沉寥落。

  翻譯/譯文

  自個兒有仙人的才分自己卻竟然不知,十年來常在夢中采摘那名貴的靈芝。

  暮色蒼茫秋風(fēng)席卷大地,滿天是片片黃云。還是歸去吧,回到高山去投我的舊師。

  注釋

  ⑴仙才:仙人的才分!稘h武帝內(nèi)傳》:“西王母曰:‘劉徹好道,然形穢神慢,非仙才也。”

 、迫A芝:靈芝,仙藥。又指華蓋,高官顯貴者所用。揚(yáng)雄《甘泉賦》:“于是乘輿乃登,夫鳳凰兮而翳華芝!崩钌谱⒁唬骸叭A芝,華蓋也,言以華蓋自翳也!贝颂幷Z意雙關(guān),以夢采仙藥及望登進(jìn)士第相關(guān)合。

 、屈S云暮:黃昏時風(fēng)沙蔽天,云呈黃色。

 、柔躁枺旱烙^名,在嵩山太室山下,李商隱年輕時曾學(xué)道,故云尋舊師。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題為“東還”,當(dāng)然應(yīng)該是指由西面向東還至洛陽或其附近地帶。但也有人以為是指從山南西道府罷而歸,東還長安。程夢星曰:“宣宗大中十一年,征山南西道柳仲郢為吏部侍郎,義山府罷西歸,乃自東而還也!辟澩苏f的人不多。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已是李商隱的生命將走向盡頭,那時候,他的妻子雖然在早幾年前去世,但還有兒女待養(yǎng),家庭重負(fù),不可能容許他能夠那么輕松地歸去嵩陽去尋舊師。這首詩應(yīng)該是寫在未曾中第也未經(jīng)結(jié)婚之時。馮浩編此詩于文宗太和九年(835),張采田將此詩定為文宗開成元年(836),相差一年。據(jù)近代隋唐史研究專家岑仲勉所寫《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zhì)》一文,論及李商隱在太和七年至開成二年前后五年間赴舉之經(jīng)過,可知李商隱之參加府試被取錄成為鄉(xiāng)貢進(jìn)士后,再參加禮部試,以期登第成為進(jìn)士,自太和七年(833)、九年及開成二年(837),前后共三次。原文曰:“太和七年鄉(xiāng)貢,知舉,不取。太和八年病,不試,知舉李漢。太和九年鄉(xiāng)貢,知舉崔鄲,不取。開成元年無明文,當(dāng)是府試已不取,知舉高鍇。開成二年鄉(xiāng)貢,知舉高鍇,登第!痹谇昂笪迥曛,李商隱參加三次禮部試,前二次均失敗,第一次是太和七年,第二次是太和九年;第一次考試失利,當(dāng)然也有刺激,尚不至于立刻要?dú)w去尋舊師,故此詩之作,應(yīng)該是在太和九年。

  文學(xué)賞析

  首句即自嘲之詞,說自己對自己有得道成仙之才分卻竟然不自知。實在糊涂不該。這即是自嘲沒有應(yīng)世人仕之才卻居然去應(yīng)舉,笑自己不安分,作了盲目的必然不能成功之事。自己只有得道求仙的才分,那么,還是有自知之明才好。次句,說十年來常在夢中采靈芝則是說的實際思想,意謂自己也確是早就有隱遁高蹈之心,由自嘲自我排解到說出自己本有的思想,真切地表現(xiàn)了復(fù)雜心理。因為用世和隱遁這兩方面本來是當(dāng)時知識分子經(jīng)常普遍存在的心理。在自嘲之后又自我超脫出來,意謂:考試落選也沒有什么,沒有什么可難受的,不是早就夢想采摘靈芝的生活嗎?考不中就回去學(xué)道不也很好嗎?所以后二句即承此意說:還是回去吧,去找當(dāng)年的宗師。不過,盡管如此,這種自我排解還是充滿著愁郁?吹谌渌鶎懙木吧氖捝,動地秋風(fēng),入暮黃云是那么凄清,還是可以充分見出詩人心情的無比低沉和郁悶,看來,詩人思想中最理想的還是渴望早日用世,而并不真正愿意隱遁求仙。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2

  寒食還陸渾別業(yè)

  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fā)。

  旦別河橋楊柳風(fēng),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fù)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翻譯

  洛陽城里,花兒已經(jīng)開得如雪一般鋪天蓋地,而陸渾山中的花兒,如今才開始發(fā)芽。

  早上剛剛辭別了河橋那掠過楊柳吹來的風(fēng)兒,晚上又臥在這伊川桃李間的月色中。

  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鮮的時候。在寒食節(jié)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山野間的老人安居樂業(yè),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注釋

  陸渾:地名,在今河南嵩縣。

  別業(yè):即別墅。

  楊柳: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

  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酒復(fù)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葉春、松醪春、燒春等。

  創(chuàng)作背景

  宋之問早年在洛陽為官期間,閑暇時,常到陸渾別墅游覽,并時有詩作。《宋之問集》中詠陸渾別墅的詩共存四首,這首詩是其中之一。

  賞析

  起二句緊扣題目,謂值此寒食清明節(jié)候,洛陽城中已是繁英飄蕩、繽紛如雪,而陸渾山中則花始綻放。其意并不在說明城中與山中氣候景物之異,而是表現(xiàn)詩人追隨春天的腳步,從城里轉(zhuǎn)向山中尋覓春光的濃厚興趣,和對春天由洛陽轉(zhuǎn)至山中這一發(fā)現(xiàn)的詩意感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睂φ沾嗽娛锥,可見宋之問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發(fā)現(xiàn)了春之轉(zhuǎn)移這一詩材詩境,只不過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詩意感悟,近乎宋詩的表現(xiàn)理趣;而宋之問的這兩句詩則僅客觀展示這一現(xiàn)象,而將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詩中而已!敖袷及l(fā)”,則山中春光方興未艾,正可盡情享受,開啟下文。

  三、四兩句緊扣題內(nèi)“還”字,寫自己清晨從洛陽出發(fā),晚上已在陸渾別業(yè)。這點(diǎn)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則根本不成其為詩。詩人不說“早發(fā)洛陽”“夕至陸渾”,而說旦別河橋”“夕臥伊川”,這一“別”一“臥”,不僅表達(dá)了對洛陽春光的留戀,而且透出了臥賞山莊春夜美景的愜意與喜悅。將洛陽與陸渾改成“河橋”與“伊川”,也使干巴巴的地名有了具體可感的形象和詩意。尤為出色的是在“旦別河橋”與“夕臥伊川”之下分別綴以“楊柳風(fēng)”和“桃李月”這兩個全新的組合意象,不僅生動地展示了洛陽繁花飄雪之后“春風(fēng)楊柳萬千條”的幕春景象和陸渾山中月映桃李正芬芳的景象;而且由于用“楊柳”來形容“風(fēng)”,用“桃李”來形容“月”,讀者仿佛能聞到這“風(fēng)”中飄送的楊柳的氣息,這“月”下散發(fā)的桃李的芳香,造語新穎,意象優(yōu)美。上下兩句,對仗工整,又一氣呵成,顯得特別流麗圓轉(zhuǎn)。兩句詩就像是兩幅情調(diào)意境很美的圖畫,完全可以用它們來作為兩幅畫的題目。音調(diào)的婉轉(zhuǎn)流暢、圓轉(zhuǎn)自如也同樣非常突出?梢哉f兼有詩境美、繪畫美和音樂美。雖不像“桃李春鳳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那樣凝練概括,但自有一種天然的風(fēng)韻和流走的意致。

  第五句用頂針格,重復(fù)上句“伊川桃李”,以突出陸渾山中春色正濃,蟬聯(lián)中有流走之勢。第六句點(diǎn)明“寒食”節(jié)令,應(yīng)上“桃李正芳新”,并渲染春酒又正新熟。不但春色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花香之外更兼酒香。一“正”一“復(fù)”,相互勾連呼應(yīng),傳達(dá)出一種顧盼神飛的神情意態(tài)。

  七、八兩句,以陸渾山中風(fēng)物之美、生活之愜作收。“野老”指當(dāng)?shù)鼐用,也可兼包詩人自己。謂處此山中人無異于堯舜太平盛世的百姓,當(dāng)酣歌一曲,終老此地。這個結(jié)尾,不無歌詠升平的意味。但話說得很藝術(shù),很富詩情,并不是硬貼上去的頌圣尾巴,與全詩的內(nèi)容風(fēng)格也比較統(tǒng)一。武后統(tǒng)治時期,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盡管矛盾斗爭不斷,但社會安定,經(jīng)濟(jì)繁榮,詩人所歌詠的“太平”,并非純粹的粉飾之詞。

  全篇的突出特點(diǎn)是風(fēng)調(diào)的自然流美。清新流麗的語言,一氣流走的格調(diào),圓轉(zhuǎn)如珠的韻律,和貫串全詩的濃郁的春天氣息,達(dá)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還

  佚名〔先秦〕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并驅(qū)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驅(qū)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并驅(qū)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譯文:

  對面這位大哥身手真敏捷啊!我進(jìn)山打獵和他相逢在山凹。并肩協(xié)力追捕到兩頭小野獸,他連連打拱作揖夸我利落。γ孢@位大哥身材長得好。∥疫M(jìn)山打獵和他相逢在山道。并肩協(xié)力追捕到兩頭公野獸,他連連打拱作揖夸我本領(lǐng)高!對面這位大哥體魄好健壯!我進(jìn)山打獵和他相逢在山南。并肩協(xié)力追捕到兩匹狡猾狼,他連連打拱作揖夸我心地善!

  注釋:

  還(xuán):通“旋”,輕便靈活。一說即“環(huán)”,亦即營邱之營,為地名。峱(náo):齊國山名,在今山東淄博東。從:逐。肩:借為“豜(jiān)”,大獸。《毛傳》:“獸三歲為肩,四歲為特!币荆鹤饕,古禮節(jié)。儇(xuān):輕快便捷。茂:美,指善獵。牡:公獸。昌:指強(qiáng)有力。臧(zāng):善,好。

  鑒賞:

  此詩不用比興,三章詩全用“賦”,以獵人自敘的口吻,真切地抒發(fā)了他獵后暗自得意的情懷。三章疊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換四個字,但卻很重要,起到了文義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稱譽(yù)敏捷,次章互相頌揚(yáng)善獵,末章互相夸贊健壯。首句開口便贊譽(yù),起得突兀,真實地表達(dá)了詩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與獵人偶然碰面,眼見對方逐獵是那樣敏捷、嫻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脫口而出“子之還(茂、昌)兮”,這是發(fā)自心底的贊嘆,“子”是對那位同行的敬稱。次句點(diǎn)明他們相遇的地點(diǎn)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霸狻弊直砻魉麄儾⒎鞘孪燃s定,只是邂逅相遇罷了。正因為如此,詩人才會那樣驚喜不已,十分激動。第三句說他們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奮力追殺兩只大公狼。這里詩人雖然沒有告訴讀者逐獵的結(jié)果如何,但是從他那異常興奮的敘述中,可以猜想到那兩只公狼已成為他們的捕獲物,讀者從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詩人的喜悅。最后一句是獵后合作者對詩人的稱譽(yù):“揖我謂我儇(好、臧)兮”,這里詩人特點(diǎn)明“揖我”這一示敬的動作,聯(lián)系首句,因為詩人對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為自己能得到對方的贊譽(yù)而引以自豪。吳闿生稱此為“渲染法”(《詩義會通》)。

  全詩句句用韻,每章一韻,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還、間、肩、儇為韻;次章茂、道、牡、好為韻;末章昌、陽、狼、臧為韻,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組成“富韻”,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參差句法,造成了舒緩的音節(jié),讀起來有一唱三嘆的韻味。這種一唱三嘆、反復(fù)詠唱的手法,對強(qiáng)化主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4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謝靈運(yùn)〔南北朝〕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

  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jǐn)筷陨,云霞收夕霏?/p>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譯文

  黃昏和清晨情天氣變換,山水之間情景其如同清靈情光芒。山水情輕靈讓人愉悅,使其在山水之中游歷而忘記回去。從峽谷出來情時候時間還早,等到上船情時候天氣已經(jīng)晚了。四周情樹林和山壑中聚積著傍晚情景其,天上情晚霞凝聚著夜晚情天空中飄動。菱葉和荷花在蔚藍(lán)情河水中交相呼應(yīng),蒲和小麥在一處相依生長著。持著拂塵在南邊情小路上走動,很開心地欣賞東面情門窗。憂慮情東西少了自然覺得沒有煩心事,心情暢快就會覺得很順心。送給希望保養(yǎng)身體情人上面這些話,希望他們能用這個方法來養(yǎng)生。

  注釋

  昏旦:傍晚和清晨。清暉:指山光水其。娛人:使人喜悅。憺(dàn):安閑舒適。這二句出于屈原《九歌·東君》:“羌聲其兮娛人,觀者憺分忘歸”,意思是說山光水其使詩人心曠神怡,以致樂而忘返。入舟句:是說乘舟渡湖時天其已晚。林壑:樹林和山谷。斂:收攏、聚集。暝其:暮其。霏:云飛貌。這二句是說森林山谷之間到處是一片暮其,飛動情云霞已經(jīng)不見了。芰(jì):菱。這句是說湖中芰荷綠葉繁盛互相映照著。蒲稗(bài):菖蒲和稗草。這句是說水邊菖蒲和稗草很茂密,交雜生長在一起。披拂:用手撥開草木。偃(yǎn):仰臥。扉(fēi):門!坝鋹偂本涫钦f:愉快地偃息在東軒之內(nèi)。澹(dàn):同“淡”。這句是說個人得失情考慮淡薄了,自然就會把一切都看得很輕。意愜(qiè):心滿意足。理:指養(yǎng)生情道理。這句是說內(nèi)心感到滿足,就不違背養(yǎng)生之道。攝生客:探求養(yǎng)生之道情人。此道:指上面“慮!、“意愜”二句所講情道理。

  鑒賞

  起首二句即對偶精工而又極為凝煉,從大處、虛處勾勒山光水色之秀美。山間從清晨的林霧籠罩,到日出之后霧散云開,再到黃昏時暝色聚合,一天之內(nèi)不僅氣候冷暖多變,而且峰巒林泉、青山綠水在艷麗的紅日光輝照耀下亦五彩繽紛,明暗深淺,絢爛多姿,變態(tài)百出,使人目不暇接,賞心悅目!盎璧、“氣候”,從時間縱向上概括了一天的觀覽歷程;“山水”、“清暉”,則從空間橫向上包舉了天地自然的立體全景。而分別著一“變”字、“含”字,則氣候景象之變態(tài)出奇,山光水色之孕大含深,均給讀者留下了遐思逸想。兩句看似平常,卻蘊(yùn)含博大豐富。

  “清暉”二句,用頂真手法蟬聯(lián)而出,承接自然。雖由《楚辭·九歌·東君》中“羌聲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句化出,但用在此處,卻十分自然妥帖,完全是詩人特定情境中興會淋漓的真實感受,明人胡應(yīng)麟云:“靈運(yùn)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暉能娛人’之類,雖非鍛煉而成,要皆真積所致!保ā对娝挕ね饩帯罚┘粗赋隽嗽娙瞬⒎枪室庑Хㄇ叭,而是將由素養(yǎng)中得來的前人的成功經(jīng)驗,在藝術(shù)實踐中觸景而產(chǎn)生靈感,從而自然地或無意識地融化到自己的藝術(shù)構(gòu)思之中!皧嗜恕,使人快樂;“憺”,安然貌。不說詩人留戀山水,樂而忘返,反說山水娛人,仿佛山水清暉也解人意,主動挽留詩人。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保ā度碎g詞話》)

  “出谷”二句承上啟下:走出山谷時天色還早,及至進(jìn)入巫湖船上,日光已經(jīng)昏暗了。這兩句一則點(diǎn)明游覽是一整天,與首句“昏旦”呼應(yīng);同時又暗中為下文寫傍晚湖景作好過渡。

  以上六句為第一層,總寫一天游石壁的觀感,是虛寫、略寫。“林壑”以下六句,則實寫、詳寫湖中晚景:傍晚,林巒山壑之中,夜幕漸漸收攏聚合;天空中飛云流霞的余氛,正迅速向天邊凝聚。湖水中,那田田荷葉,重疊葳蕤,碧綠的葉子抹上了一層夕陽的余輝,又投下森森的陰影,明暗交錯,相互照映;那叢叢菖蒲,株株稗草,在船槳剪開的波光中搖曳動蕩,左偏右伏,互相依倚。這四句從林巒溝壑寫到天邊云霞,從滿湖的芰荷寫到船邊的蒲稗,描繪出一幅天光湖色輝映的湖上晚歸圖,進(jìn)一步渲染出清暉娛人、游子憺然的意興。這一段的寫法,不僅路線貫穿、井然有序,而且筆觸細(xì)膩、精雕細(xì)琢,毫發(fā)畢肖。在取景上,遠(yuǎn)近參差,視角多變,構(gòu)圖立體感、動態(tài)感強(qiáng);在句法上,兩兩對偶,工巧精美。這一切,都體現(xiàn)出謝詩“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的特點(diǎn)。雖系匠心鍛煉,卻又歸于自然。

  “披拂”二句,寫其舍舟陸行,撥開路邊草木,向南山路徑趨進(jìn);到家后輕松愉快地偃息東軒,而內(nèi)心的愉悅和激動仍未平靜。這一“趨”一“偃”,不僅點(diǎn)明上岸到家的過程,而且極帶感情色彩:天晚趕忙歸家,情在必“趨”;一天游覽疲勞,到家必“偃”(臥息)?芍^煉字極工。

  末尾四句總上兩層,寫游后悟出的玄理。詩人領(lǐng)悟出:一個人只要思慮淡泊,那么對于名利得失,窮達(dá)榮辱這類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輕了;只要自己心里常常感到愜意滿足,就覺得自己的心性不會違背宇宙萬物的至理常道,一切皆可順情適性,隨遇而安。詩人興奮之余,竟想把這番領(lǐng)悟出的人生真諦,贈予那些講究養(yǎng)生(攝生)之道的人們,讓他們不妨試用這種道理去作推求探索。這種因仕途屢遭挫折、政治失意,而又不以名利得失為懷的豁達(dá)胸襟,在那政局混亂、險象叢生、名士動輒被殺、爭權(quán)奪利劇烈的`晉宋時代,既有遠(yuǎn)禍全身的因素,也有志行高潔的一面。而這種隨情適性、“慮澹物輕”的養(yǎng)生方法,比起魏晉六朝盛行的服藥煉丹、追慕神仙以求長生的那種“攝生客”的虛妄態(tài)度,無疑也要理智、高明得多。因而不能因其源于老莊思想,或以其有玄言的色彩,便不加分析地予以否定。何況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這四句議論也并未游離于前面的抒情寫景之外,而是一脈相承的,如箭在弦上,勢在必發(fā)。

  此篇除了具有劉勰所指出的那些宋初詩歌的普遍特征之外,還具有兩個明顯的個性特點(diǎn):一是結(jié)構(gòu)綿密,緊扣題中一個“還”字,寫一天的行蹤,從石壁——湖中——家中,次第井然。但重點(diǎn)工筆描繪的是傍晚湖景,因而前面幾句只從總體上虛寫感受。盡管時空跨度很大,但因虛實詳略得宜,故毫無流水帳的累贅之感。三個層次交關(guān)之處,兩次暗透時空線索。如“出谷”收束題目前半,“入舟”引出題目后半“還湖中”;“南徑”明點(diǎn)舍舟陸行,“東扉”暗示到家歇息,并引出“偃”中所悟之理。針線細(xì)密,承轉(zhuǎn)自然。其次,全詩融情、景、理于一爐,前兩層雖是寫景,但皆能寓情于景,景中含情。像“清暉”、“林壑”、“蒲稗”這些自然景物皆寫得脈脈含情,似有人性,與詩人靈犀相通:而詩人一腔“愉悅”之情,亦洋溢跳蕩在這些景物所組成的意象之中。正如王夫之所評:“謝詩……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古詩評選》)結(jié)尾議論,正是“愉悅”之情的理性升華,仿佛水到渠成,勢所必然。前人贊其“舒情綴景,暢達(dá)理旨,三者兼長,洵堪睥睨一世。”(黃子云《野鴻詩的》)信非溢美。全詩充滿了明朗奔放的喜悅情調(diào),確如“東海揚(yáng)帆,風(fēng)日流麗!保ā栋教諏O詩評》)難怪連大詩人李白也喜歡引用此詩佳句:“故人贈我我不違,著令山水含清暉。頓驚謝康樂,詩興生我衣。襟前林壑?jǐn)款ㄉ,袖上云霞收夕霏!保ā冻暌竺髯粢娰浳逶启酶琛罚┘创艘嗫梢娖溆绊懼话摺?/p>

  謝靈運(yùn)

  謝靈運(yùn)(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chuàng)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xué)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由謝靈運(yùn)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yùn)還兼通史學(xué),工于書法,翻譯佛經(jīng),曾奉詔撰《晉書》!端鍟そ(jīng)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yùn)集》等14種。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江行幾千里,海月十五圓。始經(jīng)瞿塘峽,遂步巫山巔。

  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歷。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

  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卻顧失丹壑,仰觀臨青天。

  青天若可捫,銀漢去安在。望云知蒼梧,記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歷覽幽意多。積雪照空谷,悲風(fēng)鳴森柯。

  歸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

  譯文江上的行程已是幾千里,我已見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圓。

  先是飽覽了瞿塘峽的風(fēng)光,隨后便又登巫山。

  巴國的大地雖已走盡,而這巫山卻是高得難以達(dá)到頂端。

  身負(fù)巨石好像在云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蘿又像已接近日邊。

  飛步登上巫山山頂時,極目遠(yuǎn)望食有絲毫的遮掩。

  回頭不見了暗紅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只是青天。

  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銀河離這里還有多遠(yuǎn)?

  望著白云飛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蒼梧山,隨著滾滾東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

  游歷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許多妙境值得徘徊。

  悲風(fēng)吹著樹枝作響,空谷里的積雪還白光閃閃。

  踏上歸途時已是黃昏,此時的游興依然未減。

  寒江兩岸的猿聲早早地啼起,一輪明月已出現(xiàn)在昏暗的松間。

  啊,月光是多么清悠,猿啼又是多么凄慘。

  我實在不能忍聞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步回到我的小船。

  注釋⑴巴東:王琦注:即歸州,唐時隸山南東道!斗捷泟儆[》:瞿塘峽在夔州東一里,舊名西陵峽,乃三峽之門。兩崖對峙,中貫一江,望之如門。陸放翁《入蜀記》: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視天如匹練。《方輿勝覽》:巫峽,在巫山縣之西!端(jīng)注》云:杜宇所鑿,以通江水。圖經(jīng)云:引山當(dāng)抗峰氓、峨,偕嶺衡岳,凝結(jié)翼附,并出青霄,謂之巫山。有十二峰,上有神女廟、陽云臺,高百二十丈。

 、坪T拢汉I系脑铝。

 、泅模╭ú)唐峽:亦作“瞿塘峽”。峽名。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四川省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

  ⑷巴國:《山海經(jīng)》:西南有巴國。郭璞注:今“三巴”是。杜元凱《左傳注》:巴國,在巴郡江州縣!锻ǖ洹罚喊蛧,今清化、始寧、咸安、符陽、巴川、南賓、南浦,是其地也!段墨I(xiàn)通考》:重慶府,古巴國,謂之“三巴”。

 、神罚╭ióng)石:大巖石!渡狭仲x》:“觸穹石。”張揖注:“穹石,大石也。”

 、曙w步:快步;疾步。郭璞詩:“翹手攀金梯,飛步登玉闕!

  ⑺卻顧:回頭看。舟壑(hè):藏在山谷中的船。后借指世事。

 、獭扒嗵臁本洌骸逗鬂h書》:“和熹鄧皇后嘗夢捫天,蕩蕩正青,若有鐘乳狀。乃仰嗽飲之!闭聭烟幼ⅲ骸皰,摸也。”

 、汀巴啤倍洌骸稓w藏·啟筮》:“有白云出自蒼梧,入于大梁!薄妒酚洝罚候|衍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nèi)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shù)。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考九,乃所謂九州也。于是有褲海環(huán)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如一區(qū)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huán)其外,天地之際焉。瀛(yíng)海:大海。漢王充《論衡·談天》:“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喂鹿猓汗陋(dú)的光,單獨(dú)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鮑照詩:“孤光獨(dú)徘徊。”

 、媳L(fēng):凄厲的寒風(fēng)。

 、屑讶ぃ焊哐诺那槿。

 、淹略拢簠蔷姡骸笆璺鍟r吐月!

 、仪逶常涸。因其啼聲凄清,故稱。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狀》:“清猿與壺人爭旦!睆堛娮ⅲ骸扒逶,謂猿鳴聲清也!薄冻o》:“猿啾啾兮狖夜鳴。”

 、庸轮郏汗陋(dú)的船。

  賞析

  此詩“巴東”這一地理概念的具體所指,歷來有所爭議。一些舊注認(rèn)為詩題上的“巴東”即是唐代歸州的巴東(今湖北巴東),如比較權(quán)威的清代學(xué)者王琦所注的《李太白全集》在此詩題下解釋說:“巴東,即歸州也,唐時隸山南東道!保ā独钐兹分袃1021頁,中華書局出版)若僅憑字面意義,此說無錯。但按照詩意,則不可通。詩題曰“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唐峽登巫山”云云,可知詩人的行進(jìn)路線是從巴東出發(fā),然后穿過瞿唐峽,接著才登上巫山的。若此,巴東的位置一定在瞿唐峽之前,或者說,瞿唐峽一定在巴東和巫山的中間。然而,歸州的巴東卻在巫山的下游,若自這里登巫山,則必須溯江而上,但無論如何又無法經(jīng)過瞿唐峽。如果順流,那就要先過瞿唐峽,登巫山之后要再行走相當(dāng)一段水路方可到歸州的“巴東”,與詩題大相牴牾。于此可知,“歸州巴東”的說法是錯誤的。其實此詩中的“巴東”是指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缎绿茣返乩碇揪硭氖d:“夔州,云安郡下都督府,本信州巴東郡。武德二年(619)更州名,天寶元年(642)更郡名!睋(jù)此可知夔州原來是信州的巴東郡,至“天寶元年”始“更郡名”。李白此行當(dāng)在開元十三年(725),此時的夔州尚未改名,仍叫巴東郡,所以詩人才有此稱。又據(jù)《方輿勝覽》:“瞿塘峽在夔州東一里”。若把與此有關(guān)的地名按長江流向自上而下的地理位置排列一下的話,其順序則是夔州、瞿唐峽、巫山、巴東,況且前三處所距不遠(yuǎn),完全可能是在一天中所經(jīng)過的三個地方。詩人自夔州(時稱巴東郡)出發(fā),很快即經(jīng)過瞿唐峽而到達(dá)巫山(參見《中國歷史地圖冊》第五冊47-48頁,中華地圖學(xué)社出版)。這樣解則全詩疑竇頓開,語意甚明。

  詩的開頭概述自己登巫山前的情景。“江行幾千里,海月十五圓”兩句是說自己從家鄉(xiāng)出發(fā)以來,沿江已走了幾千里水路。這天正逢望日,明月皎潔,圓如銀盤。詩人接著說,剛剛經(jīng)過瞿唐峽之后便徒步登上巫山的最高峰。在山巔之上,詩人極目千里,飽覽巫山的雄姿!拔咨礁卟桓F,巴國盡所歷”緊承前句,寫巫山的高危與廣闊!安桓F”是無窮無盡之意,這顯然是夸張的說法,但又可說是詩人所目見。因為詩人視野之內(nèi)皆是聳山峻嶺,都是巫山之境,故謂之“無窮”,所以下句說整個巴國境內(nèi)都被巫山占據(jù)了。當(dāng)然此句只是形容巫山面積之大,與杜甫名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句意相同,不必拘泥考證巴國的轄境。“日邊攀垂蘿,霞外依穹石。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四句寫登山時的主觀感受。山路高危陡峭,詩人要憑借垂下的藤條蘿蔓才可向上攀援,有時只好倚偎在突出的大石頭上喘息一會兒。詩人登得太高了,他覺得好像在日邊霞外一般,云氣在腳下繚繞,太陽在身邊高懸。詩人心情愉悅,急不可待地快步登上絕頂,向遠(yuǎn)處眺望。!太美了。天清日朗,萬里澄鮮,一點(diǎn)遮擋視線的東西也沒有。他心曠神怡,浮想聯(lián)翩,以下六句便寫其在頂峰上的感受。

  “卻顧”兩句是說,山頂真是高極了,回頭向下一看,只見萬里深淵神秘莫測,令人面容失色,心驚肉跳;抬頭向上一望,頭上即是青天。登臨高絕之處,驚愕中又有幾分自豪感,這是所有登山人都會產(chǎn)生的普遍心理。于是詩人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竟覺得青天仿佛可以用手就能摸到一樣,但夜間所常見的銀河此時卻不知哪里去了。遠(yuǎn)望云彩的升起之處,便可知道蒼梧山所在的地方;觀看那奔騰的大江的流逝,便可辨別大海所在的方向!吧n梧”語出《歸藏·啟筮》:“有白云出自蒼梧,入于大梁”!板!币辉~出白于《史記》。其實這兩句詩是詩人由眼前所見的云氣和江水發(fā)想而來,江流的方向當(dāng)然應(yīng)該是大海,無須詳考!爸苡喂鹿馔,歷覽幽意多”兩句是過渡句,承上啟下,下文便轉(zhuǎn)寫歸途中的景色。

  “積雪照空谷”以下八句大意是說,高山背陰處的積雪映照著空蕩蕩的深谷,風(fēng)吹樹木發(fā)出嗚嗚的悲凄之聲。踏上歸途時天色已晚,只剩夕陽的余暉了,但詩人游意未艾,興致頗高。江上寒冷,故早早就聽到了猿的啼叫之聲,天色朦朦朧朧,遠(yuǎn)處的松林已隱隱約約,一輪明月從那里緩緩升起,宛如松林吐出的一般。月光皎潔明媚,猿聲清幽凄厲。此情此景給人一種空寂靜穆的感覺。這既是眼前的實景,又有詩人不忍離去的主觀情感寓于其間,因此有一種惆悵惋惜的情味。最后兩句說雖然自己還有游興。但不愿再聽到猿的啼叫聲,這才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辭別了巫山,拄著登山杖回到了船上。

  全詩記敘登巫山的經(jīng)過,寫得相當(dāng)完整。從開始上山寫起,繼寫登山時的感受與登上頂峰時所見到的景色,最后寫下山及回船的過程,一氣呵成,完全按時間順序和所經(jīng)歷的過程來寫,脈絡(luò)清晰,層次分明。詩中借助夸張手法和大膽的想象渲染巫山之高峻宏偉,“日邊”、“霞外”等詩句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青天若可捫,銀漢去安在?”兩句更是異想天開的驚人之語,令人耳目一新,充分體現(xiàn)出詩人的浪漫氣質(zhì)。此詩是太白初離家鄉(xiāng)時所作,他第一次接觸到如此雄偉壯闊的山川景色,又因未接世事,所以詩中洋溢著欣喜之情,雖然在后半部分略含凄寂之味,但那恰恰充分地表現(xiàn)了游興未盡的遺憾與惋惜,并沒有什么感傷的情味。全詩的基調(diào)是明朗樂觀,積極向上的,與其后來的一些山水詩的撲朔迷離,晦暗感傷是大不相同的。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jié)之貺以詩還答

  唐代: 權(quán)德輿

  良辰當(dāng)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譯文:

  良辰當(dāng)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正是端午的美好時光,祝愿老人能夠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掛著帶有共同心愿的彩色絲線,輕輕的衣裙襯托得身體更加美麗。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尚書省內(nèi)一片寂靜,誠懇而又深情地舉著信箋。更是想用暢飲來傳遞心中的愿望,滿眼都是孫輩孩子的身影。

  注釋:

  良辰當(dāng)五日,偕(xié)老祝千年。彩縷同心麗,輕裾([jū)映體鮮。

  良辰:美好的時光。彩縷:彩色絲線。同心:相同的心愿。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bò)香箋(jiān)。更想傳觴(shāng)處,孫孩遍目前。

  寂寥:寂靜空曠,沒有聲音。齋:屋舍。畫省:指尚書省?钋河姓\懇之意。曲,有深情的意思。箋:小幅華貴的紙張,古時用以題詠或?qū)憰。香箋,則為加多種香料所制的詩箋或信箋,或為箋的美稱。觴:古代盛酒器。這里指歡飲,進(jìn)酒。

  賞析:

  《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jié)之貺以詩還答》是唐代詩人權(quán)德輿的五言律詩,這首詩用樸素的語言寫在端午節(jié)那天,禮部尚書房內(nèi)的端午習(xí)俗。

  開頭寫端午節(jié),相互祝福,長命百歲的風(fēng)俗。接著寫衣服掛著帶有共同心愿的彩色絲線,以示端午節(jié)風(fēng)俗。接下來轉(zhuǎn)而寫到尚書省空寂無人的感觸。

  這首詩運(yùn)用典故,寫出了禮部尚書的端午風(fēng)俗,進(jìn)一步體現(xiàn)出了平淡中蘊(yùn)含深永情味、樸素中具有天然風(fēng)韻的特點(diǎn)。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秋夜深深北送君,陰蟲切切不堪聞。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云。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歸去,蟋蟀鳴聲切切不堪入耳。

  明日你將乘船回毗陵,到那時,回首姑蘇,所見將唯有一片白云。

  注釋

  1、蘇州:隋開皇九年(589)改吳州為蘇州,以姑蘇山得名。大業(yè)初復(fù)為吳州,又改吳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蘇州。

  2、沉沉:形容夜色濃重。

  3、陰蟲:秋季鳴蟲,指蟋蟀。

  4、切切:形容蟲的鳴聲凄切。

  5、毗(pí)陵:隋大業(yè)及唐天寶、至德時,曾改常州為毗陵郡。

  6、姑蘇:蘇州的別稱。

  7、白云:意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虛感覺。

  賞析

  這首送別短章,寫得明白曉暢而又感情深摯,歷來為人們所傳誦。表達(dá)了送別友人時內(nèi)心的沉重與傷感,也表達(dá)了設(shè)想別后而流露出的留戀、孤獨(dú)和惆悵

  “秋夜沉沉此送君,陰蟲切切不堪聞”這兩句寫詩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聽著蟋蟀(即“陰蟲”。南朝宋顏延年《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夜蟬當(dāng)夏急,陰蟲先秋聞!保┣星械镍Q叫聲,想到自己明天就要與友人分別,心情異常沉重。

  在寫法上,這兩句真切地寫出了送別時那種黯然神傷的環(huán)境,通過環(huán)境的烘染,把即將離別的愁緒表達(dá)得婉轉(zhuǎn)有致。“秋夜”,點(diǎn)出送別的時間。秋天氣氛肅殺,特別是在秋天的晚上,本來就容易勾起對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時,自己卻要送好友離去!按怂途比,字字透出送別時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一方面從視覺著筆,寫在船上看見四野茫茫,黑夜深深,無邊無際,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寫出了作者的心情相當(dāng)沉重,可謂一箭雙雕。同時,作者又從聽覺著筆,寫兩岸草叢中蟋蟀的鳴叫,“切切”的叫聲似在相互傾訴,又似在低低飲泣,這悲傷的秋聲,使即將離別的人不忍卒聞。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選取了最能代表秋夜傷懷的景物,交叉描寫,雖沒有明說送別的愁苦,然而經(jīng)過環(huán)境的渲染,這種愁苦具體形象,伸手可觸,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云!边@兩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與此時的秋夜作對比,進(jìn)一步表達(dá)了離情別緒。作者想:今夜,雖然有離別的愁苦,但畢竟還沒有分手,還可以在一起傾心敘談。而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到明天,當(dāng)我再在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蘇州時,那就見不到你了,唯見到滿天的白云。到那時,凄然孤獨(dú)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濃。

  這兩句看似在寫明日的白天,其實仍是在寫今晚的秋夜,通過這樣別出心裁的安排,更為深刻地表達(dá)出秋夜送別的難分難舍。

  全詩運(yùn)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詩中的“實”是詩人送別友人時秋夜的環(huán)境,“虛”是詩人想象別后的明天,自己在歸舟中回望蘇州只見悠悠白云而不見友人;詩人借助想象,運(yùn)用以虛寫實的手法拓展了詩歌意境,深化了送別友人時的感情(留戀、孤寂和感傷)。

  全詩結(jié)構(gòu)巧妙,語雖平淡而意味深長。疊字的運(yùn)用使詩讀來瑯瑯上口,富于聲情美。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8

  歲晚還京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紫陌開行樹,朱城出晚霞。猶憐慣去國,疑是夢還家。

  風(fēng)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交親望歸騎,幾處擁年華。

  注釋

  紫陌:大路的意思,紫陌單個的意思是大道 “陌”本是指田間的小路,這里借指道路。

  交親:謂相互親近,友好交往。

  注釋

  紫陌(zǐ mò ):大路的意思,紫陌單個的意思是大道 “陌”本是指田間的小路,這里借指道路。

  交親jiāo qīn ㄐㄧㄠ ㄑㄧㄣ (交親) (1).謂相互親近,友好交往。

  賞析

  盧僎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處在于,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回京城的激動心情情的藝術(shù)概括。他通過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jīng)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jié)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yuǎn),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

  今日始復(fù)來,惻愴多所悲。

  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

  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fù)遺。

  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

  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

  譯文

  從前居住在上京,離別六年常來歸。

  今日重來舊居處,凄愴哀痛多傷悲。

  東西街道仍原樣,有些房舍已坍頹。

  故居周圍走訪遍,鄰里老人少存遺。

  漫步探尋前蹤跡,某處令我情戀依。

  百年只是變幻影,寒來暑往歲月催。

  常憂生命到盡頭,身體氣力未盡衰。

  丟開不去多思念,姑且痛飲舉起杯。

  注釋

  舊居:指陶淵明故居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疇(chóu)昔:往昔,從前。疇:發(fā)語助詞,無義。家上京:詩人大約在義熙元年(405),即由彭澤歸田那一年,從舊居柴桑遷往上京居住。上京:地名,當(dāng)距柴桑舊居不遠(yuǎn)。

  六載:即詩人在上京居住的時間。一本作“十載”。去還歸:謂常來常往。指經(jīng);夭裆L酵。

  今日:指寫此詩的時間,始復(fù)來:詩人由上京遷居南村后,已多年(約為七年)未回柴桑舊居,所以稱這次返回為“始復(fù)來”。

  惻(cè)愴(chuàng):凄傷悲痛。

  阡(qiān)陌:本指田間小道,此處指邑中街道,南北為阡,東西為陌。不移舊:沒有改變原先的樣子。

  邑(yì)屋:邑指縣城。上京里在柴桑城外近鎮(zhèn)內(nèi),故稱民屋為邑屋;驎r非:有的與從前不同。

  履(lǚ)歷:所經(jīng)過之處,周:全,遍。

  鄰老:鄰居家的老人。罕復(fù)遺:很少有還活著的。

  往跡:過去的蹤跡。

  有處:意為某些地方。有,或也,此處轉(zhuǎn)為“某”的意思。依依:依戀不舍的樣子。

  流幻:流動變幻,指人生漂流動蕩,蹤跡不定。百年中:即指人的一生。

  寒暑日相推:寒來暑往,日月相互交替,形容歲月流逝得很快。

  大化盡:指生命結(jié)束。大化:原指人生的變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焙笏煲浴按蠡弊鳛樯拇Q。

  氣力:指體力。不及:不待。衰:衰竭。古人以五十歲為入衰之年!抖Y記·王制》:“五十始衰。”詩人此時已五十余歲。這兩句是說,我常擔(dān)心死亡到來,還沒等我體力完全衰竭。

  撥置:猶棄置,放在一邊。撥,拂開。

  觴(shāng):古代一種酒器。揮:一飲而盡的動作。

  賞析:

  此詩約作于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陶淵明四十八歲;一說作于十三年(417年),陶淵明五十三歲。詩人居上京時。尚常往來于柴桑之間,然遷至南村后,已多年未回柴桑。這次回到闊別已久的柴桑故地,感慨人生無常,于是寫下這首凄涼哀怨的詩歌。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10

  送魏十六還蘇州

  秋夜深深北送君,陰蟲切切不堪聞。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云。

  翻譯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歸去,蟋蟀鳴聲切切不堪入耳。

  明日你將乘船回毗陵,到那時,回首姑蘇,所見將唯有一片白云。

  注釋

  沉沉:形容夜色濃重。

  陰蟲:秋季鳴蟲,指蟋蟀。

  切切:形容蟲的鳴聲凄切。

  毗陵:隋大業(yè)及唐天寶、至德時,曾改常州為毗陵郡。

  姑蘇:蘇州的別稱。

  白云:意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虛感覺。

  賞析

  這首送別短章,寫得明白曉暢而又感情深摯,歷來為人們所傳誦。表達(dá)了送別友人時內(nèi)心的沉重與傷感,也表達(dá)了設(shè)想別后而流露出的留戀、孤獨(dú)和惆悵

  “秋夜沉沉此送君,陰蟲切切不堪聞”這兩句寫詩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聽著蟋蟀(即“陰蟲”。南朝宋顏延年《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夜蟬當(dāng)夏急,陰蟲先秋聞。”)切切的鳴叫聲,想到自己明天就要與友人分別,心情異常沉重。

  在寫法上,這兩句真切地寫出了送別時那種黯然神傷的環(huán)境,通過環(huán)境的烘染,把即將離別的愁緒表達(dá)得婉轉(zhuǎn)有致!扒镆埂保c(diǎn)出送別的時間。秋天氣氛肅殺,特別是在秋天的晚上,本來就容易勾起對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時,自己卻要送好友離去。“此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別時的凄苦之情!俺脸痢倍郑环矫鎻囊曈X著筆,寫在船上看見四野茫茫,黑夜深深,無邊無際,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寫出了作者的心情相當(dāng)沉重,可謂一箭雙雕。同時,作者又從聽覺著筆,寫兩岸草叢中蟋蟀的鳴叫,“切切”的叫聲似在相互傾訴,又似在低低飲泣,這悲傷的秋聲,使即將離別的人不忍卒聞。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選取了最能代表秋夜傷懷的景物,交叉描寫,雖沒有明說送別的愁苦,然而經(jīng)過環(huán)境的渲染,這種愁苦具體形象,伸手可觸,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云!边@兩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與此時的秋夜作對比,進(jìn)一步表達(dá)了離情別緒。作者想:今夜,雖然有離別的愁苦,但畢竟還沒有分手,還可以在一起傾心敘談。而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到明天,當(dāng)我再在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蘇州時,那就見不到你了,唯見到滿天的白云。到那時,凄然孤獨(dú)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濃。

  這兩句看似在寫明日的白天,其實仍是在寫今晚的秋夜,通過這樣別出心裁的安排,更為深刻地表達(dá)出秋夜送別的難分難舍。

  全詩運(yùn)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詩中的“實”是詩人送別友人時秋夜的環(huán)境,“虛”是詩人想象別后的明天,自己在歸舟中回望蘇州只見悠悠白云而不見友人;詩人借助想象,運(yùn)用以虛寫實的手法拓展了詩歌意境,深化了送別友人時的感情(留戀、孤寂和感傷)。

  全詩結(jié)構(gòu)巧妙,語雖平淡而意味深長。疊字的運(yùn)用使詩讀來瑯瑯上口,富于聲情美。

  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從蘇州到常州來拜訪他,返回蘇州時,作者乘船送他,此詩即寫于當(dāng)時。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天豈無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來底事,尚飄輕雪?君過春來紆組綬,我應(yīng)歸去耽泉石?之悤r、懷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難必。人縱健,頭應(yīng)白。何辭更一醉,此歡難覓。欲向佳人訴離恨,淚珠先已凝雙睫。但莫遣、新燕卻來時,音書絕。

  譯文

  誰說老天爺無情,老天爺懂得殷勤地挽留客人。春天到了,天氣漸漸變暖,因為什么,早晨還飄著雪花。你如今是遇到好的機(jī)會,一定會青云直上。我則應(yīng)當(dāng)告老還鄉(xiāng)。恐怕隔一段時間,再想舉杯共飲時,但遠(yuǎn)隔云山,再也無緣相會了。

  這種復(fù)雜的世事,都很難斷定怎樣發(fā)展,誰能知道你我今后是怎么樣呢?即使我們今后會有舉杯共飲致使,即使兩方都還健在,但恐怕我們到那時都已白發(fā)蒼蒼了!我們?yōu)槭裁匆胚^這一醉方休的良機(jī)呢?這樣的摯友歡飲,實在太難尋求了。我們用不著向傾心愛慕的友人傾訴離別之苦,話未出口,雙眼已滿含淚水,睫毛上掛上了滴滴淚珠。你要來信,我要回音,魚書往還,友情永存。

  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為《上江虹》,后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調(diào),雙調(diào)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

  文安國:文勛,宇安國,官太府寺丞。善論難劇談,工篆畫,蘇軾曾為他作《文勛篆贊》。

  底事:就是“何事”、“為什么”。

  紆:系,結(jié)。組綬:官員系玉的絲帶。

  耽:沉溺,入迷。泉石:山水,這里指歸隱之地。

  凝:聚集,集中。

  新燕:來信。

  音書:音訊,書信。

  賞析:

  由于蘇軾“口快筆銳”,所以屢遭挫折、外放,熙寧七年(1074)由杭州通判調(diào)知密州(今山東諸城),一路上留下許多書法感慨的詩詞。熙寧九年(1076),文安國因事來密州,兩人情投意合,深談契機(jī),正月十三日,文安國還朝,蘇軾設(shè)宴相送而有此作。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12

  送方太夫人西還

  舊游京國久相親,三載同淹紫塞塵。

  玉佩忽攜春色至,蘭燈重映歲華新。

  多經(jīng)坎坷增交誼,遂判云龍斷夙因。

  料得魚軒回首處,沙場猶有未歸人。

  古詩簡介

  《送方太夫人西還》是清代詩人徐燦創(chuàng)作的一首送別詩。詩的第一聯(lián)敘述作者與方太夫人的情誼;第二聯(lián)寫聽聞送方太夫人被赦西還的感受;第三聯(lián)再次申述了與方太夫人之間友誼并道出友誼可能中斷的傷感;最后一聯(lián)是作者的推測,表達(dá)了作者羨慕方太夫人歸家而自己想歸不能歸的惆悵心情。這首詩詩文樸實,運(yùn)用比興,委婉含蓄,抒情真切。

  翻譯/譯文

  當(dāng)年我在京師游玩時,就和方太夫人相互親近,后來又一同留在塞外三年。

  攜帶玉佩的貴人忽然帶來了如春色般的消息,美麗的燈籠重新映照出新的年華。

  我與方太夫人歷經(jīng)坎坷,增進(jìn)了友誼,但由于方太夫人一家的得赦歸家,過去的緣分就此中斷了。

  料想方太夫人登出離走,還會回頭凝望,記得邊城還有我這個未歸人。

  注釋

  方太夫人:方拱乾之妻。

  京國:京師。

  淹:留。

  紫塞:泛指長城以外。

  蘭燈:美麗的燈籠。

  云龍:龍回云中,喻方太夫人一家得赦。

  夙(sù)因:緣分。

  魚軒(xuān):貴婦所乘的車,此指方太夫人。

  沙場:這里指東北流放之地。

  未歸人:指作者。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順治十六年(1659)初,方拱乾因丁酉科場案出關(guān)流放寧古塔,順治十八年(1661)十月遇赦回歸?滴踉辏1662)春,方拱乾及其夫人方氏行經(jīng)沈陽,并與陳之遴夫婦晤面時,徐燦賦《送方太夫人西還》詩以送其行。

  文學(xué)賞析

  詩的第一聯(lián)從二人間的交誼起筆,寫當(dāng)年同住京華時,作者常常前去拜訪親近這位太夫人,而太夫人對她這個后生小輩,態(tài)度想必也是和藹異常的,否則必不能“久相親”,后來兩人又一同被貶謫到鐵嶺這個土地都非鄉(xiāng)國之色的遼遠(yuǎn)邊地,有著同樣的心理創(chuàng)痛,有著共同的語言,兩人間的交誼也更為親近了,這一點(diǎn),在下文“多經(jīng)坎坷增交誼”中也有明白的說明。以上是對兩人過去情誼的總結(jié),可說是一個追敘式的開頭。

  詩的第二聯(lián)立即轉(zhuǎn)入現(xiàn)在感受的描寫。方太夫人話還,這才是對作者平居貶謫的心境觸動很大的事情。一個“忽”字,表明作者聽到這消息時感覺突然并受到震撼!芭濉奔础碍h(huán)佩”,“環(huán)”與“還”音同,賜環(huán)即是命其還之意!按荷痢、“歲華新”,真有改天換地、日月重輝的欣悅幸福之感,但那是別人家的春天、別人家的新年,作者自己,卻是一點(diǎn)兒希望也沒有的。在對比的情境中,真能使人看到她咽淚強(qiáng)歡的樣子。當(dāng)然對“春色”、對“新年”,她心中也不是沒有一點(diǎn)兒企羨的影子。

  從詩的氣脈上說,第三聯(lián)是對上兩聯(lián)的承接。第一句承第一聯(lián),第二句承第二聯(lián)。因為經(jīng)歷了共同的坎坷,心理上彼此也更為親近了,在這寂寞無春的關(guān)外,彼此已是可以深深互勉的人了,如今卻因方太夫人的西還,使一個如云中騰龍令人企羨,一個如地上泥塵足以自卑,且兩人間的緣分,也將因著這天地云泥的分別,斷了。自卑的眼睛會看大別人的好運(yùn),在往日,作者斷不會把自己與方太夫人的分別,看得如此不堪地大,如蓬門女子看馳過夢境的七彩香車一樣。

  詩的最后一聯(lián)轉(zhuǎn)入了對未來的揣想,揣想之間注入了作者的惜別之情而且這種情感是從假想對方會思念自己的角度曲折道出的。在那車塵黯黯的漫漫歸途中,年邁的方太夫人雖思?xì)w心切,總會有突然想起自己來,因而駐車回首的那一刻吧。“未歸人”的痛苦,以后將由自家獨(dú)嘗了!蔼q有”一詞,顯示出天恩獨(dú)遺的畸零者的自嘆自怨、自傷自憐,也隱含著微弱的希望。

  這首詩抒情樸素真切,毫無矯飾,把作者與方太夫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分手時依依不舍的感情寫得感人至深。作者所處的時代,封建專制統(tǒng)治嚴(yán)酷,文字獄盛行。徐燦又身為充軍犯官之妻,不能也不敢在詩中直接觸及與政治有關(guān)的話題。因此,在這首詩中對方太夫人遇赦之事,用玉佩忽攜春色、蘭燈重映歲華、云龍的升天來喻示,不作明言。雖然詩貴比興,出于藝術(shù)手法的需要也是一個原因,但恐怕這是更重要的原因。而郁積在她內(nèi)心的痛苦和怨憤,也只能從“斷夙因”“未歸人”等詞中讓讀者去體會。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13

  送梓州高參軍還京

  京洛風(fēng)塵遠(yuǎn),褒斜煙露深。

  北游君似智,南飛我異禽。

  別路琴聲斷,秋山猿鳥吟。

  一乖青巖酌,空佇白云心。

  古詩簡介

  《送梓州高參軍還京》是唐代詩人盧照鄰的作品。這是一首送別詩,是作者宦游四川期間所作,詩中抒寫了送高參軍的離情別緒,流露了對友人路遠(yuǎn)艱難的擔(dān)心和別后的思念之情。景凄詞切,情真而思深。

  注釋

 、勹髦荩袼拇ㄈ_。

  ②高參軍,生平不詳。參軍,謂參謀軍事。晉以后軍府和王國始置為官員,沿至隋唐,兼為郡官。

 、劬┞澹郝尻柕膭e稱。因東周、東漢均建都于此,故名。

 、茱L(fēng)塵:風(fēng)與塵,喻旅途辛苦。

 、莅保杭窗钡,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通道山勢險峻,歷代鑿山架木,于絕壁修成棧道,舊時為川陜交通要道。

 、逕熉叮阂蛔鳌盁熿F”。

  ⑦“北游”句:語本《莊子·知北游》:“知北游于玄水之上!卑础爸奔粗恰

 、唷澳巷w”句:指由京來蜀。典出《莊子·逍遙游》鯤鵬圖南。禽,指鵬。異禽,與鵬有異,謂無鵬之宏志。

  ⑨青巖酌:青山餞行。

 、獍自菩模褐^思念之情!赌绿熳觽鳌份d西王母《白云謠》:“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yuǎn),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

  賞析/鑒賞

  一提起“初唐四杰”,人們自然會想到杜甫對“王楊盧駱”的高度評價:“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睍肫鹎Ч艂髡b的名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边會想到駱賓王7歲而吟《詠鵝》,楊炯9歲被奉為神童,王勃25歲即賦《滕王閣序》等逸事。但是,對于盧照鄰,知之者甚少。他的《長安古意》雖為佳作,但因其未能盡脫六朝藻繪余習(xí),流傳也并不廣。其實,盧照鄰?fù)瑯硬湃A過人,除擅長七言歌行外,其五言格律詩十分精致,特別是登臨送別類的小詩,更是別具一格。

  好友高參軍北還,可喜可賀,一路上,縱然山高路險,他也會覺得“驛路開花處處新”的。詩人覺得自己南滯在此,形單影只,實在愚癡,即便有鴻鵠之志也是枉然。高參軍將從自己當(dāng)年南游蜀地的來路還京,真為他提心吊膽:這一路上,風(fēng)塵滾滾,關(guān)山重重,那數(shù)不清的峭壁懸崖,急流險灘,不知他如何跋涉。詩人眼看好友離去,遠(yuǎn)了,遠(yuǎn)了,好友的車蓋早已在視線之外,他還在離別的高坡上掛肚牽腸:什么時候該過三峽,什么時候能越秦嶺,什么時候才安抵京洛,“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的蜀道將如何穿越,“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的空山野嶺又怎樣入眠;秀遍g,琴聲似斷,昔日相與飲酒吟詩的高參軍已離他而去,難以再見;秋山俱寂,夜空“杜鵑啼血猿哀鳴”的悲聲格外刺耳,令人毛骨悚然。猛一驚,直面惜別時的童山青巖,不勝感慨:“志同道合的你我,千山萬水將隔不斷我們的情誼!赌绿熳觽鳌份d西王母《白云謠》云:‘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yuǎn),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移诖@一天的到來。”

  盧照鄰性格孤傲,卓爾不群,為時世所不容,卻為親友所欽佩。關(guān)鍵時刻,總有朋友使他擺脫困境。因此,詩人特別珍重這人世間難得的真情,每每分手之時,常常寫詩饋贈。由于悲苦,這類詩作往往景幽情苦,詞冷曲哀,凄切有余而曠達(dá)不足,但其拳拳之心,眷眷之意卻表露無遺。

  “士窮節(jié)乃見”,“患難見真情”,盧照鄰其人其節(jié),其情其義,便是一例。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xiāng)愁。

  白發(fā)悲明鏡,青春換敝裘。

  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

  翻譯

  片云吹過城頭,黃鶯飛上了戍樓。

  塞花飄灑客子的淚水,邊柳牽掛行人的鄉(xiāng)愁。

  長了白發(fā)對著明鏡悲嘆,可惜青春只換來了破裘。

  此次您又承當(dāng)了遠(yuǎn)行萬里的使命,聽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瓜州。

  注釋

  岸雨:一作“片雨”。

  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塞:邊塞。

  客淚:離鄉(xiāng)游子的眼淚。

  敝裘:破舊的皮衣。

  敝:破損;

  裘: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瓜州:即晉昌(今甘肅敦煌)。

  鑒賞

  這是岑參一首很特別的詩,和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蘊(yùn)含的情感要豐富和復(fù)雜得多。李詩只是表達(dá)了對朋友的關(guān)切之情,而岑參既有對朋友的關(guān)心之情,更多的是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 春暮點(diǎn)出了時節(jié),武威和晉昌交代了地點(diǎn)。武威是詩人自己的所在地,晉昌是詩人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返回到達(dá)之地。“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則指出是聽說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首聯(lián)“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寫邊塞登樓所見之景:岸雨飄過城頭之后帶來的漫天大雨,從這雨就告訴讀者這邊塞環(huán)境之苦之惡劣,而一只美麗的黃鸝鳥飛上了戍樓躲雨。這只黃鸝成了這環(huán)境惡劣的邊塞城樓的一抹亮色,似乎也傳達(dá)的詩人內(nèi)心的某種溫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而在首聯(lián),詩人的情感含而未發(fā),并未明言,似有一絲蒼涼,更有一縷溫情蘊(yùn)含其中,彰顯含蓄之美。

  頷聯(lián)“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xiāng)愁”尤其巧妙,融情于景,景中有情,情景水相互融。一個“飄”字把游子思鄉(xiāng)之淚隨塞外飛花漫天飄舞的情景描述出來,形象地突出了客淚之多,鄉(xiāng)愁之濃。而“掛”則化無形的情感為有形的形象,把鄉(xiāng)愁與楊柳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很巧妙楊柳意象中留別的內(nèi)涵!傲焙汀傲簟蓖,因而在古詩詞中柳就有留戀之意!斑吜鴴爨l(xiāng)愁”把游子的那種濃濃的鄉(xiāng)愁具體化、形象化了,好像這鄉(xiāng)愁變成了實體物質(zhì),掛滿了邊塞的楊柳樹。這沉甸甸的鄉(xiāng)愁,這思鄉(xiāng)的痛苦,就很生動地表達(dá)出來了,就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把無形的情感——愁緒,形象化具體化,是詩人的匠心所在。

  頸聯(lián)“白發(fā)悲明鏡,青春換敝裘”直抒胸臆,抒發(fā)的是年華已去而功業(yè)未成的感慨。“白發(fā)悲明鏡”與李白在《將進(jìn)酒》中“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的情感是一致的,抒發(fā)的都是年華已去的感傷。而“青春換敝裘”則補(bǔ)充說明了為什么要悲白發(fā)。生老病死本是人生難免,而詩人對年華的失去如此悲傷,是因為大好青春年華居然沒有建功立業(yè),居然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棒谩笔敲F的皮大衣,是達(dá)官貴人才穿得起的,在這里暗指功業(yè)。因為封建時代的讀書人講究的是“學(xué)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而盛唐時代的詩人更加是以天下為己任,幾乎個個都覺得自己有宰相之才,能夠輔助皇帝成就一個盛世。岑參毫無疑問也會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但一個“敝裘”就明白的說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得志。

  尾聯(lián)“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抒發(fā)了兩種情感,一是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順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的高興;但同時又為自己仍然滯留在邊塞(武威)而歸期無著落而感到傷感與無奈。高興又傷感的情緒交織在一起,豐富而復(fù)雜的情感從字里行間若隱若現(xiàn)的透露出來。詩歌的結(jié)尾含蓄而有意味深長,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無情未必真豪杰”,邊塞詩人不僅僅書寫那些雄心壯志,那些塞外奇景,那些男兒豪情,還書寫心中的那一縷柔情。

  創(chuàng)作背景

  宇文判官與岑參同為高仙芝的僚屬,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高仙芝改授河西節(jié)度使,他們一起回到姑臧,不久宇文判官又出使安西。出于對這位朋友的信任和懷念,岑參在姑臧聽說他已回到晉昌時,即作此詩向老朋友傾訴自己的心事。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送崔子還京

  朝代:唐朝

  作者:岑參

  匹馬西從天外歸,揚(yáng)鞭只共鳥爭飛。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題詩淚滿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騎著馬獨(dú)自從西方那遠(yuǎn)在天邊的地方歸來,揚(yáng)起馬鞭急切地趕路,好像是和鳥兒在爭先一樣。九月時節(jié)我在交河北岸給你送別,風(fēng)雪中題完詩時不覺淚水已經(jīng)沾滿了衣服。

  注釋

  天外:指塞外離家鄉(xiāng)遠(yuǎn)得好像在天外一樣。

  交河:指河的名字。

  爭飛:爭著和鳥兒飛,比喻急切的心情。

  揚(yáng)鞭只共鳥爭飛:一句說明岑參想還京的欣喜急切的心情,揚(yáng)起馬鞭拼命趕路像和鳥兒爭先一樣。

  雪里題詩淚滿衣:一是對好友還京離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滯留異域的苦悶,久戍塞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賞析:

  此詩與《熱海行》作于同時,這個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難說。全詩采用了詩家慣用的對照手法。前二句寫崔子獲歸長安的喜悅,后二句寫自身仍得滯留異域的苦悶。這一喜一憂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戀鄉(xiāng)心情。由于寫喜用“揚(yáng)鞭只共鳥爭飛”,寫苦用“雪里題詩淚滿衣”,極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為人所愛賞。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5篇】相關(guān)文章:

大招原文翻譯及賞析05-13

《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5-11

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5-11

清明原文翻譯及賞析05-10

螽斯原文翻譯及賞析05-10

《蟬》原文、翻譯及賞析05-09

《城南》原文及翻譯賞析05-06

多歧亡羊原文翻譯及賞析05-05

大招原文賞析及翻譯05-03

畫原文賞析及翻譯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