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殤》 特級教師教案設(shè)計 推薦度:
- 國殤課文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國殤》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殤》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殤》教案1
古詩詞的學習不同于白話文,也不同于現(xiàn)代詩。由于距今年代久遠,又有不少生字詞,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學起來有些困難,教師在教學當中應(yīng)貫穿誦讀教學這條紅線,穿插不同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好古詩。下面介紹幾種教學方法供參考。
一、介紹背景知識──引發(fā)興趣法
介紹詩歌的演變,古詩詞在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上的作用,繼而引到要講的《國殤》的作者和詩歌產(chǎn)生的背景上。介紹《楚辭》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介紹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身世、經(jīng)歷、重要作品以及《國殤》產(chǎn)生的特定背景和史實。
二、初步查閱誦讀──難點突破法
學習古詩最重要的途徑是誦讀。誦讀的前提是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教師要幫助學生一起找出《國殤》中的生字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古漢語中的助動詞等等,讓學生以自查字典為主,教師輔以必要的講解,經(jīng)過這樣反復(fù)的查閱和初步的誦讀,突破艱澀難懂的字詞關(guān),力求做到準確讀出每一個生字詞,連貫讀出每一句子,清清楚楚地讀出整篇課文,為理解全詩打下良好基礎(chǔ)。在誦讀詩文時,教師要點撥學生讀七言詩的一般規(guī)律及特殊節(jié)拍,使學生讀出韻律和節(jié)奏來。
三、理解詩文內(nèi)容──整體把握法
整體把握的最大特點是重視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從整體輪廓上給學生以知識,絲毫不讓學生產(chǎn)生支離破碎的感覺。為達此目的,在熟讀課文后,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穿插采用分句講解、重點提問、詩文共證、表格提示等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整體理解和把握詩文的主要內(nèi)容。
1.分句講解:按每一詩句的字面意思和暗示表達的深層含義進行講解,以達到示范作用,兼顧水平層次不同的學生。
2.重點提問:設(shè)計一些能“突破一點,帶動全文”的提問,讓語文知識較好的學生來回答。如《國殤》為什么要描寫戰(zhàn)斗的全過程,最后兩句對全詩起了什么主要作用?
3.詩文共證:找取材相同但體裁風格不同的作品加以比照,印證,使得相互襯托、相得益彰。比如在講《國殤》時可以把初中時學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找來,一邊寫出《國殤》的詩句,一邊抄錄出《誰》文中“松骨峰戰(zhàn)斗”的片斷加以對應(yīng),將屈原在《國殤》中描寫的英雄戰(zhàn)士與在松骨峰戰(zhàn)斗的最可愛的`人互相印證、襯托,由詩到文,由文到詩多次反復(fù),加深對詩文主題思想的理解,擴大知識面。
4.表格提示;用簡潔清晰的表格列出與詩文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如主題思想、藝術(shù)特色、框架結(jié)構(gòu)、朗讀要領(lǐng)等,分項列出,讓學生一目了然,對全詩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和整體的把握。
四、提高鑒賞能力──古詩改造法
這主要是針對語文層次較高的學生的教學手段,著重對《國殤》中的藝術(shù)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做細致剖析,并根據(jù)詩中的意境、內(nèi)容、細節(jié)等做古詩改成現(xiàn)代小品文的實踐,注意借景抒情,贊敘結(jié)合的手法和各種修辭手段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藝術(shù)鑒賞力和寫作能力。
《國殤》賞析
原詩及注釋
原詩:操吾戈兮被犀甲(1),車錯轂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敵若云(3),矢交墜兮士爭先(4)。
凌余陣兮躐余行(5),左驂殪兮右刃傷(6)。
霾兩輪兮縶四馬(7),援玉枹兮擊鳴鼓(8)。
天時墜兮威靈怒(9),嚴殺盡兮棄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遠(12)。
帶長劍兮挾秦弓(13),首身離兮心不懲(14)。
誠既勇兮又以武(15),終剛強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靈(17),魂魄毅兮為鬼雄(18)!
(最后一句也有子魂魄兮為鬼雄。)
注釋:
(1)操;拿著。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
(2)轂:(gǔ)車錯轂;指兩國雙方激烈交戰(zhàn),兵率來往交錯。轂是車輪中心插軸的地方。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3)旌:(jīng)旌蔽日兮敵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陽,敵兵好像云一樣聚集在一起。旌:用羽毛裝飾的旗子。
(4)矢交墜兮士爭先;是說雙方激戰(zhàn),流箭交錯,紛紛墜落,戰(zhàn)士卻奮勇爭先殺敵。矢:箭。
(5)凌:侵犯。躐(liè,艙列):踐踏。行(háng):行列。
(6)左驂(cān):古代戰(zhàn)車用四匹馬拉,中間的兩匹馬叫“服”,左右兩邊的肼“驂”。殪(yì義):緇地而死。右:指右驂。刃傷;為兵刃所傷。
(7)霾兩輪兮縶四馬:意思是把(戰(zhàn)車)兩輪埋在土中,馬頭上的韁繩也不解開,要同敵人血戰(zhàn)到底。霾(mái,埋)。通埋?{(zhí,直);絆往。
(8)援玉枹(fú)兮擊鳴鼓:主帥鳴擊戰(zhàn)鼓以振作士氣。援:拿著。枹;鼓槌。 (9)天時:天意。墜:通懟(duì),恨。威靈怒:神曼震怒。
(10)嚴殺:酣戰(zhàn)痛殺。棄原野;指骸骨棄在戰(zhàn)場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說戰(zhàn)士抱著義無反顧的必死決心。
(12)忽:指原野寬廣無際。超:通“迢”。
(13)挾(鞋);攜,拿。秦弓:戰(zhàn)國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較遠而著名)。
(14)首身離:頭和身子分離,指戰(zhàn)死。懲:恐懼,悔恨。
(15)誠:果然是,誠然。
(16)終:始終。
(17)神以靈: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為鬼雄,子:指殤者。鬼雄:鬼中雄杰。
譯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zhàn)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zhàn)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fù)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zhàn)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賞析
這首詩歌是祭祀保衛(wèi)國土戰(zhàn)死的將士的祭歌。詩中不僅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而且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
《九歌》從《東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靈,獨最后這一篇《國殤》是祭奠人間為國犧牲的將士的。許多學者認為,這和戰(zhàn)國時期秦楚戰(zhàn)爭有關(guān),楚懷王時楚國多次和秦國交戰(zhàn),幾乎每次都遭到慘重的失敗。楚國人民為了保衛(wèi)國家,抗擊強秦,英勇殺敵,前赴后繼。屈原寫這篇作品就是為了歌頌楚國將士為保衛(wèi)國家不惜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豪邁精神。
本詩的寫作從敵勝我敗著筆,反映了楚國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清人蔣驥在《山帶閣注楚辭》中論及此篇是指出:“懷襄之世,任讒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怨神怒,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極痛之!
全詩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描繪車戰(zhàn)的激烈場面。先寫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鎧甲,后寫兩軍相接,再寫敵人的蜂擁和瘋狂,最后寫楚方士兵的英勇頑強。這一節(jié)寫得層次分明,具體形象,突出了戰(zhàn)斗的殘酷、士兵的無畏和豪壯的感情。
第二節(jié)寫楚方寡不敵眾,全部戰(zhàn)死的悲壯場面。敵人瘋狂而且殘酷,楚方受創(chuàng)慘重,然而士兵們卻英勇無畏,寧死不屈!霸衽圪鈸豇Q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戰(zhàn),鳴鼓表示進攻。這說明,楚方傷亡即使如此慘重,仍然一心進擊。楚方將士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第三節(jié)是對為國戰(zhàn)死者的贊頌。先謳歌戰(zhàn)士們遠離家鄉(xiāng)、誓死報國、義無反顧的決心,然后贊美戰(zhàn)士們剛強勇武、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誠而沉痛的。
在此詩中,屈原將動態(tài)過程的描述和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緊密結(jié)合。在動態(tài)過程中的描述中將大場面的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jié)合,在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jié)合,而這種結(jié)合過程有同戰(zhàn)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發(fā)展協(xié)調(diào)一致。
寫作特點
本篇寫作從敵勝我敗著筆,反映了楚國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清人蔣驥在《山帶閣注楚辭》中論及此篇是指出:“懷襄之世,任讒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怨神怒,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極痛之。”
本詩分為兩段。第一段寫戰(zhàn)場激戰(zhàn)第二段熱情禮贊為國捐軀的戰(zhàn)士。
在此詩中,屈原將動態(tài)過程的描述和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緊密結(jié)合;在動態(tài)過程中的描述中將大場面的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jié)合;在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jié)合;而這種結(jié)合過程有同戰(zhàn)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發(fā)展協(xié)調(diào)一致。
作者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愛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21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屈原的作品,根據(jù)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jù)《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
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詩經(jīng)》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傊淖髌窂膬(nèi)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chuàng)造性。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
《國殤》原文和譯文
原文: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土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譯文:
手拿吳戈啊身穿犀皮甲,戰(zhàn)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zhàn)鼓。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fù)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著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實在勇敢啊富有戰(zhàn)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國殤》教案2
一.教學目標要求: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屈原其人其事及其詩的影響,培養(yǎng)信息整合能力。
。2)進一步學習詩歌的朗讀技巧,培養(yǎng)朗讀能力,并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理解和體會詩歌的內(nèi)容。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查找相關(guān)資料,并結(jié)合當時的背景來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體會詩歌深沉而激昂的思想情感。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詩中死而不已的執(zhí)著精神,樹立為實現(xiàn)理想而堅定不移的決心,弘揚詩中所歌頌的愛國主義犧牲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詩中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教學難點:描寫古代戰(zhàn)爭的生字詞。
三.教學方法:
采用研討點撥法,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運用數(shù)字媒體全方位展示。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學媒體:
投影儀、多媒體、PPT課件、音頻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ㄒ唬⿲
每年端午時節(jié),當我們吃上香氣四溢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就會想起值得我們緬懷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想起他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寂寞,想到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定執(zhí)著。誰能說說你所了解的屈原?
。ǘ┍尘敖榻B
1、作者回顧
請同學同學介紹后,總結(jié)并劃出課下注釋有關(guān)屈原介紹。
屈原(約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曾任左徒,主張聯(lián)齊抗秦,改革政治,以圖富強,但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和陷害。后楚國不斷遭受強秦的侵略,兵敗地削。屈原十分痛心,滿懷憂憤,自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留下來的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第一個高峰。
今天,讓我們通過《國殤》再一次地走近屈原,感受他那顆深沉而痛苦、抑郁又激昂的靈魂。
2、釋題
《國殤》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辭》是很具有楚國的地方特點的詩歌。在詩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詩行中大量使用“兮”字!熬鸥琛笔菓(zhàn)國時楚國的民間祭歌,屈原將其加工后,改造用來祭悼為國捐驅(qū)的楚國將士。殤,指夭折或在外而死。國殤,指為國戰(zhàn)死的將士。楚國的年輕戰(zhàn)土們?yōu)楸Pl(wèi)祖國死在野外,所以稱之為“國殤”。
。ㄈ├首x并大體感知文意
1、教師范讀全詩一遍。
2、學生自讀,要求在文中標出生字的字音,讀準字音。
請學生分別讀,看看誰讀錯的字音最少。
請學生齊讀,要求放開音量,大聲朗讀。
3、逐句翻譯,朗讀指導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ㄊ帜酶筛臧∩泶┫ぜ,戰(zhàn)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戰(zhàn)士出征,氣氛悲壯,朗讀時語速應(yīng)慢,低沉)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ㄆ鞄帽稳瞻橙巳鐬踉,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敵眾我寡,將士毫無畏懼,比前句更悲壯)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我軍傷亡慘重,讀出傷感、難過)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zhàn)鼓。)(堅守不退,鼓舞士氣,前句可稍平,第二句須高亢)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ㄌ旎璧匕蛋⊥䥽郎耢`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詩人情感激動、高亢,語速應(yīng)快)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fù)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詩人情感激動、高亢,語速應(yīng)快)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的殺敵的決心,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嵲谟赂野「挥袘(zhàn)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高度贊揚將士們的凜不可犯,應(yīng)讀出高亢)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ㄉ硪阉劳霭【裼啦凰溃幕昶前楣碇杏⑿郏。ㄇ熬鋽⑹,可稍平。后句情感達到最高點,應(yīng)高亢)
。ㄋ模┰谑熳x基礎(chǔ)上,理解全詩
本詩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十句為第一部分,后八句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激戰(zhàn)的過程和將士們英勇戰(zhàn)斗血染沙場的情景。
開頭四句寫戰(zhàn)斗開始的情況,戰(zhàn)士們手持吳戈身披犀甲奔赴戰(zhàn)場,楚軍戰(zhàn)士非常勇敢,一上戰(zhàn)場,就和敵軍展開了白刃戰(zhàn)。車輪交錯,刀劍相接,盡管敵人旌旗蔽日,兵士密集如云,但楚軍戰(zhàn)士仍冒著敵人發(fā)來的箭矢,向前沖殺。戰(zhàn)斗一打響,楚軍戰(zhàn)士就表現(xiàn)出大無畏的精神氣概。
以下六句寫激戰(zhàn)的場面和楚軍將士犧牲的悲壯結(jié)局。由于寡不敵眾,楚軍陣地被沖破了,駕戰(zhàn)車的驂馬(戰(zhàn)車兩邊的馬)被打死打傷,戰(zhàn)車的車輪陷入了泥潭之中,戰(zhàn)馬被絆倒了。但是將士們?nèi)匀皇殖帧坝駯ⅰ保ü拈常Q鼓進攻。最后寫戰(zhàn)斗結(jié)束了,作者用“天時懟兮威靈怒”的詩句來渲染戰(zhàn)場上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氣氛。后面一句“嚴殺盡兮棄原野”,點明傷亡慘重,從而突出了戰(zhàn)士們的`犧牲精神。
第二部分,表示對陣亡將士的深切悼念,贊頌他們勇武剛強的愛國主義精神。“出不入兮往不返”,歌頌戰(zhàn)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平原忽兮路超遠”,對烈士犧牲在遙遠的異鄉(xiāng)表示欽佩和悼念。中間四句寫楚軍將士首身分離,劍弓依然在手,這樣的戰(zhàn)士既勇敢又威武,他們氣概凜然,始終不可冒犯。高度贊美了他們寧死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最后兩句表示對烈士們的無限景仰和熱烈的贊頌。他們雖死猶生,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全詩通過對激烈悲壯戰(zhàn)斗場面的描述,歌頌了為國捐軀的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和英勇獻身精神,表達了楚國人民對烈士崇高的敬意,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愛國主義精神。
。ㄎ澹┎贾米鳂I(yè)
1、請簡要分析文中“兮”的作用。
答:使句子不僅產(chǎn)生了強烈的節(jié)奏感,而且具有剛健豪壯的戰(zhàn)斗風格。“兮”字的前后語義,或并列或承接,大大豐富了詩句的內(nèi)容和思想內(nèi)涵。
2、結(jié)合全詩,嘗試撰寫歌頌陣亡將士的對聯(lián)。春雷挾雨驚天地,地甲浴血泣蒼生。
鐵馬金戈,鏗鏘萬里聲似虎;熱血頭顱,拋灑千日氣如虹。
《國殤》教案3
一、選課意義
《國殤》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古代詩歌散文選修》中“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模塊的推薦篇目,所以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應(yīng)放在“吟誦”上,在誦讀過程中掌握聲律,體現(xiàn)其韻律美,然后通過詩歌的節(jié)奏展現(xiàn)詩歌情感美。
教材在詩歌內(nèi)容前面給出了以下信息:
1、詩歌兩部分內(nèi)容概括:奮勇殺敵,為國捐軀,歌頌愛國精神。
2、《國殤》的寫作內(nèi)容屬于祭歌,表現(xiàn)愛國主義的中華民族精神和堅毅剛強的民族品格。
選擇本詩作為公開課講授,首先是因為其在主題上具有時代意義的情感教育目標,整體上的格調(diào)是積極昂揚的,體現(xiàn)氣魄非凡的藝術(shù)魅力。另外在知識層面上,詩中再現(xiàn)了古戰(zhàn)場中激戰(zhàn)交鋒的場面,戰(zhàn)爭的組成中所包含的敵軍,戰(zhàn)士,主帥,裝備均有觸及,但是在排列和組合具有典型性,所以作者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是值得揣摩學習的。
二、課前預(yù)設(shè)
。ㄒ唬┢叫邪鄬W生學情分析
1、愛國主題在高中語文課本教育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的,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對于愛國教育甚至有些麻木,喚起學生對愛國這一民族精神的重新認識可以說是我構(gòu)課的主要目標。
2、《國殤》是楚辭體,理科班的學生因為其佶屈聱牙的古字加上楚辭的閱讀普及性上遠低于唐詩宋詞等,所以對于楚辭的學習興趣并不濃厚,所以對于文本的解讀上要設(shè)立興趣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ǘ⿷(yīng)對措施
1、預(yù)習任務(wù)要細化明確
在給學生布置預(yù)習任務(wù)我運用了學案,對學案的設(shè)計我采用了分組學習法,每個組的學習內(nèi)容是不同的,再給每個組組長布置任務(wù)分配給組員。
之前我給學生講過鑒賞詩歌的步驟,所以每個組員負責相應(yīng)步驟,其實這首詩歌不長,分配到每個學生手中的學習內(nèi)容就很少了,但是少而精,他們負責的那一句詩里涉及的文言知識也得到解決,同時讓每個學生對在課前對每個知識點都深入了解和拓展。
2、興趣點設(shè)置
首先我把愛國主義這一主題進行擴大化,延伸到戰(zhàn)爭與和平的話題,聯(lián)系當下時代背景和學生熱衷的時事熱點對本詩進行思考,這樣在學生心里縮短歷史距離。
另外在愛國情感的體會上,我聯(lián)系了授課日期不久后的國家第一個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喚醒學生愛國精神。
在對詩中戰(zhàn)士形象的分析上和詩人情感的把握上我利用了戰(zhàn)國末期楚秦戰(zhàn)爭的背景資料,學案中提供的背景資料里用傷亡人數(shù)讓學生去想象戰(zhàn)爭的激烈程度,并且讓學生用散文或者詩歌的形式介紹屈原,深入了解屈原的愛國思想和高尚的人格理想。
一、教學設(shè)計
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影視作品激發(fā)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求知欲同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
第二環(huán)節(jié):知人論世,讓學生以他們選擇的方式帶同學了解作者。
第三環(huán)節(jié):吟詠詩歌,掌握聲律,以讀促悟。
第四環(huán)節(jié):賞析詩歌:①解題目②說方法③析內(nèi)容④挖內(nèi)涵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jié),在小結(jié)設(shè)計里我制作了一個關(guān)于戰(zhàn)爭對人類傷害的視頻,給學生思考空間。
我將教學內(nèi)容分為三大板塊:
、佟窘榻B作者】穿越時空,會語汨羅
②【分析詩歌】狼煙再起,沉吟殤歌
③【主題拓展】把握情感,傳唱殤歌
二、課堂實錄
【導語】
。úシ拧都t高粱》主題曲)這段熟悉的旋律大家不陌生,正是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為紀念抗日勝利70周年重現(xiàn)銀幕的紅高粱,再現(xiàn)齊魯大地熱血兒女之風采,在兩千多年前在這沃土之鄰的楚地也有這樣一群血性好漢,以身殉國,在所不辭,為祭鬼雄,一位詩人行吟澤畔,他的淚和他無限愁緒一起在汨羅江畔,化為一曲殤歌,成為古典的永恒。
。ㄒ唬窘榻B作者】穿越時空,會語汨羅
屈原我們并不陌生,我們都用什么詞概括屈原呢?那今天我們班有幾名同學要以另外一種方式帶我們回憶屈原,大家歡迎(學生帶來詩朗誦《祭屈原》)。
[一個同學扮演屈原,一個同學對話(配樂)]
教師點評
(二)【朗誦詩歌】狼煙再起,沉吟殤歌
1、首先讓我們一起朗誦這首詩歌,注意本單元詩歌朗誦的方法,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掌握聲律,體現(xiàn)韻律美,把握情感,展現(xiàn)情韻美。
配樂朗誦《國殤》
教師點評
2、解讀標題:大家請看殤字形,歹字旁往往與死亡有關(guān),說文作者鄭玄給出如下解釋:殤者,男女未冠笄而死,什么意思?大家齊讀這句話“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何為國殤?
那么這是一場怎樣激烈的戰(zhàn)爭呢,下面我們一起分析詩歌。
3、詩歌賞析方法:老師之前講過品味詩歌的四個角度:明句意、析手法、摹形象、悟情感(板書),在以往的.詩歌學習中同學們也經(jīng)常運用這種步驟鑒賞,現(xiàn)在就是看大家對此掌握的程度了,預(yù)習中我們把全詩分為了三個層次,下面我們按照班級座位分為三個大組,每組分析一層,請每組成員分別從以上四個角度解讀詩歌。請組長組織組員開始討論(5分鐘)。
4、【詩歌賞析】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第一組】: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學生A明句意:
。ú賲歉曩馀,車錯轂兮短兵接)戰(zhàn)士們手持吳戈身披犀甲奔赴戰(zhàn)場,楚軍戰(zhàn)士非常勇敢,一上戰(zhàn)場,就和敵軍展開了白刃戰(zhàn)。車輪交錯,刀劍相接。
。罕稳召鈹橙粼,矢交墜兮士爭先)盡管敵人旌旗蔽日,兵士密集如云,但楚軍戰(zhàn)士仍冒著敵人發(fā)來的箭矢,向前沖殺。
學生B析手法:旌蔽日兮敵若云這一句作者運用的是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側(cè)面表現(xiàn)了敵人之多,一開始就交戰(zhàn)激烈,但我軍臨危不懼仍奮勇向前。
學生C摹形象:通過這種手法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勇敢無畏的形象。
學生D析情感:詩人此時的情感應(yīng)該是崇敬。
教師評價:同學們認為這一組同學分析的如何?
教師補充:作者開篇就非同凡響,直入戰(zhàn)爭場面,日月無光給人以窒息感緊張感。同時不忘塑造戰(zhàn)士們形象。大家看戰(zhàn)士們的外在形象是手執(zhí)吳戈身披犀甲。
①吳戈:吳國制造的戈,吳國以制造鋒利武器著名。
、谙祝合Fぶ谱鞯逆z甲,《周禮》犀甲壽百年。
所謂寶刀配英雄,寫如此精良之裝備正突出戰(zhàn)士們的威武雄姿。
師:此時戰(zhàn)爭已近尾聲,戰(zhàn)況如何呢。我們請第二組繼續(xù)解讀。
【第二組】(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學生A明句意:由于寡不敵眾,楚軍陣地被沖破了,駕戰(zhàn)車的驂馬(戰(zhàn)車兩邊的馬)被打死打傷,但他的主人,楚軍統(tǒng)帥仍毫無懼色,他將戰(zhàn)車的兩個輪子埋進土里,籠住馬韁,反而舉槌擂響了進軍的戰(zhàn)鼓。一時戰(zhàn)氣蕭殺,引得蒼天也跟著威怒起來。待殺氣散盡,戰(zhàn)場上只留下一具具尸體,靜臥荒野。
學生B析手法:“天時懟兮威靈怒”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場面的慘烈震天動地,側(cè)面表現(xiàn)出戰(zhàn)士們犧牲時候的悲壯。
學生C摹形象:這六句話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英勇犧牲、浴血沙場的悲壯形象。
學生D悟情感:詩人對敵人侵略領(lǐng)土的情感是憤慨的,對戰(zhàn)士們舍生救國還是崇敬的,對他們生命的逝去和國土的淪喪是痛苦的。
師生點評
教師補充:
、傥覀人認為較難理解的是這一句“霾兩輪兮縶四馬”,這個舉動的目的是什么?
這句話提到了古代戰(zhàn)術(shù)方馬埋輪:在《孫子·九地》中解釋的是:“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币馑际牵涸跀橙诉M攻時,綁住馬,埋車輪,表示固守不退。用繩索將駕車戰(zhàn)馬羈絆在一起的戰(zhàn)術(shù),其實這是一種破釜沉舟的戰(zhàn)術(shù),表現(xiàn)出戰(zhàn)士們視死如歸的決心。
、诤竺嬉痪渚o承“援玉袍兮擊鳴鼓”這句話十分重要。古代作戰(zhàn),鳴鼓表示進攻。這說明,楚方傷亡即使如此慘重,仍然一心進擊。楚方將士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師:在同學對整個戰(zhàn)爭場面的分析中,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沉悶戰(zhàn)車的撞擊聲,戰(zhàn)士們嘶啞的吶喊聲,可謂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折江河,勢甭雷電。
當大地一片沉寂,詩人此時的情感又是如何呢,我們請第三組進行解讀。
【第三組】(出不入—為鬼雄)
學生A明句意:
壯士這一去,永遠不復(fù)返,平原蒼茫茫,離家路遙遠。身帶長寶劍,手臂挾秦弓,身首雖分離,忠心永不變。
真是既英勇,更兼有武功,意志多剛強,敵不可欺凌。身軀雖已死,精神卻永存,魂魄真堅毅,做鬼也稱雄!
學生B析手法:這一段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中的直抒胸臆。
學生C摹形象:詩人通過出不入往不返,表現(xiàn)出戰(zhàn)士受命忘身,義無反顧,無怨無悔的形象。
學生D悟情感: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戰(zhàn)士們戰(zhàn)死沙場是帶著哀悼之情的,但是他們的精神永存,所以詩人也帶著對后人的激勵之情。
師生點評
教師補充:那老師想問一下同學們手握琴弓這一句是對戰(zhàn)士生前場景描寫還是死后場景描寫?
這一句應(yīng)該是寫戰(zhàn)士們犧牲后化為魂魄的形象,所以這里運用的是想象表現(xiàn)手法。
執(zhí)著的愛國精神依舊不滅,李清照有一句詩恰如其分的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也是出自于此,同學們知道嗎?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ㄈ局黝}】把握情感,傳唱殤歌
教師:剛才三組同學對我們整首詩做了很好的詮釋和注解,那么我們一起概括一下這首詩的主題,詩人要傳達的主旨同學們都可以想到哪些詞呢?(愛國、悼念、歌頌)
教師:同學們通過國殤,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我們偉大民族永垂不朽的愛國精神。
可以說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經(jīng)歷,只有生,沒有死,生命就算不上完整。然而死的方式有各種各樣,其意義也未必單一。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國而死,身雖死而精神不滅,“魂魄毅兮為鬼雄”。我們不僅要秉承這偉大民族精神,更要身體力行,明天也就是12月13日,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日子嗎?
。ㄍ队罢故緢D片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問題:前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拉法特的一句話“我?guī)е蠙熘妥杂蓱?zhàn)士的槍來到這里。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就此話題,同學們有何感想?
學生聯(lián)系時事熱點討論
教師:通過大家的討論,我真的為你們身上的正義感點贊。將戰(zhàn)爭玩弄于股掌之間的人是可恥的,愛國是為了創(chuàng)造和平而不是滋生殺戮!警鐘長鳴我們要時刻捍衛(wèi)祖國的尊嚴,同時我們也要維護和平,因為一場戰(zhàn)爭的輸贏付出的代價卻是無法估量的。
老師最后給大家也帶來了一首反戰(zhàn)歌曲,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即是詩人又是音樂家的教父級的人物,鮑勃迪倫的《Knocking On HeavenS Door》(視頻播放)。
《國殤》教案4
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車錯轂兮短兵接( gǔ ) 凌余陣兮躐余行( liè )
左驂殪兮右刃傷( yì ) 霾兩輪兮縶四馬( zhí )
援玉枹兮擊鳴鼓( fú ) 天時懟兮威靈怒( duì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操吳戈兮被犀甲 凌余陣兮躐余行
天時懟兮威靈怒 誠既勇兮又以武
(1)持 (2)侵犯 (3)怨恨 (4)誠然,確實
3、文學常識填空
屈原,名 平 , 字 原 , 戰(zhàn)國 時期楚國人,是我國最早的
愛國 詩人,代表作有《 離騷 》《 九章 》《 九歌 》《天問 》等
你所知道的屈原詩歌名句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4、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我們可以把全詩分成幾節(jié)?用簡要語言概述層意
全詩可分兩大段
從開頭至“嚴殺盡兮棄原野”為第一段,是敘寫將士們與敵人激戰(zhàn)及壯烈犧牲的經(jīng)過
從“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結(jié)束,為第二段,是作者對犧牲將士的哀悼與頌揚
5、請概括本詩主旨
全詩通過對激烈悲壯的戰(zhàn)斗場面的描述,歌頌了為國捐軀的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和英勇獻身精神,表達了楚國人民對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1.“旌蔽日兮敵若云”這句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 這句話不僅寫出了敵人的強大、聲勢的兇猛,以此反襯楚國將士的英勇無畏,同時也用濃墨重彩,描繪出了濃烈的戰(zhàn)場氣氛: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增強了全詩的悲壯色彩
《國殤》教案5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體會《國殤》通過塑造和歌頌為國犧牲的英雄,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敘和贊相結(jié)合的寫法。
3.背誦這首詩,并能正確解釋重點字詞。
教學重點:
詩中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描寫古代戰(zhàn)爭的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介紹屈原及《楚辭》導語
今天我們學習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一首詩《國殤》。屈原,這個偉大的名字我們一定不陌生。
(1)誰能說說你了解的屈原?(什么時代的人?哪國人?有哪些作品?有關(guān)他的傳說故事)(2)自讀注釋①畫出有關(guān)屈原的介紹,(3)題解!秶鴼憽肥恰毒鸥琛分械囊黄!冻o》是很具有楚國的地方特點的詩歌。在詩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詩行中大量使用“兮”字!熬鸥琛笔菓(zhàn)國時楚國的民間祭歌,屈原將其加工后,改造用來祭悼為國捐驅(qū)的楚國將士,“殤”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國的年輕戰(zhàn)土們?yōu)楸Pl(wèi)祖國死在野外,所以稱之為“國殤”。
二、朗讀
1.教師范讀全詩并用《十面埋伏》配樂。(教師范讀時要富于激情,使學生受到感染。)
2.學生自讀,要求在文中標出生字的字音,讀準字音。請學生分別讀,看看誰讀錯的字音最少,齊讀,要求放開音量,大聲朗讀。
三、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
1.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先自學前10句。
要求:認真看注釋后,把重點詞標在書上的空隙處,每標一句,都要自己試著串講一句。
教師可對學生認為較難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如“車錯轂兮短兵接”(車:戰(zhàn)車,兵:兵器)等,還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在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讓學生自己試著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思考,逐步鍛煉概括能力。)
教師在學生概括的基礎(chǔ)上,用富于激情的語言,把這部分內(nèi)容串講一下,讓學生對這前10句詩有較為完整、全面、生動的印象。(可參考《教參》。)學習“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這兩句時,可結(jié)合已學過的課文《鄧稼先》中的一段《吊古戰(zhàn)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zhàn)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讓學生對照詩句學習,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通過對《吊古戰(zhàn)場文》這段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使學生更體會到精練詩句中的豐富內(nèi)蘊。
2.繼續(xù)學習這首詩的11~18句。其方法可以和學習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學,自己串講,概括后8句主要內(nèi)容。)在了解了這幾句詩的內(nèi)容后,教師可提出幾個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
、佟俺霾蝗胭馔环,平原忽兮路超遠”。這兩句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路超遠指的是離哪里遠?從這兩句可看出戰(zhàn)土們怎樣的心理?
、凇吧砑人蕾馍褚造`,子魂魄兮為鬼雄!边@兩句詩可以用我們現(xiàn)在在紀念英雄人物時常說的什么話來概括?(“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們有不少同學可能會背李清照的一首小詩中的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鬼雄”二字,就是來源于屈原的詩。讓我們結(jié)合這句詩再來讀讀《鄧稼先》這篇課文中引用的一首詩歌吧。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雙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從屈原的時代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幾千年了,幾千年來歷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然而屈原詩中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一直光照著現(xiàn)實,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3.《國殤》從題目看是一首悼亡詩,學習了全詩之后,同學們回味一下,這首詩給人的是一種悲哀的感覺嗎?(啟發(fā)學生回答)有了感性認識后,讓學生自已總結(jié)詩的主題,教師可給出下列詞:不僅……更重要……激勵、同仇敵愾、振興等等。
四、了解《國殤》敘贊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
不知同學們是否注意到這首詩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解釋敘贊相結(jié)合的寫法。
五、評論
整體把握問題設(shè)計:《國殤》為什么要描寫戰(zhàn)斗的全過程,最后兩句對全詩起了什么主要作用?
《國殤》是追悼為國捐軀英勇將士的祭歌。屈原從戰(zhàn)爭敵勝我敗著筆,選材氣勢恢宏,場面龐大,情緒悲壯激昂,振聾發(fā)聵,給人以強烈的藝術(shù)感受!安賲歉曩獗幌,車錯轂兮短兵接”“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倍嗝歹r明立體的人物形象,多么浩氣長空的英雄氣概!寥寥數(shù)句,讓我們體味到了古戰(zhàn)場上激烈拼殺的血腥場景,也讓我們看到了楚軍將士寧死不屈,人雖敗精神不倒的大無畏精神。這種選材充分體現(xiàn)了屈原對楚國的熱愛和對楚軍將士無限崇仰的真摯情感,成功地塑造了英雄戰(zhàn)士的集體群像。本詩戰(zhàn)斗場面的描寫異常出色。第一部分描寫戰(zhàn)斗過程,詩句不多,但內(nèi)容豐富、筆法靈活。短短十句詩記敘了楚軍披掛上陣,與敵交戰(zhàn),兵敗身死的完整過程。其中既寫了敵軍人多勢重,進攻兇猛,又寫了楚軍士氣昂揚,奮力死戰(zhàn);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墜的細節(jié)描寫,又有天怨地怒、尸橫原野的氣氛渲染,既寫了士兵被堅執(zhí)銳,奮力沖殺,也寫了將帥援枹擊鼓,臨陣指揮。從寫法上,作者采用了三個結(jié)合:把概括敘述和具體描寫結(jié)合,把動態(tài)描繪與靜止畫面結(jié)合,把暗寫敵人兇猛與明寫楚軍奮勇結(jié)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映襯,使當時戰(zhàn)斗場面如同浮雕般強烈地凸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此外詩中還用夸張、比喻的修辭方法形容敵方的人多勢盛,渲染戰(zhàn)斗氣氛,對將士們面對強敵不畏懼的精神起到了側(cè)面烘托的作用。
屈原大多數(shù)作品的語言浪漫主義色彩濃厚,詞藻華美,花團錦簇,而在《國殤》這篇詩中,由于題材的肅穆感,屈原采用了質(zhì)樸通俗、剛勁堅定的語句。句式上也是整齊精練,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個字又都用“兮”字這樣相同的句式,不僅增強了詩的節(jié)奏感,也使情感表達越顯莊重,特別是最后兩句“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把作者對愛國將士們的崇敬感情推向了高潮,增強了全詩的悲壯美。
《國殤》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作品賞析,感受壯烈的戰(zhàn)爭場面,體會戰(zhàn)士們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
2、學習本文剛健質(zhì)樸的語言;
3、了解楚辭的一般特點。
教學重點:
詩歌第一段戰(zhàn)斗的壯烈場面
教學難點:
屈原對戰(zhàn)士的高度評價,并上升到愛國主義精神的高度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鼻虺錾碣F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nèi)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lián)盟的活動,使齊楚聯(lián)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guān)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shù)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短靻枴肥枪沤窈币姷钠嫣卦娖,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lǐng)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傳統(tǒng)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毒鸥琛肥窃诿耖g祭歌的基礎(chǔ)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chuàng)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xiàn)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quán)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quán)。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guān),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xiàn)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jié)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fā)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jīng)》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jù)《續(xù)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于農(nóng)歷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jié)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屈原的生平資料,比較可信的僅有《史記》中一篇傳記。這篇傳記似乎存在錯亂,有些地方不易讀明白,F(xiàn)在加上屈原作品中的自敘,和研究者中較流行的看法,姑且對他的生平描繪大致輪廓。
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國的同姓貴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為氏。屈原年輕時受到楚懷王的高度信任,官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史記》本傳),是楚國內(nèi)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據(jù)推算,他當時僅二十多歲,可謂少年得志。后有上官大夫在懷王面前進讒,說屈原把他為懷王制定的政令都說成是自己的功勞,于是懷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后,轉(zhuǎn)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wù),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這以后,楚國的內(nèi)政外交發(fā)生一系列問題。先是秦使張儀入楚,以財物賄賂佞臣靳尚和懷王寵妃鄭袖等人,用欺騙手法破壞了楚齊聯(lián)盟。懷王發(fā)現(xiàn)上當后,大舉發(fā)兵攻秦?墒,丹陽、藍田戰(zhàn)役相繼失敗,并喪失漢中之地。此時屈原曾受命使齊修復(fù)舊盟,但似乎沒有結(jié)果。此后由于懷王外交上舉措失當,楚國接連遭到秦、齊、韓、魏的圍攻,陷入困境。大約在懷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漢北一帶,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
懷王三十年,秦人誘騙懷王會于武關(guān)。屈原曾極力勸阻,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結(jié)果懷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在懷王被扣后,頃襄王接位,子蘭任令尹(相當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斷絕。但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jié)為婚姻,以求暫時茍安。由于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并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毀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時間約為頃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yù)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jīng)無望,也曾認真地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不能離開故土,于悲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羅江。他自殺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這一天很近。五月五日原來是楚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后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為人知了①。
、賲⒁娐勔欢唷抖宋缈肌贰S直背菏铡段迦铡吩娫疲骸耙蛳肷n梧郡,茲日祀東君!彼坪踔钡侥媳背,南方還保存著端午節(jié)祭東君的習俗。
屈原與楚國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沖突,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外交方針上,屈原主張與強秦對抗,具有遠大眼光。而懷王貪利受騙,頃襄王畏怯妥協(xié),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確主張,反而因為他堅持己見而加以懲罰。在內(nèi)政方面,屈原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實行使國家富強的“美政”。他向慕儒家傳說中的圣君賢臣,對政治抱有某種理想主義的態(tài)度。同時他又蔑視那些貪鄙的貴族,主張改革內(nèi)政,這當然也會使許多人與他為敵。此外,屈原的性格,也是造成他的悲劇的重要原因。從屈原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一個感情激烈、正直袒露而又非常自信的人,這種性格加上少年得志,使他缺乏在高層權(quán)力圈中巧妙周旋的能力,因而也就難以在這個圈子里長久立足。還在屈原受到重用的時候,上官大夫就輕而易舉地使懷王疏遠了他,這不能說完全是由于懷王的昏庸(否則無法解釋懷王起初怎么會重用他);應(yīng)該說屈原的性格,以及他在政治上的理想主義態(tài)度,同實際的政治環(huán)境本來是難以協(xié)調(diào)的,何況當時楚國又正呈現(xiàn)衰亂的狀態(tài)。在歷史上,像這種詩人氣質(zhì)與環(huán)境的矛盾,不斷地造成人生悲劇,同時也造就優(yōu)秀的文學。
屈原的作品,在《史記》本傳中提到的有《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懷沙》五篇。《漢書·藝文志》載屈原賦二十五篇,未列篇名。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所載也是二十五篇,為《離騷》、《九歌》(計作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篇)、《遠游》、《卜居》、《漁父》,而把《招魂》列于宋玉名下(《漢書·藝文志》基本上是以劉向、劉歆父子《七略》為依據(jù),《楚辭章句》則是為劉向所編《楚辭》作的注釋。所以這兩種理應(yīng)是一致的)?芍獙@二十五篇中部分作品的歸屬和真?zhèn)危瑵h代就存在爭議。大致說來,現(xiàn)代研究者多認為《招魂》仍應(yīng)遵從《史記》,視為屈原之作;《遠游》、《卜居》、《漁父》,則偽托的可能性為大。
二、疏通課文
三、鑒賞
愛國主義之贊歌千古祭文之絕調(diào)——讀《九歌國殤》
在中國漫長的五千年歷史中,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愛國志士,屈原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位代表;在群星閃耀的中國文學的長河中,有著無數(shù)歌頌愛國主義、歌頌犧牲精神的光輝詩篇,《國殤》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篇。
《國殤》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一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的對象有天神,如《東皇太一》(天上最尊貴的神)、《云中君》(云神)、《東君》(日神)等;有地祇,如《湘君》、《湘夫人》(湘水水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等。唯獨《國瘍》一篇所祭既非天神,亦非地祇,而是人鬼。戴震《屈原賦注》:“‘殤’之義二:男女未冠(二十歲)笄(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殤’;在外而死者,謂之‘殤’!畾憽詡病!畤鴼憽绹;則所以別于二者之殤也。”所謂“國殤”,就是指為國犧牲的將士。將為國犧牲的將士和天神、地祇同等祭祀,已足可見出作者對這些犧牲了的愛國英雄們懷著多么祟高的敬意,而誦讀全詩,我們更能感覺到詩人胸腔中沸騰的熱血。
全詩可分兩大段。從開頭至“嚴殺盡兮棄原野”為第一段,是敘寫將士們與敵人激戰(zhàn)及壯烈犧牲的經(jīng)過。
首句“操吳戈兮被犀甲”。吳戈,是吳國制造的戈。吳國在古代以制造鋒利的武器著名。有名的寶劍干將、鏌铘就出在吳國。犀甲,是犀牛皮制做的鎧甲。《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記載:“犀甲壽百年!(《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但作者此處用“吳戈”、“犀甲”二詞,并不是要說明楚軍裝備的精良,而是要描繪出楚國將士的雄姿。而描繪將士的雄姿,恰又為下文描寫他們犧牲之壯烈打下了基礎(chǔ):這是一群英雄戰(zhàn)士奔赴戰(zhàn)場,去和敵人作殊死的戰(zhàn)斗。因此,開頭這一句對楚國將士雄姿的描繪,對全詩悲壯氣氛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作者筆力一轉(zhuǎn),展開了對戰(zhàn)場情景的描寫!败囨N毅兮短兵接”三句是寫初戰(zhàn)時的情景!办罕稳召鈹橙粼啤笔钦f敵人的旌旗遮天蔽日,他們?nèi)藬?shù)眾多,遠遠超出了我軍之上,像是被狂風驅(qū)趕的滿天烏云,黑壓壓地向我方陣地涌了過來。這一句不僅寫出了敵人的強大、聲勢的兇猛,以反襯楚國將士的英勇無畏;同時也是用濃筆重墨,描繪出了濃烈的戰(zhàn)場氣氛: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增強了全詩的悲壯色彩。
盡管面對著強大的敵人,楚國的將士們?nèi)耘f奮勇爭先,冒著飛蝗般的箭雨,沖上前去,和敵人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败囧e轂兮短兵接”,我們的耳中仿佛聽到了沉悶的戰(zhàn)車相撞聲,戈劍相擊的叮當聲,戰(zhàn)士們嘶啞的吶喊聲。真是“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折江河,勢崩雷電。”(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一場多么驚驚心動魄的廚殺呵!
但是,畢竟敵我力量懸殊。楚國的將士漸漸力不能支了!傲栌嚓囐怩裼嘈小绷,描寫了他們作最后的殊死格斗和壯烈犧牲的經(jīng)過:戰(zhàn)陣被沖亂了,行列被沖跨了,駕車的戰(zhàn)馬或死或傷,為國家獻身的時刻到了!楚國的將士們將剩余戰(zhàn)車的兩輪埋入土中,用繩索將駕車的戰(zhàn)馬羈絆在一起一一這是古代車戰(zhàn)中所謂“方馬埋輪”的戰(zhàn)術(shù)。盡管古代軍事家孫子認為這種戰(zhàn)術(shù)“末足恃也”(《孫子九地》),但楚國將士們此刻正是運用這一戰(zhàn)術(shù)行動,來表示他們必死的決心。而作為楚軍統(tǒng)帥的將領(lǐng),則拼盡全力,擂響了最后的戰(zhàn)鼓。這震天撼地的鼓聲,向敵人威嚴地宣告:楚國的將士個個都是英雄,他們至死不會在敵人面前表現(xiàn)出絲毫的怯懦和恐懼!但是,鼓聲終于沉寂了,楚軍將士的尸體橫陳在廣闊的原野上,他們?nèi)w為國捐軀了。
從“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結(jié)束,為第二段,是作者對犧牲將士的哀悼與頌揚。
“出不入”四句緊承上文,寫出了作者對“嚴殺盡兮棄原野”的將士們無比沉痛的悼念:祖國的英雄們呵,你們一去不復(fù)返了。在那遙遠的曠野里,你們安息了,永遠地安息了!但是,這四句的感情色彩并不僅僅是沉痛。作者用“出不入”和“往不反”這兩個同義重復(fù)的詞組,寫出了楚國將士受命忘身、義無反顧的英雄形象。因此,在沉痛之中又充游了“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悲壯。“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二句寫戰(zhàn)死者死后仍保持著戰(zhàn)斗的雄姿,更加深了這種悲壯氣氛。
詩的最后四句,作者懷著極大的敬意,對為國犧牲的將士作了熱血沸騰的頌揚。既頌揚他們生前的勇武剛強、凜不可犯;更頌揚他們死后威靈顯赫,永為鬼雄。這最后四旬,是寫實,也是祝禱;是對死者的頌揚,也是對生者的激勵。全詩激昂慷慨、悲憤壯烈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
《國殤》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淚交并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贊歌。古代流傳至今的祭詩、祭文何止千數(shù),但寫得如此激動人心、鼓舞斗志的,卻絕無僅有。這首先是由詩歌所產(chǎn)生的時代環(huán)境決定的。
屈原所處的時代,正是楚國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新點。由于楚懷王、頃襄王父子的昏庸,焚國接連大敗于強秦,喪城失地,犧牲慘重。《史記?楚世家》對此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楚國人民是富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tǒng)的人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之所以會產(chǎn)生,就有這樣一個重要因素在內(nèi)。慘重的犧牲并沒有把他們嚇倒,反而激起了他們報仇雪恨的決心。這就是《國蕩》這一悲壯祭歌得以產(chǎn)生的土壤和條件。
但更直接的原因,應(yīng)歸功于偉大詩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屈原自己就是一個“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末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離騷》)的愛國志士,因此他才能寫出“首身離兮心不懲”、“終剛強兮不可凌”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詩句。正因為屈原自已是一個從不考慮個人的榮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國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國殤》對那些犧牲了的將士才會是充滿了敬意的頌揚,而不是凄凄慘慘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試與號稱“燕許大手筆”的唐燕國公張說所寫的《吊國瘍文》相較:
見馬血兮夜然,聞殤魂兮雨哭。君王按金鼓而氣憤,撫珠鈴而淚滋。橫萬里兮抽恨,吊群山而寫悲…殪原野兮奈何?違君親兮不見。于戲,何天命之奄忽,俾仁義之禮兵,為蠻夷之俘骨。
雖然文中也有“橫萬里”、“吊群山”等氣象蒼莽的詞句,但作者只是用來形容“悲”、“恨”的深廣無窮而已,決不能給人以鼓舞斗志的力量。至于梁簡文帝蕭綱的《祭戰(zhàn)亡者文》曰:“降夫既旋,功臣又賞。班荷元勛,蘇逢漏網(wǎng)。校尉霑榮,屬國蒙獎。獨念斷魂,長畢灰壤。膏原染刃,委骨埋泉。徒聞身沒,詎辯名傳。”(《藝文矣聚》卷三十八)則只不過是悲嘆身死國事而不蒙恩賞、聲名不傳而已,那就更不足道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國殤》是一首悲壯的愛國主義的贊歌,是千年祭文之絕調(diào)!
這首祭歌之所以如此悲壯動人,除了以上兩方面的原因,作者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簡練的筆觸勾畫出楚國將士的英雄形象,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操吳戈今被犀甲”,“帶長劍兮挾秦弓”二句,一寫生前,一寫死后,均十分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楚國將士的勇武姿態(tài)和至死不屈的氣概,增強了詩歌的悲壯色彩。
通過戰(zhàn)場景象的描寫來烘托、渲染楚軍將士犧牲的英勇悲壯,是本詩的又一成功之處。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旌蔽日兮敵若云”一句外,我們再看“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二旬。“嚴殺盡兮棄原野”雖然景象很悲慘,但“天時墜兮威靈怒”一句使人想象此時戰(zhàn)場上狂風怒吼,飛沙走石,好像天神在為楚軍將士的壯烈犧牲而悲愴,而憤怒呼號。這就有力地渲染烘托出了一種悲壯的氣氛,接下去該“嚴殺盡兮棄原野”一句,感覺上就不是悲慘、不是恐怖,而是一種英勇獻身的悲壯。
《國殤》教案7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體會《國殤》通過塑造和歌頌為國犧牲的英雄,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2.了解敘和贊相結(jié)合的寫法。教學重點
詩中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難點
描寫古代戰(zhàn)爭的生字詞。教學過程(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一首詩《國殤》。
1、釋題:戴震《屈原賦注》:“‘殤’之義二:男女未冠(二十歲)笄(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殤’;在外而死者,謂之‘殤’!畾憽詡!畤鴼憽,死國事;則所以別于二者之殤也!彼^“國殤”,就是指悼念為國犧牲的將士。
《國殤》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九歌》中的一篇!毒鸥琛肥且唤M祭歌,共十一篇,所祭的對象有天神,如《東皇太一》(天上最尊貴的神)、《云中君》(云神)、《東君》(日神)等;有地祇,如《湘君》、《湘夫人》(湘水水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等。唯獨《國殤》一篇所祭既非天神,亦非地祇,而是人鬼。將為國犧牲的將士和天神、地祇同等祭祀,已足可見出作者對這些犧牲了的愛國英雄們懷著多么祟高的敬意,而誦讀全詩,我們更能感覺到詩人胸腔中沸騰的熱血。
2、作者回顧:屈原,(約前340年~約前278年),漢族,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chuàng)立了“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峨x騷》、《九章》、《九歌》、《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二、朗讀
1.學生聽錄音。
2.學生自讀,要求在文中標出生字的字音,讀準字音。請學生要求放開音量,大聲朗讀。
三、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
1.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先自學前10句。要求:認真看注釋后,把重點詞標在書上的空隙處,每標一句,都要自己試著串講一句。教師可對學生認為較難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如“車錯轂兮短兵接”(車:戰(zhàn)車,兵:兵器)等,還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在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讓學生自己試著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思考,逐步鍛煉概括能力。)
教師在學生概括的基礎(chǔ)上,用富于激情的語言,把這部分內(nèi)容串講一下,讓學生對這前10句詩有較為完整、全面、生動的印象。
先是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yōu)閲柢|的高尚志節(jié)。由第一節(jié)“旌蔽日兮敵若云”一句可知,這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殊死戰(zhàn)斗。1當敵人來勢洶洶,沖亂楚軍的戰(zhàn)陣,欲長驅(qū)直入時,楚軍將士仍個個奮勇爭先。但見戰(zhàn)陣中有一輛主戰(zhàn)車沖出,這輛原有四匹馬拉的大車,雖左外側(cè)的驂馬已中箭倒斃,右外側(cè)的驂馬也被砍傷,但他的主人,楚軍統(tǒng)帥仍毫無懼色,他將戰(zhàn)車的兩個輪子埋進土里,籠住馬韁,反而舉槌擂響了進軍的戰(zhàn)鼓。一時戰(zhàn)氣蕭殺,引得蒼天也跟著威怒起來。待殺氣散盡,戰(zhàn)場上只留下一具具尸體,靜臥荒野。
作者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lǐng)是十分高強的。不過十句,已將一場殊死惡戰(zhàn),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樣,在本篇中,他也同樣用一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chǎn)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chǎn)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杰,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ㄙp析示例:首句“操吳戈兮被犀甲”。吳戈,是吳國制造的戈。吳國在古代以制造鋒利的武器著名。有名的寶劍干將、鏌铘就出在吳國。犀甲,是犀牛皮制做的鎧甲!吨芏Y冬官考工記函人》記載:“犀甲壽百年!保ā妒(jīng)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但作者此處用“吳戈”、“犀甲”二詞,并不是要說明楚軍裝備的精良,而是要描繪出楚國將士的雄姿。而描繪將士的雄姿,恰又為下文描寫他們犧牲之壯烈打下了基礎(chǔ):這是一群英雄戰(zhàn)士奔赴戰(zhàn)場,去和敵人作殊死的戰(zhàn)斗。因此,開頭這一句對楚國將士雄姿的描繪,對全詩悲壯氣氛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作者筆力一轉(zhuǎn),展開了對戰(zhàn)場情景的描寫。“車鍺毅兮短兵接”三句是寫初戰(zhàn)時的情景。“旌蔽日兮敵若云”是說敵人的旌旗遮天蔽日,他們?nèi)藬?shù)眾多,遠遠超出了我軍之上,像是被狂風驅(qū)趕的滿天烏云,黑壓壓地向我方陣地涌了過來。這一句不僅寫出了敵人的強大、聲勢的兇猛,以反襯楚國將士的英勇無畏;同時也是用濃筆重墨,描繪出了濃烈的戰(zhàn)場氣氛: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增強了全詩的悲壯色彩。
盡管面對著強大的敵人,楚國的將士們?nèi)耘f奮勇爭先,冒著飛蝗般的箭雨,沖上前去,和敵人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败囧e轂兮短兵接”,我們的耳中仿佛聽到了沉悶的戰(zhàn)車相撞聲,戈劍相擊的叮當聲,戰(zhàn)士們嘶啞的吶喊聲。真是“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折江河,勢崩雷電!保ɡ钊A《吊古戰(zhàn)場文》)一場多么驚驚心動魄的廚殺呵!
但是,畢竟敵我力量懸殊。楚國的將士漸漸力不能支了。“凌余陣兮躐余行”六句,描寫了他們作最后的殊死格斗和壯烈犧牲的經(jīng)過:戰(zhàn)陣被沖亂了,行列被沖跨了,駕車的戰(zhàn)馬或死或傷,為國家獻身的時刻到了!楚國的將士們將剩余戰(zhàn)車的兩輪埋入土中,用繩索將駕車的戰(zhàn)馬羈絆在一起一一這是古代車戰(zhàn)中所謂“方馬埋輪”的戰(zhàn)術(shù)。盡管古代軍事家孫子認為這種戰(zhàn)術(shù)“末足恃也”(《孫子九地》),但楚國將士們此刻正是運用這一戰(zhàn)術(shù)行動,來表示他們必死的決心。而作為楚軍統(tǒng)帥的'將領(lǐng),則拼盡全力,擂響了最后的戰(zhàn)鼓。這震天撼地的鼓聲,向敵人威嚴地宣告:楚國的將士個個都是英雄,他們至死不會在敵人面前表現(xiàn)出絲毫的怯懦和恐懼!但是,鼓聲終于沉寂了,楚軍將士的尸體橫陳在廣闊的原野上,他們?nèi)w為國捐軀了。)
2.繼續(xù)學習這首詩的11~18句。其方法可以和學習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學,自己串講,概括后8句主要內(nèi)容。)
在了解了這幾句詩的內(nèi)容后,教師可提出幾個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①“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這兩句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路超遠指的是離哪里遠?從這兩句可看出戰(zhàn)土們怎樣的心理?②“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边@兩句詩可以用我們現(xiàn)在在紀念英雄人物時常說的什么話來概括?(“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們有不少同學可能會背李清照的一首小詩中的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鬼雄”二字,就是來源于屈原的詩。
2(賞析示例:從“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結(jié)束,為第二段,是作者對犧牲將士的哀悼與頌揚。
“出不入”四句緊承上文,寫出了作者對“嚴殺盡兮棄原野”的將士們無比沉痛的悼念:祖國的英雄們呵,你們一去不復(fù)返了。在那遙遠的曠野里,你們安息了,永遠地安息了!但是,這四句的感情色彩并不僅僅是沉痛。作者用“出不入”和“往不反”這兩個同義重復(fù)的詞組,寫出了楚國將士受命忘身、義無反顧的英雄形象。因此,在沉痛之中又充游了“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悲壯!皫чL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二句寫戰(zhàn)死者死后仍保持著戰(zhàn)斗的雄姿,更加深了這種悲壯氣氛。
詩的最后四句,作者懷著極大的敬意,對為國犧牲的將士作了熱血沸騰的頌揚。既頌揚他們生前的勇武剛強、凜不可犯;更頌揚他們死后威靈顯赫,永為鬼雄。這最后四旬,是寫實,也是祝禱;是對死者的頌揚,也是對生者的激勵。全詩激昂慷慨、悲憤壯烈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
3、《國殤》從題目看是一首悼亡詩,學習了全詩之后,同學們回味一下,這首詩給人的是一種悲哀的感覺嗎?(啟發(fā)學生回答)有了感性認識后,讓學生自已總結(jié)詩的主題。
《國殤》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淚交并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贊歌。古代流傳至今的祭詩、祭文何止千數(shù),但寫得如此激動人心、鼓舞斗志的,卻絕無僅有。這首先是由詩歌所產(chǎn)生的時代環(huán)境決定的。
屈原所處的時代,正是楚國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新點。由于楚懷王、頃襄王父子的昏庸,焚國接連大敗于強秦,喪城失地,犧牲慘重。《史記?楚世家》對此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楚國人民是富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tǒng)的人民!俺m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之所以會產(chǎn)生,就有這樣一個重要因素在內(nèi)。慘重的犧牲并沒有把他們嚇倒,反而激起了他們報仇雪恨的決心。這就是《國蕩》這一悲壯祭歌得以產(chǎn)生的土壤和條件。
但更直接的原因,應(yīng)歸功于偉大詩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屈原自己就是一個“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末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離騷》)的愛國志士,因此他才能寫出“首身離兮心不懲”、“終剛強兮不可凌”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詩句。正因為屈原自已是一個從不考慮個人的榮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國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國殤》對那些犧牲了的將士才會是充滿了敬意的頌揚,而不是凄凄慘慘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
這首祭歌之所以如此悲壯動人,除了以上兩方面的原因,作者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簡練的筆觸勾畫出楚國將士的英雄形象,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操吳戈今被犀甲”,“帶長劍兮挾秦弓”二句,一寫生前,一寫死后,均十分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楚國將士的勇武姿態(tài)和至死不屈的氣概,增強了詩歌的悲壯色彩。
通過戰(zhàn)場景象的描寫來烘托、渲染楚軍將士犧牲的英勇悲壯,是本詩的又一成功之處。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旌蔽日兮敵若云”一句外,我們再看“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二旬!皣罋⒈M兮棄原野”雖然景象很悲慘,但“天時墜兮威靈怒”一句使人想象此時戰(zhàn)場上狂風怒吼,飛沙走石,好像天神在為楚軍將士的壯烈犧牲而悲愴,而憤怒呼號。這就有力地渲染烘托出了一種悲壯的氣氛,接下去該“嚴殺盡兮棄原野”一句,感覺上就不是悲慘、不是恐怖,而是一種英勇獻身的悲壯。
四、了解《國殤》敘贊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
不知同學們是否注意到這首詩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解釋敘贊相結(jié)合的寫法。
《國殤》教案8
一、導入
同學們,顧城有詩云: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今天,讓我們帶著慧眼一起去尋找那抹綠,共同走進陸蠡的《囚綠記》。
二、整體感知:檢查早自習預(yù)習情況
1、文題中“綠”指什么?(常春藤)
2、題目為“囚綠記”,課文中哪幾段是寫“囚綠”?“囚綠”之前、之后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請用兩個字概括。(尋綠(1—4)觀綠(5—7)囚綠(8—12)放綠(13)懷綠(14))
3、作者囚綠后放綠,放綠后又懷綠,這矛盾的表現(xiàn)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喜愛綠)
三、講析課文
(一)學習囚綠(8—12段),齊讀,完成下面兩道題目
1、愛綠為什么囚綠呢?圈出相關(guān)句子來讀讀。
2、請大家圈出描寫“綠囚”的語言,讀一讀?纯淳G枝條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突出綠枝條什么特點?在“綠囚”變化過程中作者心情如何變化的?
答案: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研讀重點詞語:“裝飾”、“蔥蘢”、“猗郁”。(裝飾,安慰;蔥蘢、猗郁本指草木茂盛,這里移用,表現(xiàn)愛與幸福年華的豐富。)(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墒敲刻煸绯,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得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綠枝條由生機勃勃變得嫩黃細瘦嬌弱,顏色與形態(tài)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向往光明,不屈服于黑暗)
重點句子研讀:“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體味作者的用意。(生的歡喜——不快——漸漸不能原諒我的過失——可憐、惱怒)
。ǘ⿲W習(1—6段),自由誦讀,完成三個任務(wù)
請找出相關(guān)句子讀讀。
1、我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對這樣的房子我卻懷著一種喜悅,毫不猶疑的決定下來,是什么原因呢?
2、為什么如此愛綠呢?
3、哪些句子表現(xiàn)我對見到綠的急迫心理?
4、這種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關(guān)詞句來證實。
答案:圓窗外面長著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才選定這房間的、綠色是多寶貴的。∷巧,它是希望,它是慰安,綠色是多寶貴的!
重點句子朗讀研讀:“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弊⒁庵匾簦斫庀笳饕饬x。從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暗示作者境遇不佳,他的生活缺乏綠色,缺乏希望,缺乏慰安,缺乏快樂,生活在舉目無親的北平,正需要用綠色來安慰自己的眼睛,象征生命與快樂的綠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拔移@塾诨野档亩际械奶炜蘸忘S漠的.平原”、“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齊讀5—6段。
(三)學習(13—14段),老師范讀,完成下面問題
1、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作者提早釋放了綠紙條。(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
2、在綠枝條上,作者賦予了怎樣的精神內(nèi)涵呢?(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3、這種精神內(nèi)涵與我們民族的哪種精神相同呢?(自強不息向往自由向往光明不屈不撓。作者贊美綠色,就是在贊揚中華民族忠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4、作者懷念綠,還懷念了什么?(懷念北平的人民、淪陷區(qū)的人民、日寇鐵蹄下的同胞。或者說懷念和平安靜的生活)
。ㄋ模┛偨Y(jié)
作者用綠的特點來象征中華民族在強敵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爭精神,其實這種精神也是陸蠡精神的體現(xiàn)。
補充:巴金贊揚他說:“古圣賢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賢可以當之無愧!1942年4月,陸蠡發(fā)往西南的抗日書籍在金華被扣,日本憲兵隊追蹤到上海,查封了書店,沒收了全部《文學叢刊》。陸蠡不顧胞妹的勸阻,親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關(guān)押。后被解到汪偽的政府所在的南京審訊,敵憲問:“你贊成南京政府嗎?”陸蠡說,“不贊成!”敵人又問:“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國?”回答依然是:“絕不可能!”7月21日臨刑時,年僅34歲!拔娜缙淙耍巳缙湮摹。陸蠡,一介書生,在生死面前所體現(xiàn)的硬氣和浩然正氣,就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他用自己的筆書寫這樣一種精神,用自己的獻血來印證這種精神,令我們都深深感動。
探討:本文通過描繪一種事物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事物被賦予象征意義,寫作上是什么手法?我們所學哪些課文采用這種手法?學生自由討論(托物言志)。
《國殤》教案9
一、背誦課文,導入新課。
二、分析詩歌內(nèi)容
1、品讀詩歌第一段,請學生描繪畫面,并思考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描繪畫面(略)畫面特點:殘酷,悲壯
2、品讀詩歌第二段,作品中展現(xiàn)了楚國將士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精神品質(zhì):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視死如歸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至死不屈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挛鋭倧娫娙烁星椋旱磕睢①濏
三、合作探究
《國殤》是一首祭歌,古代流傳至今的祭詩、祭文何止千數(shù),但大部分的祭詩、祭文感情上都比較低沉悲切,但本詩卻寫得如此激動人心、鼓舞斗志,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
。1)知人論世:聯(lián)系時代背景詩人自身分析原因。
時代背景:屈原所處的時代,正是楚國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新點。由于楚懷王、頃襄王父子的昏庸,焚國接連大敗于強秦,喪城失地,犧牲慘重!妒酚洝こ兰摇穼Υ擞性敿毜挠涊d。但是,楚國人民是富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tǒng)的人民!俺m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之所以會產(chǎn)生,就有這樣一個重要因素在內(nèi)。慘重的犧牲并沒有把他們嚇倒,反而激起了他們報仇雪恨的決心。這就是《國殤》這一悲壯祭歌得以產(chǎn)生的土壤和條件。
個人遭際:但更直接的原因,應(yīng)歸功于偉大詩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屈原自己就是一個“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末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離騷》)的愛國志士,因此他才能寫出“首身離兮心不懲”、“終剛強兮不可凌”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詩句。正因為屈原自已是一個從不考慮個人的榮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國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國殤》對那些犧牲了的將士才會是充滿了敬意的頌揚,而不是凄凄慘慘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
。2)藝術(shù)手法: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簡練的筆觸勾畫英雄形象;通過戰(zhàn)場鏡像描寫來烘托、渲染楚軍將士犧牲的英勇悲壯。
這首祭歌之所以如此悲壯動人,除了以上兩方面的原因,作者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簡練的筆觸勾畫出楚國將士的英雄形象,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操吳戈今被犀甲”,“帶長劍兮挾秦弓”二句,一寫生前,一寫死后,均十分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楚國將士的勇武姿態(tài)和至死不屈的氣概,增強了詩歌的悲壯色彩。
通過戰(zhàn)場景象的描寫來烘托、渲染楚軍將士犧牲的英勇悲壯,是本詩的又一成功之處。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旌蔽日兮敵若云”一句外,我們再看“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二旬!皣罋⒈M兮棄原野”雖然景象很悲慘,但“天時墜兮威靈怒”一句使人想象此時戰(zhàn)場上狂風怒吼,飛沙走石,好像天神在為楚軍將士的壯烈犧牲而悲愴,而憤怒呼號。這就有力地渲染烘托出了一種悲壯的氣氛,接下去該“嚴殺盡兮棄原野”一句,感覺上就不是悲慘、不是恐怖,而是一種英勇獻身的悲壯。
四、拓展延伸
1、我國歷朝歷代都涌現(xiàn)出很多的愛國詩人,寫下了很多的愛國詩篇,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詩人的愛國詩句呢?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鸥Α洞和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巍妒緝骸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2、聯(lián)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考本詩的現(xiàn)實意義。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五、小結(jié)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國家和社會的凝聚力,檢驗個人行為的試金石。
六、作業(yè):背誦全詩
《國殤》教案10
學習目標:1、讀懂《國殤》
2、走進《國殤》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3、體悟戰(zhàn)爭與民族精神的內(nèi)核
學習重點:疏通文意,讀懂《國殤》
學習難點:體悟《國殤》之精神內(nèi)核
學習內(nèi)容:
一、老師帶你飛
1、讀準字音(給加點字注音,并注意讀準)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2、讀懂句意(結(jié)合注釋,用你自己的語言寫出你理解的句意,并能使之連綴成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雖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讀懂文意(了解《國殤》敘贊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
披掛出發(fā)
敘述 敵我遭遇
奮力死戰(zhàn)
兵敗身死
禮贊 遠離家鄉(xiāng)、義無反顧的決心
剛強勇武、寧死不屈的精神
思考:《楚辭》的《九歌》,是屈原據(jù)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毒鸥琛匪赖亩际亲匀簧竦o(qí),比如《湘君》《湘夫人》,而本文所祭卻顯然不是神,為什么?為什么詩歌描寫戰(zhàn)爭場面要從敵勝我敗著筆呢?
明確:
二、我思故我在
1、通過以上學習,對于本文你還存在哪些疑問?如果有,寫在下面;若沒有,認真思考第2、3題。
2、《國殤》的精神讓你產(chǎn)生了哪些聯(lián)想?比如想到了你曾經(jīng)學過的一篇文章、一首詩、一個歌曲、一個人物、甚至一部影視劇……
3、《國殤》精神給了你怎樣的人生啟示?
三、總結(jié)學習收獲
《國殤》思想、簡析及賞析
1.思想:
此篇是祭祀保衛(wèi)國土戰(zhàn)死的將士的祭歌。詩中不僅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而且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
2.簡析:
本詩分為兩段。
第一段寫戰(zhàn)場激戰(zhàn)。
第二段熱情禮贊為國捐軀的戰(zhàn)士。
在此詩中,屈原將動態(tài)過程的描述和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緊密結(jié)合;在動態(tài)過程中的描述中將大場面的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jié)合;在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jié)合;而這種結(jié)合過程有同戰(zhàn)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發(fā)展協(xié)調(diào)一致。
3.賞析
這首詩歌是祭祀保衛(wèi)國土戰(zhàn)死的將士的祭歌。詩中不僅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而且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本詩的寫作從敵勝我敗著筆,反映了楚國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清人蔣驥在《山帶閣注楚辭》中論及此篇是指出:“懷襄之世,任讒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怨神怒,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極痛之。全詩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描繪車戰(zhàn)的激烈場面。先寫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鎧甲,后寫兩軍相接,再寫敵人的蜂擁和瘋狂,最后寫楚方士兵的英勇頑強。這一節(jié)寫得層次分明,具體形象,突出了戰(zhàn)斗的殘酷、士兵的無畏和豪壯的感情。
第二節(jié)寫楚方寡不敵眾,全部戰(zhàn)死的悲壯場面。敵人瘋狂而且殘醅,楚方受創(chuàng)慘重,然而士兵們卻英勇無畏,寧死不屈。“援玉袍兮擊鳴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戰(zhàn),鳴鼓表示進攻。這說明,楚方傷亡即使如此慘重,仍然一心進擊。楚方將士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詩人把這場戰(zhàn)斗的悲慘結(jié)局歸于命運和神靈,其實,真正的罪人是那些腐朽的貴族統(tǒng)治者。
第三節(jié)是對為國戰(zhàn)死者的贊頌。先謳歌戰(zhàn)士們遠離家鄉(xiāng)、誓死報國、義無反顧的決心,然后贊美戰(zhàn)士們剛強勇武、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誠而沉痛的。在此詩中,屈原將動態(tài)過程的描述和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緊密結(jié)合。在動態(tài)過程中的描述中將大場面的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jié)合,在靜態(tài)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jié)合,而這種結(jié)合過程有同戰(zhàn)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發(fā)展協(xié)調(diào)一致。
《國殤》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誦讀,了解楚辭一般寫法及形式特點;
2、品寫,描繪詩中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
3、析悟,理解詩中表現(xiàn)出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表現(xiàn)出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描繪詩中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漫長的五千年歷史中,涌現(xiàn)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愛國志士,屈原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代表;在群星閃爍的中國文學長河中,有著無數(shù)歌頌愛國主義、歌頌犧牲精神的詩篇,《國殤》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篇。今天,我們便一同走進這篇千古祭文——《國殤》
二.簡介作者屈原及楚辭: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著名政治家、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開創(chuàng)了新詩體——楚辭!俺o”本泛指楚地歌辭,帶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后成為專有名詞,指古典詩歌的一種體裁!冻o》一書由西漢劉向編訂,是我國繼《詩經(jīng)》后的第二部詩歌總集。
三.解題:
《國殤》選自屈原代表作品《九歌》,《九歌》是一組祭歌,共11篇,其中10篇所祭對象都是天神,如《湘君》、《湘夫人》等,只有《國殤》一篇所祭為人鬼!皣鴼憽奔此烙趪拢簿褪侵杆罏闉閲鵂奚膶⑹。講為國犧牲的將士與天神同等祭祀,已足以見出作者對這些英雄們懷著多么崇高的敬意。誦讀全詩,我們更能感受到詩人心中沸騰著的熱血。
四.初讀詩歌,要求:
1、學生示范朗讀,其他同學勾畫出重點生僻字詞;
2、老師師范朗讀詩歌,學生注意劃出節(jié)奏、韻律。提示:注意“楚辭”特色,每句七言,第四字為兮。
五.品賞詩歌,要求:
1、自讀詩歌,結(jié)合注釋,疏通詩意;
2、請一位同學來為大家示范朗讀。
3、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注釋來自主翻譯詩歌,每人兩句。4、思考:根據(jù)內(nèi)容來看,詩歌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請分別加以概括:
、 1~10句,敘寫將士們與敵人激戰(zhàn)及壯烈犧牲的經(jīng)過;
、 11~18句,作者對犧牲將士的哀悼與頌揚。
5、學習第一部分,思考:激戰(zhàn)場面如何?找出你最欣賞的四句描寫,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將它們改寫成50字左右的片段描寫,然后為我們大家展示一下。
教師總結(jié):本部分描寫戰(zhàn)斗過程,詩句雖不多,但筆法靈活、內(nèi)容豐富。不過十句,已將一場殊死惡戰(zhàn),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整個過程,通過作者之筆,為我們呈現(xiàn)出浮雕般的戰(zhàn)斗場面之美。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英勇無畏,可歌可泣!三班的男子漢們,你們能讀出這種悲壯嗎?一起來試一試。猩R讀)
6、作者對這群將士寄予了怎樣的感情?明確:“出不入”寫出作者對戰(zhàn)死沙場的英雄們的沉痛悼念:又寫出了楚國將士們受命在身、義無反顧的英雄形象,在沉痛中又充溢著“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悲壯,呈現(xiàn)出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二句寫戰(zhàn)死者死后仍保持著戰(zhàn)斗的雄姿,更加深了這種悲壯氣氛。詩的最后四句,作者懷著極大的敬意,對為國犧牲的將士作了熱血沸騰的頌揚。既頌揚他們生前的勇武剛強、凜不可犯;更頌揚他們死后威靈顯赫,永為鬼雄。這最后四句,是寫實,也是祝禱;是對死者的頌揚,也是對生者的激勵。我們?nèi)嗟呐,你們能讀出這種情感的變化嗎?來試一試。ㄅR讀)
六、合作探究:
思考:這些將士失敗了,犧牲了,你認為他們值得歌頌嗎?說說理由。
明確:勿以成敗論英雄,魂魄毅兮為鬼雄=死亦為鬼雄。項羽、文天祥、岳飛、辛棄疾、諸葛亮、桑迪亞哥。
教師小結(jié):這是一場敵眾我寡,注定以失敗告終的戰(zhàn)爭,將士們的那種奮勇無畏把全詩的悲劇推向了高潮,這是悲慟至極之作,崇拜之情在血與淚中飛揚。他們英勇殺敵、慷慨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著無數(shù)后來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在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苦難歲月中,無數(shù)愛國的仁人志士都受到屈原和他的《國殤》的影響,在國家危急存亡的緊要關(guān)頭,挺身而出,用熱血和生命捍衛(wèi)著這片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從《國殤》中汲取了屈原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寫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詩篇。臺灣詩人余光中曾說“我的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說的就是自己的文化的根在大陸,在《楚辭》所代表的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屈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愛國詩人,他行走在汩羅江畔,吟出了《離騷》,也唱出了世世代代中華兒女共同的愛國心聲。
七、課堂小結(jié):
這是一批英勇無畏的烈士,悲慘壯烈的場面震撼著我們視聽的同時,那股英雄豪氣滌蕩于我們心田。這是一首血淚交并的贊歌,從古至今流傳的祭文、挽歌何止千萬,但寫得如此激動人心、鼓舞斗志的卻絕無僅有。這唯一的《國殤》縱然穿越了漫長的千年,依然洋溢著充沛的力量與壯美的情感。這濃烈的愛國精神一直光照現(xiàn)實,成為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支柱。來,讓我們再次懷著一顆真摯的愛國之心,攢上滿身充沛的激情,在我們班誦讀先鋒的帶領(lǐng)下,把全詩齊讀一遍!
《國殤》教案12
一、導入:
2008年的5月12日想必大家都還記得,汶川大地震,舉國降半旗為死難同胞默哀。這。你知道“國殤”的含義嗎?“國殤”還有另一層含義——看課下注解,結(jié)合之前所學的《離騷》,回顧屈原、楚辭兩個知識點的同時,找出“國殤”的另一層含義: 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屈原的《國殤》,來感受屈原對那些為國犧牲的將士們所懷有的無限深情。
、我先給大家范讀一遍課文,大家注意句讀。
2、請同學們對照教材上的字詞解釋,個人自由散讀課文,疏通大意。并特別注意PPT
剛才我們說到這是一首追悼死者的挽歌,抒發(fā)對陣亡將士們的哀悼與贊美之情。那么哪 將士們?nèi)绱擞⒂碌男蜗,如此不屈的精神,即使是在九泉之下,他們的英靈也稱得上是鬼中 其實抒發(fā)感慨的不止這4句,剛才有同學指出來了,緊挨著它的4句也是,我們自由的讀出8句話讀一讀: 男生齊讀,女生應(yīng)和后三字。最后一句話全班齊讀,并把它們重復(fù)一遍。
自由讀讀,推薦一個學生帶感情的誦讀出其中的一兩句來。
2、這首挽歌為了后8句為陣亡將士們的抒情,前面寫了10句鋪墊,寫的是什么? 將士們戰(zhàn)死沙場都寫到了哪些物象?我們來找一找,并嘗試把找到的物象在腦海里勾畫出來。 請同學們七嘴八舌把前10句中所描繪的圖畫用散文化的語言還原出來,請部分同學把自己翻譯得最為得意的一句有感情的.讀出來,并說說你的翻譯。 剛才我們基本上還原了畫面,在你們努力還原的過程中,你最想抒發(fā)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
四、從詩中所描寫的內(nèi)容來看,作者所謳歌的事一群失敗的將士,你是否贊同去謳歌這樣的英雄、楚國當時的狀況、屈原的心理、以前學過的文章、人物 (背景:楚懷王17年,楚與秦戰(zhàn)于丹陽,秦軍大敗楚軍,斬首8萬,奪取漢中郡,俘虜楚70多人) 參考:勿以成敗論英雄,子魂魄兮為鬼雄=死亦為鬼雄,項羽、文天祥、辛棄疾、諸葛亮、小結(jié):這是一場敵眾我寡,注定以失敗告終的戰(zhàn)爭,將士們的那種奮勇無畏把全詩的悲劇推
這是一批英勇無畏的烈士,悲慘壯烈的場面震撼著我們視聽的同時,那股英雄豪氣滌蕩于我們心田。這是一首血淚交并的贊歌,從古至今流傳的祭文、挽歌何止千萬,但寫得如此激動人心、鼓舞斗志的卻絕無僅有。這唯一的《國殤》縱然穿越了漫長的千年,依然洋溢著充沛的力量與壯美的情感。這濃烈的愛國精神一直光照現(xiàn)實,成為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支柱。來讓我們再次懷著一顆真摯的愛國之心,攢上滿身充沛的激情,把全詩齊讀一遍。
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直抒胸臆希望死難者“托體同山阿”,學習了這篇文章,我也希望大家來抒抒胸臆,不必有三閭大夫的才華,但要體現(xiàn)我們高二學生的能力——嘗試撰寫歌頌、
【《國殤》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國殤課文教案01-28
國殤的原文及賞析12-09
國殤教學設(shè)計12-24
國殤原文及賞析02-17
《國殤》教學設(shè)計12-11
九歌·國殤原文11-11
屈原《國殤》原文及翻譯03-14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