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的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的教學反思1
本課兩首五言絕句《鋤禾》、《憫農(nóng)》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表現(xiàn)了詩人對當時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我分以下三步走:
一、借插圖初步讀懂古詩
課文配有插圖,以圖激趣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課始,我出示了插圖,讓孩子們觀察圖上的內(nèi)容,說說圖上畫的農(nóng)民勞動的情景,再多遍誦讀古詩,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結(jié)合圖從詩中讀懂些什么?并告之從哪里讀懂得。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考習慣,同時也比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們掌握知識的程度與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學。一部分孩子很敏銳,他們從圖和古詩中很快就明白了第一首是寫農(nóng)民伯伯種糧食的勞動場面,從“日當午、汗滴、辛苦”等詞看出,第二首詩也寫了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從“春種、秋收”等詞看出。從孩子們的回答看出,孩子們雖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當然不全面,體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體把握,加之后面的細細體會,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我表揚了孩子們,同時,告訴他們,以后碰到古詩,可以先讀讀古詩,再看看圖,再讀讀古詩,這樣就能慢慢弄懂古詩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了。
二、析字義詳細了解詩意
析字義詳細了解詩意,這一步是很關(guān)鍵的,對于古詩的真正理解,必須從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詩,然后從題目開始,讓孩子們進行理解。我對孩子們說:反復讀讀,逐字理解,允許你們猜,看誰猜得準!沒有了壓力,孩子們顯然很興奮,從題目開始,在我的提示下,通過反復讀,逐一“猜”著。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動力。就這樣,我們就在課堂上猜著,然后又將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裝,詩意逐漸變得明朗,每一個孩子都像是打了勝仗的勇士,課堂充滿了激情。為了鞏固詩意在孩子們心中的印象,我們又玩起了“詩意大比拼”的游戲,還是照老規(guī)矩,六個小組進行比賽,看哪個組能將意思說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語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班上總共也只有34個孩子,所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不是難題。最后,又讓同桌進行了過關(guān),每個孩子都完整地將詩意說一遍。
三、講背景體會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詩意,不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孩子們很難理解為什么“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于是,我給孩子們介紹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狀,讓他們體會到盡管農(nóng)民們一年忙到頭,但是換來的還是悲慘的命運。接著,我問孩子們聽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們都說農(nóng)民伯伯太辛苦,太可憐了。我又問:我們平時該如何做呢?孩子們表達了要愛惜糧食的決心。最后,我讓孩子們再次朗讀這兩首古詩,再次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詩人對農(nóng)民的同情。
古詩的教學反思2
《山行》這首詩相比較于《楓橋夜泊》來說,意境上面比較容易把握,所以我遵循古詩的教學步奏,給學生進行教學。但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我沒有明確好這首詩具體講了哪幾個景物,所以很多同學在完成作業(yè)的時候,都沒有完全寫到寒山、石徑、楓林。這是教學中的一個疏忽。
在講《楓橋夜泊》的時候,我以為前面一首詩意,同學們在學的時候很輕松,那孩子對于詩意的把握一定還不錯,所以我把重心放在了意境的營造上面,利用了歌曲、以及其他一些關(guān)于寒山寺鐘聲的詩句。但最后發(fā)現(xiàn),這種意境的營造真的非常男,孩子們對于詩意還是沒有理解透,所以后來利用課余時間我又鞏固了一下,這也是我的一個失誤!同時對于備學生,我還是有很大的欠缺。
古詩的教學反思3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zhì)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采白蓮”的鄉(xiāng)村小娃,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么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原因、采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在談對“偷”的理解時教室象開了鍋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樣爭論不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fā)言,抒發(fā)對問題的感悟與質(zhì)辯:小娃去采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后我們達成共識: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么明顯的蹤跡了,所以這個“偷”字更能體現(xiàn)出小娃的天真可愛。
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要有重點,同時,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jù)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樂,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其對詩句的理解更透徹。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學生難以體會的詞句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朗讀,悟出作者的情。在評價中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使朗讀層層深入,體會情感,升華情感。在想象中朗讀,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品味語言文字,啟發(fā)想象,在學生想象出現(xiàn)困難時,借助圖片資源,讓學生在心中產(chǎn)生內(nèi)心視像,感悟課文情感,達到情感的升華,體會出“小娃的天真、可愛、頑皮”。
可惜的是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讓孩子分角色演一演,這項工作可以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對這首詩有更真切的體悟。
古詩的教學反思4
前兩天讀了王松舟《詩意語文》,很受啟發(fā),我發(fā)現(xiàn)我愛上了語文,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底蘊有待提高、自己的語文課堂沒有魅力、自己對教材的解讀不夠深入,所以我決定本學期開始挑戰(zhàn)自己的語文課堂——古詩教學。我在細讀文本《游園不值》,因沒有整理好就想了《春日》。感覺今天的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很喜歡,我上的也很輕松。
1、沒有在單純的”解釋”古詩
古詩的美是讀出來的,是悟出來的,是品出來的。但在品中理解了詞語、詩句的意思。如萬紫千紅: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建立意象的基礎(chǔ)上理解了詞語,我們聯(lián)系朱自清的《春》,結(jié)合李叔同的《游春》詩句拓展學生的理解。
2、指導學生“吟”詩,不再是讀詩
古詩本來是吟的、誦的,課學生很好能投入進去,看了竇桂梅的。《游園不值》教學視頻后,我才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必須帶著學生吟詠古詩詞。我學著竇桂梅老師的樣子根據(jù)平仄的規(guī)律指導學生吟詩(當然做的不好),但學生很喜歡,看著學生搖頭晃腦,自吟自賞的表情內(nèi)心有說不出的高興。
3、牽一發(fā)動全身,找到讀詩的切入點”尋“
古詩不能串講,但還要在品讀中理解詩意,走進詩的意境。課前我想是抓住作者的感受切入,還是抓住”尋“的景色切入?沒有全面的理解,學生的感受無處生發(fā),可又不能串講。最后我決定從”尋“字切入文本的閱讀。一個尋,你尋到了什么?學生的思維被帶到了文本,:無邊光景、一時新、萬紫千紅、春風、勝日。學生尋到后,引導學生建立意象,由萬紫千紅想到百花齊放、想到朱自清、李叔同,由春風想到“春風拂面楊柳風”,由一時新想到很多很多……學生在詩的字里行間穿行,補充了字里行間的空白之處。學生建立意象的同時解決了詞語的理解問題,享受著春光。然后又一個問題“作者的心情怎樣”,孩子們再一次走進文本,走進字里行間,品讀,把自己真正的置身于當時的場景。不再是單調(diào)的理解。
4、讀出詩背后的含義“勸學詩”
走進作者,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不可能有機會到“泗水濱”去“尋芳”,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5、古詩教學課前熱身“詞語句子對對碰”使學生們走進春天
一節(jié)課的容量有多大,至少不單單是一篇課文。授課之前我們從春字組詞到說四字詞語到說詩句,學生的思維之門被打開,在文字間游玩的同時走進了春天。
古詩、語文教學可以很有趣,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把樂趣“擠”走了。
【古詩的教學反思范文】相關(guān)文章: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范文12-05
古詩《江雪》教學反思01-10
杜甫古詩《絕句》教學反思11-13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05
古詩《題西林壁》的教學反思12-05
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反思范文09-02
《贈汪倫》古詩教學反思12-20
古詩贈汪倫教學反思10-28
題西林壁古詩教學反思12-05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