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武術基本功教學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摘要:基本功是練習武術的基礎動作與方法, 是后續(xù)學習具有連續(xù)性、多元性、復雜性組合動作和套路的準備, 對武術技術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 分析高校公共體育課武術基本功的教學內容, 探討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利用基本功的練習, 有效提高學生的武術技能, 達到弘揚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目的, 并提出建議:提煉武術基本功內容, 做到精、準、簡;基本功教學與實戰(zhàn)應用相聯(lián)系并服務于表演, 強化武術動作的攻防含義, 培養(yǎng)學生的武術興趣;將基本功納入成績考核, 強化基本功的基礎作用。
關鍵詞:武術基本功; 公共體育課; 學校武術;
強身健體已成為當今人們參與武術運動最主要的原因, 是其文化、教育、藝術等理性價值的凸顯。學校武術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體育化發(fā)展, 已經(jīng)形成了多學科交叉的完整的學科體系, 其體育屬性發(fā)揮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是武術傳播的重要場域, 高校武術教育的成果是武術運動繁榮與發(fā)展的有效推動力。武術在高校中的推廣無疑是有收獲的, 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有機會接觸武術, 但從教學質量來看卻并不樂觀, 學生對武術學習大都是淺嘗輒止, 真正愿意學并堅持下去的非常罕見。
武術首先是一項身體運動, 需要扎實的基本功的支撐和輔助, 武術技術的提高有賴于基本功的累積, 基本功練習不僅可以讓武術學習事半功倍, 也是教學訓練中預防運動損傷的必要手段。高校武術課課時有限, 學生個體差異較大, 而武術基本功內容復雜多樣,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打好基礎, 練好基本功, 提高武術技能, 用武術的方法與技術進行身體鍛煉, 培養(yǎng)武術興趣愛好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基本功的定義
關于什么是武術基本功向來有不同的說法, 有學者簡單的將其敘述為“身體基本姿勢”, 也有學者將身體、心理甚至精神上為武術練習所做的準備統(tǒng)稱為基本功。武術有不同的技術特點和風格形成的派別, 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論與技術體系, 基本功作為后續(xù)訓練的基礎, 不同的派別就有自成一體的基本功練習方式與方法。如今在學校推行的較多的是長拳, 現(xiàn)代武術運動中的長拳是將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查、華、炮、紅、少林等具有拳勢舒展、快速有力、節(jié)奏鮮明等共同特點的拳術統(tǒng)稱為長拳。[1]根據(jù)高校武術教學的現(xiàn)狀, 本文所討論的武術基本功是基于現(xiàn)代長拳的基本功, 是練習武術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身體素質與基本技術, 是武術基礎訓練的組成部分。
按參與練習的主要身體部位分類, 武術基本功大致包括:肩臂練習、腰腹練習、腿法練習, 腿功表現(xiàn)的是腿部的柔韌性、靈活性和力量等功夫;腰功表現(xiàn)的`是腰部靈活性、協(xié)調控制上下肢運動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功夫;肩功表現(xiàn)的是肩關節(jié)柔韌性、活動范圍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2]按動作的功能分類, 可分為:力量練習、速度練習、耐力練習、柔韌練習、靈敏練習。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的《中國武術教程上冊》中, 長拳的基本功如表1所示:
2 高校武術課程基本功教學內容
高等學校的武術課程按學生的專業(yè)屬性劃分, 大致可以分為專業(yè)與非專業(yè)兩大類, 專業(yè)類主要指為各級各類體育院校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武術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專門的武術課程, 非專業(yè)是指針對非武術專業(yè)的普通大學生開設的各種武術課程。[3]包括必修課程、任意選修、公共選修等不同類別的課程。公共基礎課是高等和中等專業(yè)學校所有學生共同的必修課, 目的在于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以適應多元化的現(xiàn)代社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以下簡稱指導綱要) 中給出了公共體育課的課程性質: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 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 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4]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弘揚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 因此武術以其獨有的歷史文化背景進入了高校公共體育課。如今, 幾乎所有的大學生在大一或大二時都有武術選修課或必修課, 高校嫣然已經(jīng)成為武術傳播的重要場域。
表1 基本功內容及分類
在指導綱要中, 對體育課程的學時學期做了明確要求:四學期共計144學時。平均到每一學期就是36學時, 每周兩個學時, 一個星期一次體育課, 但部分高校的體育課只有12周。每個體育項目為一個學期, 按照不同的學校, 武術課被安排在不同的學期。武術技術體系紛繁復雜、運動形式多樣, 但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與順序性, 基礎是一切的起點, 無論是專業(yè)的還是非專業(yè)的武術課程, 都繞不開基本功的學習與訓練。武術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從基本功開始去提高和掌握, 就整個武術學習階段來看, 是從簡單到復雜的延伸;就一堂武術課而言, 是訓練過程的過渡。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個體差異, 且課時有限, 不可能在高校中教授所有的武術基本功內容, 一般包含手形與手法:拳、掌、勾、沖拳、架掌、推掌;步形與步法:弓步、馬步、虛步、撲步、歇步;腿法:正踢腿、斜踢腿、側踢腿、外擺腿、里合腿、彈腿、蹬腿。其他的手法、步法、腿法在教授的套路中需要時會有所涉及, 而跳躍、平衡及其他撲跌滾翻的動作幾乎沒有。具體內容以授課計劃為準或直接由老師自身水平和擅長的項目決定。
3 基本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分析
3.1 問題分析
學校武術肩負普及與提高的雙重任務, 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為目標, 是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武術的開始, 而實際上, 學期結束就是學生習武生涯的結束。有國家政策的保駕護航, 在高校體育課程中, 相較于其他體育運動項目, 武術課的課時是較多的。但其復雜的技術體系對個人身體素質各個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 學生大都是非體育的普通大學生, 按照一周一次課的安排, 遺忘率非常高, 上課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雖然武術基本功練習始終貫穿于武術課的始終, 其重要性并沒有真正被重視, 只是在準備部分象征性的比劃, 充其量達到了準備活動的作用, 對于武術技術的提高微乎其微?荚噧热萑匀皇巧险n的基本部分, 考試以套路演練為主, 基本功作為學習套路的鋪墊并不在考核范圍之內。
指導綱要中對體育的課時有明確的課時要求, 從政策方面保證了學生體育學習、鍛煉的最低學時, 由于大多數(shù)人對于體育認識不足, 體育課在高校整體上仍然處于“豆芽學科”的地位。學校領導不重視, 老師上課敷衍了事, 學生上課沒有積極性, 體育沒有看得見的成效和成績, 更加得不到重視, 老師進一步消極懈怠, 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 即使學生喜歡體育、熱愛健身, 他們也更愿意自己去跑步、去運動, 參與更時尚、更有吸引力的現(xiàn)代體育運動項目, 他們形成了終身體育的意識, 也不能歸功于學校的體育教育。因此, 體育課雖然看上去有整整兩年四個學期的課時, 超過了很多其他公共基礎課, 但學生真正學習的時間和效果差強人。
3.2 建議
內容豐富多樣是武術引以為傲的一個重要特征, 但也因其復雜性使人望而生畏。基本功的練習可以有效的提高武術技能,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內容雖然很多, 但存在很多功能和作用部位雷同的類似動作和重復動作, 過多的重復一種運動不僅讓學生厭煩疲憊, 更有可能導致運動損傷。因此有必要提煉武術基本功最基礎、最具代表性、最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動作, 簡化和縮小內容范圍, 做到精、準、簡, 最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武術技術水平及身體素質。
物質生活充足的條件下, 越是文明, 精神上越是傾向于回歸到簡單的原始狀態(tài), 暴力就是根治于人身體的原始狀態(tài)之一。將武術基本功與實戰(zhàn)應用聯(lián)系起來, 將簡單的基本動作寓于實戰(zhàn)技術中, 讓學生了解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 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武術的表演價值在武術的工具價值逐漸消逝中得以凸顯, 各種形式的套路表演展示了中華武術優(yōu)雅、和諧、圓融之美, 最大限度地傳遞了武文化及功夫中蘊含的東方式哲學精神, 武術基本功直接服務于武術表演, 在教學中將基本功的學練與表演銜接, 展現(xiàn)武術的程式化之美, 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武術運動。
成績考核貫穿整個體育教學的始終, 具有監(jiān)督、反饋、檢查、調節(jié)等多種功能, 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考試成績是學習效果的直觀反映。將基本功作為考核內容, 有利于強化基本功的重要性, 提高武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國武術教程.上冊.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3.
[2]靳蘇.高校學生武術套路基本功作用的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 2011.
[3]武冬, 呂韶鈞.高等學校武術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3 (03) :92-98, 105.
[4]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教體藝[2002]13號.
【大學武術基本功教學的問題與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大學論文06-19
武術基本功教學反思06-11
武術基本功教學反思06-10
武術基本功教學反思06-11
大學體育管理的問題與對策論文06-22
籃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6-19
素描靜物教學問題與對策的論文06-21
幼師美術教學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6-22
體育教學的問題和對策論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