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樂普修有效性教學研究論文
高校音樂學專業(yè)“民族器樂普修”是指打破傳統(tǒng)的“一對一”教學模式的大班制教學。一個教學班少則5人,多則20人以上。這雖然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大學擴招后師資不足的被動之舉,但也契合了民族音樂“民眾性”這一特征。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需要龐大的群眾基礎,需要大面積的普及與教育。因勢利導地采取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理念,選用恰當的教材,也不失為民族器樂與文化推廣的新舉措。在民族器樂普修大班制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習慣了“一對一”教學模式的師生們都很不適應。不僅教師對組織課堂教學無所適從,而且在課堂上,教師根本無法顧及到每個學生,學生的“個性化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個性化特長”也不能及時發(fā)揮,相對于以往“一對一”的專業(yè)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作為高校教育者,應從教與學、課內與課外、技術與文化等幾個方面著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新形勢下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有機結合。
一強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學中,教師盡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音樂藝術本來崇尚的就是自由,只有思想的自由,才會擁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對知識的開拓性教學是我們普修教師應該引起重視的。民族器樂演奏方面的很多技術性問題已經定型,少有擴展、創(chuàng)新的余地,但技術與文化、教學與技術的融合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可能會使教學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技術動作的過分苛求,以及不斷機械地重復練習一個技術動作,容易禁錮學生思維的靈活發(fā)展。自由的思想和學習自主性的喪失,是人才培養(yǎng)的大忌,是當今我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過于強調學生做好每個技術動作,似乎不做好就不繼續(xù)后面知識的講授,結果學生在一個問題上被卡住,就無法繼續(xù)前行,導致學生看不到學習的進步,久而久之,產生厭學心理。其實,繞著走,撇開現有的問題,先學其他的知識,也許會有好的效果,只要學生認真思考,不斷練習,很多技術在融會貫通之后,就會恍然大悟,這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所強調的“妙悟”。
二推動以興趣為動力的學習導向
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不斷地保持學生的興趣,對新學的一門課程,絕大多數學生還是有濃厚興趣的,但興趣如何轉化為持久的動力,是民族器樂普修教師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譬如,在練習曲的選用上,除了保持教學所需的傳統(tǒng)曲目外,還可將技巧訓練與流行音樂作品結合,增加一些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改編的練習曲。又如:不斷地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包括課堂、課外的演出等),以往教師大都以專業(yè)水準來要求演出者,但對于民族器樂的普修生,甚至是結業(yè)了的學生,演奏水平都不可能像專業(yè)學生那樣高,如果不改變以往的觀念,普修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幾乎得不到任何表演機會,因此,要以齊奏、合奏、簡單的參與演奏等形式讓學生得到鍛煉。一是讓學生的每個小進步都得到教師、同學、社會的認可,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二是給學生演出的壓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更高標準地要求自己;三是讓學生在舞臺上得到鍛煉,增加演出經驗,提高舞臺心理素質。
三提倡以多元化為特征的教學手段
以往一對一教學的過程大體是:先聽學生彈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然后指出存在的問題,最后布置新練習曲或作品,簡單講解一下要點,學生回去自己練,教師好像只是一個布置作業(yè)的監(jiān)工。這樣的教學,對于那些基本功扎實、自學能力強的主修學生,也許還有效果,但對于普修學生,恐怕很難奏效。這就要求教師耐心指導、諄諄善誘,甚至是陪伴式教學。不僅要將演奏中的問題解決,還要教給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學習方式的科學性不在于形式上的新穎,而在于是否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實現學習目標[1]。很多普修學生以前未接觸過器樂學習,對器樂演奏中的樂句、樂段的“氣口”把握不到位,甚至無法用形體語言表達出來,或者是做了也很生硬,沒有美感。那么,教師讓學生多觀察中國太極中動作的連貫性與力度、內在氣韻與外在氣息等方面的關系,然后設計一系列的無琴練習動作來提高對“氣韻”的理解和表現,借助其他專業(yè)領域的動作或技術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對器樂普修的學習,F今高校民族器樂專業(yè)教師教學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大都是從以前的學習過程中無意識地學習的,多采用師傅帶徒弟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少根據新形勢下新的教學環(huán)境與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針對所教課程進行專門的教學研究和設計。很多方法未必就適應當代的教育形勢和社會需求,也未必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要求。但凡一門成功的.課程,都是經過課程研發(fā)組針對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生理、技術、技能等諸多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由教師多次試講,研發(fā)組跟蹤聽課,不斷反饋、研討、打磨,設置各種可能的事件并進行應對方案的制定,制定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道具、語言,甚至是教師的表情等各種預案,以求達到教學效果的最佳化。因此,對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方法、技巧等的培養(yǎng),要形成體系性、專門性的制度,建立專門的研究機構,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大班制教學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一堂課當中解決學生常見的問題,是教師要思考和研究的。因此,自創(chuàng)一些課后無琴輔助練習是快速提高學習效率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如手指、手腕、手臂的放松即靈活性練習、氣息練習、身體的放松與協調練習等等。當基本功的問題解決后,很多演奏技巧方面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針對大班制的教學模式,筆者還嘗試過采用教師“助手”制,取得了一定效果。因為是普修教學,相對于主修來說,其技術程度要求會低很多,因此,讓高年級的專業(yè)主修學生來做教師的助手,既解決了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的現狀,也讓高年級的學生得到了教育實習的機會,正所謂“教學相長”;既解決了課堂教學不夠細、不夠全面的問題,又讓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鍛煉。與“一對一”的精雕細琢的教學模式相比,大班制課堂教學效果有差別實屬正,F象,但考慮到我們開設民族器樂普修的初衷,就是盡可能地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器樂藝術,也就釋然了。只有了解,才會喜歡,才會有興趣和志趣去傳播和推廣它。因此,對技術的要求不用很高(事實也無法在短短的兩年普修當中達到很高的演奏水平),但對民族器樂文化的深邃內涵的理解,卻是我們要重視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們不僅要教基本的演奏技巧,還要將民族器樂豐富的文化傳遞給學生,如針對民族器樂的旋律線條美的特征,教師就可以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性思想入手進行講解,至于中國音樂“協和”與“不協和”的問題,則可以結合“儒、道”兩家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來講解。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藝術形態(tài)特征的源頭,也可以拓展性地深入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在接受演奏技巧訓練的同時,接受到傳統(tǒng)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
四加強以普修為目的的教材建設
建國以來,我國民族器樂教材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也面臨著規(guī)范不夠、標準不統(tǒng)一、內涵不足等諸多問題,特別是普修層面的教材極其缺乏。若讓只有兩年學習時間的普修學生使用專業(yè)教材,勉為其難,若使用業(yè)余或者兒童教材,又達不到高校音樂專業(yè)對應用型人才與民族文化傳承者培養(yǎng)的要求。因此,加強民族器樂普修教材的建設是有效性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針對教材建設,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真正將有效性落到實處。
(一)規(guī)范與靈活并舉
民族器樂普修教材既要有嚴格和規(guī)范的教學方法、教學進度、教學目標,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既要給教師一定的規(guī)范,又要給教師一定的自由度;既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基本的訓練,又要讓學得好的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讓學得不好的學生“吃得輕松”。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對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技術的把握,都要有一個最低水平要求,還要有最高水平追求,允許學生水平差距的出現,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找到成就感。
(二)技術與文化并舉
現在教育界使用的教材,大多以樂譜為主,缺少對作品全方位的詮釋,特別是對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樂器相結合的文化層面的關注就更少。據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在現今市面上的民族器樂教材中理論、文化類的教材不足5%,傳統(tǒng)文化與技術相結合的教材更是至今未見。就普修層面的教學而言,主要是以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為首要目標。在教材建設中,注重技術講授的同時,更要注重民族文化內涵的傳遞,這是我們追求的至高目標。
(三)傳統(tǒng)與流行結合
傳統(tǒng)樂曲和練習曲是教學的首選,這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首要載體,但針對當代青年人的特點,也要與時俱進,編寫出既適合教學,又是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練習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現代流行音樂改編的樂曲和練習曲,是最好的方式。
(四)歌、舞、樂結合
在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歌、舞、樂本來就是一體的,只是在專業(yè)教學的過程中,才開始分化,各自獨立成為一個樂種形式。還民族音樂一個本來的面貌,應是我們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追求的,這也是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yǎng)目標所需要的。高校音樂學器樂普修教學,承載著發(fā)展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重任。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現實問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的面廣,影響的因素也很多。要打破以往的習慣性思維,不斷創(chuàng)新,進行有效教學,唯有如此,民族音樂文化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繼續(xù)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民族器樂普修有效性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民族器樂欣賞論文02-07
論民族器樂在戲曲舞臺演出中的作用論文10-03
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研究論文10-07
少數民族漢語語法教學研究的論文10-12
論巴洛克時期器樂的發(fā)展論文05-02
修心普世勵志傳奇的美文賞析05-14
鋼琴教學研究論文11-08
器樂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論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