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浩
2016.11.17,龍華新區(qū)初中語文首屆“名師課堂”請來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上示范課和做小講座。一共上了三節(jié)課,上午在龍華中學給高三的學生上了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下午在玉龍學校初中上了兩節(jié)閱讀課,課堂精彩靈動,啟人深思。在課堂如溪水般流淌的過程中,我“處處志之”,雖“不復得路”,然獲益匪淺。下面我把上課過程中,他啟發(fā)我思考的思維碎片記錄下來。
一、高三作文指導課
1.寫作就是從觀察到思考逐步內省的過程,從思考到角度的選擇;從外部的活動慢慢滲透向知識內部的結構習得;
2.以自己寫作的感受教學生寫作;
3.由具象思維走向抽象思維,自然轉合;
4.由文章的構思走向語言的學習,水到渠成;
5.極盡所能的用朗讀來感受語言,習得語言;
6.師生的活動精彩在活動內部的對話,而非活動本身的設計;
7.寫作需要凝視。凝,是聚神思考;視,是細致觀察。
8.寫作,是趨向自我“言語生命”生長的過程。
9.教學,一定是一種喚醒;教育,沒有差生。
10.教師的語言和思維,是學生的習作的最佳范式;
11.知識,不是課堂的紐帶;課堂的紐帶,一定是情感。
12.把學生激活了,教師也不隱退,而是站在更高點繼續(xù)呼喚。
13.學生的呈現,可以說明一切,也可以毀滅一切。
14.課堂下水:
我想
它是為每個杈丫而來的
絕不僅僅因為那些
待哺的孩子
因為她知道
僅僅看見自己的內心
就會丟棄了窩外世界
那么窩里的
永遠會遭遇
某一片樹葉的阻擋
杈丫
為這鳥窩
鳥窩
也為這杈丫
因為都是生命
15.寫作,是一種生命參與。寫作,是一種閱讀縫補。
16.課堂是蒼白的,生命將是蒼白的。
二、聽《春酒》隨想
1.學生不熟悉文本怎么辦?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讓他們繼續(xù)讀。我們都知道,但做不到。心中有學生的老師,一定會停下來。
2.讀“春酒”二字,就像給學生買了一雙鞋,讓孩子走出不同的路。買鞋,容易;想到買鞋,那是智慧。因為,買鞋給學生的時候,他早看到了課堂的遠方。
3.帶著學生發(fā)現作者獨特的言語形式,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言語表達。言語特殊的地方,往往是作者最用心和用情的地方,讀進去了,情感自然流淌出來了。這,需要講嗎?
4.朗讀,是學生與文本的最佳交流方式。朗讀,就像畫素描,畫著畫著,形體有了;畫著畫著,明暗有了;畫著畫著,情感流進去了;畫著畫著,感受出來了。
5.能把最沒有色彩的文字,找出來,讀好了,語文還會沒有色彩?
6.教師將文字的重組,是用特殊的方式幫助學生發(fā)現作者寫作緣由,當然,這就必然讓學生了解了“這一篇”是如何寫的了。
7.一位優(yōu)秀語文老師,必須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對文本,要有洞察力;對教學,要有豐富的想象力。
三、聽《植樹的牧羊人》隨想
1.把教材用好,是我們對教材最好的理解。用教材,最低的要求,就是把編者的意圖付諸你的教學。
2.教語文,我們應該關注什么?說得玄乎一點,就是關注學生30年以后如何讀書寫作。什么才是讓學生離開學校后最重要的東西?我認為是他們在課堂上形成的習慣。
3.課堂的靈動,也緣于教師對文本的熟悉與透徹。
4.語文就像橘子,只有去掉油滑的皮囊,我們才能看見樸實無華的肉囊,然而,樸實的,才是最根本的。
5.我們的教學觸角應該去哪里?可以去文章章法那里,可以去具體寫法那里,可以去某些句子那里,可以去某些詞語那里……對,這些我們都知道。但如何去呢?如何去呢?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只不過肖培東老師做到極致了。
6.學生的訓練一遍不到位的時候,有的人放棄了,有的人拽著走,他卻停下來,等一等,幫一幫,扶一扶。這就是良心。
7.如何習得言語?就是慢慢地嚼,慢慢地嚼,嚼著嚼著,味道就出來了。
8.課堂上,教師影響到位了,學生會不斷地給你送上驚喜。
9.這節(jié)課,如果用一段文字描述的話,那就是:“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睆娜莸,引人入勝。
[聽肖培東老師講課隨想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秋夜隨想生活隨筆
4.心情隨筆:秋之隨想
5.教師培訓隨筆
7.
8.生活老師工作隨筆
9.感恩老師隨筆
10.小班老師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