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木蘭詩》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1、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
○1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
○2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
2、 按提示寫出詩句:
(1)描寫木蘭不畏征途遙遠,躍馬飛奔,馳騁沙場的詩句是: , 。
(2)描寫邊塞夜景,烘托木蘭堅強性格的詩句是: , 。
(3)用互文手法寫出戰(zhàn)爭的殘酷和時間之長的句子是: , 。
(六)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中心思想:全詩本詩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fā)了詩人憂國、傷時、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jié)合。詩的一、二兩聯(lián)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lián)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兩句一般解釋是,對亂世別離的悲涼情景,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作者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并運用互文手法,可譯為“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薄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xí)r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白發(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詩的語言。精煉、富有韻律美。常用比喻、通感、反復(fù)等手法,注意語言的聲調(diào)、押韻和節(jié)奏構(gòu)成音樂美。
【練習(xí)鞏固】
3、詩的前四句都統(tǒng)在“ ”中,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由山河到“ ”再到“ ”,視象也由整體到局部,由混沌到清晰。后四句由前面的景,寫到 ,又描寫自己的形,抒發(fā)了詩人 的情懷。
4、詩的尾聯(lián)總寫 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shù)形象,這一 描寫,含蓄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5、頸聯(lián)既表現(xiàn)了詩人 ,也包含 的關(guān)心。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聯(lián)中,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么?
7、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 ,實際上是寫 ;一個“深”字,表現(xiàn)了 。
8、“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表達了怎樣的內(nèi)容?
9、對杜甫《春望》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棧?nbsp; )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望中所見,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草木叢生,一片凄風(fēng)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笔欠謱,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采用擬人寫法,意思是由于戰(zhàn)亂,都城破敗,仿佛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C“家書抵萬金”寫出戰(zhàn)亂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難得,多么值錢!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笨倢憫n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滿頭白發(fā)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的藝術(shù)形象。這一細節(jié)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10.下列對詩句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國破”就其字面來講,一般指首都的淪陷,此處將“國破”與山河在”聯(lián)系在一起,其含義便有了較廣闊的內(nèi)容。
B.“城春草木深”描繪了春色滿城,令人引起對往日京都風(fēng)月繁華的懷念,也暗示眼前的國破只是暫時的;春到深處一切又將生機勃勃。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以讓我們看見,詩人因國事而憂家,更因家事而憂國,家與國的命運在他心中已融為一體。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不明寫憂思愁緒的深重而言白發(fā)難簪,使詩意更濃,而且把一個未老先衰,憂國憂民的悲愴形象立于紙面
11.對《春望》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戰(zhàn)亂中的春景,一片蒼涼,感傷國事,見花落淚,聞鳥而驚心。
B、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這戰(zhàn)亂連綿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覽的丈夫早寫信來。簪,婦女束發(fā)的首飾。
C、作者所經(jīng)歷的這場戰(zhàn)亂,是指唐代的藩鎮(zhèn)割據(jù)。
D、“烽火連三月”,意指戰(zhàn)爭接連打了三個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12、對這首詩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nbsp;( )
A、詩的開篇即寫春望所見,突出寫山河破碎、滿城荒蕪,寫長安淪陷后的殘敗景象。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觸景生情:因感時恨別,見到了本為娛人之物的花鳥反而流淚驚心;一種是以情感人于物: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種解釋都符合詩意。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自安史之亂以來,戰(zhàn)火不斷,企盼親人消息,一封家信勝過萬金。 凹視秩f金”是說一萬兩金子才能買到一封信。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句中,白發(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為見愁得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詩人又嘆息衰老,更增了一層悲哀。
14、下列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含蓄蘊藏,耐人尋味。
B、這首詩的首聯(lián)表面描寫都城破敗、人煙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涼景象,實際深藏詩人的無限感慨。
C、這首詩地頷聯(lián)借對花鳥躲俄感覺,將詩人抑制不住躲俄感傷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D、這首詩地頸聯(lián)、尾聯(lián)極力渲染詩人在戰(zhàn)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時的無比喜悅之情。
(七)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中心思想:詩篇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作品譯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賦予了泰山,泰山是天地間神秀之氣的集中所在。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判若早晨和黃昏。層層云靄霧氣升騰,使我心胸激蕩,凝神遠望,目送山中的飛鳥歸林。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群山,在眼中是多么渺!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的浪漫豪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第一句:遠望,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齊魯青未了,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
第二句:近望,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 。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扮姟弊,將大自然寫得有情。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第三句:細望,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第四句:俯視。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胸氣魄,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絕頂。
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全文沒有“望”,卻句句寫“望”?臻g由遠而近,首聯(lián)遠望,頷聯(lián)近望,頸聯(lián)凝望,尾聯(lián)俯望。
15、“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 的特點。
16、請從“鐘”字入手,對“造化鐘神秀”這句詩作簡要賞析。
17、“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泰山的 ;“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 ;“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 之情。
18、“陰陽割昏曉”中的“割”字使用精當(dāng),請簡要賞析。
19、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 而 ,時間是從 到 ,并由望岳聯(lián)想到將來登岳。
20、“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泰山的 ,“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泰山的 ,“陰陽割昏曉”中一個“ ”字寫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 之情。
21、詩的每一聯(lián)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聯(lián)寫 望之景,頷聯(lián)寫 望之勢,頸聯(lián)寫 望之景,尾聯(lián)寫 。
22、請談?wù)勀銓Α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的理解。
23、選擇賞析有誤的一項: ( )
A、“岱縱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一聯(lián)前一句寫出作者一見泰山時的興奮和驚嘆仰慕之情;后一句以距離之遠烘托泰山之高。
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寫細望中所見的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一句蘊涵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D、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由遠及近,時間是從朝到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24、下列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全詩未著一“望”字,卻句句向岳而望。表現(xiàn)了作者不怕困難,對未來充滿自信的雄心和氣概。
B、首聯(lián)寫遠望之景,頷聯(lián)寫近望之勢。這兩聯(lián)著力寫泰山的整體形象。
C、頸聯(lián)寫的是虛景。詩人抓住“云”、“鳥”兩個景物細節(jié)表達了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
D、尾聯(lián)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一名言,包含了生活的哲理,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
25、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以問句開始,點出了泰山獨特的地理位置,而且一個反問句已表現(xiàn)出詩人一開始便被泰山的雄偉秀麗所折服。
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寫的是詩人遠中所見到的泰山形象,并注入了詩人的由衷贊美之情。
C、“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寫的是詩人粗略的觀察,通過對云層和歸鳥的描寫,使得詩人對泰山的感情又加深了。
D、“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的是詩人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包含著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艱難地登攀,才能進入俯視一切的雄奇境界。
26.對《望岳》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 。
A、“齊魯青未了”是說泰山廣大,青青之色,綿延不絕,齊魯大地都能望見。
B、“造化鐘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鐘”是聚集的意思。
C、“陰陽割昏曉”中的陰陽指山的南面和北面,這句是說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別,判若昏曉。
D、這首詩首聯(lián)寫遠望,頷聯(lián)寫近觀,頸聯(lián)從小處著筆細看,尾聯(lián)寫望岳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27、對《望岳》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nbsp; )
A、“望岳”:望,眺望;寫詩人遠觀泰山的感受。
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對齊魯大地的感情深厚。
C、首兩句用疑問語氣,勾勒出泰山在齊魯大地連綿不斷,望不盡頭的情景。
D、中間四句以景寫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詩人追求高潔的遠大志向。
(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中心思想:這首敘事詩,描寫了官吏夜晚抓丁,帶老婦人服役的故事。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
《石壕吏》是杜甫名篇之一,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當(dāng)時細想上的矛盾:他歌頌石壕吏老婦勇于承擔(dān)苦難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進行的這場平叛的戰(zhàn)爭,希望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但他又寫出了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這又表明他為戰(zhàn)爭給人民到來了巨大的災(zāi)難而深感悲痛。
前四句是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坝欣粢棺饺恕币痪洌侨奶峋V,以下情節(jié),都從這里生發(fā)出來。!袄衔逃鈮ψ,老婦出門看”兩句,表現(xiàn)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墻”逃走,由老婦開門周旋。
“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是第二段!袄艉粢缓闻!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奥爧D前致詞”承上啟下,“致詞”內(nèi)容有十三句詩,可分三層:第一層(前5句)寫老婦訴說三個兒子全都應(yīng)征赴鄴城作戰(zhàn),已有兩個戰(zhàn)死,說明一家人已經(jīng)為國家做出了重大犧牲。第二層(中間4句)寫老婦訴說家中的現(xiàn)狀。第三層(最后4句)寫老婦自請應(yīng)役。
最后四句是這件事的尾聲,暗示老婦已被差吏抓走了。
這是一首古體詩,內(nèi)容是敘事性的,但又帶有抒情色彩,在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中,處處感到有詩人在。結(jié)尾以“獨與老翁別”含蓄地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達了他對這災(zāi)難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28、對這首詩開頭四句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1句寫捉人的差役乘著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來。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發(fā)生,預(yù)示將有一場災(zāi)難降臨。
C、3、4句寫老翁逃跑避難,老婦出門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長期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的情景。
29.《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詩人感情是( 。
A、詩人對老婦一家的同情。
B、詩人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關(guān)注。
C、詩人對老婦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詩人對官吏暴虐的憤怒。
30.詩中描寫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戰(zhàn)爭之慘烈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老婦已被官吏捉走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31.以上這首詩是體現(xiàn)杜甫現(xiàn)實主義的重要詩篇之一,此詩反映的社會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九)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背景】 開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這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這首詩所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情景。
【主旨】這首詩寫出了出使邊塞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壯闊奇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難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內(nèi)容理解】
首聯(lián):“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皩賴^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頷聯(lián):“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山高路遠,詩人覺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fēng)而去,又恰似“歸雁”一般進入胡天。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
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fēng)光。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兩句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畫一樣的構(gòu)圖,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煙到地下的河流,從近處的烽煙到遠處的夕陽到綿延無邊的大漠,畫面上的景物雖不多,但是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其次,它有畫一樣講究的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寥寥幾筆,就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tài),概括性極強,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這兩句在色彩上也很豐富,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于天際,輝映著波瀾不驚的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寥廓的邊塞風(fēng)光如在目前。
尾聯(lián):“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經(jīng)過長途跋涉,詩人終于“蕭關(guān)逢候騎”,卻沒有遇見將官。一問才知道“都護在燕然”:將官正在燕然前線呢!故事似乎還要延續(xù)下去,但詩歌卻于此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名句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意:浩瀚無邊的大漠一片荒涼,唯有那烽火臺上燃起的一股濃煙格外勁直、醒目,那橫貫大漠的黃河顯得格外悠長,夕陽西下,一輪落日又大又圓。
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fēng)光!爸薄北憩F(xiàn)了煙的勁拔、堅毅之美,“圓”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直”字,一個“圓”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32、全詩敘述了詩人出使邊塞的 ,描繪了邊塞 的景象,表現(xiàn)了 之情。
33、本詩寫詩人前往邊塞慰問將士,山高路遠,以“ ”和“ ”自比,在敘事中流露出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
34、主旨:全詩敘述了詩人出使邊塞的 ,描繪了邊塞 的景象,表現(xiàn)了邊塞將士 的生活,歌頌了戰(zhàn)士們
的戰(zhàn)斗精神。
35、結(jié)構(gòu):①首聯(lián)敘事,簡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②頷聯(lián)即景設(shè)喻,以“ ”和“ ”自比,敘事寫景,一石二鳥,更在敘事與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了 、 等修辭手法③頸聯(lián)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fēng)光! , ”一句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36、選出下面賞析有誤的一項: ( )
A、首聯(lián)前一句寫自己輕車簡從,前往邊境慰問將士,后一句說自己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B、頷聯(lián)是說使者到了居延,就象滾滾塵沙一樣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了胡天的上空。
C、頸聯(lián)兩句,氣象極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沖云霄,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云翳,顯得格外圓而大。
D、結(jié)尾一聯(lián)是說使者到了蕭關(guān),遇到巡邏偵查的騎兵,一問,才知道督護的軍部還在離這兒很遠的燕山呢。
37、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詩歌通過“屬國過居延”和“都護在燕然”,形象寫出了國勢的強盛,充滿著自豪感!
B.頸聯(lián)兩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幾筆就鮮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蒼茫遼闊而又壯麗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煙直”是說沙漠上沒有一絲風(fēng),“長河落日圓”預(yù)示著一天的結(jié)束!
D.末尾兩句寫快達到目的地時的所見所聞,表現(xiàn)了詩人那種急于趕赴邊關(guān)以及他對前方將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38、對《使至塞上》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蓬草”隨風(fēng)飛轉(zhuǎn),古代文學(xué)常用它來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詩中指詩人自己。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懷念故鄉(xiāng),熱愛故鄉(xiāng)感情和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之情!
B、詩人以濃郁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jīng)歷!皢诬囉麊栠叀,寫自已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皩賴^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C、頸聯(lián)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切感受!爸薄弊只臎龉陋氈型钢Π涡蹅,“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xiàn)柔和溫暖!
D、尾聯(lián)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yè)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燕然”兩字中。
39.對這首詩字句的解說,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恰。?nbsp;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說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遼闊,路途的遙遠。
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兩句繼續(xù)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伴L河”指黃河!
D.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guān)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
40.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恰 ?/p>
A“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即景設(shè)喻,說自己像遠飛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樣既寫景,又敘事,一語兩指,貼切自然,流露了詩人輕松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guān)將士的心情!
B,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景物單調(diào),偶爾出現(xiàn)的一股煙塵格外醒目,因此稱做“孤煙”!
C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遮擋遮擋,蜿蜒遠去的黃河橫貫其間,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準確表達了詩人的感覺!
D.“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受,意境雄渾!
41、用自己的話,描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千古壯觀。
饒邦明
[中考詩歌復(fù)習(xí)--木蘭詩|春望|望岳|石壕吏|使至塞上|(人教版九年級)]相關(guān)文章:
4.木蘭詩復(fù)習(xí)教案ppt
7.人教版木蘭詩翻譯
8.花木蘭詩歌詞
10.春望教學(xué)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