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溝豆腐,見證滄桑散文
寒冬歲末的一夜風雪,在晨光到來時停歇。此時此刻,若思維穿越閃著銀光的八達嶺,定會想到古代碉樓旁,曾閃動鎧甲、點燃狼煙。一代偉人,曾凝望長城內外吟詠佳句。其實,夜雪即便覆蓋了京郊延慶也無妨,那是浪漫情調在無聲延續(xù),那是一段童話在悄然升華。因為延慶的山水村落,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并沒有因萬木蕭索、大地迷茫而落寞。君不見,有人在龍慶峽形色各異的冰燈旁陶醉;有人在長城垂著冰凌的戰(zhàn)旗旁拍攝;有人在古崖居透過疏朗的寒枝去尋覓遠古的人跡,有人則約上幾位摯友,到民俗村感受冬貯紫薯的甘甜……冬晨,往往是醒目明心的最佳時段。那日,我一番踏雪觀景之后,來到了距縣城約10公里的柳溝村。
初識柳溝,第一感覺就是我國觀游之地遼闊,聞所未聞頗多,不該輕言“游遍”二字。27年來,我作為旅游媒體記者,在延慶縣境內暢游數(shù)十次,自認為對各景觀的內容成竹在心,殊不知,這處看似偏僻的小山村,竟然有我從未了解的一段輝煌的歷史,有令人驚嘆的飲食文化產品。
值得品味的柳溝村,曾是明嘉靖年間游擊將軍府衙所在地,流傳著炎黃之戰(zhàn)的傳說。至今,留有明軍御敵的古城堡、城墻、碉樓以及多座古井和多株古樹。
村口,掃雪的老人見我詢問小村舊事,直起腰、面帶笑,環(huán)指遠山近鄉(xiāng),把他小時候聽老輩人講述的歷史往事娓娓道來,隨著老人的敘述,明清時期的柳溝古城由遠而近,在我眼前閃現(xiàn)……
明嘉靖30年(1551年),修建一新的'柳溝城,作為京城一道防衛(wèi)屏障,出現(xiàn)在居庸關之北。在“北線”無戰(zhàn)事期間,城內的大量駐軍與城外常住的居民形成流動潮,極大程度地刺激了市場消費。無論是月白風清的中秋之夜還是彩燈高懸的上元節(jié),無論是蟬鳴不止的夏日還是柳絮飄舞的仲春,這里的步履節(jié)奏,既紛雜又舒緩,談笑之聲既爽朗又睿智。久住京城的人,絕對想象不到,當時被稱為“塞北鳳凰城”的柳溝一帶,各類攤鋪林立、多家酒幌高挑,大小廟宇多達26座,每逢佳節(jié),燈會、花會、廟會,戲劇演唱一應俱全,多類絕技各領風騷。那時,井臺邊的古樹下,巷陌深處的門樓旁,時而能見到揉著核桃、悠閑散步的老人,有時能聽到吆喝聲高亢的游商,F(xiàn)今的村西,還留有當年堅固的外長城。戍邊兵士保護下的居民,偶爾也手搭涼棚遠望,但見彩旗獵獵,巡城甲士面色凝重,高擎鋒利的劍戟。
繁華也有風流云散日。明末清初,這里的軍事設施、衙署機構被撤銷,隨著商貿活動南移,人流聚集的小城漸漸冷落。20世紀30年代,抗日戰(zhàn)爭烽煙四起,一時間城墻被毀、古廟被焚,商鋪一一消失,居民四散逃荒。當昔日輝煌的小城變?yōu)橐粋小山村時,詩人的吟誦變得悲涼,墻邊的古樹也垂下傷感的淚珠。
一陣汽車鳴笛聲打斷了我的追思。老人放下掃把,笑指村旁聚集的轎車說:“來了,慕名到這里品嘗火盆鍋豆腐宴的城里人來了!”
談笑風生走入村內的年輕人,大多穿著時尚、攜妻帶友。他們撣去衣襟上的落雪,進入的農家院,鍋碗瓢盆撞擊聲此起彼伏,濃濃的豆香味隔墻飄出。
談到柳溝村開發(fā)火盆鍋豆腐宴時,村長顯得很激動。隨著他的講述,我眼前再次出現(xiàn)一個風景如畫、欣欣向榮的柳溝!
當我國“旅游潮”在延慶風生水起時,距柳溝建城的年代,已過了400余載。一日,冬雪過后,幾位村領導聚集在殘舊的北城墻下和老樹古井邊,琢磨著如何留住客人,如何讓柳溝村的旅游文化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忽然,村長靈機一動,終于想到老輩人留下的一道風味美食——火盆鍋豆腐宴。
于是,自磨豆腐、自制臘肉、自釀“柳下醉”白酒的作坊相繼出現(xiàn)了,以“五彩豆腐自然色、臘肉白菜農家情”為特色的農家飯掛牌經營,日漸紅火。特別是一道道只有在京城小吃店才能見到的精致面點點綴其中,坐在熱炕頭就餐的城里人除了飽口福,也倍增暖意。
于是,從河北懷來到首都辦事的人從高速路下道,來了;到張家口旅游的京城人恰在飯點兒,到了;到松山密林體驗自然情趣的游人沖著“紅紅火火聚一次”進院了;到八達嶺登城健身的老人,沖著五色豆腐入席了……柳溝村又開始沸騰了。家家窗臺的積雪,隨著屋內的歡笑聲漸漸融化,點點進出的腳印,向長城腳下如一個個激越的音符。
我看著呈五彩圖形、依次鋪展在火盆鍋里的豆腐,再次浮想聯(lián)翩。我猜測,五色豆腐下,自然有初來者意想不到的美感,那滋味、那感覺,會讓品嘗者想到柳溝村所經歷的風雨滄桑,想到柳溝的歷史、現(xiàn)在和將來……
【柳溝豆腐,見證滄桑散文】相關文章:
曾經滄桑散文12-31
見證溫馨散文02-02
插柳散文04-20
柳憶散文04-12
見證奇跡的時刻散文03-08
那份滄桑的愛優(yōu)秀散文07-28
年輕卻是滄桑的心散文04-13
豆腐的清香散文04-14
西施豆腐散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