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散文
年青的時候,將情愛之情填滿胸脯,結果弄得心量極窄,為情愛而生出更多的自私自利。即如世人所說,愛情是自私的。
心量窄小了,煩惱便增多,時時擺不脫,理不清,即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般。其實情感之結是無法理得清的,只有一個方法能擺脫,就是看破,放下,然而要那些熱血沸騰的青年放下,是何等難也。不是悟根深者,豈能做到?
孔子說,年輕時應戒于在剛。青年人剛性極強,作事動力十足,然過剛則容易拆,圣人教導我們要保持中庸,在一定的年齡時要降伏一定年齡的習性。這個剛是習性,不是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本性大家都是一樣,是善的,之所以變得大家不同,是因后來形成的習 氣所致。
成長是使人成熟的最主要原因。人在經歷中逐漸醒悟了許多,于是對宇宙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這個不同的看法是因根性,環(huán)境,習氣所形成,其實宇宙人生是恒一的,如果能如佛般看到真相,大家都是一樣?鬃诱f,三十而立。其實深一層去理解,這個立并不獨指立業(yè)或獨當一面之說,我認為應作定解。青年人難定,心是散亂的,結果作事容易半途而廢;經歷了一段人生,心逐漸平靜下來,能定下來,這樣智慧才能逐漸開;作事有了目標,有了方向,能沉得下去。古人論智慧,不是從書本來,書本只可得有限的知識層面,智慧是從大自然的萬事萬物中來,這種來不是單從表面,而是從心智中悟得。所以最高深的學問是悟得的,不是學得而來的。試想伏羲創(chuàng)八卦,遠古時候的人,又有多少書能讀呢?人若能將萬事萬物都作書來悟讀,則必能成為智者。讀書首先要悟,然后才是讀,不悟,讀之無益。
人至四十而不惑,為何不惑?是說不再迷,所以有迷惑之說。不迷,是不迷在世間中,心要能清醒,不再糊里糊涂;要知自己的去與來,知自己的可為與不可為;要懂得順其天道,隨其性習而作努力,此是由定而來生出的智慧。佛家的戒定慧,與儒家有很多相通之處。年青人從小不將不良的習氣戒掉,又怎能得心之定境?沒有定境,智慧是不開的,更不要說佛家的大徹大悟了。曾國藩年青的時候,脾氣,煙癮等極重,為了戒除眾多的不良之習,他痛下決心行動,使其中年得定,終成一代名臣。
古人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之志可謂大也。這種志從哪里來?從其民族的自信心來。對自己,對自己的文化,對自己的祖宗是深信不已,斷不似大多的現(xiàn)代人,將外國的東西當作寶,而將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異如垃圾。這種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表現(xiàn),從深一層來說,已失去民族自尊心,什么都向著西方學,結果弄得人非人。試看現(xiàn)代世界,人心道德之敗壞,欲望膨脹之熱烈,人們生活在沒有一刻寧靜之處。社會崇尚竟爭,竟爭升級就是斗爭,斗爭升騰就是毀滅整個地球。大家崇拜科學,以科技的發(fā)展當作盡情縱欲之工具,結果人心的本真怡然被嚴重迷失。科技越發(fā)達,人心將越敗壞,結果就是人類自己毀滅了自己。
遠古的人治國,以道來治即可。道是自然,天道,一切順其人心自然,治理的國家,人們安居樂業(yè),樂在其中,這才是真正的幸!,F(xiàn)代人的幸福感是什么?有錢,有車,有房,有地位,嫁個有財有勢的老公,這才是現(xiàn)代人的幸福。這種幸福離真正的幸福將越來越遠,處處充滿了利,人將會活在一個沒有一點安全感的世界。試想,連自己最親的人都沒有安全感,您覺得這個世界還有什么值得您依靠的嗎?后來古人治國以德仁義禮,現(xiàn)代人連禮都沒有了,更不要說道德仁義了。所以說,上級管不了下級,老板管不了手下,為什么?因為上梁不正下梁必歪,沒有利益存在,那個服管?不是出自真心的服,夫妻尚且會散,更不要說領導與下屬了。
人來到此世,首先要學會作人,作一個善人,然后才是其他,即如古人的修身。自己的身體與靈魂本就是一個大世界,自己都跟自己過不去,又豈能齊家或治國,平天下?所以真正的管理家,先從管理好自己開始。自己做好了,自然影響至別人,進而別人影響了大眾,這不就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大國,一個天下了嗎?其實一個真正高水平的管理,就是不為。不為并不是無為,而是身先士卒,做出榜樣,結果形成下層爭相而為,并樂此而為。老子說過,最高水平的治國者,就是老百姓不知道這個君主是誰,大家生活得悠然自得;最差的治國者,就是老百姓不但知道他是誰,并心里痛罵不已。這就是真正的無為而大有為了。
【無為散文】相關文章:
無為的經典散文05-10
無為散文隨筆06-16
無為而為-1500字散文09-24
小城無為的散文隨筆06-18
無為而無所不為散文09-20
贊美無為的詩句大全04-15
感悟“無為而治”06-06
無為管理的藝術總結06-20
無為與無不為的作文02-26
無為而讀的讀書觀感想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