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導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作。黃鶴樓,在今湖北武漢。廣陵,即今江蘇揚州。詩歌前兩句輕快流暢,意境優(yōu)美。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點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鑒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老朋友向西告別黃鶴樓,要遠行去了。黃鶴樓是武漢的一處名勝,傳說仙人在這里騎鶴上天,后代文人多有流連題詠。李孟二人大概一同游覽了,并在這里分別。因為黃鶴樓在揚州之西,所以說“西辭”,暗寓東行。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在煙霧迷蒙、春花燦爛的三月時節(jié),故人乘船東下去揚州。“煙花”一語的概括性極強,教人分不清是煙云,是草樹,是春水,是晴嵐,分不清是在江夏,還是揚州,抑或是沿途,只覺到處彌漫著。而開元時代的揚州,是一個繁華的都會,給人的感覺何嘗不是如此呢?行者與送者,似乎都沐浴在春風中。將黃鶴樓與“下?lián)P州”放到一起,讓我們不禁想到“騎鶴下?lián)P州”的故事;蛟S詩人并無此意,但既然孟浩然是一位風流散淡的詩人,將其與仙人騎鶴的形象聯(lián)想在一起,也還是可以的。而揚州這一“繁華似錦地”,曾激起多少人對它的向往,尤其是對于那些浪漫的文人雅士來說,就更意味著無盡的動人想象。即便到了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風光不再,但“揚州”二字依舊包含著數(shù)不盡的風流。
此句寫出行季節(jié)與行程,紀事中兼有寫景,一筆便抹出了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
故人揮一揮手,走了,詩人站在黃鶴樓前,目送著他。只見一片孤帆的遠影,一點一點消失在碧水藍天處。這一句包含著一個時間的過程:即先前尚可見到船只,后來只見一片白帆,再后來就剩下一點影子。送行者的深情由此可見。
所謂“孤帆”,此時江面上未必只有故人一船,只是詩人眼中無它。在宋朝人編的《萬首唐人絕句》中,這句寫成“孤帆遠影碧山盡”,在陸游的《入蜀記》中,則寫成“征帆遠映碧山盡”。顯然,“空”字展開的境界更為闊大,而“山”字則阻斷了人的視線,限制了想象空間。
惟見長江天際流
故人漸去漸遠,詩人什么都看不到了,只看到茫茫的長江水在天邊奔流。送別的過程即將結束,這句卻將其轉換成一種延續(xù)性的狀態(tài)。詩人的目光似乎要穿越時空,他的情意正如那滔滔不絕的流水,追隨友人而去。這讓我們想起李白的另一句詩“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在李白的詩里,流水是有情的。清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用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了。
【詩文解釋】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詞語解釋】
1、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
2、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辭:辭別。
3、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4、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陸游的《 入蜀記》云:“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5、唯見:只看見 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的盡頭。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內容講解一
這首詩是李白初居安陸時所作.出川未久,剛剛結束江南吳越之游的李白,這時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在送孟浩然東下?lián)P州時,李白揮筆寫下了這首傳涌千古的杰作.
形勢動、意境闊大是此詩最突出的特點.黃鶴樓在江夏,與廣陵(今江蘇揚州)相距數(shù)百里,詩人舉重若輕,將楚地吳天盡收于短短的四句詩中.首句說友人孟浩然辭別黃鶴樓開始東行,次句描寫陽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風光.后兩句寫隱沒于碧空盡頭的孤帆和與天相接的江流,則象一條無形的纖繩,縮短了黃鶴樓與揚州在讀者心中的距離,使詩作描繪和包容了廣闊無垠的空間.此詩每句分別各用一個動詞:“辭”、“下”、“盡”、“流”,從不同角度(行者與相送者)表現(xiàn)了時間上的順承關系,給人以流動之感,加上動詞自身給詩句帶來的動勢,使全詩雄渾壯闊,.呈現(xiàn)出一種幽深高遠的意境.
這首送別詩之所以能寫得如此雄渾壯闊,幽深高遠,除詩人的才賦外,還有其客觀上的原因.唐代黃鶴樓處于武昌西黃鶴磯上(今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踞山臨江,得形勢之要,登樓八面來風,憑欄可極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登臨送客,足可壯人襟懷,此其一.李白的江南之游結束未久,“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或許即有他自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這時友人繼之而下吳越、之廣陵,自然會在喚起他關于廣陵的種種記憶,因吳越江山在胸.使詩人的詩才橫貫吳楚,所以能、表現(xiàn)出氣象萬千的景象,此其二.李白二十歲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歲又“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足跡幾遍中國東南,江漢平原的遼遠壯闊,江南山水的纖巧秀麗與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鮮明的對照.看慣蜀中山水的李白,自然會對雄渾廣闊的自然景色有其敏銳的感受和準確的把握,此其三.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時,風華正茂,對前途充滿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這首詩寫得神采飛揚.同在江夏、同是送別,他晚年所寫的一首《江夏別宋之悌》便顯得異常凄婉.這首詩寫道: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
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歷盡坎坷的李白,再也沒有“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神采,送別詩也一改舊時風貌,可見心境與詩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此其四.
情意深摯,是這首送別詩的第二個特點.宋方回論李白詩曾說:“最于贈答篇,肺腑見情愫”(《雜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情驚主要表現(xiàn)在后兩句.這里詩人從自己一方落筆,表現(xiàn)出對友人的一片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有本作“孤帆遠影碧山盡”,或“孤帆遠映碧山盡”.但從抒發(fā)感情的角度說,還是通行本的文字最為貼切.可以想見: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碧水藍天的盡頭,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著,在那天水相接處,只有江水在不斷地東流.詩人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也載著他的深情,伴隨著友人而去.“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妙處,在于拉開了詩人與孤帆的距離,在詩人的極目遠眺中,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惜別之情.而“孤帆遠影碧山盡”,以山做參照物,詩人與孤帆的距離便受到限定.若把“遠影”改作“遠映”,更將船行的情景坐實,限制了讀者的想象和心理感受.李白在另一首題為《送別》的詩中曾寫過這樣類似的詩句:“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雖詩語較“孤帆”兩句更為質樸,情緒也較低沉,但以此為注腳,正可體會李白的思維方式與抒情方式,玩味到“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底韻.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內容講解二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么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tài)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講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內容講解04-0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及內容講解04-1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04-2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故事07-1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意12-0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解讀03-2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賞析12-0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意01-08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推薦)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