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李白心系長安論

時間:2024-10-31 22:53:00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李白心系長安論

  批判長安,體味長安人的不幸與哀怨,是李白偉大的一面。炫耀長安的風(fēng)光詞臣經(jīng)歷,亦可看出他世俗乃于庸俗的一面。

李白心系長安論

        在盛唐詩人大家與名家中,待在長安時間最短的恐怕要算李白和孟浩然了。孟兩次應(yīng)試未第,還遭遇玄宗斥退。李白又不屑于科場,入京干謁,一入有“謫仙人”的盛譽,二入爆發(fā)了“轟動效應(yīng)”,受到玄宗極為熱情的款待。他們都向往長安,相比較而言,孟是比較冷漠的,關(guān)于長安的詩不多;李白是熱烈的、渴望的,至老盛情不減。如果說他是盛唐時代的歌手,那么長安則是歌唱的中心,想念長安、心系長安、夢斷長安,包括對長安的批判與夸耀。為此,他寫了將近90首與長安相關(guān)的詩,占其詩的1/10,恐怕只有杜甫和他相媲美。他的愛與憎聚集于斯,心與夢無不飛馳于斯。詩的精華與政治思想亦見于斯。終其一生揮之不去的戀京情結(jié),始終解除不開,消釋不去。他對長安有正負(fù)兩面觀,有憎恨的批判,也有世俗的夸耀。如果要了解他思維的多維度與人格的多角度,以及一生不懈的追求,莫過于從他與長安的關(guān)系人手。

  一、長安的期望所引發(fā)的批判

  李白年輕時就充斥著不可遏止的自信與抱負(fù),他的功名心又極強烈。在竭力自薦的名文《與韓荊州書》里,說早年“遍干諸侯”,“歷抵卿相”,時刻想著“揚名吐氣”,實現(xiàn)“激昂青云”之志。又言如何“心雄萬夫”,并“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在同樣的《上安州李長史書》,起首即自稱為“白,嵌崎歷落可笑人也”。一落筆就說自己是特別讓人羨慕,其英風(fēng)烈氣即可概見。在很特別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同樣以別具夸張的天賦推銷自己,說自己大鵬般的壯志是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如此而后,才功成身退。這段為人每為引重的嚴(yán)肅莊嚴(yán)的大話,確實是帶有幻想性的政治理想的宣言書,以后行徑也表明,這是終其一生的追求。“嵌崎歷落”的人是不屑于科場的,不會像杜甫那樣在長安一待十年,辛苦地考試。他要漫游、社交——尋找各種政治機遇,一舉而為帝王師。這在盛唐似乎是一種士子們的風(fēng)氣。然在別人還有應(yīng)試的多項選擇,李白卻要一條道兒走到黑,因為他自信自己的才能就像《大鵬賦》里的自喻:“噴氣則六合生云,灑毛則千里飛雪”。因為在初唐就有馬周包括魏征那樣的先例,然而在盛唐未免不是鳳毛麟角般的稀罕,幾乎無人像他這樣單打獨斗。就連當(dāng)時普遍視為高隱,也為他極欽佩的孟浩然,雖然“紅顏棄軒冕,自首臥松云”,但也到長安興致勃勃地應(yīng)試過。由此可見李白“鴻鬻鳳立,不循常流”的英特之氣,他要以平交王侯的風(fēng)姿,闖進長安;以英風(fēng)激揚、橫波遺流的方式,去黃鶴一舉,“揚風(fēng)吐氣,激昂風(fēng)云”!

  自信“懷經(jīng)濟之才”,“文可以變風(fēng)俗,學(xué)可以究天人”的李白,當(dāng)他在超過陶淵明棄官年齡的42歲,終于接到唐玄宗親自征求的詔書時,則手舞足蹈地喊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終于圓了“拜一京官”的大夢!李白成功了,然而不到兩年便被斥逐。當(dāng)他沮喪地走出長安金門時,他有些明白:“惟開元廓海宇而運斗極兮,總六圣之光熙”的唐玄宗,看重他的是“開口成文,揮翰霧散”、“筆走群象”、“龍章炳然”的文學(xué)才能,并沒有把他當(dāng)作道濟天下的帝師。在《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說:

  落羽辭金殿,孤鳴托繡衣。能言終見棄,還向隴山飛。

  鵬程萬里的“大鵬”,一下子變?yōu)?ldquo;落羽”的“鸚鵡”,只不過是點綴升平,供寫宮中行樂歌詞的詞臣,或者僅為擺設(shè)。“能言”可招人喜歡,也可招人討厭,還有泄露宮闈機密的可能?傊矂⌒缘剡M入長安,受到玄宗隆重?zé)崃业亟哟,又悲劇性地被斥逐出長安。夢想破滅的李白對朝思暮想的長安,由期望轉(zhuǎn)入失望,由熱切轉(zhuǎn)入批判。在失望中又鑄造新的期望,在打擊中仍然堅持夸張性的自信。

  當(dāng)初入長安時,他就以陌生人敏銳的眼光,發(fā)現(xiàn)富豪繁盛的大唐帝國京華長安藏污納垢的種種弊端。他的“雄筆麗藻”,固然在翰林期間有所謂“潤色于鴻業(yè)”的一面,但對長安的批判從初入時就已經(jīng)開始了。他直接批判長安的詩大約有20多篇,這還不包括比興式懷古等類。《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二十四大概是他批判長安的第一首鮮明而強烈的詩: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娩,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沒有像左思《詠史》其四與盧照鄰《長安古意》以豪奢繁華為主,更不像班固《西都賦》那樣的頌美,而以尖銳鋒芒指向不可一世的“中貴”與“斗雞者”,典型地揭示了由“連云甲宅”與“輝赫”的“冠蓋”所組成的只是一個表層,就像在寬綽大道上的一瞥,或如今日于馬路所攝的日常鏡頭。開元末年宮中宦官近萬人,玄宗寵幸此類,是帝國衰敗的開始,且給他子孫們遺禍無窮。對斗雞者的譏諷,直至中唐陳鴻《東城老父傳》回顧盛唐玄宗之得失,才以小說出之。李白對京華的透視,帶有一定的前瞻性,正如此詩首尾的-“暗”-“世”的指示那樣——這是一個黑暗世界!并非僅揭示表層,而具有敏銳的觀察與透晰的分析。它和當(dāng)時民謠“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又是那樣的合拍,只要看看“行人皆怵惕”,就可說此詩代表著民眾的怨怒與呼吁。其八的“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這些寵幸小兒春風(fēng)得意,而“草玄鬢若絲”的揚雄,卻為“此輩嗤”,暗寓了自己的不平。其十五的“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譴責(zé)玄宗后期奢侈昏妄,賢才得不到重用。至此以后,對用人的荒唐顛倒就成了最常見的主題而見于李白詩中。如作于天寶八載(749)的《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憤斥朝廷用人的顛倒:“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fēng)”,怒斥“董龍更是何雞狗”,言詞的激烈至于破口大罵,如此敢言,正是人格閃光的亮彩!   在李白前大半生,唐玄宗無疑為長安帝國的惟一代表。玄宗親自詔請李白入京,李白終其一生都對玄宗的知遇之恩頗有好感。然對玄宗后期的昏妄,仍然持之以多方面的批判與譏諷。對于開元后期玄宗荒于嬉戲,怠于朝事,帝國由盛至亂的現(xiàn)實,其四十六揭示這種盛世的大轉(zhuǎn)變的兆倪:“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隱隱五鳳樓,峨峨橫三川。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斗雞金宮里,蹴鞠瑤臺邊。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玄宗荒淫誤國則是帝國由盛變衰最重要的原因。其四十三以比興予以揭示:“周穆八荒意,漢皇萬乘尊。淫樂心不極,雄豪安足論?西海宴王母,北宮邀上元,幩勥z歌,玉杯竟何言。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雄豪的英主成了惑于女色的昏君,靈跡蔓草的悲劇也就為時不遠了。

  李白是虔誠而熱誠的道教徒,自述大名士他的酒友賀知章,一見而稱他為“謫仙人”,也就是說,至少相當(dāng)于“李半仙”。玄宗深信神仙,對李白來說可算是同好。李白后來被請進翰林,除了作詩的天才,還與道教徒的身份有關(guān),關(guān)于這一點,只要看他的入京是由玄宗尊敬的大道士吳筠推薦的,就可以證明個中消息。按理他和玄宗同一信仰,同樣癡迷,然而他卻以詩為利器,強烈批評玄宗的執(zhí)迷求仙,像秦始皇的晚年一樣: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岳,揚波噴云雷。髻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氏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詩的前半篇贊美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喻指玄宗開辟了史無前例的盛唐,前為英主而后為昏君,與秦皇漢武晚年好神仙很有些仿佛,都釀造了“兩半載皇帝”的悲劇,這也是贊美與批評同寓一詩的原因。大刀闊斧的組合,表示批判中帶有無限的惋惜!《古風(fēng)》四十六展現(xiàn)為更集中的批判精神,譴責(zé)秦皇“征卒空九宇,作橋傷萬人。但求蓬島藥,豈思農(nóng)腐春!力盡功不贍,千載為悲辛”,而是對此表示出絕大的悲哀!譴責(zé)惋惜的實質(zhì)對象,當(dāng)然非唐玄宗莫屬了!

  大唐的衰敗是逐漸演化的,但開元二十四年確實是變化的分水嶺。一是玄宗不聽張九齡按法誅殺安祿山,反以為“枉害忠良”;二是以奸臣李林甫為相,盡其所為。大權(quán)旁落。三是張九齡罷相,“自是朝廷之土,皆容身保位,無復(fù)直言”;將相如此重大的更張,居然顛倒到如此程度,這與開元前期任用姚崇、宋璟、張說相較,真是判若兩人。在位已25年的玄宗,開始怠于政事,放手奢欲,以至于昏聵荒誕到如此程度,為天下大亂超前埋下了種種禍根。李白秉承屈原的愛國精神。又以激烈悲憤的騷體詩《遠別離》發(fā)出沉痛的呼喊,傾瀉著無盡的憂慮:

  日慘慘兮云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我縱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堯舜當(dāng)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quán)歸臣兮鼠變虎。

  此實對大唐帝國的天昏地暗的描述。此詩并沒有出現(xiàn)在安史之亂中,而是此前的防微杜漸,不,應(yīng)是禍端已兆的天寶后期。屈子式的忠誠,距杜甫天寶十載的大聲疾呼“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當(dāng)為時不遠,兩位詩國巨星,無論個性是現(xiàn)實的還是浪漫的,都體現(xiàn)了同樣的憂患與批判。當(dāng)開元末一入長安不遇時,李白就有權(quán)相蔽賢的苦悶,在《梁甫吟》中就有郁悶無路的憤慨:“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壺多玉女。……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guān)閽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李白叔父李陽冰《草堂集序》說李白是“梁武昭王暠九世孫”,這當(dāng)是李白生前的囑告,也就是說與李唐同宗同姓。他的個性與稟賦以及出身都與屈原極為相近,所以李白關(guān)于長安與國家的詩都流淌著一種強烈的愛國精神。而且不僅以上兩詩顯現(xiàn)了天才的模仿,像《蜀道難》《鳴皋歌送岑征君》《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莫不如此。

  玄宗晚年又寵幸楊貴妃,政事悉委于李林甫,接著重用楊國忠,又輕啟邊釁,使大亂爆發(fā)已在眉睫,尚沉溺于荒淫之中。李白的《烏棲曲》以“吳王宮里醉西施”的描寫,欲暗示奢欲荒宴必然帶來麋鹿將游于姑蘇的亡國之禍,只是沒有說破。興寄深微的在暗示又不可避免地包含著對現(xiàn)實的譏諷——長安城里昏亂的唐玄宗也同樣好景不長。這詩不一定純出于“虛構(gòu)想象”(宇文所安語),在玄宗宮里他目睹過無度的酣歌醉舞,可以說《陽春歌》的“飛燕皇后輕身舞,紫宮夫人絕世歌。圣君三萬六千里,歲歲年年奈樂何”,以及奉詔之作《宮中行樂詞八首》《清平調(diào)詞三首》可以視作此詩謎底的一半。

  總之,長安不僅是李白終生希冀的“愿為輔弼”的圣地,也是他大展雄圖的用武之地。他雖然前后于此不過三年,然而兩入長安,使他對大唐帝國的京華煙云有著更深刻的觀察與了解,帝國的腐敗與唐玄宗的昏亂以及對他的恩遇,在他的詩歌里起了多重的復(fù)調(diào),批判長安超過了對長安的向往。長安城由上到下的豪奢與荒唐無不在他筆下得到尖銳的諷刺,雖然他曾經(jīng)一度成為皇宮的座上賓,轟動過長安一時。這正是李白的偉大之處,也正體現(xiàn)在對長安對唐玄宗龐大豪奢集團的批判上。他的許多名詩大作均以此為焦點,反映他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對國家對社會的關(guān)注。雖然比不上杜甫那樣全面詳實,而對長安上層集團的抨擊上,甚或超過杜甫。他也熱愛長安,這主要體現(xiàn)至尊公卿除外的長安民眾,那就是長安民眾的思念、民眾的感情、也體現(xiàn)在他天才的詩篇里!

  二、體味長安人的思念、哀怨及長安誘惑

  長安京都輝煌建筑沒有牽動李白的驚訝,這位“謫仙人”似乎看慣了天上的瓊樓玉宇,對長安帝宅皇居并沒有表示多少興趣;唐太宗與駱賓王的《帝京篇》,特別是盧照鄰的《長安古意》,還有初唐大量的應(yīng)制詩,對長安宮殿雄壯豪華的描寫,似乎也沒有引起天賦奇才的李白的留意,只能在《春日行》《陽春歌》以及上已提及宮中奉詔之作中,依稀看到一點影子。

  倒是長安的民眾,引起了他的感情的波瀾。李白兩人長安,他不像所崇敬謝胱總把金陵當(dāng)作家鄉(xiāng),游子與游宦的雙重感受隱藏在他的心底,他用樂府古題與傳統(tǒng)懷人念遠題材,寫了長安民眾的思念:

  長相思,在長安。絡(luò)緯秋啼金井欄,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他把“長相思”感情置放于特定的長安。長安男兒不知有多少人在前線或者外地,長安人的思念感情全部凝聚在這首詩中,他憑著自己的心靈描繪她們心底情感的波瀾變化。把懷遠詩的“陳舊成分結(jié)合成一種完全嶄新的東西:它們變成了一組視覺和思想片斷,迷亂地掠過情人的意識,結(jié)果使得這首詩具有一種直接的動人力量。……這是一首類型詩,但詩中所產(chǎn)生的情調(diào)與講述者的情調(diào)是一致的:它試圖使讀者與講述者等同,讓他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詩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詩境。”他把自己融進入詩中,也融進長安人心中,他似乎是長安人中的一位,完全用長安人的口氣寫下了“長安的思念”。

  比《長相思》更為有名的是《子夜吳歌·秋》,同樣寫的秋天夜晚長安女性綿綿不斷的思念: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沒有鋪排,沒有描寫,只是憑聽覺引起搗衣者與“講述者”共同的感情波瀾,震撼力量更為強烈,好像連長安城也都在震撼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把江南民歌的風(fēng)格引渡到長安城,好像只有末兩句帶些北方色彩。李白用心靈體察她們,也用南北詩風(fēng)的交融手法表現(xiàn)她們。“秋風(fēng)”二句說盡了她們的心思,前人曾主張刪掉后兩句,那就刪掉了李白詩的爽快,何況這是詩人與長安人共同的祝愿與渴盼,分明見得“講述者”把自己已經(jīng)定位在“長安人”身上。質(zhì)樸自然的風(fēng)格好像是對《長相思》的減肥,平易近人得像《靜夜思》,同樣都是千古感人的名作!

  屬于同樣題材者還有《春思》,這詩不一定寫在長安,但應(yīng)包括長安:“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從日間的采桑到夜間休息,無不縈繞“良人罷遠征”的祈盼。末尾兩句,似從南朝樂府名歌《子夜四時歌·春歌》的“春風(fēng)復(fù)多情,吹我羅裳開”的反面化出。從風(fēng)格手法上看,如同前詩一樣,在李白詩中流動著南北詩風(fēng)融合的意識,在婦女題材中尤為顯明。

  對長安宮中的上層女性,李白有《妾薄命》展現(xiàn)她們的命運與不幸。以陳阿嬌與漢武帝的故事展開敘述,阿嬌從“咳唾落九天,隨風(fēng)生珠玉”的受寵,經(jīng)妒深情疏的愛歇,到“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的冷落。從而得出:“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今人有云:“太白供奉翰林期間,為文學(xué)侍從,不過以其艷詞麗句博取君王歡心而已,謂之‘以色事他人’,亦其宜也”。以李白為帝王師之自負(fù),雖一度為詞臣,并不一定用以色事他人的棄婦自喻。此事保持了對漢樂府的復(fù)古,表示了對婦女的同情。同樣的宮怨詩還有《秦女素衣》《怨歌行》《長信宮》《玉階怨》《怨情》《于闃采花》《長門怨》等,都表現(xiàn)了對這一題材特別關(guān)心,究其原因,一來他的詩關(guān)于婦女詩甚多,二來他在宮中出入兩年,見聞感觸自多。杜甫在長安奔波整十年,卻沒有李白的機會,未曾染指于宮怨詩。李杜之別在此題材的取舍上由此亦可見其一斑。

  李白好任俠好酒,長安少年的放縱不拘,自然會引起他的注目!渡倌曜印费話稄椛倌,飛獵章臺一帶,其中的“金丸落飛鳥,夜入瓊樓臥”,突出了他們的豪奢!渡倌晷小菲涠⻊t描繪了一道京華都市少年的風(fēng)景線:“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fēng)。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金市的奔馬,風(fēng)景點的踏青,成群擁入胡姬的酒店,放浪的笑聲,每一片斷都極簡略,高華流美而極為自然真率,使之成為盛唐時同樣題材的經(jīng)典,與有名的《玉階怨》的不同風(fēng)格,都是李白長安短制中的名作!栋妆怯肌非皟删淠康脑谟谝择R襯人:“銀鞍白鼻騧,綠地障泥錦”;后兩句被襯托人物展示都市特別風(fēng)光:“細(xì)雨春風(fēng)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此與上詩既接近而又不同,顯現(xiàn)長安城風(fēng)和日麗與細(xì)雨春風(fēng)的不同景觀,似乎在說明這是一座充滿誘惑活力的大都市。

  長安是人文聚集的大都市,長安東門與東郊灞橋是送別最多最出名的地方,也是長安一道特別的風(fēng)景線。李白《灞陵行送別》以類型化手段表現(xiàn)了長安送別的共同的傷感:“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正當(dāng)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此詩不在于送什么人,到什么地,因為長安之送別,要比一般的送別更為感慨,大多是失意者的離京,所以突出灞陵道從古到今的感傷。

  李白以上關(guān)于長安日;脑,充斥著與地方性城市明顯有別的獨特性與各種風(fēng)味,也展現(xiàn)他對京華種種不同體會與感觸。長安豐富了李白詩的內(nèi)容,李白詩也讓長安人以各種不同的精神風(fēng)貌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三、道說不完的長安的得意

  盛唐的長安是繁華的、開放的,也是世俗的,也有后期的腐敗。李白正是當(dāng)長安開始豪奢時興高采烈地來到京華。唐玄宗對他熱烈接待,可能被他本人渲染得更具有戲劇性。他以為自茲會擺棄“蓬蒿人”的境遇,在《別內(nèi)赴徵》說:“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來時尚佩黃金印,莫學(xué)蘇秦不下機。”他認(rèn)為自己是作宰相的大人物,故以蘇秦自喻。但他畢竟以詩出名,待詔翰林,也是滿足了他詩歌的才能。這對李白來說起碼得到一定的滿足和希望,大鵬展翅的機會為時不遠。何況玄宗對他的禮遇的隆重,也是極為罕見,沒有什么人可以比得上。李白是盛唐詩人杰出代表,是南北詩風(fēng)與中外文化融合的代表,正如他所代表時代一樣,有開放的一面,也有腐敗的一面,李白是偉大的,也有世俗的一面。他有極旺盛功名思想,也有功成身退的飄逸,有對富貴權(quán)勢的渴望,也有對入翰林的世俗的夸耀。特別是后二者,在李白關(guān)于長安的詩中數(shù)量最多,約有20首。

  《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說“少年落魄楚漢間,風(fēng)塵蕭瑟多苦顏。自言管葛竟誰許,長吁莫錯還閉關(guān)。一朝君王重拂拭,剖心輸?shù)ぱ┬匾。忽蒙白日回影空,直上云霄生羽翼?rdquo;他覺得真像大鵬扶搖直上,這是對征詔的夸耀。以下是對權(quán)勢的炫耀:

  幸陪鸞車出鴻都,身騎飛龍?zhí)祚R駒。王公大人借顏色,全章紫綬來相趨。當(dāng)時結(jié)交何紛紛,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盡節(jié)報明主,然后相攜臥白云。

  楊山人是李白、高適故友,此題敦煌唐寫本作《從駕溫泉宮醉后贈楊山人》。跟隨玄宗去洗澡,這是很體面的待遇,李白用他流暢的華章向隱居的朋友美美地炫耀了一番,大有過把宦癮之感。他這樣的興頭在從溫泉歸來時,并沒有減退!稖厝虖臍w逢故人》又說:“漢帝長楊苑,夸胡羽獵歸。子云叨侍從,獻賦有光輝。激賞搖天筆,承恩賜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飛。”這首詩并不高明,但夸耀的興頭更高。跟皇帝洗了一次澡,給看不見的遠友寫信夸,見人亦夸;侍從玄宗去了一趟溫泉,就像揚雄隨漢成帝跑了一趟長楊苑,而有《羽獵賦》問世,而且還得到“天筆”的激賞,并且又得到“御衣”恩賜。像這些瑣事,本不應(yīng)該作為詩之題材出現(xiàn),但他卻興致勃勃地一一沾沾自喜道來,李白的世俗氣,還有庸俗氣,在這里是不難發(fā)覺的。他的《贈岑寥子》也有用類似的話來夸美別人:“骯臟辭故園,昂藏人君門。天子分玉帛,百官接話言。毫墨時灑落,探玄有奇作。著論窮天人,千春秘麟閣。長揖不受官,拂衣歸林巒。”“天子”二旬就顯得世俗氣很濃。這位道士也是“白鶴飛天書”詔請來的,且著論藏之秘府,卻拒絕做官。李白對之欽敬,所以在詩末不由自主地說:“余亦去金馬,藤蘿同所歡。”   大約作于天寶二年的《玉壺吟》,似乎已感到朝廷宮中嫉妒擠壓,而有“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之嘆,然仍不愿離此福地,在誘惑著:“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朝天數(shù)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只是調(diào)整到“大隱金門是謫仙”而已。以李白不受拘束的個性,待詔翰林,有很體面的一面,也有官場擠壓的不愉快。他本人既沒有家庭政治背景為后援,朝中又沒有什么官場網(wǎng)絡(luò),他只好以與同僚套近乎和不與人競爭角逐的低調(diào)來保護自己!冻逻^盧郎中敘舊游》說:“君登金華省,我入銀臺門。幸遇圣明主,俱承云雨恩”,一開口先縮短敘談的距離。然后話題一轉(zhuǎn)“復(fù)次休浣時,閑為疇昔言”,此為過渡。然后說到隱居:“卻話山海事,宛然林壑存。明湖思曉月,疊嶂憶清猿。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李白理想佐時君以匡天下,然后功成身退。侍從詞臣,對李白來說算不上大功告成,其所以說要返回林壑疊嶂,多半出于保護自己的目的,以敘舊方式宣揚出去。這還可從《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流露戀京思想中看得出來:“余欲羅浮隱,猶懷明主恩。躊躇紫宮戀,孤負(fù)滄洲言”,明顯地表示他要待在京都,心理老懷著“明主恩”,只好放棄“滄州言”的隱居的說法。王昌齡是李白情誼深厚的詩友,時為江寧丞,或因公事來京。李白給他的詩不會有什么水分,因不是同僚,不會有何關(guān)礙。

  李白被放逐出翰林,他在《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詩里,方才有所醒悟,如前所言“明主”只是把他當(dāng)作詞臣而已,猶如能言的鸚鵡。把他能請出來,也會把他放回去,今日之“落羽”、“孤鳴”不正是這樣嗎?《東武吟》則對兩年的翰林經(jīng)歷予以回顧總結(jié):“方希佐明主,長揖辭成功。白日在高天,回光燭微躬。恭承鳳凰詔,欻起云蘿中”,此為詔請之始。以下言入京后之光輝:

  清切紫霄迥,優(yōu)游丹禁通。君王賜顏色,聲價凌煙虹。乘輿擁翠蓋,扈從金城東。寶馬麗絕景,錦衣入新豐。……因?qū)W揚子云,獻賦甘泉宮。天書美片言,清芬播無窮。歸來入成陽,談笑皆王公。

  這些話已經(jīng)說了多少遍了,向同僚,向外地的詩友,向道士,反復(fù)無休止地夸耀。被放離京,還要向送別的翰林同事再詳作陳述。而陳述口氣,無不以詞臣的經(jīng)歷為榮。津津樂道如此,

  真是不避世俗乃至于庸俗之言。接言被放:

  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賓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才力猶可依,不慚世上雄。

  被棄之懊惱與失落感顯然可見。后兩句似乎還對將來再返長安寄托了一定的希望。

  當(dāng)李白離開長安以后,便又開始了一如既往的漫游,短暫的兩年翰林,便成了炫耀的資本,反復(fù)地向各種人重復(fù)著這值得驕傲的故事。在向人干謁求助時,也作為光榮的經(jīng)歷與政治資本。夸耀長安自此成了詩的重要主題與題材。在《走筆贈獨孤駙馬》以攀附語氣稱羨對方以尋求幫助:“都尉朝天躍馬歸,香風(fēng)吹人花亂飛。銀鞍紫鞋照云日,左顧右盼生光輝。”然后轉(zhuǎn)到自己:“是時仆在金門里,待詔公車謁天子。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一別蹉跎朝市間,青云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顧,何必侯贏長抱關(guān)。”末兩句熱切地表示希望能得到幫助!读魟e西河劉少府》借劉少府的話說:“謂我是方朔,人間落歲星。白衣千萬乘,何事去天庭?”話說得還算是巧妙。在東魯遇到了要返回長安的族弟,又引起了夸耀長安的興頭。在《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說:

  遙看長安日,不見長安人。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jīng)為近臣。一朝復(fù)一朝,發(fā)白心不改。屈平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折翮翻飛隨轉(zhuǎn)蓬,聞弦虛墜下霜空。圣朝久棄青云士,他日誰憐張長公?

  同時抒發(fā)了被放離開長安的哀苦不幸。此詩作于被放次年,便有白發(fā)之語!顿洿奘逃穼υ陂L安供職者則言:“長安復(fù)攜手,再顧重千金。君乃輶軒佐,余叨翰墨林。高風(fēng)摧秀木,虛彈落驚禽”;又表示希望得到援手:“扶搖應(yīng)借力,桃李愿成陰”;謂自己還有能力,常心系長安:“笑吐張儀舌,愁為莊舄吟。”《送岑征君歸鳴皋山》自比為嚴(yán)光,以言說與至尊的密切,這是對隱士的言說:“光武有天下,嚴(yán)陵為故人。雖登洛陽殿,不屈巢由身。余亦謝明主,今稱偃蹇臣。”《留別廣陵諸公》帶有自傳性質(zhì),歷敘少年至中年志向所為。說道出入翰林則言:“中回圣明顧,揮翰凌云煙。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他經(jīng)常用嚴(yán)光喻己,炫耀與玄宗有親密關(guān)系,于上引詩己見。在《酬崔侍御》中又說:“嚴(yán)陵不從萬乘游,歸臥空山釣碧流。自是客星辭帝座,元非太白醉揚州。”漫游淮南,《寄上吳王》其三自我介紹說:“客曾與天通,出入清禁中。襄王憐宋玉,愿入蘭臺宮。”說自己過去為天子近臣,表示現(xiàn)在愿為吳王幕僚,結(jié)果卻未如愿。

  從魯將往宣城,有《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我昔釣白龍,放龍溪水傍。道成本欲去,揮手凌蒼蒼。時來不關(guān)人,談笑游軒皇。獻納少成事,歸休辭建章。十年罷西笑,覽鏡如秋霜。”離開長安已經(jīng)十年,夸耀長安的情結(jié),仍然揮之不去。《書情贈蔡舍人雄》先稱美所要效法的謝安“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接云:“余亦愛此人,丹霄冀飛翻。遭逢圣明主,敢進興亡言。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即就是官位甚低的司戶參軍之類,亦要作一番宣傳!顿洿匏緫粑睦ゼ尽氛f自己:“惟昔不自媒,擔(dān)簦西入秦。攀龍九天上,忝列歲星臣。布衣侍丹墀,密勿草絲綸。才微惠渥重,讒巧生緇磷。一去已十年,今來復(fù)盈旬。”末了說出本意:“欲折月中桂,持為寒者薪。路旁已竊笑,天路將何因?垂恩倘丘山,報德有微身。”有用世之心,而天路難覓。倘能垂恩,則恩重如山,傾身以報。話說得懇切如此,竟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判若兩人!

  有時對于沒有政治地位的秀才的應(yīng)酬,也要炫耀一番!洞鸲判悴盼逅缮揭娰洝肪驼f過:

  昔獻長楊賦,天開云雨歇。當(dāng)時待詔承明里,皆道揚雄才可觀。敕賜飛龍二天馬,黃金絡(luò)頭白玉鞍。浮云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fēng)摧紫蘭。雄詞麗藻的飛揚,重復(fù)著同樣的話頭,不免成了炫人耳目的套路,對山人之類隱士的應(yīng)酬,也要作同樣的宣揚。《答高山人兼呈權(quán)顧二侯》:“謬揮紫泥詔,獻納青云際。讒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計。”同樣彈著一個老調(diào)!像這樣的老調(diào)重奏還有許多:   早懷經(jīng)濟策,特受龍顏顧。白玉棲青蠅,君臣忽行路。(《贈漂陽宋少府陟》)

  龍顏惠殊寵,麟閣憑天居。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讒毀。(《贈張相鎬》其二)

  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江夏贈韋南陵冰》)

  謂我是方朔,人間落歲星。白衣干萬乘,何事去天庭?(《留別西河劉少府》)

  我固侯門士,謬登圣主筵。一辭金華殿,蹭蹬長江邊。(《送楊燕之東魯》)

  乃至受到第二次打擊流放夜郎,還對這一段輝煌念念不忘。《流夜郎贈辛判官》說

  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fēng)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文章獻納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神采飛揚的敘述,自然流走的節(jié)奏,高華流美的文字,確實展現(xiàn)盛唐一流大詩人的渲染魅力,任何讀者都會被他的熱情所感染,受贈此詩辛判官可能要對這位天才的大詩人的流放持以非常的同情。對此還有更得意的文字,供人觀賞他的一度風(fēng)云騰躍!顿洀牡苣掀教刂b》其一的敘述更為出彩:

  漢家天子馳駟馬,赤車蜀道迎相如。天門九重謁圣人,龍顏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萬歲,拜賀明主收沉淪。翰林秉筆回英盼,麟閣崢嶸誰可見。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在金鑾殿。龍駒雕登白玉鞍,象床綺席黃金盤。當(dāng)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一朝謝病游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前門長揖后門關(guān),今日結(jié)交明日改。

  這詩的文字更加神氣飛揚,以至于有些飛揚跋扈!雄筆麗藻,飄逸飛動,蕩人眼目,振人心弦,確實有下筆不休不可遏阻之勢,以致把贈弟的正意只在結(jié)尾交待了幾句。他在年近60時,意氣還如此風(fēng)發(fā),這或許是他最后一次對長安的炫耀。這位老詩人似乎永葆青春,他的詩總是充斥活力,雖然已是老掉牙的題材,然總是被他描繪得活龍活現(xiàn)。然而如此天才,不厭其煩的揮灑在同一內(nèi)容上,毫不泄氣地宣揚這一段光輝,終究不是那么高明!只是用漂亮的文字重復(fù)一個庸俗的模式而已!

  炫耀長安,用于干謁應(yīng)酬,尚可理解;然李白有時自言自語,自己向自己夸耀,好像不如此就把癮沒有過足,心里就有不平衡。他的《效古》就是這樣:“朝人天苑中,謁帝蓬萊宮。青山映輦道,碧樹搖煙空。謬題金閨籍,得與銀臺通。待詔奉明主,抽毫頌清風(fēng)。歸時落日晚,躞蹀浮云驄。人馬本無意,飛馳自豪雄。入門紫鴛鴦,金井雙梧桐。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豐?煲馇覟闃罚畜圩汗。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轉(zhuǎn)蓬。早達勝晚遇,羞比垂釣翁。”他利用五言古詩緩慢的節(jié)奏,細(xì)嚼慢咽地品味,待詔皇宮與夜宴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這詩不是送給別人的,而是專留給自己看,所以文字還算平靜。末尾兩句理性的選擇,是對富貴生活價值的理智肯定。“早達勝晚遇”說得多么明顯、裸露、毫不猶豫,連80多歲始遇的呂望——曾經(jīng)是他的偶像之一——他這時也看不上眼!這也是他后來反復(fù)夸耀這一段“輝煌”經(jīng)歷的原因。面對著這世俗的一面,也影響到他的人格,比如他的詩里就多次宣揚過他的“東山妓”、“金陵妓”等,他就不是那么全方位的偉大!人格方面欠缺,作為詩人必然導(dǎo)致他過分的夸耀富貴與豪奢,待詔翰林的炫耀亦必然成為他得意的模式,從上文不是看的再為清楚不過嗎?杜甫也夸耀過“憶昔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輝赫。集賢學(xué)士如堵墻,觀我落筆中書堂”,這種“往時文彩動人主”的炫耀,只在迫而不得已的《莫相疑行》用于對別人的回敬,而且很少重復(fù)過,于此亦可看出李杜之異同。李杜走向世俗的長安,夸耀、渲染她,而且不厭其煩地反復(fù),就像原本還有些可愛的女性,反復(fù)上妝涂抹,反倒有些可厭,乃至可棄,因為太世俗,乃至于太庸俗了。

  四、日思夢想的長安情結(jié)

  天寶三年,當(dāng)李白44歲離開長安時,此后的近20年中,始終沒有忘記過再返長安。安史亂作的次年,即至德元載(756)所作《贈溧陽宋少府陟》說:“早懷經(jīng)濟策,特受龍顏顧。白玉棲青蠅,君臣忽行路。”他尋找機會,希望“何日清中原,相期廓天步”,同時也不忘記此一節(jié)光榮經(jīng)歷。他參加永王磷軍事集團,不能排斥認(rèn)為是機會的到來,正如《永王東巡歌》末首所言:“試借君王白玉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fēng)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認(rèn)為可以像謝安東山再起那樣,可以“為君談笑靜胡沙”。他因此而入獄,甚至于從潯陽獄中剛一出來,就為解救過他的御使中丞宋若思撰作了帶有自薦性質(zhì)的《為宋中丞自薦表》,請求肅宗“收其希世之英,以為清朝之寶”,“豈使此人名揚宇宙而枯槁當(dāng)年”,“伏惟性下回太陽之高輝,流覆盆之下照,特請拜一京官,獻可替否,以光朝列”。此年李白57歲,不管肅宗已把他看作“父黨”,愿不愿意起用,他卻渴望“拜一京官”,飛回長安,心情迫切到不能自控。

  開元末年在一入長安時,雖遭“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碰壁,然而《行路難》于此緊接的是:“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當(dāng)他反復(fù)嘆息“行路難”后,又接著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日邊”與“滄海”應(yīng)是同義語,都指的是長安。但經(jīng)過一時打拼,深感“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發(fā)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悲憤!長安對他似乎是冰窟一般,或者是以接近的火焰山!然而一旦離京卻戀念不已。《江夏送友人》的“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友人赴京就引發(fā)了他的觸動,他是有淚不輕彈、心雄萬夫的人物,也不由地“淚下漢江流”了。在東魯所作《贈從弟冽》說:“報國有長策,成功羞執(zhí)畦。無由謁明主,杖策還蓬藜。他年爾相訪,知我在磴西”,看來他準(zhǔn)備再次闖入長安,要兌現(xiàn)如呂望第二的諾言。他要擺脫“遂令世上愚,輕我土與塵”的處境,如在同詩《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所打算的“一朝攀龍去”了。

  當(dāng)他被詔二次入京,雖有“游說萬乘苦不早”的遲暮之感,但還是有“仰天大笑”的興奮。二入距一入時間短暫,故李白思念長安的情結(jié)全都在二出長安之后。作于天寶三載的《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yīng)制》的“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卻似乎向這位老知音第一次透出了“戀京”的情緒。就在此年春天,在上引的《灞陵行送別》就用非“長安人”的異樣感,道出了“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占道”,后來便踏著這條古道被放離京。   離京次年所作上文已引送族弟李沈赴秦,就極為懷念地說:“遙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jīng)為近臣。”說他想念長安“發(fā)白心不改”,就像“屈平憔悴滯江潭”懷念首都故國。每逢送人入京,此種情懷就更加激烈。同年之作《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就說: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fēng)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客歸長安,自己的心也早飛到長安,高掛于長安樹上。蕭士赟說:“太白此詩因別友而動懷君之思,可謂身在江海,心存魏闕矣。”所言甚是。李白一生追求濟世濟天下的大理想,不然,就漫游天下。然則心系長安確是割不斷的情結(jié),他的心掛在長安樹上是取不下來的。次年在《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亦云:

  魯客向西笑,君門若夢中。霜凋逐臣發(fā),日憶明光宮。

  長安成了日思夢想的圣地,在他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金陵是李白漫游的一個重點,也曾為六朝的帝王都。他把金陵看作是長安的替代,便是潛在的心理!督鹆辍菲湟婚_首即言:“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謂金陵在東晉仍舊發(fā)揮著長安(借指洛陽)的作用,為此寫了不少的關(guān)于金陵的詩。最著名的要算是《登金陵鳳凰臺》,說他面對“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想到的是——“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寓目山河,別有懷抱。緣此而特別看重金陵,而看重金陵意在思念長安,這是李白心中、詩中一個“公開的秘密”。正如他在《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所說:“聞道金陵龍虎盤,還同謝胱望長安”,他是把思念長安分化出一部分寄予在金陵上。

  他有一首小詩《送陸判官往琵琶峽》,說在越中水國秋夜送人:

  水國秋風(fēng)夜,殊非遠別時。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

  琵琶峽位于三峽,凡一及西方,李白想到的自然就是長安。長安已進入到他的夢中,銘記在感情的深處,此距離京才只有3年多。李白喜愛謝胱詩,也喜愛他歌頌的金陵與游過的敬亭山!度酵鹆昙囊笫纭烽_頭即言“三山懷謝胱,水澹望長安”;在《登敬亭北二小山》說他“送客謝亭北,……大笑上青山”,然后:

  回鞭指長安,西日落秦關(guān)。帝鄉(xiāng)三千里,杳在碧云間!

  一個挺立山頭據(jù)鞍長望的李白,馬鞭所指碧云杳渺,夕陽落處,那就是他心目中的長安,他惦念著的那個使他轟動一時的帝鄉(xiāng)!值得注意的是,詩題中所送者并非要到長安去,而是登山望遠時一看到西方,就想到朝思暮想的長安。同樣的情懷,聽到一陣笛聲也會引發(fā)對長安思念。《觀胡人吹笛》說:“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欲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我們常常覺得杜甫有些愚忠,在此看到李白對唐玄宗還是夠“戀主”的,因為接待之隆重,沒有任何人能超過李白所享受的。他的詩歡笑多,流淚少,這里的“淚滿纓”應(yīng)是真誠的,雖然這首詩并不出名!肚锲指枋呤住纷钣忻囊皇资瞧涫澹“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我們現(xiàn)在可以回答,這首詩的第一首的“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憶依不?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前人有云:“望長安矣,而結(jié)云達揚州者,蓋長安之途所經(jīng)處矣。”(奚祿詒語)于此可說,思念長安正是使“白發(fā)三千丈”之原因。長安對他具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是他政治的發(fā)祥地,也是他理想的歸宿。尤其在他的晚年,這種特殊感情更加強烈: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陪族叔……游洞庭》其三)

  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fēng)吹夢到長安!(《江夏贈韋南陵冰》)

  對于功名心健旺的李白,長安就是他的“家”,所以一記起長安就心花怒放,然而在安史之亂中及以后的東奔西走中,始終沒有機會到過長安。甚至連長安所處的西天,都在迷茫中。他只有憑著夸張浪漫的性格與天賦,憑風(fēng)借夢吹到長安,自造一種精神的大餐,來撫慰自己的渴望,依賴幻想來圓再返長安之夢。正是出于這種心理,他把故鄉(xiāng)最為代表的“峨眉山月”與長安帝鄉(xiāng)打成一片: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fēng)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峨眉山與秦川于此重合在一起,描寫的整合出于心理的融合。峨眉山的月光與長安大道亦融化在一起。他的這首《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作于上元元年(760),距去世只有兩年了,而李白二十四、五歲是由“峨眉山月”陪著出川的,終其一生沒有回過家鄉(xiāng)。不能說他對家鄉(xiāng)沒有什么思念,然在他那么多的詩中,卻很少見到一二首思家的詩。他把思家的感情似乎移位到長安帝鄉(xiāng),帝王師的理想只有在帝鄉(xiāng)才能實現(xiàn)。所以他回憶長安,懷念長安,夢斷長安,幻想長安,還要批判長安,以至于有炫耀長安,心系長安縱跨了他的一生。這里有偉大的人格,也包涵世俗的一面。有真誠的流瀉,也有作為手段的不節(jié)制的庸俗的炫耀。那首婦幼皆知的《靜夜思》所說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如果要問“故鄉(xiāng)”的所指,我們可以有理由地說,那就是“東風(fēng)吹夢”要到的“長安”,因為這里是對他更有意義的“家鄉(xiāng)”!

【李白心系長安論】相關(guān)文章:

李白為何心系長安06-24

長相思在長安 李白08-16

李白論情09-23

長相思·在長安李白唐詩08-14

論李白之我見作文08-13

論李白的詩中酒10-03

論李白的精神世界09-18

論李白的山水詩08-09

論李白之我見作文650字08-20

論李白和杜甫歷史道路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