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臨江仙夜歸臨皋蘇軾
蘇軾的詞作《臨江仙·夜歸臨皋》在蘇詞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一篇家喻戶曉的抒情詞作,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臨江仙·夜歸臨皋》全文賞析,歡迎閱讀!
《臨江仙·夜歸臨皋》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作于謫居黃州時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詞上闋敘事,著意渲染其醉態(tài)。寫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無人開門,只得"倚杖聽江聲"。酒后靜立于夜深的長江邊,很容易觸發(fā)聯(lián)想。下闋就寫酒醒時的思想活動:幾經(jīng)挫折,受盡冤屈;滿腹才華,卻落得獲罪流放的下場。躲開名利場,乘坐扁舟,歸隱江湖。全詞寫景、敘事、抒情、議論水乳交融,不假雕飾,語言暢達,格調(diào)超逸,頗能體現(xiàn)蘇詞特色。
《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白話譯文
夜里在東坡飲酒,醉而復(fù)醒,醒了又飲。歸來時好像已經(jīng)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復(fù)叫門也不應(yīng)。只好拄杖佇立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靜,水波不興。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余生。
《臨江仙·夜歸臨皋》賞析
蘇軾的《臨江仙·夜歸臨皋》在蘇詞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歷代蘇詞的選本幾乎沒有不選這一首的。這首詞是蘇軾被貶謫到黃州之后的作品。黃州四年的貶謫生活在蘇東坡的一生中非常重要。在這四年里,他思想日趨成熟,精神境界得到升華,逐漸洞徹了人生的秘密。蘇軾一生最偉大的作品,大部分是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比如我們熟悉的《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等。而這首《臨江仙》可以看作他精神境界升華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詩是用來傳情達意的,所以讀一首詩,要把握詩歌的情感品質(zhì),如果一首詩前后情感有變化,則要把握情感的變化。這種情感的變化在這首詞中是很明顯的。首句“夜飲東坡醒復(fù)醉”,醉后醒轉(zhuǎn),醒而復(fù)醉,古人謂酒是“掃愁帚”,作者蓄意求醉,實際寫出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歸來仿佛三更”,有人認為“仿佛”二字,寫出了詩人的醉眼朦朧。其實未必。在整首詞中,我們發(fā)現(xiàn)詩人其實從未醉過。詞中表現(xiàn)出來的,始終是一種清醒的苦痛。之所以寫仿佛,可能因為詩人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憂愁苦悶上,所以對時間是不敏感的;也可能詩人蓄意求醉,從而產(chǎn)生了一種心理上的自我暗示,認為自己“醉”了。半夜回家,家僮酣聲如雷,敲門無人答應(yīng),這在常人可能是很惱火的事兒。想想,如果你半夜回來,當然,如果你父母沒給你開門,你不好發(fā)脾氣,如果是你老婆不給你開門,你不敢發(fā)脾氣,如果你有個仆人,家僮,不給你開門,你能不大發(fā)雷霆嗎?我們讀《紅樓夢》,里面有個情節(jié),賈寶玉在外面淋了雨,飛跑回怡紅院,正碰上院子里丫頭們在嬉戲,沒人聽到敲門聲,過了好久襲人才聽到動靜,跑來開門,寶二爺一肚皮沒好氣,不由分說,窩心一腳,把襲人踹得吐血了。我們知道寶玉在妹妹們面前一向是很溫柔的,他敲門不應(yīng)都會大動肝火,而蘇軾呢?他無可無不可,他若無其事,他拄著拐杖,跑到長江邊去靜聽滔滔江水去了。這一方面,當然說明蘇軾大度,豁達,有修養(yǎng)。一方面,恐怕也寫出了他的苦悶,寂寞。當一個人心中有大憂愁,大苦悶,大寂寞的時候,尋常瑣事,已經(jīng)不能刺激他的怒氣了。
蘇軾的豁達,從容淡定,一半得力于他過人的天賦,一半得益于莊子!肚f子》里有一篇《齊物論》,什么叫齊物?就是所有的物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大與小,是與非,利與害,甚至生與死。一切外在的,遠離我們生命本質(zhì)的物,是沒有區(qū)別的,因為它們與我們生命的本質(zhì)無關(guān)。我在門外,還是在門內(nèi),有什么分別呢?這樣一想,“敲門都不應(yīng)”,有什么值得煩惱呢?引申開去,我在繁華的京城,還是在偏僻的黃州;我仕途通達,還是仕途偃蹇,又有什么分別呢?又哪里值得煩惱呢?所以我們要從“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這一個動作里,讀出蘇東坡的心理活動。他倚杖江邊,靜聽濤聲,此時他的思想正自由翱翔,在探尋人生的真諦。
有了這個思考的過程,下闕作者情感的變化,思想的升華就不顯得突兀了!伴L恨此身非我有”,我經(jīng)常感到遺憾,我的身體不屬于我的心靈,這一句寫的是身體與心靈的矛盾,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里的話來說,就是“心為形役”。一個人身體與心靈不能和諧,是不能達到生命的自由境界的。而讓我們困惑的是,我們的心靈常常淪為身體的奴隸,身體常常成為桎梏心靈的枷鎖。古今中外的哲人們都深刻地認識到了人生命的這一困境。認識到我們的身體常常成為防礙心靈自由飛翔的最大障礙。因為與生俱來我們的身體就在不斷地追逐各種欲望,欲望就像驢子鼻子前掛著的那根胡蘿卜,哄騙著我們走完一生。這樣的人生是悲哀的。作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對人生作出深刻的反省,“何時忘卻營營?”我什么時候才能忘卻世俗的名利,讓自己的心靈自由飛翔呢?這一問,像陶淵明的“田園將蕪胡不歸?”標志著詩人心靈的覺醒。讀懂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掙扎,我們才能感受到他精神的超越。接下來一句,“夜闌風靜縠紋平”,寫得多好呀。馮延巳有一句詞:“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北砻嫔蠈懘猴L吹拂,湖水波紋漣漣,實際上暗示了女主人公心情的波動。詩就是這樣,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一句也不例外,表面上寫夜闌風止,江水平靜,實際上象征了詩人心靈的寧靜與喜悅――在痛苦地思索之后,詩人感悟了人生的真諦,從而獲得了大解脫,感覺到生命的大歡喜。最后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笔钦f詩人脫去心靈的枷鎖后,生命的境界變得更加開闊。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東坡作此詞后,“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掛冠服江邊,拿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比绻@個故事是真的,說明這個徐君不懂詩。這兩句顯然不是寫實的,小舟是指生命的小舟,生命的小舟駛向茫茫大海,獲得更廣闊的天地,顯然是精神獲得自由的象征。
讀到這里,我們明白了,這首詩的主題就是生命的逃亡與精神的超越。古典文學有很多作品,比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歐陽修的《畫眉》,都是表達逃亡之后重獲自由的大歡喜。在蘇軾現(xiàn)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詞作中,“歸”字竟反復(fù)出現(xiàn)了105次,這絕不是偶然的。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對生命自由的渴望之強烈。
詞句注釋
、排R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字數(shù)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平韻格。
⑵東坡:在湖北黃岡縣東。蘇軾謫貶黃州時,友人馬正卿助其墾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間。
、锹牻暎禾K軾寓居臨皋,在湖北黃 縣南長江邊,故能聽長江濤聲。
⑷營營:周旋、忙碌,內(nèi)心躁急之狀,形容奔走鉆營,追逐名利。
、梢龟@:夜盡。殘,盡,晚。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有“酒闌”,裴骃集解曰“闌,言希也。謂飲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蔽倪x·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有“白露凝兮歲將闌”,李善注曰“闌,猶晚也”?e紋:比喻水波細紋。縠(hú),縐紗類絲織品。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九月。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后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還在這里筑屋名雪堂。對于經(jīng)受了一場嚴重政治迫害的蘇軾來說,此時是劫后余生,內(nèi)心是忿懣而痛苦的。但他沒有被痛苦壓倒,而是表現(xiàn)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有時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時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間,他要從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lǐng)略人生的哲理。這就是此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
【臨江仙夜歸臨皋蘇軾】相關(guān)文章:
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賞析07-18
蘇軾《臨皋閑題》原文翻譯簡析09-13
蘇軾《臨江仙》閱讀答案06-20
蘇軾臨江仙賞析譯文09-22
蘇軾《蝶戀花·送潘大臨》全文及鑒賞07-22
蘇軾《臨江仙》全詞翻譯賞析05-17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全文及鑒賞08-21
蘇軾《臨江仙·冬日即事》全文及鑒賞09-11
蘇軾《臨江仙·風水洞作》全文及鑒賞10-08
蘇軾《臨江仙·送王緘》原文及賞析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