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陶淵明平淡自然詩文風格探源論文

時間:2020-08-24 16:03:08 陶淵明 我要投稿

陶淵明平淡自然詩文風格探源論文

  摘要:本文對陶淵明“平淡自然”的基本詩文風格之形成進行了探討。作者認為形成“平淡自然”的風格特點,是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主要是探討陶淵明生活即詩、性情即詩影響到詩文風格。他的出身、生活經歷、人生觀等直接影響其詩文內容,進而影響其詩文風格;他的性情受他外祖父孟嘉的影響很大,從而從另一重要側面影響到他詩文的內容和風格。外因主要是當時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佛道盛行、談玄說理、崇尚隱逸)和《詩經》中的農事詩對其詩文內容有重要影響,從而影響到他的風格的形成。

陶淵明平淡自然詩文風格探源論文

  關鍵詞:陶淵明 平淡自然 詩文風格 探源

  一、生活即詩影響詩風

  生活即詩,在此是強調陶淵明的生活經歷對他的詩文風格影響巨大。他的出身、地位、遭遇以及當時的時代、社會都決定著他詩文的基本內容,而其詩文內容又直接影響著他的詩文的基本風格。

  1.陶淵明的出身及生活經歷。陶淵明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祖父陶茂,為官武昌太守。父親陶敏也做過官,卻不以出處為意。母親孟氏,則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侃的外孫女。陶淵明的父親在他8歲時就去世了,生活頗為艱難。陶淵明在20歲時受叔父陶夔的慫恿,到京城健康、會稽郡、吳郡等地進行游學求仕生涯,但三年后求仕也無果而歸。之后雖受提攜,終因看透了世事翻覆,最終選擇了歸隱的道路,并從38歲起就歸隱田園,直至終老,自塑了中國歷史上的力耕自給的真隱士的典型形象。

  2.生活經歷對陶淵明人生觀的影響。從陶淵明的生活經歷可看出,憑他的才學在當時應該有一個施展抱負的官位,可是他生不逢時,游學求仕數年后失望而歸。他看清了那些貴族豪門的嘴臉:壟斷政權、濫賞濫殺、放浪形骸、貪財虛偽、荒淫奢侈。同時,三年的游學也令他深感京城人門第觀念的嚴重。這種經歷讓他深感自卑,從而也令他產生了遠離政治官場的念頭。其實把自己的一生都埋沒在田間地頭,又何嘗是心甘情愿?只是這個世道是非顛倒、善惡不分、官場實在是無法容身。這其實才是陶淵明真正的心跡所在。

  3.生活經歷、人生觀對陶淵明詩文內容、詩文風格的影響。這種經歷,決定了他的詩文內容主要是以他的隱居田園生活為主。在他歸耕柴桑鄉(xiāng)里的二十多年里,先后創(chuàng)作了諸如《歸園田居五首》、《移居二首》、《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丙辰歲八月中于下巽田舍獲》等著名的田園詩。在這些詩中,“既描寫了‘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郁郁荒山里,猿聲閑且哀。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凱’的山鄉(xiāng)景色,又敘寫了‘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的農家情趣。但寫的更多的,則是‘久在樊籠里,復得反自然’‘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無限欣慰,以及‘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男’的生活艱辛”。這些詩文,語言“質而實綺”,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涵著熾熱的情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即使在他出仕十年間,身處險惡的官場,所寫詩文主要的還是對田園自然美景的描繪,對上古淳樸民風的懷念、自己眼前農耕生活的樂趣等等,文風清新、淳樸。

  由此可見,正是陶淵明自己平淡自然的生活寫入詩中,才孵化出我國彪炳千古的“平淡自然”的詩文風格。

  二、性情即詩影響詩風

  在東晉那個黑暗腐朽的政治中,陶淵明卓爾不群的性格決定了他卓爾不群的文風。

  陶淵明卓爾不群的性格深得其外祖父孟嘉的遺傳。陶淵明8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對陶淵明沒有太大的影響。對陶淵明影響大的還是他的外祖父孟嘉,陶淵明繼承了他身上作為名士的許多東西。

  1.孟嘉的性格。孟嘉少年喪父,他淡泊沉靜,度量很大,才華橫溢。當時的江州刺史國舅爺庾亮征聘他做了廬陵郡從事,孟嘉不通人情世故在江州時常被庾亮譏笑,但他從不計較。后來,孟嘉又做過恒溫的參軍。可恒溫是個粗人,經常捉弄為難他,可孟嘉從不生氣,度量很大。

  另一方面,孟嘉對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卻是極其尊重熱情。他做江州別駕時,乘船去為朋友江州刺史謝永吊喪送葬,途徑永興,遇一天下名士許詢,待他憑吊完后回到永興,兩人一見如故,夜以繼日的將平生所學拿出來一一探討,直到都沒了說話的力氣才分手。后來孟嘉又升官為安西大將軍長史,但他在衙門中沒有長官架子,總是隨和地同下屬說話辦事,只靠公正謙和使他們信服。他結交朋友非常謹慎,從來不收禮,不搞禮尚往來那些官場客套。

  孟嘉喜歡讀書,如果有了心得,內心喜悅,就駕車到龍山,登京望遠,把酒臨風。在陶淵明到了發(fā)蒙的年齡,孟嘉就送了他一整套儒家經書,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孟嘉一生中從不肯茍且迎合別人,言語從來沒有夸大自己。他喜歡酣飲,即使喝過了量也不會失態(tài),而是借著酒興抒發(fā)情懷,暢然寄心于世外。

  2.陶淵明的性格對其詩文內容和風格的影響。雖然陶淵明十二三歲的時候,51歲的孟嘉就去世了,但孟嘉的這些性格,可謂完全遺傳給了他的外孫。他的才華、度量,淡泊沉靜、剛正不阿、不肯茍合權貴、酣飲作詩、率直任性而又豁達灑脫等,在陶淵明身上一一再現,并直接成為陶淵明的詩文內容,影響著陶淵明詩文的基本風格。

  《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出仕前的一篇早期作品。這篇傳記以自畫像的方式記事立言,真實而又傳神地反映了他年輕時貧寒的家境和處之泰然的情懷。盡管家貧,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卻全然不以為懷。相反,讀書成癖卻不求甚解,只求意會;嗜酒成性,而不能常得,逢招必醉;著文成習,又自得其樂,以明心志——一種率真、任性而又豁達、灑脫的情懷,一個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高士形象,就這樣寥寥數語,被栩栩如生地傳示了出來,讓人直覺面對的就是性情淳樸的上古遺民。其文語言平淡無奇,為人性情、對生活的態(tài)度在平淡的文字下自然流露,其平淡自然的風格窺見一斑。

  陶淵明乃性情中人,一生中充滿了烏托邦式的理想。晚年寫的《桃花源記(并詩)》是這種理想社會的藝術再現,他一生之所以能不斷抵御世俗利欲的誘惑,源于他的兩大精神支柱:一是時時以古代賢人的言行自礪,二是始終盡可能地從現實的農耕生活中發(fā)掘出真實的樂趣。這從他的《和郭主簿二首》中“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以及《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中“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的詩句里,可以窺見出他常將像先師孔子、長沮、桀溺、黔婁之妻等一些古代賢人自勉,以此形成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些也是陶淵明的性情即詩的佐證。

  另外,陶淵明喜歡飲酒,干脆他就以“飲酒”為名作詩,借酒抒情,酒中傾述了對遠古淳真理性的呼喚。

  尤其要提的是,他做彭澤令,在職不滿百日,盡管家貧急需官俸度日,但因不忍奴顏婢膝于督郵,乃棄官而去,并做《歸去來兮辭》以述心悅。這就是廣為傳誦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其剛正不阿之性情躍然于紙上,令人肅然起敬。

  此外,晚年的陶淵明極度貧困,時任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檀道濟到陶潛家中請?zhí)諠摮鍪?被潛拒絕,所贈梁肉也被潛送回。此事后,陶淵明作《有會而作并序》,在平淡自然中表達了自己在貧苦的生活中仍要堅守為人的節(jié)操,身處患難卻能在安貧樂道中獲得精神自由的思想,同樣令人欽佩。

  他的詩融入其性情,他的性格即是他的詩,性情的恬淡、寧靜、光明峻潔、求真不屈作用于詩,即形成他的平淡自然之風格。

  三、意識形態(tài)影響詩文風格

  任何一位作家的世界觀、創(chuàng)作、思想、性格等等皆受到他生活的客觀世界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必然包含有他生活的時代的烙印。從漢末大亂到隋代統(tǒng)一,我國社會處于長期分裂和動蕩不安的狀態(tài)。陶淵明生活的東晉也正處在這一分裂動蕩的狀態(tài)中,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詩文風格也必然受到當時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當時佛道盛行、魏晉學風談玄說理、崇尚隱逸等等意識形態(tài)對他平淡自然詩文風格的形成有其重要影響。

  1.意識形態(tài):佛道盛行、魏晉學風談玄說理,崇尚隱逸。佛教由東漢開始輸入我國,經歷三國時代,到兩晉時期更為興盛,佛寺日漸增多,佛經大量翻譯出來。道教創(chuàng)立于漢末,原來主要在民間流行,到兩晉時產生了貴族道教,在社會中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漢末清議士人因批評政治招致了黨錮之禍。之后魏代漢,晉謀代魏,又大肆屠殺政治上的異已人物,在這種政治局面下,清議逐漸轉為清談,崇尚虛無、消極、避世的道家思想有了迅速的發(fā)展。后來何晏、王弼以老莊思想解釋儒家經典,并注老子,于是玄學興起。這股談玄說理的魏晉學風統(tǒng)治文壇達百年之久,“淡乎寡味”的玄言詩對陶淵明潛意識中的詩文創(chuàng)作也有較深的影響。加之陶淵明時代崇尚隱逸之風,儒玄雙修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他本人從38歲歸隱,成為當時潯陽三隱之一。這些意識形態(tài)作用于陶淵明的詩文創(chuàng)作,對他平淡自然的詩風都產生了影響。

  2.意識形態(tài)影響其詩文內容,從而影響其風格。在他的名篇《桃花源記(并詩)》中,陶淵明虛構了一個美妙的理想世界。那兒風景優(yōu)美,民風淳樸,人們努力耕作,充分享受勞動和收獲的歡樂;他們熱情好客,始終保持著幼有所長、老有所終的傳統(tǒng)美德。盡管是虛構的寓言故事,但它本質上卻是一種社會文化思想的理想展示,而這種理想是在吸取了儒家有關大同社會“天下為公”的精髓的同時,糅進了道家“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君,樂其俗”(《老子》)的政治主張后形成的,詩文顯得從容而平淡,淳厚優(yōu)美而韻味十足。由此可窺見道家思想對陶淵明詩風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陶淵明在很多詩中都體現出一種用耕稼自勉勉人的處世態(tài)度,如《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這種處世態(tài)度在晉代文人中很特別,這是他陶淵明式的求安避患行為。而這種行為就深受老、莊思想的影響。“前人曾說‘陶公高于老、莊,在不廢人事人理,不離人情,只是志趣高遠,能超然于境遇形骸之上耳’(方宗誠《陶詩真詮》)。正由于胸次、識見高卓,流露于詩也自然渾成,于逐句轉意中不覺贅復,反覺親切質樸,淳厚有味”。

  在《形影神三首》、《連雨獨飲》中,作者既信天地萬物間有神仙,自己想成神成仙,又否定神仙的存在,于虛實間對人生有清醒的認識。他的這種認識在晉代既不同于自然崇拜者以放情山水,服食求仙為尚,又不同于儒家名教傳人以世俗利祿為累,而是受到老莊思想影響并結合晉末社會現實自創(chuàng)的一種新的自然人生觀。它的鮮明特點就是:保持心神自由和獨立個性,“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形影神三首·神釋》)。這種自然人生觀作用于詩,便易于形成一種平淡自然的風格特點。

  此外,陶淵明的《雜詩》共十二首,其基調便是詠嘆人生無常、生命暫短,足見當時佛道思想對其詩歌的影響。這些意識形態(tài)的清靜淡泊色彩作用于詩,其風格便呈現出平淡自然之特色。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陶淵明之高明就在于把玄言詩的平遠沖淡與現實生活的充實淳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蘇軾《評韓柳詩》)的獨特風格。他的作品無論敘事、寫景、詠懷,表面大多平淡自然,絕無矯情的刻意雕鑿,但又在魏晉玄學和漢代以后崇尚神似的審美觀支配下,呈現出一種淵深樸茂的奇趣和深意,為時人和后代作家所難以企及?梢赃@樣說,是魏晉學風、佛道思想融入陶淵明的獨立人格,共同鍛鑄了其詩文作品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貌。

  四、《詩經》對其風格的影響

  陶淵明最偉大之處就是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之先河,其平淡自然的詩風在田園詩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也可以說正是這些數量眾多的田園詩才形成了他主要的風格特征。他的這些以田園生活為題材的大量詩篇,“反映了他在農村中的復雜思想感情:有的抒發(fā)勞動時的愉快心情;有的吟嘆天災和饑寒帶來的苦難;有的寫他在農村中感受到的大自然樂趣和體驗到的人生道理”。語言真切、樸素、簡潔、明確、通俗而又精深,深入淺出,形成了他獨創(chuàng)的平易樸實、清峻自然、淳厚有味的獨特風格。

  1.《詩經》中的農事詩。其實陶淵明的這些田園詩并非空穴來風,在《詩經》中有不少的描繪農事方面的詩歌可謂其田園詩的源頭,只是其藝術水準遠不及陶詩,其影響遠不及陶詩罷了,而描繪的內容有相同之處。

  如《詩經》國風中的《七月》,這是一首描寫周代早期農業(yè)生產情況的詩歌,敘述了農夫在一年中所從事的農業(yè)勞動,反映出當時的生產關系和人民的艱苦生活。

  國風中的《周南·芣芑》也是一首農事詩,采用分節(jié)歌的形式描寫了婦女采摘芣芑(即車前草)的情景,反映出她們在勞動中的歡愉之情。

  此外,國風中的《伐檀》、小雅中的《菜薇》、大雅中的《生民》、周頌中的《噫嘻》和《豐年》都對當時的農業(yè)生產情況有所反映,也都可以窺見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身影。

  2.《詩經》對陶淵明詩文內容和風格的影響。正是這些《詩經》中的農事詩和描寫勞動場面的詩歌,讓陶淵明吸收到了藝術養(yǎng)分,這不能不說陶淵明田園詩的獨創(chuàng)有《詩經》的一份功勞。但他的田園詩中那種隱士的瀟灑與閑淡,絕不同于《詩經》中“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民間呼號,而是將“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如《讀山海經》第一首,作者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語言十分平淡,使人讀來毫不吃力,只覺得接觸到一片生活情景,十分親切。

  陶淵明這種詩風的形成不能說跟《詩經》中的農事詩沒有關系,而應肯定它們之間的這種沿承。

  綜上所述,陶淵明詩文中表現出來的“平淡自然”風格直接受其性格和詩文內容的影響。影響其性格的主要是孟嘉的遺傳以及他的生活經歷;影響其詩文內容的除了他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歷外,還有當時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詩經》中的農事詩。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陶淵明身上,才產生出獨特的陶淵明式的詩文之基本風格。這僅僅是指陶淵明詩文的基本風格,除此之外,陶淵明也有少量的詩文體現出“怒目金剛”式的風格,但不占主流,故本文只是分析了陶淵明“平淡自然”詩文風格的源流,對“怒目金剛”式沒作分析。

  參考文獻

  1.曹明綱.陶淵明全集附謝靈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前言第1頁.

  2.李蒙著.陶淵明.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頁.

  3.曹明綱.陶淵明全集附謝靈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前言第2頁.

  4.李蒙著.陶淵明.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頁.

  5.曹明綱.陶淵明全集附謝靈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前言第3頁.

  6.李蒙著.陶淵明.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頁.

  7.李蒙著.陶淵明.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3頁.

  8.曹明綱.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詩文評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頁.

  9.上海教育學院編.中國古代文學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339頁.

  10.游國恩等編.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279頁.

【陶淵明平淡自然詩文風格探源論文】相關文章:

陶淵明的詩風格08-06

徐志摩詩文風格09-14

陶淵明飲酒詩文化意蘊03-27

陶淵明《飲酒》的風格特點06-22

陶淵明議論文06-24

古代名人陶淵明的簡介及經典詩文賞析06-21

王維藝術風格及成就論文12-11

蘇軾詞的婉約風格的論文10-25

古詩文閱讀教學之我見論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