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研究性學習課程計劃范文
一、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要意義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培養(yǎng)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5、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
6、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管理
1、學校課程改革辦公室負責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體規(guī)劃和協(xié)調課改辦:學校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主要承擔者,負責學校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策劃與管理;負責對教師的培訓;負責為組織成果展示提供資源保障;組織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進行評價;協(xié)調與校外有關方面的聯系。
2、各職能部門的職責
教務處:負責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時間安排、教師調配、學校教學資源的組織、學分登錄,負責對教師指導研究性學習和其它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政教處:負責為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提供安全教育與安全保障,負責對班主任指導研究性學習和其它綜合實踐活動進行評價。
總務處:負責為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提供后勤保障。
3、教師職責
(1)班主任職責:
對全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課程負責。協(xié)助課改辦進行培訓,負責各個實踐環(huán)節(jié)組織協(xié)調,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文檔和評價材料整理歸檔,組織班內展示與評價。
(2)指導教師職責:
指導教師由各科任課教師兼任。任務是介紹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與同學一起研討提出課題、選定課題、指導開題報告、準備開題答辯、指導課題實施方案、記錄整理材料、指導結題報告和參加結題答辯等。每學期指導任課班級的研究小組不少于2組,指導總數不超過6組。每位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老師在學期結束時要寫出工作總結,其指導情況和成果將作為學期的考核依據之一。教師不得隨意拒絕擔任課題組的導師,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充當,必須向學生清楚地說明原因。教師一旦成為課題組的導師,就要全面擔負起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的職責。導師要作好指導學生的原始記錄。學校將組織班級研究性學習課程情況作為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的工作業(yè)績的指標之一,學校將指導研究性學習和其他綜合實踐活動作為評優(yōu)和職稱評聘及績效工資評定條件之一。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分安排
研究性學習課程為高中生的必修課,共15個學分。
學生參加一個課題的研究,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完成一個課題可獲得5個學分;每個學生高一、高二兩個學年中必須參加三個課題的研究,才可獲得15個學分。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
(1)研究前的知識準備
學生要接受學校提供的培訓,自主學習并掌握研究性學習方面的知識。
(2)課題的選擇和課題組的形成
課題的確定有兩種形式:一是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長和客觀條件,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二是各備課組根據我校和學生的實際,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研究確定3—5個課題。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兩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在我校,主要采用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允許但不提倡個人獨立承擔課題研究。
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任課教師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實行分工合作制,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
課題組的形成和課題的選擇過程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負責進行協(xié)調,通過溝通和合并,將有共同志趣的人聚合在一起,組成課題組。
(3)課題的論證
課題論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A、對課題研究的范圍和方法等進行闡述和分析 ;
B、課題的意義分析、預設的結果;
C、分析自己小組的研究能力(各個組員的特長)、研究的主客觀條件 。
課題論證主要是學生自主論證,對于那些范圍過大、沒有具備研究條件或沒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指導教師要加以勸阻。如果學生堅持,準予立項。
課題論證要在課題開題報告中反映出來。
(4)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
課題經過論證,要共同討論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包括:課題名稱,課題研究的具體范圍,課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工具和器材,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進程,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以及小組成員的具體分工等。
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分工,制訂個人的研究計劃。個人研究計劃的內容包括目標、條件、進程、方法設計、預期的貢獻等。
本階段學生應準備提交的文檔和電子稿: A、課題組開題報告 B、課題研究的總體計劃 C、課題組成員各自的研究計劃
2、實踐體驗階段
(1)相關理論研究與文字信息資料搜集
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上網、查閱書刊雜志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
(2)調查研究
包括實地考察、問卷調查、采訪專家等。學生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
(3)實驗
為了驗證某種關系,為了獲取某種數據,學生要進行各種實驗。學生要在實驗設計的基礎上認真實施實驗操作,并有完整、準確的實驗記錄。
學校也將為學生實驗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4)分析、歸納與整理資料
這是培養(yǎng)信息處理能力的重要步驟。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或者實驗,積累了豐富的信息資料,下一步便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從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形成課題成果。這將是組員之間不斷地進行交流和切磋的過程。
(5)設計或初步制作
這是就項目(活動)設計型研究性學習而言的。對于活動設計,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可完成活動方案的設計。對于項目設計型研究性學習,也要獲取全面的數據、確定需要購買器材,并完成項目設計方案。
本階段學生應準備提交的文檔和電子稿:每次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研究者各人在研究過程中經歷的一些故事以及研究者各人在研究過程中的感受、心得和體會等。
3、表達和交流階段
(1)研究成果的表達
研究成果的表達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實物的;更多的是多種表達形式的結合。
文字表達包括:論文、研究報告,有一些課題組也可能沒有形成最后的結論,寫不出研究論文,但必須有結題報告。文字表達還包括研究性學習課題組各成員的個人總結。
進行項目設計類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課題組,要完成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方案或某一活動方案設計,還應包括為何這樣設計的說明等等。
口頭形式的表達包括報告會、辯論會和研討會等。
實物形式的表達指完成科技作品(或模型)的設計和制作等。
(2)研究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學生通過交流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有如下幾種交流的形式:
組織小組成員之間交流。
組織班級內部各課題組之間的交流。在班級內展示課題研究成果、過程和體會。
組織全校性交流。學校提供展臺,先進課題組要對展示的東西進行陳述;陳述時要接受教師和同學的質詢。
展示和交流結束后,學生進行組間互評;指導教師和課改辦要對課題組和研究者個人進行終結評價,并對研究者個人進行學分認定和學分登記,還要對表現突出的課題組和研究者個人進行表彰。
本階段學生應準備提交的文檔和電子稿:以課題組為單位完成研究報告一份或設計方案一個;課題組的自評材料;每個學生交一份個人研究小結;各人的自評材料。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系統(tǒng)評價
1、評價的過程
評價貫穿于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操作時重點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即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著手。
開題評價應關注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中期評價應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資料的積累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情況等。對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對于在研究中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通過教師指點、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間交流、尋求校內外幫助等方式予以解決。
結題評價應包括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2、評價的方法
采取指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方法。
學生根據評價表自評,并呈交個人研究工作的所有文本材料和電子稿(包括:課題組開題報告、課題研究的總體計劃、每次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研究者個人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以課題組為單位完成的研究報告或設計方案一份、課題組的自評材料、個人研究小結、個人自評材料等)。
學生小組展開互評,依據參與課題研究中的貢獻評出每個學生的分數等級。
班主任老師負責,與指導教師一起,結合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情況,將開題論證的成績、學生平時成績和答辯成績統(tǒng)一匯總,根據學校規(guī)定的不同權重,對每個學生作最后的成績評價。班主任老師學年末對本班學生課題研究進行評價總結。
3、評價的內容
(1)指導教師的評價要點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重點在于學習經歷與參與態(tài)度,或者說基于過程的表現;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式多樣;但不能瑣碎、過于具體、過于復雜。
指導教師評價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課題開題階段的可行性分析,課題研究階段的科學性指導與激勵性幫助,課題結題階段的評價性分析與建議性指導。字數不必太多,點到就行;內容不可太空,要言之有物。
(2)學生個人評價的相關內容和材料
一份不少于500字的小結;一份完整的個人活動實錄;在小組內交流個人小結。
(3)課題組評價的相關內容和材料
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報告并交電子文本;歸類收集的相關資料、實驗數據或調查記錄;在班級內展示研究成果、過程和體會。展示、交流至少要用PowerPoint,或網頁演示,或其他輔助手段。
六、研究性學習各階段教師任務分解
高一備課組長:
各備課組長帶領全組教師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研究確定3—5個課題。寫出每個課題說明(500字左右),包括課題的研究方向、方法、要求等內容,以便學生了解與選擇。此項工作務必在3月20日前完成,將課題說明的電子稿匯總至課改辦(劉嫚主任處)。
高一班主任:
第4周(3月22--26日) 各班主任組織學生根據課題說明選擇課題,組建課題小組(每組3-6人)。
第5周-第6周(3月29-4月9日) 組織學生撰寫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并將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存檔并上網。
第7周-第15周(4月12日—6月11日) 組織學生進行研究。
第16周-第17周(6月14日-25日) 組織學生做好結題工作,撰寫研究報告,制作PPT。
第18周-第20周(6月28-7月16日) 組織班級展示交流,組織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進行評價,并將每個學生的評價材料存檔并上網。
高一全體教師:
第4周(3月22--26日) 協(xié)助班主任組織學生根據課題說明選擇課題,組建課題小組(每組3-6人)。
第5周-第6周(3月29-4月9日) 協(xié)助班主任組織學生撰寫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將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存檔及網上指導評價。
第7周-第15周(4月12日—6月11日) 組織學生進行研究及網上指導與評價。
第16周-第17周(6月14日-25日) 協(xié)助班主任指導學生做好結題工作,撰寫研究報告,網上指導與評價。
第18周-第20周(6月28-7月16日) 與班主任一起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進行網上指導與評價及書面評價。
【高一年級研究性學習課程計劃】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特色課程論文04-14
研究性學習課程辨論文06-17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問題特征12-07
研究性課程的學習小結范文02-14
高一研究性學習總結09-29
新課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學習論文05-16
高一研究性學習總結范文12-29
課程學習計劃07-29
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組織實施模式的探索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