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fā)揚成績,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這一學年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zhì),F(xiàn)對教學中的一些做法總結如下:
(一)注重指導,使活動能順利操作。
對學生的指導,要從活動方法、活動要求、活動過程的組織等方面進行,使學生先學會操作,再從操作的過程中學會知識,逐步形成能力。“小組學習”是我們常用的活動形式,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們學會了合作探討,培養(yǎng)了一種集體精神。但是,如果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巡視、不深入、不啟發(fā),只是在等待一段時間后要求結果,那么,這種活動就流于形式了。所以,活動前要有明確的要求,活動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有選擇地加入到小組學習中,收集學生活動的情況,對于不會的、偏離方向的,及時啟發(fā)引導.學生的活動中,老師不是旁觀者,或者說不介入,而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參加到活動中去,做好指導。
(二)創(chuàng)設活動,使活動形式與實際情況相聯(lián)系。
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興趣偏好等等,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活動時,是從這幾方面著手進行的:
1、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確定活動形式。
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決定不同的教學形式。一些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學生有切身體會的內(nèi)容,適宜表演活動。一些社會事例,則更多的側(cè)重于搜集采訪和交流活動。例如三年級《品德于社會》中“行行出狀元”學習單元,在該單元的教學中,我采取了“采訪搜集+交流”的`活動形式,大大的開闊了的學生的視野。
2、根據(jù)知識形成階段設計活動。
學生的品德形成是螺旋上升的,學生的知識形成有其階段性的不同。應根據(jù)學生知識形成階段設計活動。例如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期與下期中都有對家庭生活關注的內(nèi)容,上期的要求是體會父母工作的艱辛和不易,下期則側(cè)重于學生對家庭生活的參與和對父母家人愛的表達。因此,上期適宜開展觀察和交流活動,而下期開展實踐匯報活動更為合適。
3、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設計活動。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多具直觀性,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動貫穿教學過程,是有效的組織方法,如游戲活動、動手操作、小競賽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學生逐步提出較高的要求,加強意志、情感、動機等的培養(yǎng),不僅給學生提供外顯的直觀活動,更要注意思維層次方面的活動的開展,如開展嘗試活動、整理活動、探究活動、辨析活動、自學活動等。
(三)反饋信息,及時整理活動安排。
在活動教學的探究中,難免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活動的過程中,也會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況。及時調(diào)整,是積極的應變方式。
分析活動過程中的問題,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如果是多數(shù)學生的共同問題,那一定是我的教學組織中有什么失誤,如果是個別學生的情況,我要從其活動過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問題,還是哪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而且,我希望在活動的過程中及時暴露問題,能交給學生們自己去解決是最好的途徑。
(四)訓練習慣,使活動具有實效性。
活動教學中,大量活動的使用,對學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為習慣的訓練上。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動口的廣闊空間,為他們施展才能提供了機會,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訓練,也許學具就成為玩具,合作學習就變成自顧自的訴說,表演,甚至會損壞東西,互相責怪。
在學生探討活動中,我要求學生不僅聽老師的講解,更要學會聽取同學的意見,從中找到與自己想法一致與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同學的閃光點,彌補同學的不足,同時,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這樣的要求探討活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篇)03-14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5
品德與社會高峽出平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范文01-21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總結03-14
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總結01-21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教案課件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