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及介紹譯文
【作品介紹】
《鈷鉧潭西小丘記》是《永州八記》第三篇。鈷姆潭的形勢,主體是水;小丘的形勢主體則是石。作者著重描寫石的"奇",同樣運(yùn)用了擬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不僅寫出了石的形狀,更寫出了石的神態(tài),再進(jìn)一步,用一個"負(fù)土而出"的出字,又寫出了石的動作。
【原文】
鈷鉧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后八日[1],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當(dāng)湍而浚者為魚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4],負(fù)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6]。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眴柶鋬r,曰:“止四百!庇鄳z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7],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8],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xiàn)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9],塬苤聲與耳謀[10],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11],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12],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13],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dú)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選自中華書局校點(diǎn)本《柳宗元集》
【譯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著山口向西北走兩百步,又發(fā)現(xiàn)了鈷鉧潭。離潭西二十五步,正當(dāng)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壩。壩頂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長著竹子和樹木。小丘上的石頭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爭奇斗怪的,幾乎多得數(shù)不清。那些嶒崚重疊相負(fù)而下的,好象牛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聳突出,如獸角斜列往上沖的,好象熊羆在登山。
這小丘小得不足一畝,簡直可以把它裝在籠子里提走。我打聽它的主人是誰,有人說:“這是唐加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沒人買!眴査膬r錢,說:“只要四百文!蔽液芟矚g它,就買了下來。李深源、元克己這時和我一起游覽,他們都非常高興,以為是出乎意料的收獲。我們就輪流拿起鐮刀、鋤頭,鏟去雜草,砍掉那些亂七八糟的樹,點(diǎn)起一把大火把它們燒掉。好看的樹木竹子顯露出來了,奇峭的石頭也呈現(xiàn)出來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見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飛禽走獸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獻(xiàn)技,表演在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臥,清澈明凈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適,潺潺的水聲分外悅耳,那悠遠(yuǎn)寥廓恬靜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曠神怡。不滿十天就得到二處風(fēng)景勝地,即使古代愛好山水的人士,也許沒有到過這地方哩。
唉!憑著這小丘優(yōu)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灃、鎬、鄠、杜等地,那么,喜歡游覽觀賞的人士爭先恐后地來買它的,每天增加重價恐怕更加買不到。如今被拋棄在這荒僻的永州,連農(nóng)民、漁夫走過也瞧不上眼,售價只有四百文錢,一連幾年也賣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獨(dú)獨(dú)為了得到它而高興,這大概是它真的走運(yùn)吧!我把這篇文章寫在石碑上,用來祝賀這小丘的好運(yùn)道。(汪賢度)
【注釋】
。1]西山: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城西五里。[2]鈷鉧:燙斗。因潭形似燙斗,故名鈷鉧潭。[3]浚:深。魚梁:阻水的壩,中間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魚的竹簍。[4]偃蹇(jiǎn簡):曲折起伏的樣子。[5]嵚(qīn欽)然:山石聳立的樣子。[6]羆(pí皮):熊的一種,體形比熊大,俗稱人熊。[7]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為柳宗元友人。李深源名幼清,原任太府卿。元克己原任侍御史。二人此時同貶居永州。[8]刈(yì意):割。[9]清泠(líng零):清澈明凈。[10]埽ǎíng營)埽喝水聲。[11]匝旬:周旬,即十天。[12]灃(fēng豐):在今陜西戶縣東,周文王建都處。鎬(hào浩):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南,周武王建都處。鄠:今陜西戶縣。杜:亦稱杜陵,在今西安市東南。以上四地都是唐都長安附近豪門貴族聚居之地。[13]賈:同“價”。
【題解】
柳宗元被貶在永州時寫了一組共八篇山水游記散文,即著名的“永州八記”。本文是“八記”中的第三篇。
作者以工巧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鈷鉧潭上小丘的美景,通過景色的描繪,抒發(fā)了自己身懷奇才異能卻因橫遭貶逐而不得施展的郁抑心情。文中著重刻劃嶒磊落的奇峰怪石,正是作者性格才能的自我寫照。景色佳勝的小丘成為“唐氏之棄地”,雖賤價出售卻連年無人問津,但最終還是有人賞識;正隱喻作者自己被唐王朝擯棄蠻荒,長期得不到有力者的同情援引的痛苦。
【解析一】
《鈷姆潭西小丘記》是《永州八記》第三篇。鈷姆潭的形勢,主體是水;小丘的形勢主體則是石。作者著重描寫石的"奇",同樣運(yùn)用了擬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不僅寫出了石的形狀,更寫出了石的神態(tài),再進(jìn)一步,用一個"負(fù)土而出"的出字,又寫出了石的動作。石的奇狀既多到殆不可數(shù),當(dāng)然無法寫盡,于是舉出其中的兩組作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生動細(xì)致,可謂"詞出意表,而刻畫無上"。
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居然是主人的"棄地"。棄到價止四百,而且連歲不能售。小丘的遭際震動了作者的心,于是他憐而買之。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這番去除務(wù)盡的行動,是對自然界穢草惡木的憎惡,但又何嘗不是傳達(dá)出作者對社會邪惡勢力的深惡痛絕!聲東擊西,指桑罵槐而已。當(dāng)鏟刈焚燒之后,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現(xiàn)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復(fù)了它天然幽美的風(fēng)姿,而且:
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xiàn)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得意之余,回想發(fā)現(xiàn)和得到小丘的過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帝畿則為名勝,在遠(yuǎn)州則為棄地。被棄置的小丘"農(nóng)夫過而陋之",為作者和他的朋友所賞識,從而徹底地改變了命運(yùn),而這僅僅是偶然的機(jī)緣巧合,太難得了。如此前寫小丘之勝,后寫棄擲之感,高興之余頓處凄清,轉(zhuǎn)折之中獨(dú)見幽憐。名為小丘,實(shí)為作者而已。
【解析二】
這是“永州八記”的第三記。它記敘了柳子買小丘、修小丘的經(jīng)過,游小丘時的喜悅心情,著力描寫了小丘環(huán)境景物的優(yōu)美,同情小丘長期被棄置的命運(yùn),借以抒發(fā)自己懷才受謗、久貶不遷的感慨。
作者首先精確地描繪出小丘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風(fēng)姿。先寫得鈷姆潭,后寫發(fā)現(xiàn)小丘,與后面"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遙相呼應(yīng);寫小丘"生竹樹",為下面寫鏟除穢草雜樹而后"嘉木立,美竹露"作好鋪墊。接著,作者敏銳地抓住小丘的獨(dú)特之處,狀奇寫異,采用比擬的手法描繪小丘的奇特風(fēng)姿。小丘上的巖石,有的突起如怒,有的高傲聳立,都頂著泥土向上鉆,爭相呈現(xiàn)各種奇異狀態(tài),多得幾乎難以盡數(shù)。那些高高地聳起互相重疊又傾斜著向下延伸的,宛如牛馬探身在溪邊飲水,那些昂然突起象獸角一樣排列向前的,猶如熊羆在往山上爬。石頭本是靜態(tài)的,然而一出現(xiàn)在作者的筆下就活起來了,動起來了。作者在此寫其景,傳其神,把這些嶙峋的山石寫得鮮活生動,仿佛它們都具有生物的靈性,富有情感,呼之欲出。這種來源于生活現(xiàn)象的.比喻,新穎貼切,給人栩栩如生的動態(tài)感,極富創(chuàng)造性和感染力,簡直叫絕。小丘如此之美,怎不會令人欲得呢?所以往下寫買小丘的始末。
小丘的面積很小,“不有一畝”。當(dāng)問到小丘的主人及其價錢,得知是久售不去的棄地"只要四百文"。這樣一個奇美的小丘,竟任其荒廢,沒有人看得上眼,只要四百文都賣不出去,可見其境遇的冷落。小丘的命運(yùn)使貶謫南荒的柳子產(chǎn)生同病相憐的感情。柳子于是買下這個小丘,自己與朋友都為此十分喜悅。他還和朋友們一道取來工具,鏟除雜草,并用大火燒掉穢草惡木,使小丘面貌煥然一新:“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一個橫遭冷落的小丘終于將其固有的奇美本色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在此,作者用寥寥數(shù)語描繪了他發(fā)現(xiàn)小丘,整治小丘,創(chuàng)造小丘的全過程。接著,作者著重抒寫他開發(fā)自然勝境之后的喜悅情懷。站在小丘上舉目向周圍望去,高聳的山峰,飄浮的云彩,流淌的溪水,以及遨游的飛禽走獸,全都?xì)g暢地顯現(xiàn)出奇巧的姿態(tài),仿佛都在向人們呈技獻(xiàn)巧。呈獻(xiàn)出高超的技藝,這個小丘上下簡直是個大舞臺。山也好,云也好,溪也好,鳥獸也罷,在作者的筆下都是那樣風(fēng)彩多姿,富有情感!皠趧觿(chuàng)造美”。由于作者親自動手,除穢去惡,開拓出小丘的自然美,內(nèi)心充滿了無比的喜悅,此時此刻,在他的眼里一切都顯得格外美好,山水、云天、鳥獸無不千嬌百媚,姿態(tài)橫生。這種境界,與其說是永州自然山水的展現(xiàn),不如說是作者內(nèi)心情緒的表現(xiàn);這種筆墨,與其說是寫景,不如說是作者在抒情。柳子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心懷十分舒展,因此干脆鋪席設(shè)枕,躺了下來。明凈清涼的景色映入眼簾,潺潺的水聲縈回耳際,恬淡空虛的境界融入神思,深沉幽靜的氣氛沁入心靈。這時他的心神已經(jīng)與四周的景物契合無間,情與景完全交融一體。
高明的畫家,總是要在他的畫面上顯示出詩意來;精美的文章,總要寫出它深邃的意境來。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巧具匠心,直揭本文主旨:憑著這個小丘的勝景,如果把它搬到長安附近的灃、鎬、戶、杜等地,那么愛好山水的公子王孫必定爭相購買,即使每天增價千金可能還是不能買到,F(xiàn)在被遺棄在這偏遠(yuǎn)的永州,連農(nóng)夫漁父從這里經(jīng)過也看不上眼,價錢低到四百文,也還多年賣不出去。他感慨奇美的小丘被棄置在南荒"連歲不售"的命運(yùn)。以由物及己,以"唐氏之棄地"又聯(lián)想到自己的被"棄",不禁悲從中來,憤從心發(fā)。篇末慶賀小丘交上了好運(yùn),它的奇美終于有人發(fā)現(xiàn),有人賞識。這一方面是以樂言憂,借以發(fā)抒自己的不平;一方面憂中言樂,也包含著一種期待,表達(dá)了祈盼重新獲用的渴望。
【注釋】
《鈷鉧潭西小丘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三篇。鈷鉧潭的形勢,主體是水;小丘的形勢主體則是石。作者著重描寫石的“奇”,同樣運(yùn)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巴慌儒俊,不僅寫出了石的形狀,更寫出了石的神態(tài),再進(jìn)一步,用一個“負(fù)土而出”的出字,又寫出了石的動作。石的奇狀既多到殆不可數(shù),作者無法寫盡,于是舉出其中的兩組作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生動細(xì)致,可謂“詞出意表,而刻畫無上”。
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卻是主人的“棄地”。棄到價止四百,而且連歲不能售。小丘的遭際震動了作者的心,于是他憐而買之。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边@番去除務(wù)盡的行動,是對自然界穢草惡木的憎惡,又傳達(dá)出作者對社會邪惡勢力的深惡痛絕。聲東擊西,指桑罵槐而已。當(dāng)鏟刈焚燒之后,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現(xiàn)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復(fù)了它天然幽美的風(fēng)姿,文中寫道:“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xiàn)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弊髡叩靡庵啵叵氚l(fā)現(xiàn)和得到小丘的過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帝畿則為名勝,在遠(yuǎn)州則為棄地。被棄置的小丘“農(nóng)夫過而陋之”,為作者和他的朋友所賞識,從而徹底地改變了命運(yùn),而這僅僅是偶然的機(jī)緣巧合,太難得了。如此前寫小丘之勝,后寫棄擲之感,高興之余頓處凄清,轉(zhuǎn)折之中獨(dú)見幽憐。名為小丘,實(shí)為作者而已。更多文言文學(xué)習(xí)文章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古文觀止欄目。
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為世人所知。但是這些偏居荒蕪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筆下,卻表現(xiàn)出別具洞天的審美特征,極富藝術(shù)生命力。正如清人劉熙載在《藝概·文概》中所說:“柳州記山水,狀人物,論文章,無不形容盡致;其自命為‘牢籠百態(tài)’,固宜!绷谠獣r而大筆揮灑,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曠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給人以氣勢磅礴之感。
這篇文章不是客觀描摹自然風(fēng)景,而是蘊(yùn)藏著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fēng)景被遺棄在僻遠(yuǎn)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借以傾吐自己的抱負(fù)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正如他在《愚溪詩序》中所說,他是以心與筆“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像《鈷鉧潭西小丘記》中所寫的景物是:“清泠之狀與目謀,瀴瀴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這山水便不僅僅是一種視覺、聽覺的客觀對象,而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親切的自然。所以,他筆下的山水,都具有他所向往的高潔、幽靜、清雅的情趣,也有他詩中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調(diào)。在同病相憐的情況下,能夠努力發(fā)掘、欣賞這遺棄的美好風(fēng)景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夠安慰孤苦受辱的柳宗元的也就是這些山水了。
《永州八記》對自然美的描繪,貴在精雕細(xì)刻出一種幽深之美。八記描寫的大都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澗、小石城山等,柳宗元總是以小見大,猶如沙里淘金,提煉出一副副價值連城的藝術(shù)精品。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對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創(chuàng)造出一種空無人跡的山野清幽之美。又如《石渠記》對小石渠之水流經(jīng)之處細(xì)膩的刻畫,在長不過十許步的小水渠上,一處處幽麗的小景,美不勝收。越過石渠是昌蒲掩映、苔蘚環(huán)繞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巖石之下是幅員不足百尺、魚兒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向北曲行,則全都是詭石、怪木、奇卉、美竹。
作者眼前的這些小景,幽深宜人,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風(fēng)姿。柳宗元曾經(jīng)說:“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 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而無所避之!彼囊馑季褪钦f雖然因永貞革新遭挫,但他未改本色,于是借山水之題,發(fā)胸中之氣,洗滌天地間萬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態(tài),在用筆贊賞山水美的同時,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尋求人生真諦,聊以自 慰。因而,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刻畫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動態(tài)美,不是純客觀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賦予永州山水以血肉靈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梢哉f,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宗元人格美的藝術(shù)寫照,物我和諧,匯成一曲動人心弦的人與自然的交響華章。
【《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及介紹譯文】相關(guān)文章:
《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及翻譯06-13
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及賞析10-20
關(guān)于《鈷鉧潭西小丘記》的原文閱讀及翻譯譯文12-05
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0-23
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1-23
《鈷鉧潭西小丘記》閱讀答案04-23
鈷鉧潭記原文及譯文02-23
初中語文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及翻譯03-17
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