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詩詞,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詩詞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詩詞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譯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尋不見它的蹤跡只感苦悶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幫我呼喚它回來與我同住。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只好去問一問黃鸝。然而黃鸝的婉轉鳴聲,誰又能懂呢?一陣風起它便隨風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注釋
寂寞:清靜,寂靜。
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
喚。簡緛怼
誰知:有誰知道春的蹤跡。
問。汉魡,詢問。取,語助詞。
黃鸝(lí):黃鸝:又叫黃鶯、黃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啼聲非常悅耳,食森林中的害蟲。益鳥。
百囀:形容黃鸝宛轉的鳴聲。囀,鳥鳴。
解:懂得,理解。
因風:順著風勢。
薔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類甚多,花色不一,有單瓣重瓣,開時連春接夏,有芳香,果實入藥。
賞析:
、賳柸。簡。
②因風:趁著風勢。
【評解】
這首詞寫的是惜春之情。用筆委婉曲折,層層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語道破,結語輕柔,余音裊裊,言雖盡而意未盡。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構思巧妙,設想新奇,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全詞俏麗、新警、宛轉、含蓄,表現(xiàn)了山谷詞的風格。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山谷詞尤以《清平樂》為最新,通體無一句不俏麗,而結句“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不獨妙語如環(huán),而意境尤覺清逸,不著色相。為山谷詞中最上上之作,即在兩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著此等雋美的作品。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是首惜春詞。耳目所觸,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實已去。飄然一結,淡雅饒味。通首思路回環(huán),筆情跳脫,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轉之妙。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此為惜春之作。詞中以清新細膩的語言,表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象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在于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xiàn)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
下片再轉。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世界里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里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
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于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此詞為表現(xiàn)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后,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在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黃庭堅的水調歌頭賞析
原文
水調歌頭·游覽
宋代: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shù),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譯文
瑤草多么碧綠,春天來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無數(shù)桃花,花的上面有黃鸝。我想要穿過花叢尋找出路,卻走到了白云的深處,彩虹之巔展現(xiàn)浩氣。只怕花深處,露水濕了衣服。
坐著玉石,靠著玉枕,拿著金徽。被貶謫的仙人在哪里,沒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為了尋找靈芝仙草,不為表面繁華,長嘆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驅逐我回家。
注釋
1、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
2、瑤草:仙草。漢東方朔《東方大中集 ·與友人書》云:“不可使塵網名鞍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3、武陵溪:陶淵明《桃花源記》稱晉太元中武陵郡漁人入桃花源,所見洞中居民,生活恬靜而安逸,儼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凈、遠離塵囂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當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詩詞中又常和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傳說混雜在一起。
4、枝:一作“花”。
5、“我欲”三句:元李治《敬齋古今紅》卷八:“東坡《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時詞手,多用此格。如魯直云:‘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蛻。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w效坡語也!
6、“紅露”句:化用唐代王維《山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詩句。
7、倚:依。一作“欹”。
8、金徽:金飾的琴徽,用來定琴聲高下之節(jié)。這里指琴。
9、謫仙:謫居人間的仙人。李白《對酒憶賀監(jiān)》詩序:“太子賓客賀公(知章)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
10、螺杯:用白色螺殼雕制而成的酒杯。
11、靈芝:菌類植物。古人以為靈芝有駐顏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稱仙草。
12、“醉舞”二句: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賞析
此詞為春行紀游之作,詞人采用幻想的鏡頭,描寫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沖撞的人生觀,表現(xiàn)了他對污濁的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以及不愿媚世求榮、與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據(jù)此看來,此詞大約寫于詞人被貶謫時期。
開頭一句,詞人采用比興手法,熱情贊美瑤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愛,使詞作一開始就能給人一種美好的印象,激起人們的興味,把讀者不知不覺地引進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去。從第二句開始,則用倒敘的手法,逐層描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里,詞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陶淵明描寫這種子虛烏有的理想國度,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黃庭堅用這個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這三句寫詞人春天來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處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悅耳的歌。
“我欲穿花尋路”三句,寫詞人想穿過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化作虹霓。這里,詞人又進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不滿,幻想能找到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兩句,曲折地表現(xiàn)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詞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盡的詩味。
“紅露濕人衣”一句,是從王維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脫化而來,黃庭堅把“空翠”換成“紅露”,化用前人詩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下片繼寫作者孤芳自賞、不同凡俗的思想。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xiàn)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爸喯珊翁帲繜o人伴我白螺杯”兩句,表面上是說李白不在了,無人陪他飲酒,言外之意,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他不以時人為知音,反而以古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跋刹荨奔撮_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被ㄈ菝榔G,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伴L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似非食人間煙火者,詞人以靜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頗具仙風道骨的風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寫得無一點塵俗氣,其實是要想象世界中構筑一個自得其樂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連于其中,并以此與充滿權詐機心的現(xiàn)實社會抗爭,忘卻塵世的紛紛擾擾。
關于黃庭堅的介紹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世稱“黃山谷”。北宋詩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學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
黃庭堅出身于一個家學淵博的世家,父親為著名詩人,與當時的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有交往。自小聰慧過人,一生命運多桀,仕途坎坷,與蘇東坡極為相似,熱衷佛老,也不遜于蘇!端问贰の脑穫鳌贩Q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彼约赫f:“余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云之遇風,往而卻回也!彼钠鸸P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后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得到啟發(fā),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于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
【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翻譯及賞析09-23
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賞析 黃庭堅10-06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翻譯賞析08-31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2-28
清平樂·春歸何處翻譯 黃庭堅10-06
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賞析10-31
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賞析10-26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賞析10-30
清平樂·春歸何處賞析 黃庭堅09-30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