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學與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中小學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最佳時期!币虼耍谥行W階段,教師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是思品教師,由于其所擔任課程的特點,更應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關鍵詞】思品教學;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
我國現(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庇诖擞挟惽ぶ畹氖枪糯逃铱鬃拥摹吧倌昃有,習慣為之常。”不僅在國內(nèi),國外很多教育家、哲學家也都對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如培根在《論人生》中便明確指出:“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蓖瑫r,教育部在有關中小學生德育方面的要求是這樣規(guī)定的:“德育重點測查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日常生活中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掌握,基本國情、地理常識、歷史常識、安全常識和法律常識等的了解,對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關系的認識!笨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作為教育的主題,貫穿教育的始終。
一、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
在漢語里,從辭源上看,習慣最早也寫做“習貫”,有兩種基本的含義。一是指習于舊貫,習于故常;二是指長時間養(yǎng)成的、不易改變的生活方式。當代心理學對行為習慣的解釋是: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我國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由此可見,習慣的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并臻至自動化的結果。有一句話叫: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成功。由此可見,行為是習慣的前提,習慣是性格的前提,性格是成功的前提。也就是說,行為間接決定著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知識是無窮的,學習再多知識也會有很多空白,而好的行為習慣卻可以受益終身,因此,學生在學校學會再多知識,都不及培養(yǎng)一系列良好的行為習慣更為有意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促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繼而形成良好的品德。“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與行為,才能做一個無愧于心、無愧于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思品教學與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系
思想品德課的主旨是為了通過教學而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的熏陶作用更不容忽視。因此,思品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行為習慣的主陣地,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行為習慣的良好途徑,因為思品課中有諸多德育方面的教育材料有著豐富的案例,通過集中、專項的學習能促使學生對德育教育有更為深刻且系統(tǒng)的認知,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然而,在當前的思想品德課中,教師雖深知思品課的主旨,卻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更注重學生在思品課課堂上學到了什么知識,掌握了哪些重難點,而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卻被忽略,甚至錯誤地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應該交給班主任,或者是學生的家長。這種認知顯然忽略了思品教學與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系。須知道,思品教師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與道德情感擔負著重要的職責,必須要在思品課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實現(xiàn)思品課真正的教學宗旨。
三、如何在思品課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前面提到,思品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陣地和良好途徑,所以思品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這一點,精心策劃課堂教學,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并充分利用教材內(nèi)容,在一點一滴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呢?筆者在教學工作中有如下幾點體會:
1.進行語言方面的引導。中小學階段,學生將教師視作權威,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教師語言的力量是無窮的,甚至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也能在學生心理引起波瀾,對學生今后的思想、行為有一定的引導和影響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多對學生進行語言上的正面引導,潛移默化中滲透什么是正確的行為習慣,什么是錯誤的行為習慣,使學生明確哪些是應該堅持的,哪些是應該摒棄的。比如,在某位學生發(fā)言時,要告訴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有意見等發(fā)言學生結束發(fā)言后再提出,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在學生走神時,提醒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討論,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鼓勵其他學生向其提供幫助,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精神;在學生遲到時,提醒學生下不為例,培養(yǎng)學生塑成時間觀念……教師的語言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所以要在學生出現(xiàn)不良習慣時及時作出指導,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使學生明確,并按照教師的引導改正自己的壞習慣。
2.進行行為方面的示范。如果教育只停留在語言層面,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是不具備較強說服力的。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對學生美好心靈的`鑄造,健康心志、良好習慣與高尚品德的培養(yǎng)都起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因此,在“言傳”之外,教師還要“身教”,要以自己的行為去為學生做示范,做學生的榜樣,使學生從教師身上看到正能量,學到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說,教師要求學生講誠信,自己就要說到做到,許諾給學生的事情一定要兌現(xiàn),如果不兌現(xiàn),學生會認為教師失信,甚至會認為人無需守信,從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可能不守承諾,缺失責任感。由此可見,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莫大的。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就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答應學生的,一定會信守承諾;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也一定會做到……因此,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學生都會以教師的行為為準則,逐漸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3.利用教材中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他的課程注重知識的傳授,它是一門專門培養(yǎng)學生品德與品質、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建設的課程,更注重道德的熏陶與感化,關注行為的培養(yǎng)與養(yǎng)成。在中小學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也大多是教育學生遵循道德標準、訓練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內(nèi)容,其中有很多的圖片、案例、名人名言、相關鏈接、心得體會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師應充分將其合理利用,結合自身觀點見解,從一點一滴做起,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促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鄂教版小學思想品德中的三年級下第二單元《愛心溫暖你我他》就培養(yǎng)了學生關愛別人、溫暖別人的行為習慣,可以通過教材中的案例來教育和引導學生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三單元《感謝為大家服務的人》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感恩意識,培養(yǎng)了其尊重勞動人民,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習慣,可以利用這些內(nèi)容來感化學生,使學生懂得感恩與尊重……教材中的這些資源都是十分好的德育素材,應該充分利用這些來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有機統(tǒng)一體。良好道德情感與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既要遵循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又要注意按照把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的原則,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堅持不懈地以言傳與身教去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實現(xiàn)思品教學真正育人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王金玲.細微深處見成效——一年級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之我見.學周刊,2013,(16).
左淑靜.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構想.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4).
苗鳳.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幾點心得.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1).
阿姆.簡談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2).
【思品教學與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思品教學論文04-18
初中思品教學小論文05-03
關于小學思品教學論文04-18
初中思品課教學中素質教育研究論文07-04
思品課的課堂教學論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