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游武夷山記》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yùn)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袁枚《游武夷山記》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鑒賞。
袁枚《游武夷山記》原文及翻譯
凡人陸行則勞,水行則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陸而少水。惟武夷兩山夾溪,一小舟橫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聲響?突蜃蚺P,或偃仰,惟意所適,而奇景盡獲,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宮,下幔亭峰,登舟,語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過一曲,汝必告。”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睪如①也。二曲而至鐵城障,長屏遮泄,翰音②難登。三曲而于虹橋巖,穴中支柱拱百千,橫斜參差,不腐朽,亦不傾落。四五曲而至文公書院。六曲而至?xí)癫佳,崖狀斬絕,如用倚天劍截石為城,壁立戍削,勢逸不可止。竊笑人逞勢,天必夭閼之。惟山則縱其橫行直刺,凌逼莽蒼,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徑愈仄,竹樹愈密。一樓憑空起,眾山在下,如張周官王會圖,八荒蹲伏;又如禹鑄九鼎③,罔象、夔魈④,軒豁成形。是夕月大明,三更風(fēng)起,萬怪騰踔,如欲上樓。揭煉師能詩,與談,燭跋⑤,旋即就眠。一夜魂?duì)I營⑤然,猶與煙云往來。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巖,是五夷之八曲也。聞九曲無奇,遂即自崖而返。
嘻!余學(xué)古文者也,以文論山,武夷無直筆,故曲;無平筆,故峭;無復(fù)筆,故新;無散筆,故遒緊。不必引靈仙荒渺之事為山稱說,而即其超雋之概,自在兩戒外別豎一幟。余自念老且衰,勢不能他有所往,得到此山,請嘆觀止。而目論老,猶道余康強(qiáng),勸作崆峒、峨嵋想;則不知王公貴人,不過壘拳石,浚盈畝地,尚不得朝夕游玩。而余以一匹夫,發(fā)種種⑦矣,游遍東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懷者?援筆記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注】:①睪(hào)如:高大的樣子。②翰音:此處或可釋為飛禽難越,或可因山如屏障,高飛的聲音也超越不過。③禹鑄九鼎:傳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以象百物。④罔象:傳說中的水怪。夔(kuí):傳說中山林中的精怪。魈:山林之怪。此處當(dāng)指大鼎的形狀。⑤燭跋:蠟燭點(diǎn)完燃盡。⑥營營:往來盤旋貌。⑦種種:頭發(fā)短少的樣子。喻年老。
譯文:
凡是人在陸上行走就容易疲勞,在水上行走就比較安逸。但是對于游山的人來說,往往陸地多而水路少。只有武夷兩山中間夾著一條小溪,一條小舟搖曳著往上走,溪流湍急,發(fā)出聲響。游客有的坐有的臥,有的躺著臉朝上,只要是自己的興致(心情)所適宜(合)的(即可),而且奇妙的景色都能看到,(這)確實(shí)是游山的人最好的去處了。
我投宿在武夷宮,走下曼亭峰,登上小舟,對帶路人說:“這座山有“九曲”的稱號,如果每經(jīng)過一曲,你一定要告訴我。”于是第一曲到了玉女峰,三座山峰一樣高,就像高地。第二曲到了鐵城障,長長的屏障層疊不窮,雄厚的聲音也難傳進(jìn)去。第三曲到了虹橋巖,洞穴中的木頭支柱、梁架成百上千,橫的、斜的參差不齊,既不腐朽也不掉落。第四、第五曲到了文公書院。第六曲到了曬布崖,懸崖的形狀就像刀切的,就像用倚天劍砍斷石頭作為城墻,聳立著就像刀削一般,氣勢無法抑制。我暗笑人憑借權(quán)勢逞強(qiáng),上天必定會懲罰他,只有山勢縱橫直刺云霄,凌駕在莽蒼大地之上,而上天卻不發(fā)怒,為什么?第七曲到了天游山,山更高,路更窄,竹林更密。一座樓閣憑空而起,眾山都在樓閣之下,就像張周官的《王會圖》,八個方位的地勢都蹲伏在它下面;又好像夏禹鑄就的九鼎,呈現(xiàn)出罔象、夔魈,軒豁(三座大鼎)的形狀。這天晚上月光明朗,三更天大風(fēng)刮起,各種怪音喧囂,就像要上樓來。揭煉師擅長詩文和談?wù)摚灎T燃盡,隨即就入睡了。我一夜魂魄不安,仍然想起煙云景色。第二天早晨到了小桃源、伏虎巖,這是武夷山的第八曲。聽說第九曲沒有什么出奇的景色,于是從山崖下返回。
!我是學(xué)古文的人,用文章談?wù)撋剿何湟纳骄拖裎恼聸]有直筆,所以曲折;沒有平筆,所以陡峭;沒有重筆,所以新奇;沒有散筆,所以緊湊。不必引用神仙荒渺之類的事,來稱道這座山,它的超逸雋秀的氣概,在兩界(天地)之外獨(dú)樹一幟。我想到我年老衰弱了,勢必(就情形看)不能到別的山游覽了,能夠到達(dá)這座山,就嘆為觀止了。但是見到我的人說我依然健康強(qiáng)壯,勸我到崆峒、峨眉等山游覽。他們不知道王公貴人,不過堆積些拳頭大的石塊,游玩一畝大的池塘,還不能每天都能夠游玩;而我作為一個平民,頭發(fā)斑白了,游遍了東南地區(qū)的山川,還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揮筆記下來,慶幸自己能夠出游,也將要停止以后的出游。
袁枚《戊子中秋記游》原文及翻譯袁枚
原文:
、偌压(jié)也,勝景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樂也。樂過而慮其忘,則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谇∥熳又星,姑蘇唐眉岑挈其兒主隨園,數(shù)烹飪之能,于蒸彘首①也尤,且曰:“茲物難獨(dú)啖,就辦治,顧安得客?”余曰:“姑置具?蛠懋(dāng)有不速者!币讯,涇邑翟進(jìn)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貢父至。又頃之,南郊陳古漁至。日猶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鄉(xiāng),未攬金陵勝,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納屨起,趨趨以數(shù),而不知眉岑之欲饑客以柔其口也。
③從園南穿籬出,至小龍窩,雙峰夾長溪,桃麻鋪芬。一漁者來,道客登大倉山,見西南角爛銀坌②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檣,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東至蝦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謝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屢見人指墩處,皆不若茲之曠且周。竊念墩不過土一抔□,能使公有遺世想,必此是□?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靈,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從蛾眉嶺登永慶寺亭,則日已落,蒼煙四生,望隨園樓臺,如障輕容紗,參錯掩映,又如取鏡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從其外觀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樂也。
④還園,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絕于口以醉。席間各分八題,以記屬予。嘻!余過來五十三中秋矣,幼時不能記,長大后無可記。今以一彘首故,得與群賢披煙云,辨古跡,遂歷歷然若真可記者。然則人生百年,無歲不逢節(jié),無境不逢人,而其間可記者幾何也!余又以是執(zhí)筆而悲也。
【注】①彘首:豬頭。②坌:塵埃
譯文:
佳節(jié)、勝景、四方的名流,這三者會合到一起,不是偶然的事。因?yàn)椴皇桥既坏氖,卻能偶然得到,真是快樂?鞓愤^后想到會把它忘記,就必須借助文章使它保存下來。古代的人都是這樣做的。
乾隆戊子年中秋節(jié),蘇州唐眉岑帶著他的兒子住在隨園,向我列舉他的烹飪本領(lǐng),以蒸豬頭最為拿手。而且說:“這東西一個人難以吃下,如果現(xiàn)在做好,哪里就有客人來呢?”我說:“暫且置辦齊,或許會有不速之客來。”不久,涇縣翟云九進(jìn)士來了。過一會兒,真州尤貢父到了。又過一會兒,南郊陳古漁到了,這時太陽還沒有落下。眉岑說:“我們四個人都是外地人,沒有游覽過金陵的勝景,何不出去游玩一下?”這三人很高興,穿上鞋站起來,快速(向外走),卻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讓客人饑餓以便使他們有好胃口。
從隨園南面穿過籬笆出來,到了小龍窩,兩個山峰之間夾著一條長長的溪流,桃林和麻田散發(fā)著清香。來了一個漁夫,引領(lǐng)著客人登上大倉山,見西南角閃著銀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漁夫說:“這就是長江!苯蟹缭铝林械墓饦溆耙话惴直娌磺。沿著山向東到蛤蟆石,高起的土地像天空一樣中間高四面低。整個金陵都在腳下漂浮,漁夫說這是謝公墩。我長久居住在金陵,多次見人指點(diǎn)謝公墩的位置,都不如這里空闊且四面都可看到。我私下想這墩不過是一堆土罷了,能夠使謝公產(chǎn)生出世思想的,必定是這里!即使并非如此,而謝公地下有靈,也一定不會離開這個地方而去其他地方的。從蛾眉嶺登上永慶寺的亭子,太陽已經(jīng)落山,四處升起了蒼茫的云霧,遠(yuǎn)看隨園的樓臺,像罩上了一層輕薄的面紗,參差交錯互相遮掩襯托,又像用鏡子看自己的影子,自己喜愛自己的俊美。(我)這才知道不從它的外面觀看,竟然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多么快樂。
回到隨園時,月亮十分明亮,飯菜已經(jīng)完備,美酒已經(jīng)斟好,那豬頭蒸得爛如泥,客人都覺得味道鮮美而吃個不停,直到大醉。酒席上分了八個題目各作詩文,叫我作記。唉!我過了五十三個中秋節(jié),年幼時的情景已不記得,長大后沒有什么好記的。如今因?yàn)橐粋豬頭的緣故,能和眾賢才沐浴在云山霧海之中,游遍古跡,于是清清楚楚好像真值得記下來。然而人生在世百年,沒有哪一年不逢節(jié)日的,沒有哪一處不遇到朋友的,這中間真值得記的事又有多少啊!因?yàn)檫@個緣故,我握著筆又感到很悲哀。
【袁枚《游武夷山記》文言文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袁枚《隨園四記》原文及翻譯12-06
袁枚《牡丹說》原文及翻譯12-06
大龍湫原文及翻譯袁枚06-11
所見-袁枚原文翻譯及賞析04-11
黃生借書說_袁枚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游敬亭山記》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2-20
袁枚《李孝子傳》原文及翻譯12-06
所見_袁枚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游清溪記原文及翻譯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