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鵝湖寺道中原文及賞析
原文:
一榻清風殿影涼,涓涓流水響回廊。千章云木鉤辀叫,十里溪風x稏香。
沖急雨,趁斜陽,山園細路轉微茫。倦途卻被行人笑:只為林泉有底忙!
譯文
床榻設在殿堂的陰影下,清風吹來,涼颼颼的十分舒爽,長長的回廊里,響著淙淙的流水聲。附近的山上,樹木蕭森,云氣繚繞,傳來了鷓鴣的啼叫,山下,清溪瀲滟,稻浪翻滾,隨風飄散著谷子的香味。
日落時分,忽然來了一陣急雨,為趕歸程,只好冒雨而行,山村園圃之間的小路,在雨中變得迷茫難辨了。路上的'行人看見我們疲于奔命的模樣,都相視而笑:為著游山玩水,竟弄得這樣狼狽匆忙!
注釋
鵝湖寺:鵝湖寺在鵝湖山,鉛山縣城河口鎮(zhèn)東南。山勢逶迤,山巔三峰挺峙,沖霄凌漢。山中怪石犖確,林深澗幽,泉瀑鳴唱,風光如畫。據(jù)說山上原有湖,多生荷,名荷湖,東晉人龔氏居山養(yǎng)鵝,更名鵝湖。山麓有唐大歷時大義智孚禪師所建仁壽院,宋時稱鵝湖寺。《鉛山縣志》:“鵝湖山在縣東北,周回四十余里。其影入于縣南西湖,諸峰聯(lián)絡,若獅象犀猊,最高者峰頂三峰挺秀。”
一榻清風:蘇軾《佛日山榮長老方丈五絕》:“食罷茶甌未要深,清風一榻抵千金!
章:通“橦”,大木材。云木:凌云之樹木。鉤辀(gōu zhōu):鷓鴣嗚叫聲。
微茫:隱約模糊。
有底忙:如此匆忙。蘇軾《大風留金山兩日》:“細思城市有底忙,卻笑蛟龍為誰怒。”“底”:如此、如許。
賞析:
上片描寫的是鵝湖寺內(nèi)外的景色,先寫寺內(nèi),再寫寺外,顯出詞人的安閑和愜意。清風吹來,殿堂之中特別涼爽,寺廟旁邊泉水叮咚,令人心曠神怡。寺外有千株高大的樹木,樹木中有鷓鴣的叫聲,山下有十里稻香,景色由近而遠。后二句以“鳥鳴”、“稻香”相對,不僅詞性兩兩相對,還運用了數(shù)字對:“千章”、“十里”,疊韻對:“鉤辀”、“x稏”。疊韻對仗,十分工穩(wěn)。
下片描寫的是回家途中的情景,語意輕快詼諧,充滿林泉樂趣。“沖”,顯出他急迫心情,雨過天晴,山中的小路被沖得模糊不清,“趁”,寫天色將晚急忙趕路的行狀!凹毬肺⒚!,寫路生天晚而產(chǎn)生的緊張心態(tài)。結韻化緊就松,自嘲不能為事業(yè)出力,只能為林泉而忙碌。也諷刺那些不知林泉之樂的俗人,不明此中的真意。正如莊子所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他追求林泉之樂,已經(jīng)到了反常的程度。通過別人的嘲笑,表明他為了尋找泉水認真而忙碌,卻樂此不疲的執(zhí)著精神,這是詞人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體現(xiàn),但也反映了詞人擺脫煩惱、要借林泉洗滌身心疲憊的精神狀態(tài)。
詞人寫這首詞運用了歸納法,首先把上片四句與過片兩句析為兩個部分,分別描寫鵝湖寺道周遭的林泉勝景,及“沖急雨,趁斜陽”的情形,從宿寺開始,到離寺上路,再到冒雨趕路,直至山路微茫,可謂處處是景,令詞人應接不暇。而詞人喜景之情、獵景之心也自洋溢其間。然后以“倦途卻被行人笑”一句,承上啟下,借人之口引出“只為林泉有底忙”的一句話來,更翻上一層,既活躍氣氛,又見心甘如此也,以總括上面兩個部分的文意作結。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閩憲別諸君原文及賞析12-27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及賞析08-16
《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原文及賞析02-26
遺愛寺原文賞析及翻譯01-17
夜宿山寺原文及賞析08-1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及賞析08-12
鷓鴣天·桂花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