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效教學嘗試論文
在新課改過程中,一直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來實現(xiàn)目標任務的完成,而老師則起主導作用,引導探究的方向和程度。對于沒有閱讀障礙的作品,如果目標定位正確恰當,問題明確有價值,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且效果明顯,但針對文言文的教學時,我卻犯了難——字詞理解的障礙影響了對作品內(nèi)容分析的進行,但如果不掃清字詞障礙來進行內(nèi)容的品評又無異于構建空中閣樓;詞法句法講解過多成了“滿堂灌”,讓學生自主提問來解決問題吧,又會出現(xiàn)學生提無價值問題、提不出問題或者只是小部分學生提問的這些情況,無法兼顧每個能力層次的學生從而降低教學的有效性。
為尋求解決的辦法,我大量學習相關的理論并借鑒各地名師的教學經(jīng)驗,通過與學生交流的辦法了解學生初中階段文言文學習的基礎從而制訂了新的教學方案,在進行篇幅較長的《荊軻刺秦王》時我進行了嘗試。
以往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我都會先就翻譯的原則和方法進行講授,舉的例子也多是自己覺得典型的,而這一次,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依然保留,只是所用例子全是學生初中及前一篇課文《燭之武退秦師》里的句子,即選擇學生的就近發(fā)展區(qū),而且盡可能重復使用同一難句為例,這樣一來降低了學生對陌生內(nèi)容的熟悉消耗,二來可以很好地示范要準確理解一個句子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這一觀點。果然,因為是自己熟悉的內(nèi)容,學生消除了恐懼,但理解有了更高的要求又讓學生產(chǎn)生了興趣,最后學生自己又進行了歸納總結,相互補充,發(fā)言積極,課堂上一掃以往我一個人講的死氣沉沉,讓我小嘗了試驗的甜頭。
以往教學時我通常會讓學生通過全班齊聲朗讀來進行整體感知并正音,這一次我作了小小的改變:提前請同學預習,課上請一位同學來朗讀,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其讀音上的錯誤并作出標注,等同學讀完之后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錯誤寫在黑板上。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同學們一個個爭著到黑板上去展示自己發(fā)現(xiàn)的錯誤,有些不太敢確定的地方就趕緊查字典,這些都是以往不曾有過的。很快,除了讀錯的生字詞外連同學的方言錯誤都糾了出來。這時我忽然意識到會不會讓剛才朗讀的同學產(chǎn)生心理上的陰影呢?于是,我笑著說:“同學們都很認真很積極,我非常的高興,而且好多同學在發(fā)現(xiàn)問題卻不敢確定的`時候采取了正確的做法——查字典,這既是對知識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負責。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問題,說明我們同學在自己一個人預習的時候還有很多的盲區(qū),這些問題如果不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就不能被發(fā)現(xiàn),也就沒有被解決的可能了,所以,敢于將自己的預習結果展現(xiàn)出來的這位同學是勇敢的,得到大家的幫助是幸福的,而發(fā)現(xiàn)他問題的同學則是熱心負責的!闭f到這兒,我掃視了一下全班,發(fā)現(xiàn)剛才朗讀的那位同學臉紅紅的,但掛著笑意,其他的同學也都激動而自豪。我接著說:“下次,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學踴躍地展示自我,讓大家一起來幫助自己進步,比比看,誰能讓同學在黑板上寫的字最少,好不好?”“好!”同學們都大聲應和。
然后我將課文的內(nèi)容相對平均在分配給事先分好的小組,請小組長負責組織組員按照“第一,用四個字概括該自然段的內(nèi)容;第二,依照之前講授的方法把自己組覺得重要的字詞句找出來與其他組分享,本組討論依然理解不了的字詞句提出來交給老師;第三,以直譯為目標,對該段中難理解的句子進行討論,確定專人作記錄,并指定具體發(fā)言人。一下子課上就炸開了鍋,同學們聚到一起討論,我不時走到他們中間去聽聽他們組內(nèi)的討論,他們的一些解釋聽了讓我忍俊不禁,一些爭論又讓我不得不刮目相看。很快,聲音小了下來,我看看時間,比我估計的時間還略少。由于有人記錄也有指定發(fā)言人,同學們的發(fā)言有序而精當,我不禁暗暗為他們鼓掌,提出來的問題也比較集中和有價值,從而讓我更好地了解他們的能力層級,解決起問題來更有針對性了。尤其是“易水訣別”一段,該組的同學不知“又前而為歌曰”中的“為”是讀陽平還是去聲恰當,即作動詞還是介詞正確。我沒有像以往那樣急著講自己的觀點,而是反問該組同學這兩種詞性分別放入該句中能講得通嗎,如果講得通表達的意思有什么區(qū)別?這時其他組的同學也都參與了進來,發(fā)現(xiàn):“為”作動詞講,那“歌”就是名詞,理解為“又走上前唱歌”;“為”作介詞講,那“歌”就得活用作動詞,而且省略了介詞后的賓語“之”,理解為“又走上前為(他)唱歌”,單獨看這兩種講法,都講得通,怎么辦呢?這時我補充道:在文言的翻譯中有一條原則是“就簡不就繁”,如果尊重原文不增減字詞不增加特殊用法就能講得通就不采用其他復雜的翻譯,那遵照這一原則用哪一個,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暗裾者@一原則就萬無一失了嗎?”我繼續(xù)追問,“能不能再給我一些有力的證據(jù)?”學生又陷入了思考?此麄円换I莫展的樣子,我又及時補充“我一直強調(diào),要想準確理解永遠不能斷章取義,所謂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那么該從哪入手呢?這個句子是省略了主語的,補充出主語也很重要!睂W生受了啟發(fā),開始結合段落來找,結果又出現(xiàn)了兩種情況:一些支持是“(高漸離)又走上前為(荊軻)唱歌”,因為這一句前面的一句主語是“高漸離”,按照以往學習的積累,通常前后主語相同時后一句就省略了;一些支持是“(荊軻)又走上前唱歌”,或者是“(荊軻)又走上前為(他們)唱歌”。這時又爭論不下了。我暗自高興,因為以往的學生在閱讀陌生篇目時常常會被出題人補充的主語或賓語誤導,如果這個問題能引導他們解決對于學生細致閱讀文本是大有好處的。我接著說道“同學們能聯(lián)系前文發(fā)現(xiàn)其對后文的影響并且還發(fā)現(xiàn)了省略主語的規(guī)律都是很不錯的,但平時我們常常掛在口上說的是‘聯(lián)系上下文’或者‘聯(lián)系前后文’,看看后文呢?”同學們再次進入探究,這一次終于達成了共識——后文的內(nèi)容不應該是送別的人說的,因為按常識沒有誰在送他人去不測之地時會讓別人“一去不反”,照應前文,“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一句,應該理解為“(荊軻)又走上前唱歌”。這時,我又請同學們關注,高漸離擊筑時因為是送別友人入“不測之強秦”,知道兇多吉少,所以音樂低沉哀傷,“為變徵之聲”,荊軻和著他的節(jié)奏演唱,表達自己“不成功便成仁,一去不復返”的壯志,他這種蹈死不顧的精神鼓舞了大家,于是音樂也慷慨激昂,“復為羽聲”,這歌只能是荊軻來唱才能與全文要塑造的荊軻形象相符。這時大家都長長舒了口氣,頻頻點頭,我再次強調(diào)“文字是有生命力的,是極富表現(xiàn)力的,有時看似在咬文嚼字,甚至只是考究一個讀音,但其實是在品評鑒賞,也是在體味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
【文言文有效教學嘗試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作文有效教學的嘗試論文06-12
例題有效教學策略嘗試學科論文07-04
文言文有效教學初探(人教版 教學論文)12-06
淺談文言文的有效教學教育論文07-05
探索文言文整合教學的有效之路論文06-15
高中文言文教學新嘗試研究論文06-19
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論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