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及創(chuàng)作背景
《春天,遂想起》是現代詩人余光中創(chuàng)作的一首現代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及創(chuàng)作背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
春天,遂想起江南,
唐詩里的江南,九歲時
采桑葉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蘇小小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江南,
遂想起多蓮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吳王和越王的小戰(zhàn)場
(那場戰(zhàn)爭是夠美的)
逃了西施
失蹤了范蠡
失蹤在酒旗招展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
想起太湖濱一漁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走過柳堤,那許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即使見面,她們也不會陪我
陪我去采蓮,陪我去采菱
即使見面,見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何處有我的母親
復活節(jié),不復活的是我的母親
一個江南小女孩變成的母親
清明節(jié),母親在喊我,在圓通寺喊我,
在海峽這邊喊我,
在海峽那邊,
喊,
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
多風箏的江南啊,
鐘聲里的江南
多燕子的江南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創(chuàng)作背景】
余光中祖籍雖是福建永春,但他本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他的青少年時代就浸潤在江南水鄉(xiāng)的秀麗景色、風土人情及悠久歷史文化之中。21歲時,詩人離開大陸移居臺灣。由于兩岸的政治隔離,直到本詩創(chuàng)作之日,他始終不能重歸故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日積月累,最終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詩句,迸發(fā)出來。
余光中出身書香門第,從小與眾多的表妹一同長大,并與其中的一位范我存結為連理。他的母親和妻子都是烏鎮(zhèn)人,因而,余光中對祖國的留戀更多的體現為對江南的留戀。這首《春天,遂想起》才真正是余光中的情感細膩之作。
故鄉(xiāng)情結、愛國情懷是《春天,遂想起》的靈魂。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2017),生于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縣,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yè)。 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chuàng)“藍星”詩社。后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臺后任師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2012年4月受聘為北京大學“駐校詩人”。主要作品有詩作《鄉(xiāng)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詩選》等。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及創(chuàng)作背景】相關文章:
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10-18
春天遂想起余光中詩歌欣賞11-18
韓愈師說的原文及創(chuàng)作背景10-29
短歌行創(chuàng)作背景及賞析10-09
《贈汪倫》創(chuàng)作背景及鑒賞11-16